《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集实施指南(2022版)》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NQI-07)
一、指标定义
跌倒,是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跌倒包括坠床,不包括非医疗机构场所发生的跌倒、非住院患者(门诊、急诊留观室等)发生的跌倒、住院患儿生理性跌倒(小儿行走中无伤害跌倒)。
跌倒伤害:患者跌倒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跌倒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根据NDNQI做出的分级定义如下:
●跌倒无伤害(0级):跌倒后,评估无损伤症状或体征。
●跌倒轻度伤害(1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青肿、擦伤、疼痛,需要冰敷、包扎、伤口清洁、肢体抬高、局部用药等。
●跌倒中度伤害(2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需要缝合、使用皮肤胶、夹板固定等。
●跌倒重度伤害(3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骨折、神经或内部损伤,需要手术、石膏、牵引等。
●跌倒死亡:住院患者因跌倒受伤而死亡(而不是由引起跌倒的生理事件本身而导致的死亡)。
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的监测包含3个指标
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NQI-07A):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例次数(包括造成或未造成伤害)与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的千分比。
2.住院患者跌倒伤害占比(NOI-07B):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伤害总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例次数的百分比。
3.住院患者跌倒伤害某等级占比(NOI-07X):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某等级跌倒伤害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伤害总例次数的百分比。
二、指标意义
患者发生跌倒可能造成伤害,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指标的监测,了解所在医疗机构或部门的跌倒发生率和伤害占比。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有效的对策实施,可以降低导致患者跌倒的风险及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说明
1.计算跌倒例次数时,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其中,有帮助的跌倒是指当跌倒发生时有工作人员在患者身边,并通过减轻跌倒时的冲击或阻止跌倒的发生,从而试着将跌倒带来的影响最小化,如当患者行走突感乏力时,工作人员将患者缓慢扶坐至地上。若跌倒发生时帮助患者的是其家属或访客,则此类情况视为无帮助的跌倒。在跌倒已经发生后“帮助”患者回到床上或椅子上也不属于有帮助的跌倒。
2.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发生的跌倒例次数之和,同一患者多次跌倒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3.如果院内患者从医疗机构A科室转入B科室,在转运途中发生跌倒记在A科室,交接班结束后发生跌倒记在B科室。
4.跌倒伤害总例次数为跌倒伤害严重度1级例次数、跌倒伤害严重度2级例次数、跌倒伤害严重度3级例次数和跌倒死亡例数4项之和,应小于或等于跌倒发生总例次数。
5.如果住院患者在手术室、导管室、血透室、内镜中心,以及各检查科室等发生跌倒,可以由患者所在的住院病区上报,并备注相关科室,便于相关科室做好跌倒防范的持续改进。
6.住院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统计周期内医疗机构住院病区每天0点住院患者实际占用的床日数总和。患者入院后于当日24点以前出院或死亡的,应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日统计。
包含:占用的正规病床日数、占用的临时加床日数。
排除:占用的急诊抢救床日数、急诊观察床日数、手术室床日数、麻醉恢复室床日数、血液透析室床日数、接产室的待产床和接产床的床日数、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日数、检查床床日数和治疗床床日数。
以上内容来自《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集实施指南(2022版)》
来源 | 护理部 陈晨
编辑 | 企划外联办 刘泓畅
校对 | 护理部 程丽娜
审核 | 党政办 谭晓青
《西安工会医院·西安康复医院宣传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