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钟德浙游走祖国的大好河山
凌奔这样一位出身富家的小姐,却走上了困难的革命道路,在新四军第一师任文化教员兼党支部书记。她九死一生的经历令人佩服。凌奔孕育了八个孩子,四男四女,儿子们是她的骄傲,女儿们是她的自豪。钟德浙在家中排行第二,如果母亲在世时能亲眼看见儿子穿上了将军服,该是多么地高兴呀!
老革命凌奔的晚年画像
这幅名为《母亲》的油画,使母亲晚年的神韵在钟德浙的笔下活灵活现,画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情思。我们在南京的母校办纪念馆,向钟德浙索要老校长的画像,他将这幅油画献了出去。
在钟德浙的《茅庐诗文选》中的那首2010年写给父母篇中的,《我想回皖南》一诗极为感人。病床上的妈妈对儿子说:“我想回皖南。”儿子说:“天暖了才能去。”妈妈病重气管切开只能用笔写:“我想回皖南。”儿子对妈说:“病好了就陪你回去......”
1938年凌奔(左下蹲者)马上参加新四军前与同学的合影
然而,钟德浙的母亲再也未能实现她重返魂牵梦绕的皖南家乡,儿子用诗的语言道出了母亲从童年到老年的心路历程:
《我想回皖南》
二零一零年八月一日
我想回皖南,
轻轻地捧起皱纹满脸的水洼,
记忆中童年梳妆的倒影,
只剩下池边摇摆的黄花。
眼浊昏沉隔泪水,
耳背费解对土话。
河边的老水车沥沥涟涟
浇在心头,
把陈年的思念
释怀到地垅秧田、小巷人家。
1938年凌奔在芜湖与同学赵正和合影留念
我想回皖南,
捡筷封坛的腌香菜,
沏杯刚炒的明前茶;
回味一生
饱享 人间亲情的 温馨香甜,
茗品半世
阅尽 成功失败的 苦涩辛辣。
梦里回皖南
沐浴 雾一样的梅雨,
让细雨把脑海
燕尾 剪不断的 思绪裁下;
梦里回皖南
点燃 火一般的朝霞,
让霞光将终生
烛泪 未了情的 芯蕊升华。
我想回皖南,
看那皖南
青瓦白底的马头墙 飞檐高挑,
(皖南民宅独特山墙名称。)
翘首凌空奔向天际。
夕照下的砖壁烘透了全身
能否将我内心迷茫的霜露蒸发?
何时回皖南,
听那皖南秋风中
竹叶细语沙沙.
终生嫁接你枝节的正直,
如今我躯干挺拔不在,
却从未弯腰低下;
我在沉寂中向你倾述:
天地不知的奉献、
上下求索的代价。
还乡绣龙的衣锦,
那是雨后的霓虹 日出就蒸发;
乌纱摇摆的帽翅,
那是晓时的勾月 鸡叫就落下。
1939年凌奔在皖南
我想回皖南,
家乡的松涛数不清我的白发;
黄山峭壁的回响,
长江波涛的拍打;
雷霆般重跌地复述
山河泣泪的心灵画外音:
“我没虚度 离家的年华”,
“我不后悔 故乡的出发”。
周身被疾病痛苦地啃噬,
给我力量吧,
我的双脚在故乡的泥土上根扎。
找不到了
寄刻着学生时代志向的白云,
只有那天空碧色无瑕……
只留下
千百年的五色石补天的女娲,
用神话诠释我人生道路的伤疤;
裁块皖南的蓝天
染回我
风霜洗褪、血迹印渍的
阴士丹林短褂。
(五四时期女学生上穿天蓝颜色短褂下着黑裙。)
千里万里梦我家,
别了皖南。
1941年凌奔与战友陈日梅
我在岁月 报春的布谷鸟
(凌奔安徽芜湖人,芜湖古代名鸠兹。鸠兹一说为布谷鸟。)
上滑的音符里系挂;
岁月难洗心中家,
别了皖南。
滋养我的故里文化,
我会永恒 写意在黄山松
苍劲的墨瀚中洇溻。
魂兮泊皖南……
晚年的钟期光、凌奔夫妇的最后一张合影,一百天后,凌奔因病逝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