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外国人问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人选哪个?毛主席回答很高明

0
分享至

前言

在中国,伟大的人物往往会被神化。

古代君王,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是自己把自己造成神的模样。不过,清醒的民众却很少发自内心去尊崇一个君主,因为那始终是封建帝制。

与之不同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确实像太阳一样给中国人送来了光明,驱散了笼罩在中国大地的妖雾和黑暗,给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幸福。毛主席也确实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因为他拯救中国人出水火,第一次使中国人成为人。

伟人都是神秘的,这不仅仅因为人们赋予了他们神秘,还因为他们自身就神秘——具有深不可测的气质。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博学多才和超越常人的智慧,使他们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他们像大海一样既广采博纳、含蕴深厚、深不见底,又平静如镜、柔和可掬、宽广容人……他们这种恢宏磅礴的矛盾统一的内心世界,不能不令常人感到神秘。



毛主席

毛主席自豪地答道: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毛主席曾给他的美国朋友史沫特莱很深的印象。史沫特莱说:“毛泽东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心灵深处有一道门,从来不对任何人开放。”这是史沫特莱对一个历史巨人的第一感觉。当然,也许恰恰是因为接触不深,才有了这一感觉。

另一位美国人白修德(即西奥多·H·怀特)说:“在毛泽东的面前仿佛摊着一本只有他自己能辨认的、用神秘符号写成的历史书。根据这本书,他教训其他同志和他的领导人,为他们指明中国的出路,阐明他将如何率领他们到达目的地,以及在此以后他们又必须干些什么。没有人反对毛泽东的意见,他的思想具有神学般的威力。”

白修德的话大概是靠得住的,毛泽东就有这种博学多才和远见卓识。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就是在中国土地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已经为全世界所公认。

但毛泽东的另一面却被人们忽略了。

那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毛主席

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已的“遗传密码”——中华传统智慧。

毛泽东几乎整个地拥有了它。

他第一是中国人,最后还是中国人!他摆脱不了中国的魂。

毛泽东,不仅来自马克思主义,也来自中国这块土地,来自这块以农民为主的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土地。

记得有一次,一个诡秘的外国记者向毛泽东提问:“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人之间,您首先选择哪一个?”

毛泽东自豪地答道:“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然而,长久以来,这却被我们的学者们忘记了,似乎忽略了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对马恩经典的熟悉程度或许不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陈、瞿、李、王等人可以将马恩的话背得滚瓜烂熟,相比之下,他们是“正统”,毛泽东却有点“离经叛道”。然而,毛泽东是胜利者,王明等人却是失败者。

奥秘在哪里?



毛主席

奥秘就在毛泽东比他们更懂得中国,他不仅更懂中国的现实,还比他们更懂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句话,毛泽东比他们多几分中国传统智慧。

背得《圣经》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圣徒。

一千五百年前,一匹雪白的骏马在几个瘦弱的人带领下,驮着一捆佛经来到了中原古城洛阳,他们穿越险峻的葱岭,历经无人之区罗布泊湖边缘,来到古老东方大国,传播天竺国秘经——佛教。

也许是当时的汉明帝一时心血来潮,也许是感到新奇,想看一看佛教究竟为何物,他派去了他的郎中蔡、博士弟子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带回《四十二章经》等佛教经典。

日后,来大汉帝国传播佛经的天竺佛教徒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以在恒河流域不变的方式在中原传播着佛教,他们太天真了,他们看到的全是一张张无动于衷的脸,他们在中国第一次受到了冷遇。

于是,他们不得不摸索着改变在印度半岛的传播方式。他们开始学会研究中国。开始将他们的佛教适应中国,并使之中国化。

他们在世界面前第一次遇到一个牢不可破的文化体。他们要进入这一文化体,必须首先改变自己。



佛像

近代以后才迅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尽管它在西方生机勃勃,不可一世,在中国却受到了比佛教更惨重的打击。

直到南北朝,亦即佛教传入中国二百年后,佛教寺庙才开始林立于中国北方那历尽沧桑的土地上,寺院里才开始传出低沉、嘈杂的“咿咿……啊啊……”的声音。

从此印度佛教变成了彻底的中国佛教。风波得以平息。

相比之下,伊斯兰教是执着的,它的信徒只信奉它唯一的真主——安拉。它在中国土地上一直保持着固有的“高傲血性”,但它当时在中国的处境并不比佛教好。它被远远地排挤出肥美的绿洲,在宁夏西海固和陇东那一望无际的黄沙地里与干旱和贫穷作伴。但是,那里的信徒甘于贫穷和寂寞,他们艰难地守护着所谓的真理。

从乾隆以后,他们以异端之罪一次次受到摧残,一次次丧失家园,他们承受了比佛教徒更大的苦难,归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像佛教那样与中国融合。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在本质上与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它是科学理论。但是,它发端于西方,与基督教萌生于同一块土地。

所以,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是照本宣科就能完成的。



毛主席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完成这一艰难的任务呢?毛泽东为它选择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途径。

他是迄今为止集传统智慧之大成的最有成就的一位伟人!

他深深懂得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命运。他最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

他至少有一半是传统的,或受着传统影响的。

他悟出了一条真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此中国才彻底改变了!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说:“毛泽东以理论闻名于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经验之中。”

史沫莱特看得很深远。



史沫特莱

在毛泽东的思想行为中,受影响最深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军事思想,特别是在这些思想中的古代朴素辩证法。

毛主席一生最爱《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孙子兵法》、《老子》、《庄子》等古代名著以及诗词歌赋。他研究很深,用得也活。他不像一般学者那样死读古书,而是捕捉传统文化的精神,如同他不像王明那样硬搬马恩词句一样。

他把马列主义与古代智慧结合得很紧密,在他的思想里,一切都是活的。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这是古代智者的箴言。



毛主席

我们在毛泽东《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里,无处不见古代智慧的踪迹,古代智慧渗透到他的一切思想、言行之中。

这是毛主席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也是对中国人的贡献。他用现代的语言复活了古代智者的声音,他自己也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智者。

然而,毛主席的智慧远远胜过了古代哲人的智慧,他用他透辟的理论使传统智慧获得了升华,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使中国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到群众中去是毛主席最强烈的愿望

毛主席生前十分讨厌别人喊他“万岁”。

1958年8月13日上午,夏日的太阳烤得天津城闷热难当。毛主席参观完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校办工厂,出来正值吃午饭时间。由于毛主席坚持要吃顿饭馆,一行人便到了长春道的正阳春饭馆。组织上匆匆作了安排选好地方,并派了岗哨与外面隔绝起来。



毛主席宴请友人

谁知,毛主席吃饭时随便到窗口望了一眼街景,就在此时,被对面楼上一位晒衣服的妇女发现了。那妇女惊喜地叫喊道:“毛主席!毛主席万岁!”一声喊过,人群便像潮水一般涌来,立刻包围了正阳春饭馆。

不一会儿,附近路口全堵满了,交通瘫痪,交通警察们也想看一眼毛泽东啊!那是越见不到就越想见。所以一直从上午十一点多直包围到下午五点多。

没办法了,警备区一个排硬是把一辆小华沙推进人群,挤到正阳春门口。一群精壮的小伙子好不容易将毛泽东保上汽车。华沙车小,毛泽东平时坐不进去,那天硬塞进去了。骠悍的士兵前面开路后面推车,费尽力气才把车推出人群。收场时,鞋、帽、钢笔、表,收了八筐。

这样的场景,可能现在的人想象不到,但却是真正存在过的。

所以,作为一个党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也不是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他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而到群众中去却是他最强烈的愿望,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然而,后来的他再也不能想去就去,他已完全丧失了这种行动“自由”。

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组织上要为毛主席的安全考虑,中央不能不为他的安全负责。

但实际上,晚年的毛主席是多么想重新回到群众中去啊!



毛主席

近些年来,毛主席又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我们不能轻率地把它概括为人们的念旧心理,或者是人们某种思想和观念的复归。

当人们开始变得冷静和理智,开始理性地追念毛主席,这才是社会思想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我们和毛泽东都是流着同样的中华民族的血。我们和毛主席都有着一种剪不断、割不掉的联系——民族的灵魂牵连着我们——我们共同拥有同一种文化、同一种智慧。

我们不会遗忘历史,更不会遗忘伟大领袖毛主席!

历史像河流,淘尽了那些无关紧要的黄沙,却淘不掉岸边伟岸的高山。

历史不会忘掉毛泽东。

毛泽东会随时激荡着中国人的心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正史笔记
正史笔记
我们不创作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747文章数 72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