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

0
分享至

1月5日晚,「挺住才有出路——2023年风马牛年终秀」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挺住才有出路」。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四位嘉宾发表演讲。把四位嘉宾的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

冯仑:挺住才有出路

大家晚上好!

一年一度,来这里说说话、聊聊天。往年(风马牛年终秀)的主题是「正常说话」,今天仍然要正常说话。我也希望,在正常说话的时候,能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观察。

最近大家都在追一部电视剧,《繁花》,我也在追。追剧的过程中,我看到《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提到,《繁花》里「爷叔」的一些讲法和《野蛮生长》有关。当然,这我是知道的,因为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我们有过交流。

冯仑写的《野蛮生长》是电视剧《繁花》里「爷叔」的重要思想源头,也是「爷叔」指导阿宝赚钱的理论依据。——南方周末《<繁花>十年再访金宇澄:就想写一点我所知道的上海》

这就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开始创业时的许多场景,正是因为当时经历了一件接一件不寻常的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同时也有无数的困惑,我才会有《野蛮生长》里的那些感悟。

最近还看了一部电影,《三大队》。我看《三大队》时,同样很有感触。刚创业时,我们几个遇到了跟三大队这些兄弟一样的问题。我们几个人都曾在体制内工作,突然之间又都从体制里出来,混迹江湖,开始自谋生路。等我们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时,我们的创业故事开始了。和三大队的兄弟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抓住逃犯)一样,我们也追求同一个梦想,于是创办了公司。

从野蛮生长的年代,磕磕碰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熬,是坚持,是挺住。

怎么样才能挺住呢?

实际上,遇到困难时,最重要的是先要有一个方向,得知道自己要去哪。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最近几年,很多人一旦遇到难题,有了困惑,就依次做四件事。第一件事,上香。如果上香没解决问题,就去找大师。大师还没解决问题,就求专家,求着求着,发现专家也不行。最后找兄弟、闺蜜喝酒,瞎聊天。聊着聊着,也许就有一两句话打动自己,也算是找到一种解释,得到些许安慰。

所以我说,人遇到困惑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求解释,对自己的事要有一个重新的理解。比如说,三十多年前我们几个人突然从体制内的身份变成了体制外的闲人、杂人、无业的人。我们就得对这件事做个解释。有了解释之后,开始找方向。我今天在哪,我要去哪?

找到了方向之后,我们就形成了创业初期的使命和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26岁。虽然是一群年轻人,说的却都是大词儿。哪怕别人听着像是说大话,但说大话的人是认真的。

如果换个表达,其实也就是说,要好好做企业,好好折腾。

有了这个方向,自然而然地,我们互相就成为了伙伴,形成了我们的「三大队」。

这个「三大队」一直到今天。

这是三十年前的一张合影。

这是今年元旦时,我们在一起的合影。

这个故事到今天已经三十多年了。元旦我们聚在一起时,都很开心。当然,大家知道,地产行业现在不好做,我们几个人大部分现在仍然在做房地产,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我们的方向没有改变,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没有丢失,我们仍然在一起努力往前走。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人生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要熬下去要挺住的时候,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方向,第二件事是要找到跟你一起走的人。

找到方向与伙伴之外,还有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纽约,在纽约见到一家准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令人感动。

他是福建长乐人。4岁时,父母离异,抛弃了他。靠着村子里的亲戚周济,他长大成人。当时,他们村子里有很多人「走线」,跋山涉水,最后到了美国。他也把「走线」当成了出路。从亲戚朋友那东借西凑,借来几十万块钱,拿三十万给蛇头,然后千辛万苦到了美国。被关了一年多之后,开始打黑工、换身份、创业,17年后,他的公司马上就要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一路,他虽然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他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认知。

他告诉我,他和同一批「走线」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还能翻几页书。在「走线」之前,因为没钱,他就经常去新华书店里看书。后来在唐人街,哪怕是在送外卖,他也永远在找时间看书。从书里头,他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当他事业有成之后,他依旧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读书、与企业家交流,等等,用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

他告诉我,和他一起「走线」、创业的三个伙伴,早就准备收工回家了,计划着买房子、收租。只有他还在坚持,他的眼里,企业还可以继续往前,做得更大,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而这些,是不断突破的认知带给他的。

所以,当一个人陷入困境,觉得要扛不住的时候,观念的改变,认知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人,遇到困难以后就呆掉了,然后抱怨,觉得爹也不行,娘也不帮忙,兄弟姐妹不亲……这种认知,只会让他们陷在困境里,怎么都走不出来。

除了找方向、找团队、突破认知之外,还要靠什么呢?积极。所有问题,积极面对,哪怕是死,人也要往前扑。

前一阵,有一个创业者找到我,想跟我聊一聊房地产。都说房地产行业最近这一段不是特别好,但他一见到我,就跟我说,「我的公司现在很小,但未来,我要做非洲的万科。」

我一听,他居然有这样的抱负。我跟他认认真真地聊了一天,然后还带他去长沙远大参观,看远大在做的工业化住宅。

这个创业者是一名八零后。他的两个哥哥从小就是好学生,后来也都上了大学。但是他从小就不好好学习,有一次,他父亲生气了,就对他说,「那你就别念书了,去少林寺吧。」

在武校三年,除了习武,他最大的收获,第一,是勤奋,第二,没有了恐惧,第三,直面问题,向前冲。

2004年,他从武校毕业之后,去非洲国家塞内加尔,投奔大哥。当时他大哥和岳父在塞内加尔开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商店,做进出口贸易。他就在大哥店里当店员。

几年之后,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同属西非的科特迪瓦结束了战乱,步入和平发展期,百废待兴。他觉得机会来了,一个人就跑到了科特迪瓦。

到科特迪瓦干什么呢?

一开始,那个地方还有些乱,当地的华商在海关、税务等方面总是被当地人欺负。他有功夫,不怕事,加上在塞内加尔那几年,过了语言那一关,就经常帮当地的一些华商解决海关、税务等方面的问题。

之后,他成立了一家清关公司,一些华商干脆把店铺挂靠在他公司的名下,安心做生意,而海关、税务这一摊事情由他代理。他的收费略高于当地人的清关公司,但他讲信誉,让大家感觉有保障。

他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后来盖了仓库,又做了物流,物流做大了,赚了钱,他就想盖房子。

他在中国听说过万科,于是心里就有了一个做非洲万科的梦想,于是开始盖房。

这是他在当地盖的第十一栋楼的开工仪式,所以叫11号公寓。

已经完工的楼。

他们公司的年会。这个酒店很漂亮,也是他盖的。

这是一个在非洲创业的故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件事:心态很重要。要想挺住,要有进取的心态,哪怕是十分痛苦的经历,也要积极面对,惟其如此,最后才会有更大的反弹力。

所以,我们说要扛住、挺住,复杂吗?不复杂。难做到吗?不难做到。只要你积极,你去面对问题,敢于去解决问题,其实就能干出来。就怕你又不找方向,又不去找伙伴,还不突破认知,最后遇到问题还绕着走,于是只能掉进坑里。

总之,所谓挺住,就是「始于偶然,突陷迷茫,坠入困顿,生于态度,终于选择。」

始于偶然,就是说,很多麻烦事都来得很突然。突然失业了、突然遇到地震了、突然翻车了、突然得病了……这些事,不会提前打招呼。突然遇到,很多人都会懵,然后陷入迷茫,脱离常轨,坠入困顿,甚至掉进坑里。

生于态度,是说,想活下来,得有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突发的烂事和眼前的坑。从坑里爬出来,也许非常难,但是如果努力,总有机会出来。

终于选择,就是说,在爬坑的时候,你的方向、你的伙伴、你的认知、你的态度,都源自你的选择。是从坑里爬出来,还是在坑里躺平,一蹶不振,做怎样的选择,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我觉得,我们的人生,还有很多目标值得我们去寻找,未来也值得我们去折腾、去开拓,人生有太多可能。刚才我跟王石讲,你都73岁了,还在努力创业,这让我很感动。他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奋斗者的积极态度和可能性。

最后,还是那句话,挺住才有出路,才有未来。谢谢大家。

周鸿祎:大模型的10个趋势

今天的主题是「挺住才有出路」,我觉得其中一种「挺住」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要靠创新。

经济周期的不确定、人口红利等等,有很多说法,特别是最近这两年网上的跨年演讲,很多自媒体都在制造焦虑,也都在收割流量,弄得大家都很焦虑。其实做企业,那么焦虑也没有用,因为你焦虑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

我觉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创新,我自己也很感慨。冯仑说他前段时间去了美国,我也去了趟美国,但我没有去见「走线」的人员,也不是「走线」去的,我是趁着APEC的东风去的。然后我在美国拜访了很多同行,还有很多投资人,也见了一些创业公司,然后我就非常感慨。

我问他们,怎么办?他们很认真地回答说,靠人工智能去创新。

美国的投资界把人工智能这次大模型,看成是1980年代的PC(个人电脑),1995年的互联网,所以他们觉得这是工业革命级别的一个机会。1995年的互联网是什么概念?Netscape浏览器刚刚被发明, Google是1998年才成立的。

他们觉得人工智能的机会很大,而且他们有一个观点,一旦美国在人工智能上形成自己的优势,那对其他国家,对全球竞争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不创新,总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试图去解决矛盾,可能有很多矛盾真的很难解决。只有通过这种工业革命级别的创新,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增量的市场,那么可能很多矛盾就将迎刃而解。

《货币战争》里面说当年日本的GDP怎么接近了美国,美国怎么开始打压日本,最后签了一个广场协议,然后日本就垮掉了。好像网上都是这种传说,但是我觉得一个国家被一个协议打垮了,也稍微有点神奇。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日本为什么有「失去的30年」呢?从我搞技术的角度,以及跟美国投资界讨论的角度,当时日本明确地错过了电脑和互联网两大机遇。而美国的硅谷在电脑的业务发展中,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像是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升级。

其实我本来是做安全的,我本来应该讲安全,那为什么我现在讲人工智能讲得多呢?我特别希望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上层政府官员,中间到我们企业家,到很多小伙伴创业者,我就讲,人工智能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人今天碰到的最大的机遇。

很多人在说什么躺平,我觉得这种观点很狭隘,就跟硅谷有几年确实没有什么创新的时候,他们也感慨。前几年我问硅谷的朋友,聪明一点的都在做加密货币,都在币圈儿、链圈儿混着,但是突然人工智能的机会来了,所有的人马上都觉得如鱼得水。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候,特别是我赶上了电脑、互联网的时代。对你们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这个机会,你再想成为下一个马云,想成为下一个马化腾,想要成为下一个丁磊或者张一鸣,可能真的很难。但是老天有眼,很快就送来了人工智能这个机会。

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呢?就像人工智能对汽车工业的洗牌一样,5年前你可能不觉得特斯拉怎么样,但现在可能大家再买车,已经不考虑油车的问题了,这就是革命带来的机会。

我们现在生活在太平盛世,但是在IT行业,在数字化领域,我觉得实际上是「乱世」,每隔几年一个新的技术就起来了,一个新的标准就出来了,乱世才能出英雄,如果这个世界亘古不变,那确实对大家来说没有什么机会。

所以我今天的观点相对比较乐观一些,我觉得人工智能会带来洗牌的机会。如果今天你没有新技术的加持,没有新的革命理念,比如说你今天再做一个抖音,再做一个微博,再做一个什么搜索,你不可能跟巨头去竞争,确实没有机会。

但当人工智能来的时候,就像当年PC 、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被重塑了一遍。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我们说大家都要「挺住」,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这句话要落到实处,我的观点就是,希望大家关注人工智能在2023年最大的突破,就是大语言模型实现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来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拐点,而且在奔着强人工智能的方向,在飞快地一路狂奔,而且技术发展遥遥领先。

有记者问我去年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我「度日如年」。很多人就说,你没有那么悲伤吧,每天这么大压力?我说不是的,度日如年就是说自从2023年发布 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每一天都相当于之前每一年取得的经验。

你可以看看AIGC,也就是AI产生内容,看看文生图,看一看自然语言描述产生视频,去年年初是什么样子,去年年底是什么样子,你就会真正感觉到,这场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工业革命,也可能是速度最快的一场工业革命。

所以我在美国聊了很多人,我就一个感觉,你再去见创业者,创业项目里没有AI的概念,就不会有人投你。我见到的投资人都说我要投,只会投跟AI有关的东西。

不要被一些网上的舆论所迷惑,因为有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谈反向的话题,天天在那争论说这个人工智能是假的,人工智障。我向你保证,我做了20年人工智障的产品,这次是真的人工智能。

还有很多人谈硅基生物的问题。一谈硅基生物,在座的各位都有发言权,因为我们都是看科幻小说,看美国好莱坞电影长大的,都看过《黑客帝国》《终结者2》,谈起硅基生物消灭人类,大家都津津乐道。所以很多人就说,人工智能这么危险,还是不要发展为好,不要像原子弹一样揭开了潘多拉宝盒。

其实很多美国人嘴上也这么说,但身体很诚实。比如说Google的首席科学家,叫「深度学习之父」,他发表了很多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发完了之后他自己又离职出去创业,创办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埃隆·马斯克曾经要求美国政府严格管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意思是同行的研发进度太超前了,要让它延误一点。他今天又去发言了,说人工智能很危险,但他自己干的事情,是买了一万张卡(GPU),花了几个亿美金,然后挖了OpenAI十几个人,他以最快的速度训练了Twitter,现在叫 X.com,他自己也做了一个大模型。

而且未来他的设想是,每辆特斯拉的汽车上都会有一个大模型,特斯拉汽车将来会由人工智能驱动。为什么我们说,新能源车是四个轮向的超级电脑,未来可能是四个轮向的超级大模型,那么多特斯拉车再连接往来,变成一个分布式的能源中心。所以在美国,我见到的人都很乐观。

在国内,我也在到处鼓吹大模型。我觉得大模型可能对我们国家,对我们的产业,对在座的各位来说,对创业者来说,可能都意味着不同的机会。

今天时间有限,我就想讲一讲大模型的10个趋势。其实原本我最痛恨总结趋势的人,有好多人站在上帝视角,希望给大家指明方向。但是我突然发现,大模型这个事发展太新了,大家都很糊涂,所以我说十大预言、十大趋势,到明年你们也没有人记得了,也不会有人跟我来算这个账,万一很不幸我把每个趋势都说反了,那证明我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我不想告诉你。

第一个,我不认为大模型是操作系统。全世界的手机操作系统就鸿蒙、iOS、安卓三款,我觉得大模型更像当年的PC一样,未来会无处不在,成为整个企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的标配。

当年超级计算机的创造者说过一个断言,说计算机这东西,全世界就需要5台。结果现实无情地打了他们的脸。今天有多少台电脑?在座的诸位,家里至少摆着一台电脑,办公室一台笔记本,你们兜里还揣着一台电脑,因为你们的手机也是。

所以我认为大模型不会被垄断,不会说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用一个公司的大模型。我认为大模型会无处不在。

第二个,是开源大模型爆发。最早的大模型是闭源的,闭源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一看OpenAI做的东西,感觉这就是「曼哈顿计划」,美国人把原子弹造出来了。后来发现,人家一开源,科技就进步,所以要感谢开源。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开源的模型,就是基于国际开源的模型。

所以开源大爆发之后,大模型就瞬间从原子弹变成白菜了。今年年初有人创业想搞原子弹,那到年尾,就发现自己做的是茶叶蛋的生意。

大概来说,大模型以后每人都用得起,因为已经烂大街了。未来的矛盾不再是大模型本身怎么样,而是谁能够利用大模型结合自己的业务和场景,能够把它训练出自己需要的功能。

第三个,有大必有小,阴阳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很多公司在思考,如何把模型进一步做大,从千亿的参数做到万亿的参数。但现在出来一个趋势:把模型做小,在十几亿、几十亿或者不超过100亿的模型上,效果也能差不多。

模型做小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模型做专业。模型什么都要会,那确实要很庞大,但如果这个模型就是帮我写点东西,或者帮我做点翻译,那我专业的模型可以做小,做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运行在更多的终端,这也符合我说的第一点:大模型会无处不在。

像高通去年推的CPU,还有苹果推的CPU,都已经意味着在手机、Pad、电脑上,这种小参数的大模型已经可以跑起来。所以我增加一条预言:今年大模型一定会上车。因为车上有了大模型之后,你车里那个对话助理才不会表现得像白痴一样,真正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第四个预言,我觉得大模型的企业级市场在2024年会起来。

大家对大模型隐约有一个感觉,最早的兴奋劲过完之后,你要问这玩意能干什么。虽然大家天天都在秀自己大模型的成绩,说你看我的会脑筋急转弯,我的会解小学奥数题,我的会写藏头诗,玩多了发现跟你的业务毫无关系。

所以2024年不再是比拼大模型的这些「奇技淫巧」,我觉得是真正在to B业务上,在中国,我觉得企业级市场会起来。大模型要走深度化、产业化、垂直化、深度定制的方向。

第五个稍微偏点技术,OpenAI最近也在弥补,就是刚有了一个大模型的时候,大家觉得聊天机器人确实人机界面很简单,你做久了就发现,聊天机器人不太解决问题,仅仅是陪你聊天,最多就是一个PUA能手。所以在2024 年,一个新的概念叫「智能体架构」。

大家一定要关注智能体这个概念,英文叫Agent框架。就是大家突然发现,没有Agent框架,大语言模型几乎不能投入实用,所以今年无论在做to C的业务,在做企业级的应用,大模型一定要结合智能体框架,才能真正让大模型长出手脚,让大模型真正跟你的业务系统,跟整个互联网充分打通。

第六个,其实很多人都在问我说在消费者端,大模型到底有啥杀手型的应用?我想了想说,国外有一些虚拟女友,能模拟你的女朋友,啥话都敢说。中国会产生什么杀手级应用,我还不知道,但是我觉得2024年一定会出来。

我们看美国有三家公司很有意思,一家叫微软,一家叫Adobe。还有一家叫Salesforce,他们没有用大模型做任何新的东西,而都是把大模型跟已有的产品和场景做了一个充分的结合,就焕发了新生。比如微软选择了Office、Bing和Edge浏览器;Adobe选择的是它擅长的图形编辑、视频编辑。

所以我觉得大模型出来之后,在to C领域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搜索、浏览器、信息流、短视频、微博、问答,甚至我们的社交可能都会用大模型来重塑一遍。至于是战术性重塑还是战略性重塑,就看各家的做法,所以2024年一定会出来这种杀手级的应用。

第七个预言,大模型在去年主要讲的是文字能力,写稿的能力。2024年,以 Gemini和OpenAI的GPT- 4V版本为代表,多模态会成为未来的标准。多模态不仅能听会说,关键是它能看得懂视频,能看得懂图片。

第八个预言,在大模型的支持下, AIGC会有突破性的增长。就是我前面说的,去年年初Midjourney画一张图,一看就是AI画的,经常把人画成6根手指。再到年底来看,计算机生图已经和摄影师的作品不相上下了。年初AI产生视频的能力,几乎都是动图、表情符号的能力,年底有的已经做得像好莱坞动画片了,所以这个进展特别快速。

第九个预言,我觉得大模型拯救了机器人行业。

在大模型出来之前,传统的人形机器人是典型的智障产业——做得像人,但是能力极其低下,因为它不具备对这个世界知识的了解。但是有了大模型之后,机器人的产业获得了一个革命性的发展。这两天热炒的一个机器人,可以自动煎蛋,自动做家务,自动整理衣服,这完全有赖于大模型的加持。

第十个是我的一个期望,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大模型,我觉得大模型不仅仅是语言工具,也不仅仅是聊天机器,大模型也不仅仅能在我们很多业务中发挥作用,其实大模型可能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成为很多科学家的工具。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享受互联网,享受很多新能源,是因为前100年这个世界的物理学家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但在最近五六十年,人类在科技上已经很久没有突破,所以如果大模型能够成为科学家的工具,比如在美国,很多生物学家已经开始用大模型来帮助他们研究蛋白质的结构,研究分析基因。所以我希望2024年,大模型能够推动基础科学取得突破,变成我们科技发展的利器。

快速总结一下,我提出了一个AI信仰的概念。我今天跟大家讲,不要光战术地听我讲10大趋势,最重要的更要扪心自问,你和你的企业想抓住AI这个机会,凭什么能抓住机会?我给一个简单的建议就是,你要有AI信仰,就是你要believe something,你要相信。

AI信仰怎么判断呢?很简单,我提了几个标准。第一,在座的诸位可以回去扪心自问,你相不相信这次大模型是真的人工智能的拐点,还是不相信,认为是假的人工智能,网上一直有很多争论。

第二点,你相不相信它现在的发展速度会以指数级别发展;你相不相信它未来智力的发展速度会迅速超过我们人类;你相不相信它会是一场工业革命,在3 - 5年里,它会重塑我们每一位所在的行业,会重构我们的产品、业务链条和内部管理流程。

最后一个,除了重塑包括我们所有的产品和业务之外,还有你相不相信,你不会被大模型淘汰,但你会被那些用大模型的公司淘汰。有很多人老担心用大模型会导致失业,我跟员工说不用担心,我认为大模型不会让你失业,但是那些会用的同事会让不会用的同事失业。

所以这是我说的AI信仰。没有AI信仰的人看大模型,容易看不起,看不起是因为看不清,是因为心态的问题。因为看不起,所以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去琢磨,所以就看不懂,等到哪一天他们醒悟过来,已经看不见了,人家遥遥领先了。

所以我就给大家第二个建议,就是要All in AI。什么叫All in AI呢?别那么庸俗,说你买了多少卡。咱没那么多钱,买不到那么多卡,这个跟All in AI没关系。真正的All in AI是你在公司里面,能把信仰落实到行动中,在你的公司里让AI无孔不入。

比如说从上到下,组织里面从老板到你的中层干部,到你的员工,是否都在学习和使用AI。如果大家都不用AI,没有每天都在用各种AI的产品,不用一些收费的版本,一个公司你说懂AI、信AI,这不是笑话吗?如果都不去使用人工智能,你凭什么坐在这谈人工智能重塑你的业务?

还有一个,大家是不是内部在讨论,我们有哪些业务流程可以被AI塑造?比如你的市场部是不是在用AI去做图,你的程序员是不是用AI编代码,你的HR是不是在用AI梳理简历,就是从小处着手,到你的公司内部。

还有一个就是要把你的产品重新思考一下,敢不敢做自我革命的事情,所谓「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你能不能把你的产品用AI去想,我能够加持什么功能。

所以世界上有两种创新,一种是做别人从来没做过的事情,这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挺难的。但是反过来,把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把这个行业重做一遍,特别是全流程的改造。我刚才讲微软、Salesforce,还有Adobe的例子,他们All in AI都是把已有的产品用AI重做了一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最近在公司跟HR谈了一个新的考核指标,叫含AI量,就是AI的含量。比如说各部门投入多少资源到AI的项目里,而不是炒冷饭;各级部门AI的人才浓度有多高,有多少人对AI比较了解;从技术到用户产生的使用转化率有多高。

对员工来说,我现在也在问,你到底用没用过AI榜单里的爬榜产品,而且是自费使用,因为免费的很多产品功能都很差;你有没有订阅国内外优质AI媒体的习惯,有没有在网上把国外很多AI产品发布会一个一个都看过,比如在 GitHub上有很多,还有Hugging Face上有大量的AI开源项目,你都玩过吗,都了解过吗。

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最大的一个机会。AI绝对是业务驱动的,所以只有在你公司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让大家都对AI感兴趣,让业务专家都了解AI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你才可能在未来这3-5年时间里,用AI来帮助你实现转型。

当然这个还不太成熟,我准备做一个好的例子,用AI作为公司HR考核部门,考核员工的标准。在新的AI时代来临,公司内部一定有一批年轻的新秀们会涌现出来,然后会引导公司和AI结合。

最后做一个总结,我对「挺住」的理解就是人要有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做生意这些。我们从王石和冯仑身上可以看到两点,一点是坚持长期主义,「挺住」跟长期主义是一个概念,但是你不能静止地挺住不动,那是僵化,所以第二个,「挺住」需要创新。

今天我谈的只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我已经在这么做了,也可能我会失败,我也无法预言结果,但是我觉得这是给各位一个思考的最大的机会。未来3-5年,如果你不能把AI成功地变成自己手里的武器,那你一定跟拿着大刀长矛的人一样,你面对的对手已经升级到AK47了,那可能会面临降维打击。

所以希望今天晚上来的听众,大家都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讲的不一定对,你要想先怼我,你先听懂我讲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抓住大模型这个机会。

谢谢大家,也谢谢大家给我时间。

王石:走正路,傍大款,看长远

大家好。刚才冯仑还有周鸿祎都提到我,那我上来得回应一下。我觉得冯总很准时,但周总超时了,我就把时间让给他,我讲短一点。

我先回应冯仑。我们是1993年认识的。当时我们公司刚上市,而冯仑他们号称「万通六君子」,他带着其中「三君子」特意从海南到深圳见我,慕名而来的。

冯仑当时小有名气,之前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曾在中央党校教过书,还和张维迎是一个大学的。他带着队伍来拜访、学习,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我创业那么多年,他是第一个说来向我学习的。我为此安排了一个小时。也不能安排时间太长,我得表现出我的时间很珍贵。互相介绍之后,冯仑就开始谈创业的故事,第一桶金的事,他们一直讲。一晃四五十分钟过去了,根本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我坐不住了,于是试探着问,「你们不是来向我学习的吗?能不能也让我讲两句。」(观众大笑)

你们猜冯仑怎么说?冯仑说,「嗨!想听你讲,但是你不讲,我怕冷场。」

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个特点,有点社交恐惧症。

1988年,还没有上市公司,深圳市政府批准我们(公司股份化)改造方案,公司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有名了,中央电视台来采访。采访时间就一分多钟,说说为什么要改造(公司)?目的是什么?将来会怎么样?就这三个问题,我憋在那儿,汗啪啪地往下掉。

最后导演一商量,说,「我们先装着拍,你来讲,我们觉得你过关了,再给你真拍。」他说空拍,我就没那么紧张了,勉强结结巴巴讲完了。导演说,咔,好了,我们录好了。原来他们说是空拍,其实是实拍的。就紧张到这个程度。

你们觉得我现在怎么样?(观众鼓掌,叫好)为什么现在可以做到这种(公开发言的)程度,我是怎么克服社恐的呢?

大概是在2000年,摩托罗拉找我拍广告。你们想想,我连正常的采访都做不出来,还拍广告,甚至要在45秒内讲个故事,还有各种表演,对我来说,是多大的挑战。先说明,我爱钱,但我(拍这个广告)不仅仅是冲钱去的。我拍广告片拍了24年,为什么拍?就是为了克服这个(社恐)。

再回应一下周鸿祎。我们俩性格挺像的,我俩和冯仑的性格不大一样。我和冯仑认识30多年了,我真觉得人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但我们价值观是一致的,面对未来的期许是一致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对社会应该有所担当。我、冯仑、鸿祎,虽然年龄差别挺大,我们的背景差别也很大,但这些认知是一样的。

我和鸿祎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办公室,我感受到了他的尊重,当然本身有年龄关系在,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基本是互相不买账的。

我在微信上拉冯仑,说要去剑桥学习,他来当班长,找他登山,登乞力马扎罗山、华山、秦岭,他都来。但鸿祎喜欢打枪,我拉他划赛艇(他不来),他拉着我打枪(我不去)。

现在我们怎么玩到一起去了呢?2022年初,我们一块儿在新疆,我鼓动大家攀岩,没想到这次合了他的想法,他说他们公司建了攀岩馆。我说,「你攀岩我就很惊讶了,你还自己花钱建攀岩馆呢。」他说,「我原来是野攀,觉得太浪费时间,就在公司里建了攀岩馆。」

我们共同的教练,赵雷,今天也来了(给镜头),他曾经是中国国家攀岩队总教练,他现在准备创业。

回应他们俩之后,再说一说今晚的演讲。在一个跨年活动中演讲,要讲点什么呢?

今天下午运河私董会的活动中,他们给我一个演讲题目,叫「顺流、逆流」。

有一个「二八效应」,人群中80%是随大流的,真正往前闯、往前冲的不足20%。如果你想当那20%,不可能一直都顺流。逆流也是机会,如果你能加强自己的短板,那就不再是短板了。

生活当中,无论逆流还是顺流,都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顺流、逆流,实际上是周期性的,你只要成功了,一定会面对逆流。如果你是那80%,还好办,只要不选错行业和企业就行了,因为你是随大流的。但如果你是那20%,就一定要注意周期,顺流之后一定是逆流。

顺流的时候怎么办?你就要揪着它,把握着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长期准备。

我现在有个3岁的小孩,爱玩滑行车,她下坡的时候就是我们说的顺流,这时候就得一边刹着车一边往下出溜,否则会受伤。我们也一样。

得意的时候、胜利的时候,多想想逆流的事,因为顺流之后,总会面对逆流,这时候只能挺住,逆流而行。

最后,我再讲三句话。

上世纪80年代,我刚到深圳创业时,一位领导讲过三句话,我记忆犹新。

第一句,走正路。

冯仑和他的朋友们,「万通六君子」,开始创业时就计划得非常清楚,要「守正出奇」,首先就要正,走正道就是走大路。

第二句,傍大款。

说到傍大款,我现在二婚,大家都觉得我媳妇傍上我了,实际上,我认识她时,她的现金存款比我多,她不是拍广告,她是瑞安在内地的房地产顾问,瑞安是香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她已经非常成功了。如果说傍大款,那应该是我傍她。

万科也傍大款,傍的第一个大款就是索尼。万科成立时,我们不是做房地产,我们贩卖摄像机的,我们学习索尼,这是万科傍的第一个大款。我们转成了房地产之后,傍的第二个大款,香港的新鸿基。

第三句话,国际化、看长远。

学习新鸿基之后,万科学的是日本的东京建物,它有100多年的历史。再之后,我们就到美国、到世界各地继续学习新的目标。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就是走正路,傍大款,看长远。谢谢大家。

程前:年轻一代创业者,生不逢时?

尊敬的冯仑老师,王石先生,周鸿祎周总,各位企业家们前辈们,创业者们,在场和直播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前。

特别感谢冯仑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我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代表站在这里。刚才王石老师讲到199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1993年发生了好些事,比如万科上市,比如「万通六君子」在海南创业成功,然后去拜访王石老师。1993年,我看资料,周鸿祎老师应该从西安交大毕业了。当然,1993年还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陕西的一个小医院里面,我出生了。

我来之前,同事把演讲名单给我看,我一看,三位中,最年轻的一位,比我大23岁,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今晚的活动)。

作为商业世界的小学生,我离年轻创业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更近一些。其实,今天来谈「挺住」,我听三位老师(的演讲),我都没觉得在谈「挺住」,跟我想的还是有一些区别。

作为小学生,我写了一个非常正式的稿子来谈「挺住」:

我的脑海里至今都有一个画面,2015年的夏天,我办完所有手续,准备离开培养我4年本科的母校,西南交大,校车载着我,从学校出发,途径郫县犀浦镇,穿过西华大道,最终到达市区成都。在距离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郫县,学校附近楼盘的外立面上,赫然挂着一副超大海报,上面写着一句话,一平米只要8000。郫县都要8000,市区不得2万。这趟车上载着的人,在那一年全部都要步入社会,而我们心里都很清楚,2015年,想要不靠家里支持,拿着这张本科学历,想努力几年就在成都市区买一套房,已经是天方夜谭。

每个时代都有想做事的人,90后,是我们生错时代了吗?

90后步入社会,你可以从事房地产行业,但你已经几乎不可能去重建一家万科。你可以从事金融行业,但你估计很难去注册一家金融机构。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市场机制完善,金融配套服务齐全,互联网普及,信息化程度高。大厂林立,大的民营企业也林立,在这样的时间点,我们刚好二三十岁,颇有一种仰望社会机器之庞大,而我很渺小,想做些什么,又找不到方向的无力感。

但,真是这样吗?

2021年,我终于离开金融行业,来到创业的赛场,做起了一目十行这家公司。过去3年,我听超过200位创业者,向我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和项目情况。我的摄像机和足迹,遍布了每一个省份,我采访创业者的标准,不以营收规模影响力为核心,而是看他这个人想做的事,是否能够给我内心致命的一击。对我个人来说,把创业当作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我越是去发现,我越发现,我不断的有重大发现。我再往外一步两步三步走,我甚至要跑起来,因为我感受到走出去的肆意,走出去的坦然,走出去的快活,走出去的欣欣向荣。

今天的中国,在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在福田的购物公园,在朝阳的望京国贸,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你看得见繁华,但看不见太多机会。但如果掉个头,去一去田间地头,在广州南油的服装市场泡一个星期,在江苏丹阳的眼镜城里转一转,去义乌北下朱电商人的筒子楼里住两天,去云南的花卉市场,去到珠三角那些被迫转型的代工厂,去跟他们老板抽根烟,你会发现场景没变,人变了。商品没变,但新的模式,已经出现了。

在困境和转型的阵痛中,已经有年轻人,凭着一身胆气和快速的迭代能力,走出来了。在我20多年的学生生涯和4年的职场生涯,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同龄人。不看学历,不穿西装,满是快递,到处在开直播,站在桌子上开会,有的人做跨境,初中毕业,但英语极好。有的地方不超过10平米,拉三两个小凳子,几个人随时就开始一场电商数据复盘。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创始人又负责供应链,又管着产品,又谈渠道,又盯内容。每天搞到2-3点,白天睡到11点。

你问他们,你这是弄啥呢,你为什么在这儿拼命。他会给你一个及其务实,毫不掩饰,充满生命力的答案,挣钱。这个词并不高级,但这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实在让我沉溺。在今天的中国,想要通过个人奋斗改善家庭环境,物质条件的人,如此之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试问,日本的年轻人相信自己努力能改变命运吗?韩国的年轻人相信吗?中国人相信。高考,让想大学的去上大学了,爱折腾的去社会打拼。多年以后,当两波人在创业赛场上再次相遇,大家的技能是不同的,但眼里的相信却是一样的。

我原来在金融行业,搞金融的人,擅长看报表,看看CPI、PPI的变化,同比环比做一些图。如果这叫做宏观,我想,有时候宏观也是一种狭隘。狭隘在,从这堆图表里,我们看到了国民经济,我们却看不到,组成国民经济的一个个微小个体,他们的处境,他们的焦虑,他们的斗志,他们的决心。我们看得见趋势,我们却看不见,那些隐藏在夹缝之中的机会,作为人的本能和智慧,企业绝处逢生所迸发出的无限潜力。

90后,是我们生错时代了吗?宏观地看,对我个人来说,是人生选择,对专家来说,是经济形态。当我们看大,看面上的,我们往往悲观,往往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挺住。但当我们看小,我们看见蓬勃,我们看见新生,我们看见希望。

而历史中,所有的大,不都来源于小吗。所有的500强企业,刚起步的时候,都是车库,筒子楼,村里的两间办公室。如果我们在大中感到悲观,各位,去拥抱小吧。我们能找到最本真的自己,一无所有时,我们唯一拥有的,是奋进的本能,是对未来充满的无限好奇和想象。

创业者是什么?创业者是,一边想象着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一边解决的眼前具体的问题。采访了这么多人,看了这么多公司,我深深觉得,敢于想象,尤其是敢于相信自己的想象,是一种绝对稀缺的能力。这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所忽略的,但实则对于「做成事儿」来说,格外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对未知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向往,是比坚定的意志力更强大的武器。意志力,必须做,所以做,很佩服,但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好奇心,发自内心想做,觉得这辈子我就是得干这么个事儿,让你永远有能量。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再未知,他就停止成长。如果一个人不再对未知好奇,他的生命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意义。企业家,仍然愿意尝试新鲜的冒险,而非躺在功劳簿上指点江山,这是我敬佩的企业家,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面对未来,还兴奋吗?还悸动吗?还有出门见一个重要的人,要捯饬捯饬的那份热烈吗?

今天,如果说我们创业者群体的基本面,还缺什么?我们不缺宏观的分析和判断。我们缺的是对未来和未知的勇敢和想象、大胆的想象、毫无边际的想象、近乎狂妄的畅想。

90后,生错时代了吗?做不了万科,做不成360,再没机会搞个阿里腾讯字节出来,我们就无事可做了吗?

90后,还有好多事情可做啊,还有好多事没有完成啊。茶还没有出海呢,白酒老外还没有接受呢。中国制造还没有变成中国设计呢。看看今天的消费品市场,奢侈品大牌,买个包还要配货,你希望它过年打折吧,它告诉你它涨价了,顾客反过来要和柜姐搞好关系,这样的销售,颠覆了我们对于销售的理解啊。国产呢,99还送赠品,一盒两盒三盒四盒上链接。品牌到底是什么?我们会做货,我们会做品牌吗?我们有文化自信,我们能输出文化认同吗?这是摆在这一代中国创业者面前的一道共同的题目。食品,饮料,随便举例,箭牌,费列罗,乐事,可口可乐,星巴克,他们中的一些,仍然占据着国内垂类消费市场的头部。

30年前,我们父母的生活里,可没有咖啡,不吃薯片,不吃巧克力,不吃炸鸡,也不喝可乐啊。反过来想,他能改变一代人的饮食习惯,他做对了什么?快销品,和电器,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剃须刀,吹风机。看见我们的品牌如徕芬做技术普惠,我发自内心高兴,大家都用上高速吹风机了。看见有色剃须刀,靠设计出圈,我觉得也很高兴,以前没有过啊,让大公司抄个作业这不挺好么,我们至少在中国设计和中国品牌上看到可能啊。过去5年,新消费挺热,资本市场投了好多,我们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何时能出现真正的头部啊?出海,可不仅仅意味着多个渠道做跨境电商而已,得会做内容会讲故事啊。艾萨克森写的乔布斯和马斯克传,在中国及其畅销。达里奥的原则,苏世民,更是黑红宝书的存在,我看每个创业者书架上都有一本。

我们的内容呢?从企业家和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输出,让世界从认可中国制造的产品,到了解到这个中国企业、这个年轻的创始人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别老一弄就是硅谷的故事,硅谷的故事听多了。内容工作者,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啊。在新时代大国竞争面前,我们都清楚,大题难解。不能说大题难解、我们就仅仅是参与评论。我们去解解小题嘛,通过创业,通过做企业,做贸易,做品牌,做设计,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得到自我实现,完完全全可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上一代人,当然也感谢上一代企业家,我们的日子变好了。现在我们觉得国外的地铁很破,外卖也很慢,现在麦当劳和肯德基不再是小时候过生日去吃一顿的礼物了,下一代中国创业者见过的世面的和底气都在积攒,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实在是发自内心的认为,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年轻创业者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我尤记得刘强东刘总有一年上央视的《开讲啦》,他讲到,他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离开村子,长途跋涉来到江苏南京,他看到高楼大厦,给内心带来极大的震撼,心中埋下了奋进的种子。我的这一震撼,则是发生西安开往安康的绿皮火车上,在一片瓜子啤酒的嘈杂中,我翻开了那本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我想,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再发生了。有了高铁和自媒体,原来要16岁才到达一个少年心中的震撼,现在7岁他躺在床上就刷到了。

媒介的改变,不仅仅提升了效率,它在深刻的改变一种底层的东西。那就是,这一代人,更早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很多基础的问题可以快速的得到解答,于是他开始向内探寻更加深刻的答案,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答案。

怎么样一个企业就算是好企业,更关注规模营收、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是追求速度,抢占市场,强者逻辑,还是细水长流,维护好自己的人群资产,打磨产品,味道十足,慢慢建立壁垒,价值观开始变得多元。这一代人,更简单,更尊重规则和价值,而不纯粹的依赖人情世故。没有真本事,想凭着说喝两顿酒就把事儿给办了,我几乎看不到这种情况。关系好,也有一说一。关系不好,该合作还得合作。以前的老板,E人居多,发表演讲,表现欲强。今天很多i人来创业,没有了虚张声势,是不是就缺乏领导力呢?我看不见得。Tea stone的创始人李姝老师,江南布衣天目里的创始人李琳老师,宠物家电霍曼的创始人,刘坤,22年在日本亚马逊宠物大类卖到心愿榜第一,这都是纯纯的i人。这样的公司,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画饼,大家做好事情,简单,低调,务实,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90后生错时代了吗?

这正是去做事的最好的时代。往前看,有阿里铁军的文化,华为的铁三角,字节的OKR,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一堆的认知和内容辅助你前进,往后看,大的需求或许满足了,可在无数的指甲缝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个体,比老一辈更懂年轻人的需求,更能找到优化的空间,更有可能通过产品的自我表达,迅速圈住一批核心用户。新一代的需求,需要新一代的企业来满足,而因为新一代人的特殊性,导致需求的多元,分散,和不被满足。

我想用一个比方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当年,当年明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残酷的,我们随便翻开一本历史书,寥寥几页,我们就翻过了无数人的一生。现在,如果,我们拿出一支笔,在纸上画出一条坐标轴。1993年之前的人类历史,没有我。假设我活80年。2073年以后,也和我没关系。而我存在的这80年,仅仅是人类宏大历史的一个瞬间而已。就像秒针「啪」,那么一下。

请问,除了肆意的绽放,除了满怀好奇和探索欲的向往,除了享受、体验和不断见识这个世界,除了寻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和自我实现,除了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世界留下我的足迹,我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度过我的一生吗?

感谢冯仑老师邀请,祝大家创业顺利,新年快乐。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与去年排名相同,北京国安与山东泰山分别锁定中超第四第五

与去年排名相同,北京国安与山东泰山分别锁定中超第四第五

懂球帝
2025-11-01 18:10:40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难得君
2025-10-29 19:26:55
每年省30万美元!实习生用Rust给TikTok火速降本,开发者吐槽:放在小公司顶多省300块

每年省30万美元!实习生用Rust给TikTok火速降本,开发者吐槽:放在小公司顶多省300块

CSDN
2025-10-31 19:23:00
塔利班警告:“伊斯兰国”正策划袭击中国与俄罗斯使馆

塔利班警告:“伊斯兰国”正策划袭击中国与俄罗斯使馆

桂系007
2025-10-31 14:35:53
许绍雄离世,83版《射雕英雄传》“落幕”演员已达20位!

许绍雄离世,83版《射雕英雄传》“落幕”演员已达20位!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2025-11-02 07:46:10
闻泰成赢家!芯片公司风波反转,荷接管安世意外助闻泰甩百亿成本

闻泰成赢家!芯片公司风波反转,荷接管安世意外助闻泰甩百亿成本

纪中百大事
2025-11-01 07:58:49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林子说事
2025-10-30 03:44:02
外媒爆料:紧跟欧盟要求,芬兰准备收紧5G网络中对华为的禁令?

外媒爆料:紧跟欧盟要求,芬兰准备收紧5G网络中对华为的禁令?

王爷说图表
2025-11-01 22:37:53
中医药专家被举报为“专坑老人”的直播公司站台 本人:是顾问但没收钱

中医药专家被举报为“专坑老人”的直播公司站台 本人:是顾问但没收钱

红星新闻
2025-11-01 16:12:14
10岁男孩小伤住院,却多器官被切除,网友问:医院是在卖器官吗?

10岁男孩小伤住院,却多器官被切除,网友问:医院是在卖器官吗?

谭浩俊
2025-10-30 09:12:53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0-11 15:09:06
刘维伟心疼杨瀚森被网暴;开拓者满意小杨发挥,培养计划是长期的

刘维伟心疼杨瀚森被网暴;开拓者满意小杨发挥,培养计划是长期的

林小湜体育频道
2025-11-02 03:32:49
苏超冠军奖杯是威拉里钛合金3D打印而成;江苏省3D打印产业已成气候

苏超冠军奖杯是威拉里钛合金3D打印而成;江苏省3D打印产业已成气候

南极熊3D打印网
2025-11-02 07:30:11
记者:美职棒和美职联赛程撞期,大谷翔平的人气远超梅西百倍

记者:美职棒和美职联赛程撞期,大谷翔平的人气远超梅西百倍

雷速体育
2025-11-01 15:00:27
湖南两城合并计划启动,一旦成功,再造一个长沙级超级城市!

湖南两城合并计划启动,一旦成功,再造一个长沙级超级城市!

平祥生活日志
2025-11-02 02:00:02
西德妮·斯威尼透视裙惹争议,梅根·凯莉直言欣赏但拒绝裸露尺度

西德妮·斯威尼透视裙惹争议,梅根·凯莉直言欣赏但拒绝裸露尺度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6:30:05
“小手插进来就能看到我”,宝宝巴士紧急下架争议绘本

“小手插进来就能看到我”,宝宝巴士紧急下架争议绘本

齐鲁壹点
2025-10-31 22:20:23
我国实现全球首次基于熔盐堆的钍铀核燃料转换

我国实现全球首次基于熔盐堆的钍铀核燃料转换

新京报
2025-11-01 08:37:10
好消息!菲律宾宣布:11月1日起,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

好消息!菲律宾宣布:11月1日起,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

王爷说图表
2025-11-01 22:38:46
一个大厂的朋友告诉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赶到”自媒体行业!

一个大厂的朋友告诉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赶到”自媒体行业!

老方
2025-11-01 09:39:25
2025-11-02 09:31:00
冯仑风马牛 incentive-icons
冯仑风马牛
自由与创造,风马牛的精神
1386文章数 206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3L 机身内置 5090,雷神预热 MIX G2 独显游戏迷你主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