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南方小土豆”,是褒是贬?
今年元旦,“泼天的富贵”给到了哈尔滨,迎来超前热度的同时,也带红了一个网络热梗——“南方小土豆”。“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南方小土豆遇到东北大盘菜”“南方小土豆受宠若惊,哈尔滨做对了什么”……一个接一个的热搜,在自媒体的松弛与新闻媒体的严肃间,“南方小土豆”这个梗,越玩越热闹。
“身穿浅色羽绒服,头戴可爱帽子”“坐在行李箱上,脚够不着地”“看见雪就发出惊叹的声音”……在网友的解释里,凡是具备上述特征的南方游客,都被识别为“南方小土豆”,并会获得一场“被宠上天”的东北之旅。
猛然看,“南方小土豆”这个叫法,很萌。但随着这一昵称的流行,部分南方网友不淡定了,认为这个称呼有地域歧视之嫌,会让人隐隐感受到被针对身高的冒犯感。因为该称呼源自南北方人的平均身高差异:在东北人的普遍印象里,南方人身材偏矮,用“小土豆”来形容南方游客,摆脱不了歧视身高之嫌。
但也有不少东北网友解释,叫南方游客为“南方小土豆”,是一种可爱、亲切的叫法。小土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这个比喻蕴含了东北人对南方人的深情厚谊。如果东北人真想歧视南方人,就不会用这么“卡哇伊”的词语,而是直接用其他的词汇。比如,“地缸子”“地出溜”“锉地炮”等,这才是他们管身材矮小的人的叫法。
东北网友的解释,是真诚的,也相信他们并无歧视的本意。哈尔滨在这波出圈中对于南方游客的宠溺,也证明了东北人对于南方客人的情谊。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梗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交工具,它既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情感状态,也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玩梗是为了建立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但玩梗要注意尺度和分寸,如果玩梗玩出了冒犯,可能适得其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