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人民画报》中的伟人毛泽东

0
分享至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

领导中国人民

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

他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

《人民画报》与毛泽东主席之间有着不解情缘。

1950年,毛主席

为新创刊的《人民画报》题写刊名。

当时,他分别在两张纸上题写了6条,

并在他最满意的一条的右上方画了两个圈,

这便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人民画报》刊名。



毛泽东为新创刊的《人民画报》题写刊名手迹。

同年7月,《人民画报》创刊号问世,

封面上,红旗迎风招展,

毛主席挥手致意。

此后,他的形象曾多次

出现在《人民画报》中,

30多次成为封面人物。



《人民画报》创刊号封面。

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

我们甄选《人民画报》

曾刊发过的珍贵影像资料,

一起重温那些难忘瞬间,

深切缅怀伟人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

毛泽东生于湖南湘潭。

在那段风雨摇坠的年代,

他脚上穿草鞋,一身粗布衣,

从韶山冲中走出,

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

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



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号刊登了署名毛泽东的创刊宣言。

1920年11月,

毛泽东与何叔衡、彭璜等人

创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

他作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与并见证了这“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

还记得否?

有一种信心,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革命失败后,

红军在不断围剿中屡屡失利。

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

革命的火种仿佛狂风中的烛光,

随时都可能被扑灭。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在湖南文家市集结起义部队。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600余名与会代表齐聚江西瑞金,成功召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46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

面对局势骤然巨变,

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给革命带来了未来和希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以磅礴的激情,火热的话语

重新点燃了革命的信心。

有一种豪迈,叫做——“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中央主力红军为

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

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

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当年曾经翻越的夹金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

1935年,中央红军中革军委抵达延安,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

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

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和朱德同志。



1967年10期《人民画报》封面: 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



毛泽东书写《论持久战》。



在延安,毛泽东和朱德同看抗日战争的军事地图。

在黄土高原的窑洞旁、

在场院的碾磨边,

人们经常能够看见穿着中山装的毛泽东。

他喜欢和小战士交谈,

更爱跟老乡拉呱,

平易近人,富有亲和力。



1939年,毛泽东和延安杨家岭的农民群众交谈。



1944年,毛泽东与马海德在延安机场。

有一种魄力,叫做——“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7年3月18日晚,延安城中,

国民党军的枪炮声清晰可闻,

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居住了十年的延安,

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他们又途经20多个县,

路居50多个地方,行程1000多公里,

于1948年5月27日

移驻河北平山西柏坡,

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1948年,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陕北转战西柏坡途中。

1949年3月,

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挥动着他的大手,

向全党提出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革命以后的路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油画《夺取全国胜利》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前夕中共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运筹帷幄的情景。尹戎生 作

有一种奋进,叫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主席

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

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

在不长的时间里,

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

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为中国

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

而上下求索,建立了不朽功勋。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本刊资料



1954年12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首次访华的缅甸总理吴努。摄影 张韫磊/人民画报



1955年6月25日,毛泽东等人到机场欢迎到访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摄影 蔡尚雄/人民画报



1958年,毛泽东参观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展览。摄影 侯波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含鄱口。摄影 吕厚民

有一种希冀,叫做——“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1957年11月17日,

苏联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

共和国领袖带着浓重湘音的勉励,

传入现场3000多名

中国留学生、实习生耳中——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同莫斯科各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和各单位中国实习生约3000人见面。进入会场时毛主席受到热烈欢迎。本刊资料

这段著名讲话,

在亿万中国青年心间激起深深的回响,

深切鼓舞了新中国青年人才

爱国奋斗、勇攀高峰。



1959年,毛泽东同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本刊资料

有一种情怀,叫做——“为人民服务”

出身农民家庭又亲事农活的毛泽东,

自小对劳苦大众

有着深厚而朴实的情感。

在他心中,

人民是天,唯此为大;

人民是地,唯此为本;

为人民服务的事,

是最光荣、最伟大的事。

他是人民的领袖,他总在人民中间,

他一直在为人民服务。



1953年,毛泽东南下视察。在路边,毛泽东看到一个小商贩,戴着毡帽、穿着棉衣、扎着围裙在路边卖炸豆腐,就停下来亲切地和他攀谈起来。摄影 吕厚民



1954年,毛泽东和北京八一小学学生在一起。摄影 吕厚民



1956年,毛泽东接受少数民族代表献礼。摄影 吕厚民



1959年,毛泽东在合肥钢铁厂同工人交谈。本刊资料



1962年,毛泽东的专列抵达上海郊区,同群众们在一起。摄影 吕厚民



1964年,毛泽东和朱德观看豫剧《朝阳沟》后和演员们在一起。摄影 吕厚民

作为中国共产党

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体现,

“为人民服务”像一根红线

贯穿党的百年历史,

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前赴后继奋勇前行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百年前,青年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

发出世纪之问。

百年后,世纪之问的答案,

写在新时代的答卷上。

那年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言犹在耳,

如今我们已阔步

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

“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今天,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图片来源 | 中国专题图库

编辑 | 王伊奕

视频制作 | 徐子琛

校对 | 袁梦

值班审校 | 黄丽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画报
人民画报
《人民画报》是中国国家画报,于1946年8月1日创刊于河北省邯郸市
193文章数 6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