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要趁势把中草药文化和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发扬光大。”
在第三届中草药科技与化妆品应用论坛上,天津尚美创始人郭毅群如是感叹道。
时至今日,“中国成分”对国内化妆品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中医药植物成分出发的研究和探索不失为一个差异化的突围路径。
12月20日,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尚美、仪美尚联合主办,天津中耀博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协办的“发酵中草药,赋能新国潮”——第三届中草药科技与化妆品应用论坛暨2023年度产品经理峰会在上海召开。行业医学专家、知名品牌创始人/研发人、科学护肤达人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草药护肤的创新与开发。
![]()
中医药护肤正迎来“高光时刻”
据智研咨询数据统计,我国中药化妆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70.6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749.6亿元,预计到2029年中药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左右。其中在2022年,在整个化妆品行业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中药化妆品市场规模仍实现小幅度增长。
![]()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冯年平教授也不禁感叹道:“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中医药的高光时刻’。”
若追溯起来,中药美容在中国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收载了人参、五味子等20多种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如今,诸如人参、红景天、珍珠、石斛、甘草、灵芝等有功效的天然草本植物,正深受消费者们的追捧。
这种对于中国特色成分的热爱延续至今,在国潮之下已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关注度和市场增量。
美丽修行大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药类植物提取物的热度飙升,燕麦、松口菇、冬虫夏草提取物类的中医药成分搜索占比环比增长均在60%以上。
![]()
从市场情况看,消费者对“含中药的化妆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一方面,中药化妆品以天然中药成分为主要原料,与化学类化妆品相比作用温和、刺激性小且功效显著;另一方面,伴随国潮风起,消费者乐于对“中国成分”、“中国特色”的化妆品给予关注和尝试。
抖音知名成分达人/带货达人@清华护肤学长王植就在论坛上表示,很希望能看到中国企业打出一个“如欧莱雅玻色因一般响亮的中医药成分”。
此外,在功效护肤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刁钻”的消费者要求品牌将成分肌理、作用靶点一一清楚呈现出来,成分和科技的信任成本在激增。而此阶段,拥有几千年传承历史、多年功效验证历史的中医药,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之下开始释放出全新的活力,在安全性和贴近性方面具有天然的沟通优势。
纵观行业,应用中医药成分的品牌不在少数。本土品牌中,既有相宜本草、百雀羚、佰草集等国货老品牌的推陈出新,也有如达肤妍、稀物集等新锐品牌的探索挖掘。不仅如此,外资品牌Whoo后、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也都投入巨资研究中药的功效成分,希望让产品有更多的中国元素。
与此同时,对于中草药的创新应用也为国家所提倡。2021年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在此背景下,“中药+化妆品”迎来发展良机。
中草药护肤品牌的价值突围
在我国最新版本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共收录了8965种可使用在化妆品中的成分,其中植物来源的化妆品就有三千多种,中草药原料数百种。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中药成分,不同的品牌和企业们也面临着不同的创新难点和挑战。研究了二十余年本草美容文化的相宜本草在本次论坛上就直言在中草药研究上历经的种种艰辛。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到现在为止的技术手段对复杂体系的无能为力。”相宜本草副总裁吕智博士分享道,不光是单一植物成分种类多,其按照组方组合起来就会更多,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如何进行系统性筛选、如何精准细致找出中间的活性物质,并厘清其功效和作用的靶点,“这个庞大的体系在现代科学来讲还稍微有点力不从心。”
为了做好一个好的含中草药的护肤品,相宜本草必须实实在在保证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两点,我们总结下来两个方法——广撒网和迭代思维。”
吕智将创新是比作一个漏斗,越往下就会因为价格、安全性、功效等一层层筛掉很多东西,而要想最终能有东西出来,漏斗就要有一个非常大的开口。另外,相宜本草也会对医生已经在临床上使用过多年的组方,进行一些临床安全和临床功效上的评估后进行使用,这也就是其所说的“迭代思维”。
![]()
对于经验丰富、研发实力深厚的老牌国货品牌尚且如此,新锐品牌在做中草药护肤时无疑也会遇到更多困难。
“我们新锐品牌在国内的研发能力还在起步阶段,尚且还没有比较强大的研发背景来支撑我们做深入的技术研究。”伸美集团创新产品VP陈征认为,研发能力的不足是新锐品牌在国内做中草药产品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和挑战。
此外,由于中草药成分组成、功效机理的复杂性,品牌在做科学传播时也比较困难。“怎么让消费者理解成分是真的有效的,这个链路比较长。和市场比较火的成分党的品牌相比,应用起来的难度会更大。”他补充道。
![]()
除了化妆品企业,中草药科技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也是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
在当天的会议上,天津中医药大学王艳教授指出传统中药化妆品开发的4大痛点——颜色深、活性成分稳定性差、金属离子超标、溶解度差。
针对这四大痛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超分子α-倒捻子素纳米液晶霜的研制、具有协同祛斑作用的美白祛斑产品的研制、具有皮肤靶向性中药抗皮肤自然/光老化产品的研发等,有效解决了上述痛点,为中草药化妆品的研发提供了更有效的创新解决思路。
![]()
长江学者、杰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长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樊赛军教授分享了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他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开发化妆品时,如果在发酵技术中恰当应用功能性益生菌,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王艳萍教授分享了后生元对皮肤微生态的调节研究,她指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显示了良好的功能特异性,由于它的安全性和廉价的生产成本,作为化妆品的升级换代的功能性原料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总的来看,中草药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手段尚且不够融合。推动高校、企业、品牌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让基础研究、市场需求、产品落地三者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中草药护肤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这也是「中草药科技与化妆品应用论坛」持续举办的初心和动力。
《FBeauty未来迹》曾结合当下科研领域进展梳理过中医药成分的开发迭代的四个阶段,大部分成分还处于前两个阶段,因此在应用于护肤品的全链路功效机理打通方面,如何实现中医药自身工艺与现代成分科技的双向协同,众多中医药成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原料角度我们要明确它的作用机制,这是科学研究;基于中草药开发一个含中草药的化妆品,这就是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理清其作用通路,然后开发相应的基础研究,我觉得这是我们整个行业都要做的事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张婉萍教授也强调,对于中草药来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冯年平教授也认为,在护肤或者化妆品产品的开发上,对中医药精华的传承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来诠释经典的中医药养颜护肤的理论,要真正体会中药的精髓——辨证施治,绝不是简单的成分添加。
目前,化妆品可使用的有三千多种植物原料,但实际上真正应用到化妆品领域的还非常少,这反向说明还有巨大的金矿有待挖掘。
原料是创新的源头,在原料上如何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手段得到更加安全有效同时更高质量的原料;在配方和制剂上,如何结合中医药的特点,例如‘药辅合一’来进行创新;最后在原料和产品的功效评价上,包括蛋白组学、脂质组学等有很多的新技术有应用空间,“这些都是中草药科技在应用上的潜在机会点。”冯年平说道。
对于许多国货品牌来说,中草药被普遍认为是主场作战、掌握主动权的好机会,但真正找到其中的长期主义价值点,则是一场充满荆棘与浪漫的探索之旅。
作者/向婷婷
校对/李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