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98年《焦点访谈》请朱镕基题词,朱:怎么没毛笔?我毛笔字更好

0
分享至

在如今的中国,许多地方都兴起了领导题词之风,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找领导题个词,写几笔。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很看不惯这种现象,他曾为自己“约法三章”:不题词、不剪彩、不受礼。朱镕基一直坚守着这3条原则,但他还是有几次“破戒”题了词,今天帝哥就来说说朱镕基这几次题词的故事。


朱镕基

第一次“破戒”:1998年为《焦点访谈》题词

上世纪90年代的《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朱镕基也是《焦点访谈》的忠实观众。

1998年10月7日这天,是一个令《焦点访谈》栏目组全体人员难以忘记的日子。这天朱镕基和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来到中央电视台考察工作,他们竟专门来到《焦点访谈》的演播室参观了!

朱镕基进门后,主持人白岩松连忙对他说:“这是我们的家,您的家。”

朱镕基接过话说:“也是老百姓的家。”


朱镕基来到中央电视台视察

这天朱镕基和大家聊了很多,他说:“《焦点访谈》以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舆论监督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反映群众看到的希望。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舆论监督。”他还专门加了一句:“我也接受你们的监督。”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朱镕基视察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领导专门对《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敬一丹强调,到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请总理为《焦点访谈》题词。这天敬一丹一直在苦苦寻找合适的题词机会,此时节目的一位编导对朱镕基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这句话把朱镕基和大家都逗笑了,演播室的气氛顿时十分活跃。

敬一丹觉得此时是一个好时机,于是走到朱镕基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 《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


敬一丹

朱镕基十分吃惊:“你们有这么多人啊!”

敬一丹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此时早就准备好的方宏进把题词簿放到了朱镕基面前,并递上了一支往白板上写大字的那种粗黑的硬笔。

敬一丹后来回忆说,对于朱总理能不能给《焦点访谈》题词,大家都没抱太大希望,因为大家都知道朱总理有不题词的规矩,所以栏目组也没有专门为他准备毛笔。

没想到朱镕基竟欣然同意了敬一丹的请求,他挥笔为节目组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16字题词。


朱镕基为《焦点访谈》题词

不过节目组准备的笔质量实在不高,朱镕基刚写几个字就开始沾毛,编导只能不停地清理。当朱镕基写完“舆论监督,群众喉舌”这8个字时,停顿了一下,站在他身后的白岩松以为他已经写完了,忍不住率先鼓起了掌,大家也都跟着鼓起掌来。

此时朱镕基回过头笑着说:“我还没写完呢!”随后他又写完了剩下的8个字。朱镕基写完以后,还开玩笑说:“怎么没有准备毛笔呢?我的毛笔字更好些!”

后来朱镕基回忆说,这16个字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是他前一天晚上想了一个晚上的,以至于血压都升高了。

第二次“破戒”:2001年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

2001年4月16日,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亲自为该校题写了校训: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朱镕基在视察时还说:“我最关心的是这些学员做不做假账,你可以对学员做一个不记名的调查,发一个卷子,让他打勾:一个是严重做假账的;一个是稍微做点假账的;一个是不做假账的。你做一个调查看看,得出一个百分比。调查要确实不记名。”



朱镕基的这番话可谓是切中时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做假账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为了突出政绩邀功请赏,数字就成了泡沫随意膨胀,而需要装穷显贫、向上伸手时,数字就成了压缩饼干。朱镕基写出这16个字的校训,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002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在香港开幕,朱镕基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最近几年,中国建立了3个国家会计学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这两个都已建成。我亲自为这3个国家会计学院制定了校训。我很少题词,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我为这3个学院写下了4个大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4个大字!”

朱镕基说完以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三次“破戒”:2003年为堂兄题词

2003年9月9日,是朱镕基的堂兄朱经冶90岁大寿,朱镕基为他写了两幅贺联,一联为“诚信传家经风雨,廉洁从公冶新人”,另一联为“儿孙满堂万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欢”。

朱镕基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朱经冶的父亲朱宽浚是朱镕基的三伯父,他曾照顾过幼时的朱镕基。朱经冶在上世纪40年代曾赴美留学,回国后一直在上海从事教学工作。朱镕基刚当上上海市长时,朱经冶曾对他开玩笑说:“小时候我没有欺负你吧?”朱镕基听后哈哈大笑。



尽管朱经冶和朱镕基之间的感情很好,但朱镕基在上海任职时,还是对他“约法三章”:“我不去看你,惊吵你,也不找你麻烦,别人包括我自己的儿女,也不让他们去找你。”

朱镕基刚当上海市长时,朱经冶的儿子朱匡宇任上海纺织局党委副书记,朱镕基当着朱经冶的面对朱匡宇说:“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要想升官。” 朱镕基说到做到,他在上海4年,朱匡宇一直没有动过职位。

2003年8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朱镕基来到上海休息,朱经冶带着朱匡宇专门来到宾馆看他。这天兄弟俩聊得很高兴,一直谈了两个多小时,快到中午时,朱镕基风趣地对朱经冶说:“你高兴,肚子不饿多留一会,我不反对,但我不会留你们吃饭。”

朱经冶一直希望朱镕基能为他题一幅字,但此前朱镕基为了不“破戒“,一直没有同意,直到朱经冶90岁生日时,朱镕基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才满足了堂兄的这个心愿。


朱镕基(左一)

朱经冶收到朱镕基的字后,非常激动地说:“这是对我很大的鼓励,是对我一生的鉴定,同时亦是朱镕基性格的体现,扩大开去,也是朱氏家族性格的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帝哥说史
帝哥说史
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
1322文章数 169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