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点,然而纵观历史很多人打仗的时候其实只注重了地利和人和,而往往忽视了天时,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直接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
其实,所谓的天时不是真的要做到能掐会算的地步,而是根据战场形势以及当地的气候进行提前布控,就拿当年三国时期的陆逊来说吧,当年夷陵之战时陆逊奉命率军抵抗刘备。
可是前期陆逊却是屡战屡败,一退再退甚至要将整个荆州城拱手相让,可是直到两个月之后人民才见识到了陆逊的厉害,原来他充分利用了蜀汉军队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这一点让蜀汉大军孤军深入。
而南方的瘴气和酷暑的确让蜀汉军队叫苦不迭,最后刘备出了个昏招干脆让大军撤到深山密林之中安营扎寨,直接让陆逊扭转了战局。
而一些道行比较高深的将领也的确可以从大自然的一些警惕之中寻找到“天时”从而改变部队的名义,今天我们的主角也是来自于三国时期,而他的名字相信很多人也听过,他就是蜀汉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猛将魏延。
在《三国演义》之中,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将魏延描绘成了一个“反骨崽”,可是事实上历史上的魏延并非如此,他早年的经历根本没有,初次登场就是刘备进军益州,当时刘备将所有的精锐将领都留在了荆州,只带了魏延和黄总进入益州,可见刘备对于魏延的重视程度。
而真实的魏延在正史上也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而他的战术时而勇猛时而谨慎,而他也正是凭借着其智勇双全才获得刘备的青睐,后来刘备在攻下汉中之后想要派遣将领镇守汉中,当时所有人内定的都是张飞,而张飞也做好了准备即将前往汉中赴任。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刘备将这个重任交给了魏延。
魏延这个人虽然有时候打仗很出其不意,可是他却有很敏锐的洞察力,否则他就不会提出“子午谷奇谋”了,正是因为对于战局的把控炉火纯青所以才提出这一奇谋,而优秀的将领也能够从中发现战机:
相传一次魏延带领部队外出执行任务,可是蜀地的路山川众多,一不小心可能就在这十万大山之中迷路了,很不巧的是魏延也遇到了。
当然,在山里最头疼的地方不是迷路,而是随时会面临的山洪爆发,一旦爆发那么整个部队就会全军覆没。
看着四周无路,魏延也是焦急,于是就率领几个士兵就想找当地的农户问问情况以尽快回到驻地。
可就在这无意之间他突然发现农户家的猪在吃草,却又不像在吃草,对于这种情况魏延感觉很奇怪,很快他就探知到了其中的奥秘,立马返回部队命令全军后撤。
很多士兵对于将军这个命令摸不着头脑,可是军令如山他们也只能照做,很快他们就发现将军这个命令是多么的明智,原来此时天降暴雨,暴雨直接导致泥石流的爆发,很快就将小山村淹没在了暴雨之中。
而当时那只猪并非要吃草,而是努力想要寻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因为动物的敏感度比人要好,他们甚至可能会提前感知到灾难的来临。
也正是因为他对于天时以及战机的敏感度也让大军侥幸逃过一劫,由此魏延也成为了蜀汉智勇双全的名将,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让他去取代关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可是但凡是大才,性子总归有那么一点不好,魏延这个人性格也比较孤僻,和谁都说不上几句话,也因此很多人开始忌惮他的军功。
在刘备时期,刘备对于魏延很信任,因此对他委以重任,后来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也对魏延不错,起码还是将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可是随着这两人的去世,魏延在朝中没有了靠山,而他和杨仪的矛盾也逐渐开始激化,由于不善言辞魏延根本不知道如何洗白自己,而这一点也成为了他们攻击魏延的手段。
最终这员为蜀汉南征北战智勇双全的名将被夷三族,真的是可惜可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