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
经济观察报发布报道披露一家名为广州市昌世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世茶”)的茶叶厂商进驻芳村茶叶市场后两个多月,数百家茶叶商户就经历了一个无眠之夜——他们持有的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茶叶,一天之内价格“崩塌”。让青锋忽然想起之前广州、深圳等城市诟病河南人,连厕所都不让河南人进的事来。进而想到了这样一个命题:南方为何多出诈骗案?诈骗案犯中到底有多少南方人?诈骗案件案犯的南方人占比是否最多?这是否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先说昌世茶这一被经济观察报报道称之为“金融茶”的茶如何崩盘。其招儿说,据报道为先推出四款茶叶产品以“没有书面约定”的回收价格吸引茶商参与,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昌世茶就把产品的单价从每提(茶叶交易单位,每片重357克,每提7片)3万元左右炒到最高7万多元。
在一般人看来,昌世茶如此操作,如果跟风,肯定也能从中赚大钱。殊不知,昌世茶紧跟着以高价推出第五款产品,并在吸收一拨资金后,其“接盘”动作戛然而止。于是,之前单价5万多元的茶叶,一下子跌到只剩下两三千元,导致参与其中的茶商损失惨重。
说句不客气的话,昌世茶的上述操作,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割韭菜。但为何明知其目的的情况下,竟然还有500多名茶商跟进,涉事金额超过5亿元呢?
或许就是因为南方人惯于“金融投资”牟取高额利润。其间,昌世茶以“金融茶”的操作方式吸引茶商入局。即茶商通常以为或经历的“以制造稀缺和高收藏价值的茶品假象,以承诺高于入手价回收的约定诱导茶商入局”,看起来茶叶具有“升值空间”和“投资属性”,也即茶叶行业的人称为的“金融茶”操作。加上如茶商陈明所说那样,从来没有看见过芳村茶叶市场上有哪一个新品牌可以像昌世茶那样的游戏“更高级”,引发如此高的参与度。或者说是昌世茶剑走偏锋,让不少人在急于赚大钱的心理诱导下入局,并最终被割韭菜。
只是让茶商想不到的是,昌世茶如此操作,当初没有像之前有“金融茶”操作的人那样“承诺回收约定”,在事发生后,警方难以立案。也就是说,这些跟风的茶商在误以为对方有回收约定,而对方实际不以留下证据的方式误导参与者,致使因为没有“承诺回收约定”的证据,跟风茶商即便是损失很大,也很难通过法律渠道挽回自己的损失。
警方因昌世茶当初没有“承诺回收约定”尚未立案,在这里尚没办法说昌世茶涉嫌诈骗。但由此想起电信诈骗的涉案人员多为南方人,尤以福建某个地方人较多,且之前福建某地为减少电信诈骗案发,在涉案人员家门口或某些地方大字刷写某户为电信诈骗嫌疑家庭时,青锋曾撰写有关评论认为不妥。但现在看来,因为当地涉电信诈骗人陷得比较深,当地那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许能起到一定的警示或震慑作用。
因为手头资料有限,尚不能统计出涉及诈骗案件的南方人占比多少。但有些历史资料可以借鉴。据说,古代的官员或其他人员涉案犯罪后,多被流放到南方等偏远之地。而一些古人涉嫌犯罪被通缉时,不少也以逃到南方等地躲避为主。如此从基因学方面来说,这是否是南方多诈骗,或诈骗案多发的诱因之一?青锋在这里抛砖引玉,请有关专家学者,乃至网友,不妨共同探讨之。或者批驳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