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传闻中的房企融资“白名单”,成为了这几天房地产市场里的主角。据多家媒体报道,监管机构正起草一份中资房企“白名单”,有50家国有及民营房企被列入其中。
果真如此,房地产市场改革又倒退了一步,金融服务也在走回头路。因为,该给哪家房企融资、不该给哪家房企融资,那是银行与房企之间的事,是银行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评估做出的决定,也是房企是否能够用信誉赢得银行的认可,让银行愿意给企业贷款需要做出的努力。如果非要按照监管机构的“白名单”来确定贷款的取舍,那要银行干什么,要市场干什么,直接由金融机构下达贷款指标不就行了。
殊不知,在房地产市场过于火爆、银行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无序放款时,监管机构不出台相关的规定与约束办法,不规范银行的信贷行为,出现问题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与手段,反而用房企融资“白名单”这种反市场的手段与方法,去无形中要求银行给列入“白名单”的房企贷款,明显是违反市场规律、违反金融服务规则的,是典型的有形之手乱作为、乱伸手,会导致房企更加失去责任感、信用度,会让更多的房企像恒大一样躺在政府身上、躺在银行身上,赚钱了,自己的,出风险了,政府、银行和购房者买单。
市场经济下,市场主体之间,应当一切以规则、规律、信誉和信任建立合作关系,而不是政府的指令。政府的指令只有在市场失灵、无形之手已经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发出。而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经营比较稳定的房企,还是出现风险的房企,都必须按照市场化要求运行,按照市场需求关系变化决定自己的行为。在房企手中有大量商品房没有出售,房企大股东个人占有大量资金、财富的情况下,不让房企通过降价、促销、大股东拿出资金等手段销售住房、回笼资金、畅通现金流、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却要用建立融资“白名单”的方式,让进入“白名单”的房企继续享受资金盛宴,岂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该做的事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拼命做,企业还怎么可能有市场化意识、责任化理念呢?还怎么可能没有恒大、没有许家印呢?
毫不客气地讲,如果监管层真的对恒大、对许家印的问题进行过认真反思和深入分析,就应当十分清楚,此前金融监管工作是严重失职的,是需要承担很大责任的。因为,包括恒大在内,相当一部分房企的负债,是银行推动起来的,是信贷资金无序投放、盲目投放、不负责任投放造成的。如果说房地产市场放开的初期,给予涉足房地产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资金支持,还是能够理解的话,当房企负债越来越多时,就应当规范信贷行为。特别是监管机构,就要制定监管规则、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约束,可是,那时的监管机构在哪里,监管手段在哪里,监管人员在哪里。相反,监管机构负责人却公开表示,即便房价跌去一半,金融体系也是安全的,金融行业不会发生风险。现在呢?还敢说吗?
不反思问题,不釜底抽薪,反而想通过扬汤止沸的方式,制定一份所谓的房企融资“白名单”,去应付已经出现的问题,掩盖问题真相,回避矛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不正视问题的表现。要想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只能是敦促房地产企业加大住房销售力度、回笼资金,而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真的想用有形之手干预房企的经营,只有一条,那就是对房企售房回笼的资金加强监管,防止房企转移资金、转移财富,这一点,十分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强烈建议监管层不要起草什么房企融资“白名单”,果真起草出一份“白名单”,可能比“黑名单”还要可怕,会让这些房企更加肆无忌惮地增加和扩大负债,继而导致市场的公平性、公正性、稳定性、安全性更差。到时候,金融风险就真的无法控制了。同时,银行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推卸责任。因为,他们是按照监管机构的“白名单”放款的,是被动的、无奈的放款。如此,谁还在乎风险的防范和责任的落实呢?房地产与金融业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扭曲、更加无序、更加深不见底。
房企融资“白名单”,只会是一份破坏市场秩序的“黑名单”,这样的事,不能做,也不该做,更不好做。为了市场的公平,为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为了市场化,监管机构一定不能做房企融资“白名单”的傻事、糊涂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