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声援巴勒斯坦,她被解雇了。
最近,77 岁的美国影星苏珊 · 萨兰登突然“被炒”,其所就职的 UTA 联合精英公司宣布将解除和她的代理关系。
源起是上周,萨兰登在美国参与“亲巴勒斯坦”集会,并发表了呼吁停战和谴责暴力行为的言论。
即使你未曾听闻这个名字,也一定有所耳闻她的那些电影,并且熟悉这张含蓄而坚毅的好莱坞美人面庞:《死囚漫步》《末路狂花》《洛基恐怖故事》,还有前几年她饰演贝蒂 · 戴维斯的《宿敌》,在《老友记》第七季中的客串。
1995 年,萨兰登曾经凭借以修女普雷斯为原型的电影《死囚漫步》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影后奖,如今却因“立场”而被解雇。
好莱坞内部因巴以冲突正在分裂,而政治如今正在以完全介入的姿态影响影视创作。
1.
“你不用非得是巴勒斯坦人,才和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即使你不是巴勒斯坦人,也能理解杀害儿童是战争罪。”
萨兰登事件的发酵,起源于她在纽约游行中的发言在网络上被热议。
她呼吁加沙地带停火,呼吁人们对巴以冲突以对加沙地区儿童的关注:“人们在质疑,人们在站起来,人们在自我教育,人们在远离从小就开始的洗脑 —— 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而感到害怕,并且体验到了身为穆斯林在这个国家的感觉,常常遭受暴力(这里指姆瑟琳因为恐怖袭击导致群体被歧视,犹太人也会是如此)。”
这则现场录制的视频被发出后,有媒体将萨兰登的言论形容为“反犹太人的咆哮”;而这位 77 岁的奥斯卡影后也作出否定的回应:“人们把反犹太主义与公开反对以色列混为一谈。但我反对反犹主义。我也反对伊斯兰恐惧症。”
参与集会几日后,萨兰登又转发并且声援平克 · 弗洛伊德乐队成员 Roger Waters 的帖子:和萨兰登相似的是,Roger Waters 也一直因为对巴以问题,对各种政治事件的关注而饱受争议,甚至也因“非主流言论”而深陷争议之中 。
在一众中立的言论下,Roger Waters 表态:呼吁停火,并且“将毫不犹豫地站在被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一边”。
Roger Waters 也曾陷入反犹主义的风波,而萨兰登如今亦然。
发言的合理性显然是另一个值得讨论的复杂话题,但如今因为一则发言,整个人被“取消”,不得不也让网友发出“这世界怎么了”的怀疑...
2.
77 岁的萨兰登一直是好莱坞影坛一个另类的存在。
在明星身份之外,她也是女性主义者,社会活动家,政治激进主义,民权运动参与者...
这些标签让她饱受舆论关注,同时成为评议的焦点。
萨兰登的明星形象和银幕形象总是难解难分,内敛,隐忍而强大。
她最为著名的银幕作品,应该是 1992 年雷德利 · 斯科特执导的《末路狂花》。
电影讲述了苏珊 · 萨兰登扮演的女服务员路易斯,和吉娜 · 戴维斯扮演的家庭主妇塞尔玛,两位个性迥异的女性,开启了一场具有反抗性质的公路逃亡。
30 年前的这部《末路狂花》,作为“反主流好莱坞”,以女性为叙事中心的电影,在电影界内外,都掀起了一阵女性主义的狂潮。
传统被动的女性形象被打破,成为了叙事的灵魂,而本来是“救世主”的男性则成为了麻烦而危险的反派角色。
巧的是,在《末路狂花》里象征着反传统好莱坞形象的路易斯,最终以生命为代价获得了自由;而 30 年后,戏外的角色扮演者萨兰登似乎仍然在与好莱坞主流语境抗争。
虽然如今的好莱坞影坛,不乏像凯特 · 布兰切特,查理兹 · 塞隆这样无惧在各种场合表达政治诉求,争取权益的演员,但萨兰登在这方面,一定算是先锋。
早在越战时期,她就参与了各种民权运动,成为社会活动人士; 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她与简 · 方达一起公开表示对该地区侵略的抗议;
而她曾也与前夫,《肖申克的救赎》主演蒂姆 · 罗宾斯一起,对社会边缘群体做出人道主义事业的救助,比如呼吁人们对大批海地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并且参与电视专题片《这是怎么回事? 》的创作,揭示世界各地儿童在危机中的困境。
为巴勒斯坦发声同样是如此。 虽然在此前,已经陆续有影后表示过对巴勒斯坦处境的同情,但仅以普通公民而非联合国大使,参与集会而并非站在难民角度说话的,目前就是萨兰登一人。
网友评:这股劲儿,真的和《末路狂花》里一样勇...
3.
有人为萨兰登的处境感到担忧,有人也说,这位 77 岁的奥斯卡影后已经可以‘不在乎后果”。
但这不是停止质疑现状的理由。
和萨兰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新人演员梅丽莎 · 巴雷拉,她因发表了关于反对“以色列报复哈马斯袭击”的“煽动性言论”,被从《惊声尖叫 4》中除名。
除了影星, 行业内的从业者也因为针对巴以的言论,自身处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最近,美国知名经纪公司 CAA 的顶级经纪人马哈 · 达希尔因为一则社交平台的发言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她发文称”有什么比目睹种族灭绝更令人心碎?尤其目睹着否认种族灭绝仍在发生”。
随后,达希尔被解除了 CAA 电影部门联席主管的职务,而目前力挺她的是前合作伙伴汤姆 · 克鲁斯。
对巴以冲突的观念分歧,导致了艺术行业如今肉眼可见的动荡。
早在上月,欧洲最大的音乐颁奖典礼 2023 MTV EMA 就宣布,受到巴以战争影响,将取消今年的颁奖典礼。
而关于巴以冲突的分歧不止存在于好莱坞。
近日,加拿大最大文学奖项吉勒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颁奖典礼均因抗议活动而中断,“亲巴”的抗议者手举标语走上舞台,谴责奖项赞助商投资以色列武器公司。
随后加拿大超过 1700 位的文艺界人士签署联名公开信,呼吁停火。
吉勒奖作家阿卡德说的话,也许适用于所有艺术行业的现状。
“不同意见是文学的基本特质。如果我们在书页上赞美它,却在现实生活中谴责它,那我们就不是在从事文学创作,而是在进行角色扮演。”
无论持有什么立场,政治正确都不是阻碍创作自由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网路世界里的杀人武器。
毕竟在复杂难议的政治局势面前,唯一具有确定性的事物,是对平民的伤害。
数据统计,自 10 月 7 日哈马斯袭击以来,纽约市的反犹犯罪急剧上升。据以色列政府称,10 月 7 日,哈马斯武装人员从加沙地带渗透到以色列,造成约 1200 人死亡,约 240 人被扣为人质。据加沙卫生部称,自以色列开始反攻以来,已有超过 1.1 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包括 4600 多名儿童。
覆巢之下,枪口应该对准的,永远是那些将生命视若无物的人吧...
参考资料:
1.https://variety.com/2023/film/news/hollywood-divide-over-israel-melissa-barrera-123580445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