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2日上午,安徽池州东至杨桥乡的村民在地里种田时,突然听到战斗机飞过的巨大声响,刚开始村民并没有在意,因为他们的头顶经常有战斗机飞过。
图丨轰炸机空中飞行
可随后“嘭”的一声巨响,却让村民彻底惊呆了,村民抬头后发现,一架庞大的战斗机正拖着浓浓的白烟和火焰朝他们这边俯冲而下。
惊慌失措的村民吓得忘了躲避,愣愣地望着空中发生的一切,万幸这架战斗机从他们的头顶划过,可接下来村民的心又提到嗓子眼,这架战斗机竟直直地朝他们的村庄砸去……
当天早上9时整,一架轰-6甲型轰炸机呼啸着从皖南某空军基地起飞升空,机组一共6人,分别是正驾驶、副驾驶、领航主任、第二领航员、通信长和射击员。
此次飞行要进行的是,昼间远航多靶场水平轰炸飞行训练,地面指挥员为该团新任团长刘广彬,正驾驶为张玉江。
图丨轰-6
当时,地面指挥员刘广彬是目送着这架轰-6起飞升空的,从在跑道滑行到加速并顺利升空一共用时33秒,整个起飞过程非常平稳顺利,多年后刘广彬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这样说过:
“我永远难忘当团长的那天,6名战友向我轻快地挥手告别、登机、腾空而起,一切都那么平常……”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训练,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而且它来得是那么的突然。
上午9时1分3秒,这架轰-6刚刚升空30秒钟,就毫无征兆地从左侧传出一声巨响,随后推力急剧下降,左侧引擎在50秒后彻底停车。
事后查明,这架轰-6左侧引擎外壳上的焊接缝突然爆裂,导致大量燃料外泄,并引发爆燃和浓烟。
图丨轰-6
事故发生后,机组并没有慌张,而是全力应对着,并在重启左侧引擎失败后,第一时间向地面指挥员报告:“左侧发动机停车,操纵失控!”
与此同时,机组6人密切配合,正驾驶张玉江决定依靠右侧引擎稳定飞机,他和副驾驶拼尽全力,将飞机缓慢拉升至400米高度。
地面指挥员刘广彬见此立即下令,轰-6即刻返航准备紧急迫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不是弃机跳伞,而是紧急迫降,是因为轰-6自身设计缺陷不得已而为之的。
轰-6的弹射座椅弹射方向,只有正驾驶和副驾驶的弹射方向不是向下的,而领航主任、第二领航员、通信长和射击员的座椅都是向下弹射的。
这种设计缺陷源自其母机型——苏联生产的图-16轰炸机,这种弹射缺陷,导致弃机跳伞过程变得复杂且耗时,根本无法做到“零速度”“零高度”的“零-零”弹射。
图丨轰-6机组位置示意图
在此之前,该机型发生事故后,没有一例是靠弃机跳伞而成功生还的,因此驾驶轰-6的机组一直有约定俗成的默契,就是一旦飞机发生事故,首选迫降,能不弃机跳伞绝不弃机跳伞。
更何况此时的高度只有400米,所以紧急迫降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就在飞机进行艰难的紧急迫降时,这架轰-6突然操纵失灵,飞机无法控制了,此时是飞机升空后的5分22秒。
事后查明,飞机操纵失灵的原因,是左侧引擎爆裂后,泄露出的大量燃料爆燃,熔断了飞机操纵杆和各个操纵部位的连接钢索。
万幸,飞机失控后,最初是以“抬头”姿态向上爬升的,这也给了机组人员弃机跳伞的机会,否则在400米高度时,由于弹射座椅的设计缺陷,几乎不会给机组留下弃机跳伞的机会。
飞机爬升到1800米高度时,飞行速度急剧锐减,并陷入到失速状态,随后开始向地面坠落,机组在此前已将油门推至最大,但没有任何效果。
图丨刘广彬
上午9时8分46秒,地面指挥员刘广彬见此,无奈下令弃机跳伞,尽管机组不想跳伞,但事已至此,而且还有指挥员的命令,机组只能服从。
根据相关规定,轰-6的跳伞先后顺序为:射击员——通信长——第二领航员——领航主任——副驾驶——正驾驶。
但这次跳伞的顺序却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跳伞,第一个跳伞的是第二领航员,第二个跳伞的是通信长,第三个跳伞的是副驾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有人贪生怕死,而是飞机失控后,通话系统出现问题,后座的射击员和通信长没有听到跳伞指令,再加上飞机失速下降,机组彼此之间也看不清。
第二领航员听到跳伞指令后,在1100米高度时着手准备弹射跳伞,但由于飞机失速,原本训练过无数次的动作却很难做出,直到800米高度时才推开保险。
600米高度时才将脚下的舱盖抛掉,随后按动弹射手柄,这才连人带座椅一起弹射出去,当高度来到200米时,降落伞才完全打开。
图丨轰-6
最终,第二领航员的降落伞挂在了一处民房旁边的大树上,他则落在了民房房顶,由于冲击速度较大,第二领航员的脚在落地时受了轻伤。
不过,第二领航员也创造了奇迹,他是我军空军历史上,第一个以弹射方式而生还的轰-6飞行员。
通信长是第二个跳伞的人,他看到第二领航员跳伞后,误以为射击员跳伞了,因为正常来讲他应该排在第二位跳伞,所以他就开始了跳伞。
但通信长所处的高度已经很低了,可以说是在与时间赛跑,在350米高度才向下弹射,降落伞在离地15米的时候才完全张开,万幸他脚下所处的是一片农田,并没有受伤。
通信长也因此成了,我军空军历史上,第二个以弹射方式而成功生还的轰-6飞行员,而且他还没有受伤,绝对是创造了奇迹。
通信长跳伞后,飞机彻底失去控制,急剧向右下俯冲,这也导致以向下弹射跳伞的领航主任和射击员失去了跳伞机会。
图丨轰-6
而由于飞机在向右俯冲,正驾驶张玉江果断判断,只有副驾驶有跳伞机会,张玉江连忙下令副驾驶跳伞,副驾驶收到命令后,在200米高度弹射了出去。
但由于此时距离地面过近,还没等降落伞张开,副驾驶就撞到了一处民房上,而且副驾驶的头部还撞到了民房的房檐,导致副驾驶当场牺牲。
也就在这一瞬间,这架轰-6连同机上的正驾驶、领航主任、射击员,一同撞到了村庄里,由于飞机当时刚刚起飞不久,燃料几乎是满载状态,而且还有大量训练弹药。
这架轰-6撞到村庄里后,引发了起火爆炸,事后经过统计,一共有48间民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机上的3名机组人员壮烈牺牲。
而在这架轰-6坠地前的那一刻,正好被当地正在农田里务农的村民看到,他们刚开始还庆幸飞机没有撞到他们,可随后飞机就撞进了村庄。
村民们见此连忙朝村庄跑去,积极开展救援,万幸当时正是春耕时节,绝大多数村民都在外面干活,只造成了相对较小的伤亡:7名村民遇难、3名村民受伤。
图丨刘广彬
在这架轰-6坠地前,地面同样非常紧张,自从地面指挥员刘广彬下达跳伞指令后,他们就在焦急地等待着跳伞情况,刘广彬后来红着眼睛回忆说:
“一个跳出、两个……几分钟后,天地万籁俱寂,有的战友,我永远没有等到……”
刘广彬说,得知4名机组人员牺牲后,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但他并没有哭,他要处理好善后工作,可在为战友开追悼会时,一名牺牲机组人员的年幼儿子突然问他:
“叔叔,叔叔,我爸爸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听到孩子问出这句话后,刘广彬再也绷不住了,他的眼泪先是止不住地流,随后终于开始失声痛哭起来……
后来,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轰-6的弹射座椅缺陷问题,成功研制出了轰-6K,实现了“零-零”弹射,技术的突破,终于让飞行员更加安全了。
图丨零-零弹射试验
据悉,在技术突破之前,驾驶轰-6牺牲的飞行员高达47人,可以说包括这牺牲的47人在内的所有飞行员,都一直在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祖国蓝天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向他们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