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视讯----IT业的诺亚方舟

0
分享至

本次欧美科技业的灾难还远未结束,它将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大洪水,彻底扫荡整个网络业。只有那些搭上视讯业务救生船的公司和运营商方可幸免于难。

一、网络核心技术已全面进入升级的时代

在IT业有很多特殊的规律,这些规律虽然几乎都没有人做过严格的理论阐述和分析,但是它们与实际的符合程度却是相当惊人的。最著名的就是摩尔定律,该定律预测半导体的核心能力每18个翻一番。20年前根据这一规律对今天半导体各项核心能力的预测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INTEL则索性反过来就是按照摩尔定律来规划其CPU发展节奏的。因而,摩尔定律这一预测未来技术走势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指导半导体产品发展的最佳路线。

幸运而又可能不幸的是,网络的核心技术光传输能力也早已走进了这种非常有规律升级发展的模式,并且它的发展速度比摩尔定律还要快1倍——9个月翻一番。另外,互连网用户6个月翻一番;互连网流量3个月翻一番;主干带宽6个月翻一番……等等。表面看来,我们应当为这种超速的增长兴奋不已,它充分表达了IT业无比的活力。但是,我们必须还要明白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适应这种规律的话也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种超速的核心能力增长如果面对的是固定的业务,那么将会很快地碰到极限:现在已经普及的320G光传输设备,如果跑8K的IP话音,不考虑开销等消耗因素可以供8000万人同时打电话,而这个数字在2006年会达到102亿,2012年竟然会是25600亿!显然地球上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口。即使把其它因素都考虑进去,未来几年之内,就算全球的电话普及率达到100%以上,光传输能力也会迅速出现极大的富裕,并且富裕度还会以9个月为周期成倍地迅速增加。

互连网用户6个月的翻番规律,几年之内很快就会消耗掉一个国家可以上互连网人口的潜力,这样一来,爆炸性的增长就会突然之间嘎然截止。

由于光缆的敷设成本大致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当每条光纤的传输能力成倍增长后,单位带宽的成本就会成倍地下跌。单位商品的成本下跌看起来似乎总应该是好事情,但是从经济上来说,如果单位商品的功能不变将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

假如原来单位商品的价格是10元,成本是9元,利润率是10%,每销售一个商品的获利是1元;随后成本在9个月下降了1倍到4.5元,由于竞争导致利润率趋同为10%,商品销售价格是5元,每销售一个商品的获利变成了0.5元。显然从事这个商品经营的人是不满意的,他希望的是获利的增加至少要保持不变。那么出路只有这样:

成倍扩大市场占有率。但是,这样9个月1倍的增长速度无论任何市场很快就会饱和。全世界的人口是有限的,一个国家的人口更加有限;

成倍地提高利润率。但是市场的竞争会导致利润率趋同;

通过成倍增加单位商品的功能,从而大致维持商品的价格不变。这正是PC业早就已经采用并通行的基本模式。PC业早就进入了升级发展的模式,它也早就适应了这种升级发展的模式。尽管PC的总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它扩大的速度显然不可能是18个翻一番。

我们可以看到PC业整天在降价,但是,我们可以买到的PC却几乎总是维持在一定的价位之上。这是因为当摩尔定律的作用使得PC的核心能力成倍增长后,PC设计的整体功能和业务应用也随之整体成倍增长。微软与INTEL结成了一个非常默契的伙伴:INTEL不断地按摩尔定律开发更高能力的CPU,而微软也不断地按摩尔定律开发更高消耗CPU资源的软件和应用。PC处理的应用从最早的处理电子表格,到字处理,再到图形图象处理,然后多媒体;在多媒体应用中又从处理音频到视频,视频里又从QCIF格式的VCD1.0,到CIF格式的VCD2.0,再到大约4CIF格式的DVD,MPEG4;从视频的解压缩到实时压缩……。

PC业在过去早就适应了这种升级发展模式,因而在本次科技灾难中,受冲击最小的也是PC业。

但是通信呢?过去上百年间一直是电话加电报,今天是电话加数据,并且直到现在业界主要开发的新技术在大流量的实时业务上依然是以话音为主流的。由于采用压缩技术在IP上传送话音,其消耗带宽的能力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大幅度地下降了3到10倍。相当于CPU从486发展到了奔腾,而对CPU的需求却反而退回到了286,那么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整个PC业将会发生多么大的混乱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二、欧美科技业的灾难及其根本原因

去年以来,整个欧美通信网络业由一片火红的景象转眼之间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寒。一个季度数以十亿美元的亏损,一次接一次数以万计的裁员已经比比皆是,并且几乎是欧美主要的主力通讯产品公司无一幸免。纽约世贸911恐怖撞楼案是藏在暗处的恐怖分子蓄意策划的,人们还是对情报系统事前没有预计到这次灾难发出了指责。但欧美科技业的灾难没有任何外来蓄意的因素,它完全是由于产业自身的原因导致的,为什么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整个产业由一片艳阳天转入令人颤栗的严寒?为什么如此之大的灾难在发生之前却没有任何人预感到?

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的经济周期性过程,衰退很快就会过去;有人认为是网络泡末过度发展,现在只是网络泡末破灭,一旦泡末的水分挤干危机就会结束;有人认为是互连网的免费商业模式有问题,因而只要转向收费模式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LUCENT公司2001年初认为到年底衰退就会结束,而现在的预测变成了至少3年以后。如果事前没有预计到还可原谅,而灾难发生之后这么长时间,人们对这次灾难的性质和根源依然如此地不得要领就不能不令人痛心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也非常明了:直到现在网络业的收入依然是靠话音业务支撑着,而欧美话音用户量早就已经饱和。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数据业务是远比传统话音(64k)更低耗带宽能力的业务(5分钟传统话音的流量是下载一个50K主页流量的48倍),由于数据业务具有非常好的统计复用特性,这使它的实际带宽需求更低,并且它的发展在最近开始极大降低传统话音的耗带宽能力(VOIP)。互连网6个月的市场用户量翻番过程带来了相应带宽需求6个月的翻番增长,这使人们产生了与之相应的预期,并在骨干网上按这种规律提前进行投资。但是突然之间,这种发展规律撞上极限,带宽能力却依然在按9个月的翻番周期倍速增长,从而业务对带宽的实际需求与光传输技术能力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如果没有新的与光传输能力9个月的翻番周期相匹配的业务发展,这种矛盾将迅速地以9个月为周期成倍地越来越严重,从而危机也会迅速地越来越深。

这才是今天欧美科技业灾难的真正根源。而本次科技灾难中受灾最重的也正是光传输设备的生产商。

2002年,1.6TB的光传输设备就会商用化,它可使1条光纤同时供4亿人打IP电话。拿什么业务来填充这样海量的网络核心能力?

三、中国能够独善其身吗?

在欧美科技业瑟瑟发抖的时候,惟独中国的IT业却还是高歌猛进。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话音业务2001年中旬统计为主线普及率24.4%,从绝对量上看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话音业务还远未饱和,如果欧美科技业的灾难就算按3年后或更长一点复苏,中国仅仅靠发展传统话音业务就足以渡过欧美这3年的危难期,从而可以根本无需去考虑这次灾难对中国的影响。

但是,如果危机的根源是我们以上分析的原因,那么,如果没有在耗带宽能力上对传统业务进行根本的革命,欧美科技业将永远也走不出灾难的深渊,中国就不得不考虑它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了。

中国在传统话音业务饱和点上与欧美之间落后的时间差反到给了中国躲过次大灾难的机会,但如果我们不积极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完成业务的彻底革命,当我们传统业务达到饱和点时所遭遇的灾难将会比欧美现在的状况更加惨重。因为3年后的光传输设备能力将达到1条光纤就可供全中国人同时打IP电话的程度。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过去20多年的实际经验,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外相关权威机构和专家对中国电信发展的估计、预测和计划从来都是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的。

在过去,这种误差即使很大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预测什么时候发展多少电话用户,和预测什么时候遇到灾难的危险在对精确性的要求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而,我们必须要对中国传统的电话业务达到饱和的准确时间点(即不是“保守的”,也不是“乐观的”,而是“准确的”)有一个慎重的分析。

四、留给中国躲避灾难的时间还有多少?

回顾过去十几年对2000年中国电信发展目标计划的改变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规律:几乎每个5年计划都要将2000年的电话普及率目标提高1倍,“七五”是2.7%,“八五”是5%,“九五”是10%,而最后的实际结果却是正好超过最后的九五计划1倍:20.1%。伴随的规律是几乎每个5年计划的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大约都有1倍的误差。另外,中国移动电话总用户量几乎每年翻一番(九五期间平均增长率88%),联通的移动电话总用户量在2001年1月之前几乎是6个月翻一番。显然,这背后必然蕴涵了某些我们过去没有发现的规律。

十五计划到2005年电话普及率目标是40%,移动用户总量目标是2.6亿,年均增长4000万,年均增长率20%;2001年计划增长移动用户4640万,年底达到1.3亿多。美国Strategies Group公司在2000年预测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41%,达到1.2亿。2000到2007年年均增长21.6%。

但是到2001年6月底,中国电话用户增长了5100多万,电话普及率达到了24.4%,半年增长了4.4个百分点。移动用户在7月底就达到了1.206亿,超过美国居全球最大移动用户量。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里预测和实际结果就出现这么大的误差,意味着这种预测毫无意义,同时也说明了这些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显然是需要重新检讨的。按照实际发展的速度计算,2005年的电话普及率应当在80%左右甚至更高,正好为“十五”计划的1倍,这同样非常好地吻合了我们前面发现的规律。

根据以往的实际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电信发展的特殊规律,即中国电话发展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中国电话用户总量是按照恒定增长率的规律增长,而不是按照恒定增长量的规律增长。“八五”期间年均增长电话用户750万,“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用户3700万,而仅2001年上半年就新增用户5100多万。显然,按某个年均增长量来估计中国电话用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有极大问题的。而且,这也正是导致各个5年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正好1倍差距的原因。我们以上个5年计划结束时的电话为基数A,B为年增量,x为年增长率,对5年后的发展预测按恒定增长量和恒定增长率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其结果如下:

按恒定增长量预测:A+B*5=A*(1+5x)(实际往往比这个还低)

按恒定增长率预测:A*(1+x)5

两者差异比值:(1+x)5/(1+5x)

以“八五”期间为例 x=0.45,实际与预测差异比值为1.97。九.五 x=0.4,差异比值为1.8!!!这个结果惊人准确地吻合了每个5年计划正好与实际结果之间大约有1倍差距的规律。

在预测2005年移动用户量的数据时,采用了年均增长4000万用户的数据,而2000年移动的年增长移动用户量正好是4100多万。

第二定律:中国电话用户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在40%以上。即使在2001年用户总量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上半年实际发展的结果折算到全年的年增长率依然在45%左右。由于目前高增长的移动电话用户量在总量中的比例今年底就会迅速超过50%,未来电话总量的增长率只会更高而不会更低。

第三定律:中国移动电话拥有量稳定的年增长率在90%左右,固定电话用户稳定的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

根据实际发展结果总结出来的三大定律计算:

以电话用户总量年增40%考虑:2004年会达到8.8亿;以固定30%,移动90%考虑:2004年总量在15亿左右;以这两个预测的平均值计算正好为全国电话普及率基本达到100%。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未来4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传统的电话普及率就会达到饱和,而不是“远未饱和”,饱和点最迟是在“十五”期末的2005年!!!

ITU的前身CCITT过去曾有一个预测电话普及率的公式:

lgT=a+blgQt

其中:T为电话主线普及率,Qt为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a,b为待定常数。CCITT在过去公布过根据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分析后的a,b常数值:

1955年 a=-3.093, b=1.444

1960年 a=-3.117, b=1.432

1965年 a=-3.133, b=1.405

1978年 a=-3.353, b=1.303

该公式有两个问题,使得它对中国电信发展的参考意义大大降低:一是它只是考虑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一个影响因素;二是从各个年份公布的待定常数值可以看出:a的绝对值逐步上升,b的绝对值逐步下降。这表明电话主线普及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在逐年下降,并且也预示了待定常数中还蕴涵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在该公式中没有分析清楚。

中国近20年来,通信发展有着很多特殊的环境,正是这些特殊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对通信发展的预测方法失去了效力。实际影响中国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4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经济近20年来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条件。但这个条件也是在传统研究方法的考虑因素之内的;

第二是特殊的政策因素。通信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为了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中央政府对通信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关注。这种特殊的政策关注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以“强力扶持”为核心,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则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以“强力刺激”为核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强力扶持表现在:以话养话,初装费、附加费,两个六条指示、三个依靠、四个一起上、三个倒一九、持续地适度调高邮电资费,保护邮电垄断经营,大量利用国际政府卖方优惠信贷等。该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迅速满足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端用户通信要求,并且彻底突破通信发展中的资金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强力刺激表现在:持续地调低资费,调整价格政策,不断地强力拆分中国电信,大力扶持新的运营商,强力培育电信竞争,放开IP电话价格,取消初装费……等等。强力刺激的新政策目前还在不断推出之中。该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行业环境的公平性,大众用户通信需求的满足,社会信息成本的降低,增强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能力等。

这两个阶段的政策表面看起来截然相反,但却都非常好地适应了相应历史阶段的客观需要,从而极大地主动加速了中国通信的发展速度。

第三是特殊的技术因素。中国通信超速发展的这20年正好赶上通信技术从模拟转向数字、从固定转向移动的空前大变革时期,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这使中国可以跳过发达国家的技术时代,直接采用最新的通信技术。中国传送技术在短短20年经历了架空明线、载波、同轴、光纤、PDH、SDH、DWDM等等巨大的跨越;网络技术经历了纵横制、空分程控、数字程控、ISDN、ATM、DDN、FR、IN、IP、互连网、无线寻呼、蜂窝模拟移动、GSM、CDMA等众多新技术的冲击。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极大促进了中国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速度。

第四是特殊的成本因素,这是最为直接和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也是最为以往的预测者忽视的因素。由于国内通信厂商在20世纪90年代的群体突破,呈数量级地拉低了通信建设的成本。在国内通信厂商群体突破之前,电话交换设备每线成本在3000元左右,而现在由于国内厂商的竞争将成本打压到300元左右。这种成本的变化对于通信发展的影响显然是极其巨大的。通信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地表现在成本的变化上,特别是IP技术的发展。VOIP和软交换等还会将电话交换部分每线的成本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打压一个数量级以上。要建设10个亿容量的电话网,90年代初仅仅交换设备的投资都要大约3万多亿,而现在不过3000多亿,软交换技术普及后还会下降至少1个数量级到300亿以下。光传输的发展会在5年之内使单位带宽的成本下降100倍。1998年中国2M数字专线长途的月租为108000元,而2000年底下降到了6000元,2年多下降18倍,这个资费未来3年还会再下降16倍左右,达到500元以内。

如果对中国未来通信的发展预测不是建立在单位通信成本呈数量级下降的基础上,这种预测将不会有任何参考价值。而以往权威机构的预测和计划却几乎都是以固定的通信成本来计算,由于成本因素的太大变化,这样的预测和计划显然会变得毫无意义。

在以往,单位通信的成本大致是固定的。这样,电话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驱动型。而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通信的成本进入大规模下降的历史阶段,电话的发展表现为多种因素驱动,在中国就表现为人均收入、政策、技术和成本四个轮子的驱动型态。

另一方面,网络的价值表现为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量与连接到网络终端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网络终端数量越多,加入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在人均收入驱动的模式里,通信成本成为一个较高的门槛。而在中国四轮驱动的模式里,不仅人均收入急剧增长,通信成本的门槛也在飞速地降低。从直觉上看,人们感觉通信的基数越高,增长将越慢。但由于中国通信特殊的发展模式,我们将遇到一个与直觉不同的情况:电话普及率的基数越高,电话用户的增长越快。不仅绝对的增长量越大,甚至增长率也可能会越来越高,直至达到极限。1999年底,中国电话用户总量也就1.44亿,而2001年全年新增的电话用户量按目前趋势超过1.1个亿已成定局,仅2001上半年新增5100多万,就超过1995年底全国总用户量,这是任何直觉所不能理解的。

但是,仅仅分析用户量的发展情况还是不够的。对于运营商来说,最关键的是商业上的业务收入。从总体上看:

业务收入=用户总量×平均每用户支出

=用户总量×平均每用户使用量×单位通信服务资费

由此可得出影响运营商收入的三大因素:用户总量、平均每用户使用量、单位通信服务资费。前面我们分析了用户量增长的潜力和达到极限点的时间分析。在中国,电话热装冷用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意味着可以有比较大的平均每用户使用量的挖掘潜力。但是,这种潜力的挖掘涉及到的难度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通信工具使用的根本态度。即使我们不考虑这方面的难度,一个人不可能一天24小时不停的打电话,除去吃饭、睡觉、其他工作(打电话可能也是人们工作的内容之一)、休闲、其他生活事项等等的时间,平均每天可以留给打电话用的时间极限潜力平均也就在3个小时左右。

如果资费下降1倍,要保持运营商收入不变,就需要用户总量和平均每用户使用量的乘积提高一倍。如果资费下降10倍,后者要提高10倍,而无论用户总量还是平均每用户使用量看起来还有很大的潜力,但它们的极限点都已经不是很远了,无论如何单靠它们不可能抵挡通信成本9个月下降1倍的速度。

从而,如何在单位通信成本9个月下降1倍的条件下维持单位资费的稳定就成为IT业不破产唯一的根本出路。

五、网络业务上的根本革命需要足够的时间

对未来4到5年达到极限的时间长度如何理解呢?

移动电话大发展从GSM进入市场的1994年算起,以每年接近翻一番的超高速度发展到现在的上亿规模还是花了6年时间,如果从1987年模拟移动开始商用算起有14年。互连网用户以6个月翻一番的狂暴速度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万用户也化了6年多时间。

要完成从存在了上百年的话音业务向新的业务全面转移,并且可以达到弥补话音业务收入下降的程度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等达到极限点之后或再去考虑业务转移的问题,还来得及吗?网络业务产品不同于PC这样的产品,只要新的软硬件技术合适,很快就可以大规模普及。新PC的销售与市场上已有PC虽然也有相关性,但相对网络来说要小得多的。新的网络业务产品要深度地考虑到与网上现有业务的兼容,这使新的网络业务技术的推广难度要比PC这样的单个商品推广难度大得多。

5年的时间(从现在算起已经不到5年了)足够我们完成网络业务的空前革命吗?况且我们现在做好了这种革命的准备吗?中国的政府部门、运营商和生产厂家们是否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对于整个产业生死忧关的迫切意义呢?

人们曾盲目自信地认为Titanic永远不会沉没。当Titanic号处女航上的1700多人落入海水的时候,救援船已经高速开行了1个多小时。而就在救援船到达之前的仅仅2个小时,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1700多人在平静的海水里活活冻死。

救援船赶到是需要时间的。

六、灾难的前锋已经开始猛烈撞击中国通信业的船舷

1987年模拟移动在中国广州开始商用,高峰时网络容量1000多万,用户660万。1994年GSM开始商用。2001年6月30日前,停止模拟移动国际和国内漫游;12月31日,所有模拟移动设备停止运行。模拟移动从开始在中国商用到被彻底灭掉仅仅只有15年时间。模拟移动并不是因为业务发展不好被抛弃,正相反,它的业务发展之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它完全是被新的GSM技术竞争导致的覆灭,所花的时间全部加起来有6年。这在过去的通信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寻呼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经历了黄金时期,用户量年增长率70%以上不算希奇。但90年代后期,GSM和PCS的大发展使寻呼业增长迅速停滞,替代关系更强的手机短消息技术的出现迅速使寻呼业发生雪崩一般的萎缩。2000年全国寻呼用户量还是增长200万,而仅仅2001年上半年全国寻呼用户竟雪崩掉了550多万。联通上半年裁员39%,绝大多数为寻呼员工。

裁员,并且是大规模的裁员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1年8月1日,中国电信对电报业实行改革,预示了存在上百年的电报业行将消亡;在过去的10多年内,磁卡电话取代投币电话,IC卡取代磁卡;

以上技术的更迭导致业务的变革如果还不足已对整个电信市场有清楚看法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来直接看一看传统主力电信业务话音的情况:

2001年上半年,中国IP电话的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1.8%上升到19.2%(81亿多分钟),年底的比例无疑会更高。

由于IP电话的冲击,2000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国际和国内长途话费的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4.1%和7%。2001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新增用户1951万,同期增长30%以上,但业务收入比2000年同期仅增长5.8%,自1984年来首次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国际和国内长途收入分别下降29.1%和10.99%。本地、长途出租电路虽然在数量上分别狂增了46.1%和62.9%,但收入却分别下降了25.9%和3.4%。根据这一趋势:全年中国电信会在用户总量狂增30%的情况下,业务收入增长却肯定会低于5%。

有一种看法把中国电信近年来的经营危机看作是由于国家对电信市场非对称管理的结果。这有一定道理,但却并未抓住问题真正的本质。得到国家照顾,拥有移动经营权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日子并不像表面上的那样好过,其潜在的危机甚至比中国电信更加深重。

联通上半年在用户量同期暴增176%的情况下,收入同期增长却是57.4%,利润同期增长只有26%;中国移动在上半年用户量同期增加1倍左右的情况下,业务收入同期仅增长16.4%。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只大船航行的速度远远比中国电信快得多,这只是意味着当他们撞上冰山时的损毁情况将会更加惨重:全国移动的总用户量7月底已经是1.2亿多,这个数字距离13亿还够翻几番呢?当用户总量由每年接近翻番地增长突然之间转为停止的时候,结局又会是什么?

如果IP电话占到总电话量的90%以上时,长途话音业务的收入将下降1倍多。由于IP电话是放开经营的,打折和降价将会使IP电话的价格在未来5年内至少下降1倍。因而即使电话用户量增长4倍,也只是大致勉强维持现在可以获得较好利润的长途电话收入不变。

在以上分析的影响因素中,我们也可以假设光传输的能力不再增长,单位电话的成本不再下降,但这会与技术发展的根本趋势相背离;我们也可以假设在政策上作出调整,不再鼓励电信开放和竞争,转而保护电信垄断,从而保护价格不再下降,但这与社会发展的更大趋势相冲突,况且中国现在加入WTO已成定局,电信市场政策上的调整不再单纯由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未来电信只会更加开放而不可能走回头路。

我们前面总结的中国电话发展的三大定律在未来可能继续成立,也可能由于条件的变化不再成立。不再成立的情况只有两个:要么比这个规律更快,要么比这个规律更慢。如果比它更快,那只是意味着达到饱和的时间更短。如果比它慢,那么如果话音业务下降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因素没有根本变化的话,运营商将现在就无法保持收入的维持和增长,如果慢得较多从而使达到饱和的时间明显延长的话,现在就可能很快陷入严重的收入下降和亏损。

七、视讯----IT业的诺亚方舟

视讯业务具有比话音和数据高2到5个数量级,甚至更高的耗带宽能力。毫无疑问,中国的传统电话业务市场依然需要我们在未来去大力满足,但是:

除了视讯,还有什么可以满足宽带发展的胃口?

除了视讯,还有什么可以抵挡光传输能力9个月翻番的滔天洪水?

除了视讯,还有什么可以使运营商摆脱在用户量狂增的情况下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厄运?

除了视讯,还有什么可以解除欧美科技业空前衰退的噩梦?

除了视讯,还有什么可以使高速飞驰的中国通信业巨轮避免撞上市场饱和巨型冰山的大灾难?

但是,IT业的诺亚方舟,你现在起航了吗?

留给我们躲避灾难的时间还有长呢?

汪涛 作于2001年8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狂轰42+12+6!绿军交易果然赌赢了,你自己不要的人,把你打爆了

狂轰42+12+6!绿军交易果然赌赢了,你自己不要的人,把你打爆了

康泳哥看体育
2024-06-07 22:23:47
iPhone16系列信息流出,看完后,感觉能闭眼买苹果15ProMax了

iPhone16系列信息流出,看完后,感觉能闭眼买苹果15ProMax了

北境不忘
2024-06-08 13:33:26
心酸!男子外企工作15年,40岁被裁员,躲厕所大哭!网友共鸣了

心酸!男子外企工作15年,40岁被裁员,躲厕所大哭!网友共鸣了

时尚的弄潮
2024-06-05 12:12:00
广州三元里妥协了:电瓶车禁入村致大量商铺关停转,政策需优化

广州三元里妥协了:电瓶车禁入村致大量商铺关停转,政策需优化

大风文字
2024-06-07 09:57:06
无法走出有你的回忆

无法走出有你的回忆

温州美文
2024-05-24 22:03:08
张本智和晋级决赛!3:1大获全胜,夺冠一步之遥,与头号种子争冠

张本智和晋级决赛!3:1大获全胜,夺冠一步之遥,与头号种子争冠

国乒二三事
2024-06-08 05:41:46
江西人妻出轨门震惊全网!不雅行为曝光:2个人的床上,睡着5个人

江西人妻出轨门震惊全网!不雅行为曝光:2个人的床上,睡着5个人

揉碎夏的诗
2024-06-03 14:10:02
中方划红线不到48小时,荷兰率先“触了霉头”,中方直接连将两军

中方划红线不到48小时,荷兰率先“触了霉头”,中方直接连将两军

三分亮剑
2024-06-06 19:24:10
基因遗传可怕到什么程度?网友分享:60岁不到,就四代同堂了!

基因遗传可怕到什么程度?网友分享:60岁不到,就四代同堂了!

台球杂说
2024-06-08 12:43:20
军援俄罗斯

军援俄罗斯

求实处
2024-04-30 21:30:03
再见曼城!标价1亿欧!轰19球13助,转投劲敌,不给哈兰德打下手

再见曼城!标价1亿欧!轰19球13助,转投劲敌,不给哈兰德打下手

阿泰希特
2024-06-08 12:51:52
美防长对中国提出“紧急要求”,洪秀柱:台湾恐不会有下一次选举

美防长对中国提出“紧急要求”,洪秀柱:台湾恐不会有下一次选举

历史有些冷
2024-06-07 17:00:02
高考最难的三个省份 高考难度排名前三的省份是什么

高考最难的三个省份 高考难度排名前三的省份是什么

请叫我教育君
2024-06-07 18:31:35
警号000001落马了,大快人心!

警号000001落马了,大快人心!

华人星光
2024-05-22 15:03:01
三个“脚印”再次让美国登月惨遭打脸

三个“脚印”再次让美国登月惨遭打脸

莫将离
2024-06-06 22:45:43
丰田凯美瑞2.5L混动版发布!功率169kW,油耗4.55L,21.98万起售

丰田凯美瑞2.5L混动版发布!功率169kW,油耗4.55L,21.98万起售

念寒车评
2024-06-06 15:32:35
欧洲杯首发明牌!英格兰官宣号码:皇马巨星10号,主帅整活

欧洲杯首发明牌!英格兰官宣号码:皇马巨星10号,主帅整活

叶青足球世界
2024-06-08 16:59:01
凡尔赛了,鲁尼调侃理查兹:他英超50场都要在中餐厅庆祝一番

凡尔赛了,鲁尼调侃理查兹:他英超50场都要在中餐厅庆祝一番

懂球帝
2024-06-08 13:14:06
台当局最新回应金门撞船事件 女民代质问:死者遗体还要放金门4年

台当局最新回应金门撞船事件 女民代质问:死者遗体还要放金门4年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07 20:28:38
乒乓尺寸又要改大?国际乒联又作妖?决定将乒乓球尺寸改为45mm!

乒乓尺寸又要改大?国际乒联又作妖?决定将乒乓球尺寸改为45mm!

最爱乒乓球
2024-06-08 00:06:26
2024-06-08 19:28:49
纯科学
纯科学
以纯科学解决一切认知问题
82文章数 3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今年数学到底有多难?大模型:我也不太会

头条要闻

威廉回应凯特近况 查尔斯、卡米拉双双流泪

头条要闻

威廉回应凯特近况 查尔斯、卡米拉双双流泪

体育要闻

她拯救了WNBA,却为何被疯狂针对?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重磅详解:为什么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

汽车要闻

上汽大通大家9售26.99万起 综合续航1300km+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上海大师赛:Wo0t与paTiTek五杀引爆全场,TH 3-0战胜G2晋级决赛

有魅力的女人都很擅长穿搭!学会这几种穿法,优雅高级又养眼

数码要闻

YOGA Book 9i AI元启开售 联想小天赋能创意双屏翻转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胡塞武装逮捕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