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9年保卫中央首长进北平,58年却被连降十级,毛主席怒斥:胡来

0
分享至

建国之前,全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是社会导致的,在这样情况下,有许多人努力奋斗,试图改变社会,尽管站在社会上看,他们都是一些小人物,但如果没有他们,中国也无法走到如今的地步。

1938年,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参议会,会上发表了促进宪法的演说,参会的人无不热情支持,在会议结束后,许多人都想上前和毛主席握手。

然而在我们看来,能和毛主席握手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但对于毛主席而言,或许存在安全隐患。

当时毛泽东站起身准备离开礼堂,旁边几个新闻记者装扮的人也站了起来,试图将毛泽东围住,这时旁边一个人赶紧挡住了这些人,并喊道:“同志们,该讲完的都在会议上讲了,莫要再问了!”

建国后,1959年代初,毛主席到上海视察工作,随着一行人不断参观,突然有一个人的出现引起了他的注意,毛主席首先叫了他的名字,在他看向主席的时候,主席说:“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家里的情况可好?”

他回答道:“主席,都好都好!”

这时主席向周边人介绍起来:“他可是延安时期的‘锄奸模范’。”

众人纷纷看向他,露出了佩服的眼光。

不难看出,毛主席和他说的口气完全像是多年的老友,但毛泽东身边有的是人才,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壮举”让主席的记忆这么深刻呢?

毛泽东身边的“小人物”、保卫首长进北平

这里说到的小人物是王范,一个老党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不仅是领导们的努力,还是人民一起努力的结果,但我们都知道,领导是出谋划策放任务的,那么事情谁来办呢,那就是这些“小人物”,正所谓“小人物大能量”,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我国才能发展起来。

提到王范,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做出过很多贡献,尤其是在情报这方面。

1937年10月,王范奔赴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担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半年后,他被调入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担任治安科长。

尽管相较于大人物而言,他可能不值一提,但他从未闲着,一直奋斗在重要岗位,更重要的是,他还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几次破获日谍案件和国民党特工破坏案,立下功劳。

当初他的战功传到了各地,当然也包括毛泽东,对此毛主席还曾在中共中央一次内部会议上点名表扬了他,甚至还奖赏他。

他的努力被周边人看在眼里,之后王范担任中共中央的保卫工作,包括保卫毛主席。

就这样直到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尽管如此,但敌情依旧复杂,甚至比之前还危险。

尽管如此,开国大典必须要召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王范也被选为重点保卫人员,除了要分析敌情,还要为党中央机关及领导们安排驻地,布置警卫。

1949年3月25日这天,李克农给便衣保卫队布置完任务后,队员们就早早起身,按照事前的部署各就各位。

当毛主席等领导人进入北平时,王范就站在军队第一辆军用吉普车上,为领导们乘坐的车辆开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让毛泽东生气的事情。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当时通往香山的公路是临时抢修的,路况较差,坑坑洼洼,车轮碾过,必然会扬起一片尘埃,在这样的情况下,司机只想快速通过这段路,因此开的非常快,但毛泽东和周恩来却担心安全问题,周恩来嘴里更是念叨着:“太快了,开慢点!”

就这样一直到车停下,周恩来本来就气不打一处来,一下车就对着领头的司机说:“你想干什么,你开那么快干嘛?”

站在王范的角度想,尽快到达就更安全,他还想着领导会夸赞他,不成想看到的是周恩来一脸怒气,这时他回复说:“我是想和后边的车拉开一定距离,这样万一遇到炸弹,我被炸死了,后面的车还不至于发生危险。”

听他这么说,周恩来也知道了他的用心,语气缓和地说:“可你想没想过,天已经黑了,后边的车又不认识路,你跑那么快,后边的车使劲追你,万一翻了车怎么办?”

王范低头不语,这时毛主席也下车了,看了一眼他没说话,扭头对着便衣保卫队队长高富有说道:“你们搞的什么名堂?搞得我进北平比蒋介石进北平还要厉害,这还了得!共产党怎么那么怕群众呢?”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他们的车开的太快,以至于周边百姓都看不到他们,甚至还有警卫员用枪对着百姓。

随后周恩来也批评道:“我们和人民是鱼水关系,而你们却断了交通,警戒枪口朝着群众,警卫方式过于机械、生硬,人民群众会怎么想?人民的领袖怎么能这样进城呢!”

尽管这是一个小插曲,但也看出毛主席能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无论是便衣保卫队队长高富有还是带头司机王范,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工作。

之后又是爬坡,又是换车,总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领导们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汇报工作,当然也包括保卫工作,然而王范又一次被“教训”。

在进入北平后,周总理向李克农询问保卫安排与措施,在经过一段交流后,准备让王范讲述具体的计划,然而找了一圈却不见他。

最后李克农生气道:“这个王范,又去哪了,先不管他了,一会再说。”

待毛主席洗完脸,刚到桌边坐下的时候,王范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刚做好的鱼。

当李克农看到他,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但当着毛泽东的面,不太好直接发火,直到主席吃完鱼,王范刚出去,李克农就追上了他,生气地说:“王范,你刚才干啥去了,到处找你不到。”

这时的王范还不明所以,但看到他的态度,知道自己又做错事了,低声地说道:“我去看住做饭的了,我怕有人下毒药。”

李克农瞬间消了气,用教育他的口气说:“你是联络官,你失踪了哪行?”

之后吸了一口气又说:“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交代给别人做嘛,而且提前打报告,别什么也不说人就没影子了。”

王范站直了说:“好的,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尽管这是一件小事,但不难看出,王范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也怪不得毛主席夸赞他。

毛主席到了北平之后,城内潜在的危险更是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王范夜以继日地深入基层,一旦察觉危险立马上报,可谓是尽心尽责。

王范与上海的“缘分”

1949年4月,渡江战役爆发,上海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王范便提出要前往上海工作,因为他对上海比较了解,执行任务比较方便。

之后经领导批准,他于1949年5月带领了一批干部赶到华东首脑机关驻地丹阳,接受了进入上海以后的安全保卫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真是上海敌特活动十分猖獗的时候,王范得到消息,这些敌特分子试图暗杀华东局首长,对此王范不分昼夜地查询他们的踪迹,并且加强了保护首长的工作,最终将这些敌特分子逐一抓捕。

在他的努力下,上海的局势逐渐稳定,1950年王范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1954年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

值得一提的是,王范之所以对上海比较熟悉,这还源于他的经历,他在很早之前就加入共产党,被逼无奈才去的上海。

当年他在地区“大展身手”,以至于以自身的力量无法与之抗衡,就只身到达上了,然而来了上海的王范生活的艰难。

当初因为环境的影响,王范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生存,他只能边找活干边试图联系组织。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巡捕的工作,这个工作能让他最快找到组织,然而果然如同他想的一样,他很快接近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正当他非常高兴的时候,组织方面却开始犹豫了,刚开始并不相信他,因为当时上海的环境非常不稳定,如果组织接收了一个危险人物,那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然而王范也理解他们,因此决定先办事,正所谓“事上见!”

之后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隐藏身份暗自查询,最后将情报告知组织,刚开始党中央对提供人非常好奇,虽然质疑情报的准确性,但随着事情的发生,党中央也开始信任他,最后在暗中调查他,然而当组织查出这个人就是王范的时候,人们都非常惊讶,最后王范终于找到了组织。

1931年初夏,在负责人告知组织相信他的时候,他居然嚎啕大哭,没人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之后这件事情还传到了其他共产党员的耳朵里,他们都非常佩服他。

在重新被组织接纳后,王范更加努力的工作,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叛徒深知自己的罪过,因此想方设法地隐藏自己,但王范也非常聪明。

1931年6月,特科决定除掉一姓白的叛徒,他曾经不起诱惑,出卖了大量的人,但一直找不到他。

细心的王范便悄悄打听这个人,最后捕捉了一个重要情报,这个人贪淫好色,如此一来,王范就利用职务之便前往相关地方的周边,终于有一天发现了他的踪迹。

当王范看到他的那一刻,并没有着急地跟着他,而是转身去了旁边的商铺,里面有个小伙计,王范边说边拿出一块大洋:“伙计,帮个忙,你去跟踪一下外面那个人,回来告诉我。”

小伙计一看是巡捕,也不好拒绝,最后收下大洋追了出去。

过了一会,小伙计回来了,并告知那个人去了哪里,王范说了声:“谢谢,记得保密哦。”

最后他赶紧将情报上报给负责人,而负责人听到消息后也赶紧前往目的地。

之后王范又开始悠闲地巡起了他的逻。

第二天,大街上满是卖报纸的人,大喊:“卖报纸了,某某某被暗杀.....”

听到这话,王范不由自主地笑了笑。

正是因为此事的报道,导致上海的其他叛徒特务心惊肉跳。

更重要的是,王范再一次立了大功,之后组织上认为他很优秀,还派给他其他的工作,他都完成的很好。

然而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在1932年4月,王范被叛徒出卖被捕,当他被抓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但那个时候他一点都不害怕。

当敌人询问他的时候,他全盘否认,誓死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也实在拿他没办法,毕竟什么刑法都用了,最后以“共产党嫌犯”的罪名判处王范十年有期徒刑。

在监狱里,王范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是让他挑水担菜,就是当厨工,总之不让他闲着,过了一段时间后,王范便想着可以利用这个接触到别人,或许是自己的战友,最后他经常给别人传信,也为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是1932年被捕的,而抗日战争是1937年8月爆发的,这时国家决定一致对外,王范也在这个时候被放了出来,之后他要求恢复党的组织关系,然而之后便被组织调到延安,直到建国后,重新又回到上海。

前面提到,1954年王范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后,到了1956年,他见到了毛主席,而毛泽东也认出了他,还有了文章刚开头的对话。

然而那会的王范还是检察长,后来没过几年就被降职了,职位直接下跌十级,毛泽东听后都不信,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范被降职,毛主席亲自过问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王范先后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上海人民检察院任职。工作中,王范排除一切干扰,坚持秉公办事,为维护司法系统的和谐,社会的安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我们也知道,社会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总有人想“占便宜”,甚至还从中获利,但王范却不想,一直坚持自己,甚至还阻止别人,如此一来,就引起了许多人不满,甚至还陷害他。

1956年,王范被扣上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两年后,上海市委将王范连降十级,调任到上海七一人民公社担任工业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

王范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嫉恶如仇,势必不会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造就他这种性格的,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王范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一户农家,家庭条件可谓是非常贫穷,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范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对此他便开始自学,他的父母看到这种场景,便开始节衣缩食攒钱供他读书。

王范终于在他十岁的时候读上了书,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家里没钱了,王范只能停学,然而他的老师也看出王范非常渴望读书,最终免其学费,让王范继续读书。

王范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之后边读书边学起了武功,最后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这也为他之后的道路做了铺垫。

更重要的是,王范作为基层家庭,十分厌恶有钱人看不起人的做派。

1926年,当地的一位地主请戏班子演戏,还请了些少爷、少奶奶,在看戏的过程中,他们将吃剩的东西扔给小孩,最后哈哈大笑。

王范看到这场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正当他试图压制火气的时候,一位地主少爷直接开始追着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打,王范直接怒吼:“你干什么,住手!”

说完他就将那位少爷推开了,之后那个少爷试图动手打他,王范瞪了他一眼,那人便不敢上前了。

事实上,王范在同龄人里是最强壮的,一般人不敢打他,这时这位少爷直接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这是他们一贯的作风,他知道他一闹就有人出来给他撑腰。

果然他一哭,里面的人就出来了:“你好大胆子,敢打我们家小少爷,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然而王范毫不怯场,直接反问:“你们眼睛都瞎了吗?没看到是他先打人的?真以为穷人都是好欺负的?”

说完这话,这些人也有些懵,想必一般人不敢说这话,因此这些人骂了几句,扶着“公子哥”回家去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远处中共党员王盈朝正注视着这一切,心里对嫉恶如仇的王范赞赏有加,几个月后,在王盈朝的介绍下,王范加入了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的王范参加了许多活动,大多数都是为农民争取权益,因为他自己深知农民的不易。

但随着环境的影响,王范也被人们熟知,如此一来就有人想杀他,后被迫无奈逃亡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被逮捕,之后去了延安,建国后又去了上海,直至最后被贬职。

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最后被陷害,然而当毛主席听了此事后,也是不信的。

毛主席先是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对秘书说:“你把王范的相关资料给我拿过来。”

在毛泽东看过之后,他有些生气:“简直是胡来!”

秘书说:“主席,怎么了?”

这时毛主席说道:“告诉他们,王范的事我要亲自过问。”

没过多久,王范就见了毛主席,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后,王范官复原职。

多年以后,毛泽东曾这样说他:“王范就是保卫处的梅兰芳,有他在,总能演一出安保的好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林子史鉴
林子史鉴
喜欢阅读,爱讲故事!
1468文章数 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