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船专访 | 开国少将陈坊仁之女陈超:父亲所有战争都没缺席

0
分享至

他是新中国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

他从井冈山会师后的“红四军”中走来,一路踏着战火硝烟,在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长征途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1951年,又分别作为志愿军第66军副军长和第68军军长出征朝鲜,同样创造了中国军史上的一系列奇迹。

他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令人痛惜不已的是,因常年征战积劳成疾,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在年仅51岁时英年早逝。

他的名字,叫陈坊仁。

“血战湘江”舍己救人高风亮节留英名
“奇袭白虎”击毙匪首神勇奇功驻青史

在送别陈坊仁将军的时候,杨成武将军亲笔写下上述挽联。

短短两行挽联,堪称概括陈坊仁身经百战的革命历程的点睛之笔。

2023年的红十月,陈坊仁的女儿陈超走进红船融媒编辑部,讲述了其父陈坊仁将军的故事。她说:“父亲所有战争都没缺席。”

▲陈坊仁之女陈超

模范红五团:“战旗上也有父亲的荣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2023年9月25日,在电影《志愿军 雄兵出击》首映典礼上,当陈超和将军后代合唱团成员一起唱响《英雄赞歌》时,心中涌动着自豪和感动之情。

那一刻,陈超的眼前浮现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难忘一幕——由插着100面荣誉战旗的车辆组成的战旗方队,气势如虹般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那100面战旗方阵的前列,“模范红五团”的战旗猎猎飘扬,这是她的父亲最早战斗过的部队。

故事,要从陈坊仁参加革命讲起。

1930年,年仅14岁的农家子弟陈坊仁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少年陈坊仁参加的红军,是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新中国军史上的第一支“红四军”。

陈坊仁入伍不久,红四军、红三军与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合编组为红一方面军。

随着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蒋介石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到1933年,17岁的陈坊仁已经亲历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成为红一军团二师五团的一名连政治指导员。同年,他所在的五团因为在武器装备、内务、着装、行军宿营等10个方面都表现突出,而被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授予“模范红五团”的荣誉称号。时任红军总政治委员的周恩来,亲自将这面旗帜授予红五团。在授旗仪式上,他对红五团官兵说:“红五团是全军的模范,但你们不能骄傲,要一直当模范,当到把国民党军队彻底消灭,直到中国革命战争最后胜利了,你们还要当模范!”

▲“模范红五团”旗帜(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陈坊仁和战友们见证并亲历了这一庄严的时刻,“模范红五团”的战旗也见证着他们的热血和胜利。

“模范红五团”,是人民军队最早由最高军事领导机构颁发的部队荣誉称号。带着这份荣耀,陈坊仁所在的红一军团二师作为开路先锋,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包括红五团在内的红一军团二师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生命通道。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年仅18岁的陈坊仁作战果敢坚定并不断成长。红军到达陕北后的1935年12月,他调任红28军任第三团政委、团长。

▲陈坊仁(右)与梁仁芥合影

对陈超来说,父亲的长征,除了艰苦卓绝,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恩恩相报”的故事。

互救性命:两位名将的一世情谊

一则令人感佩的“恩恩相报”的故事,发生在陈坊仁和杨成武之间。

对两位将军长征路上的故事,陈坊仁在世时从未跟家人说过,直到其去世几年后,他的夫人带陈超去拜访杨成武夫妇时,才知道了这个故事。

据陈超介绍,长征出发时,杨成武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政委,陈坊仁担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简称“红五团”)的连指导员。

193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杨成武与耿飙率领的“红四团”坚守湘江渡口,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在惊心动魄的湘江阻击战中,“红四团”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杨成武身负重伤倒地,血流不止。敌人从他佩戴的短枪中判断出受伤的是一名红军指挥员,于是喊着“抓活的”,向受伤的杨成武冲过来。与此同时,陈坊仁所在的“红五团”在脚山铺与敌人展开激战。陈坊仁在率部转移阵地时,突然发现杨政委受伤倒在血泊中。

▲杨成武

“在这个紧要关头,父亲带人冲到公路上,猛烈阻击冲向杨伯伯的敌人,和赶到的四团战友们一起合力配合,把杨政委抢救了出来。”陈超说。后来,杨成武被送到后方医院救治,枪伤得以痊愈。

从此,杨成武与陈坊仁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一路踏着战火硝烟,两位将军走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年代,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们的命运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产生的交集。1950年10月,陈坊仁率领作为先遣队的66军首次赴朝参战,次年3月回国休整。1951年6月,杨成武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出征朝鲜。陈坊仁将军被点将,出任第二十兵团第68军军长,再度出征朝鲜。而陈坊仁也不辱使命,率领68军立下了歼敌七万多名、培养出《英雄儿女》中王芳原型解秀梅等众多英雄、创造了“奇袭白虎团”等奇迹,此为后话。

▲一九五一年秋,在朝鲜台日里召开兵团党委大会时拍摄。左起:杨成武、张南生、肖文玖、李震、邱蔚、李耀文、李湘、旷伏兆、张仁初、陈坊仁、李呈瑞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陈坊仁先后出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他把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带进了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工作中,为此积劳成疾,于1962年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

得知陈坊仁生命垂危,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立刻让秘书通知北京医院著名心血管专家吴杰和军医朱成做好出发准备。与此同时,他紧急向周总理和叶帅汇报了陈坊仁的病情。

在《不尽的思念——杨成武将军纪念文集》一书中,杨成武将军身边工作人员记录了在周总理、叶帅和杨成武将军亲自安排下,派专机和专家赶到济南救治陈坊仁将军的过程。因抢救及时,陈坊仁被“从死神那里夺回了生命”。后来,杨成武的秘书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救命恩人与救恩人的命》。

从死亡线上回来之后,陈坊仁的身体一直很虚弱。

1967年6月27日,年仅51岁的陈坊仁在京辞世。杨成武为他主持了追悼会,并致悼词。在携家人送的花圈上,杨成武将军亲笔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副挽联。

奇袭白虎团: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杰作

陈超说,父亲去世时,自己年仅8岁,对父亲的了解十分有限。

直到2016年陈坊仁百岁诞生时,陈超和自己的兄长及姐姐通过查阅父亲的档案并多方查找资料,才拼凑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父亲形象”。

在对父亲有了一定了解后,陈超于2023年5月写下了《父亲两次赴朝作战的家庭记忆》一文。在文章中,她较为详尽地记述了陈坊仁先后两次领军赴朝作战的情景。

第一次赴朝作战时,身为66军副军长的陈坊仁正带领部队在天津收割水稻。在接到紧急赴朝的命令后,许多官兵都是从田里直接集合登上了火车。当时是1950年10月下旬,66军作为先遣队入朝。

66军刚跨过鸭绿江,便投入到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紧接着,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三、四次战役。部队官兵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连续血战,一举突破“三八线”,解放了汉城。

对66军的战绩,彭总盛赞:“一次比一次打得有进步,越战越强”。

1951年3月,66军官兵带着赫赫战功奉命回国休整。陈坊仁回国后,和家人度过了短短3个月的团聚时光,便于当年6月再度领命出征朝鲜。陈坊仁第二次赴朝时,他的夫人辛园也追随他的脚步上了朝鲜战场。

▲1951年,陈坊仁二次赴朝前与家人合影

▲1951年,陈坊仁与夫人辛园共赴抗美援朝战场

陈坊仁生前“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说自己打了什么仗”,家人只是从他生前的片言只语和来看望他的老战友口中,后来又查了他的一些老战友的回忆录或文章,才知道了他的战斗历程。

著名战地记者宫洁民,是陈坊仁夫妇的老战友。陈超从他那里得知,当年在68军出征的誓师动员大会上,“全军将士一听到李呈瑞政委介绍说,新来的陈坊仁军长是跟随毛主席长征的老红军,又是先期入朝刚从前线胜利凯旋,立马群情振奋,当时新兵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也一扫而光”。

▲1952年11月,杨得志(左四)、梁兴初(左一)、陈坊仁(左三)在朝鲜

跨过鸭绿江后,在长达13个月的防御战中,68军将士牢牢守住了三八线上的阵地。他们创造的“网状反坦克阵地和综合火力打击”战法,成功地瓦解了美军的“坦克劈入战”。后来,这一战法被作为优秀战例写入军事指挥院校教材,并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军教片《坚守文登川》。

和《坚守文登川》相比,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后被改编为影片《打击侵略者》)有更高的知名度。后者,同样取材于68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创造的奇迹。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是68军一个机智勇敢的穿插部队,深入敌后奋勇穿插,直捣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趁其不备,突然开火,击毙白虎团团长,缴获白虎团团旗,捣毁该团指挥系统的故事。这则英雄故事,已经成为新中国军史上的一则经典战例。白虎团团旗作为战利品,长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

另一个和《奇袭白虎团》齐名的影片是《英雄儿女》。这个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片同样取材于68军的英模事迹。

陈超小的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们翻看家里的68军《英模史册》。每次看到里面那篇《祖国的优秀女儿解秀梅》的文章,“妈妈就说解秀梅是68军的女英雄”。后来,她才知道,解秀梅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在战场上,她既是文工团员,也参加战场救护。因为“舍生忘死抢救伤员”,解秀梅成为志愿军中唯一一名荣立一等功的女兵。

▲解秀梅

来自68军军史的史料显示:抗美援朝期间,68军与敌作战1000余次,歼敌74844名,位列志愿军各军歼敌人数第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身的伤亡。

1955年,陈坊仁将军率领68军将士凯旋回国。

从这个历史节点回望,陈坊仁将军如同其女儿概括的那样:“父亲一生都在战斗,他没有缺席开创新中国过程中的任何一场战争。”

· 人物简介

▲陈坊仁(又名陈仿仁)

陈坊仁(1916年—1967年6月),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因作战勇敢和巩固部队工作成绩显著,1934年被授予“模范指导员”称号。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其所在的红一军团二师作为开路先锋,承担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生命通道的任务。他作战果敢坚定并不断成长,在到达陕北后的1935年底,调任红28军第三团政委、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随宋邓支队进入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在冀热察挺进军任参谋处处长、七团团长兼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11旅旅长、第三纵队9旅旅长,参加了解放浑源、张家口、丰镇、集宁、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

抗美援朝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副军长、六十八军军长。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因其在开创新中国的一系列战争中战功赫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撰文:李秀平

视觉:王学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船杂志
红船杂志
红船破浪,铭记传承。
2062文章数 345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