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掌权伊朗34年,家族能动员千万人,为何地位难以撼动?

分享至

在二战后,人类建立了联合国,目的是维护世界秩序,让大国小国之间有个平等交流的组织,消除千百年来大国压迫小国的丛林法则。

由此开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哪怕是弹丸小国的政治领袖,在外交上和大国领袖都是平起平坐的。各国的外交礼仪只以职务分,不以国家大小分。

以我国为例,美国总统来访华,毛主席在书房接见,非洲小国的副总统来访华,也坐在同一个沙发上和毛主席对谈。



但在现代世界有一个异类国家,外国领导人去访问都要受“冷遇”,这就是伊朗。

无论哪个国家的总统去伊朗,见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时都要坐在“侧席”,哈梅内伊端坐中间,这种场面经常被外人调侃。

2022年普京去访问伊朗,他会见哈梅内伊的照片就被西方称为“晚辈给长辈请安”。

伊朗的这种外交习惯延续了几十年,从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就是如此。该国作为神权国家,总统是人世间的领袖,而总统上面是至高无上的宗教领袖,以前是霍梅尼,后来是哈梅内伊。



哈梅内伊是霍梅尼的学生,也是他晚年钦点的接班人,统领伊朗几千万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全球上亿的什叶派穆斯林。

在伊朗,哈梅内伊的权力几乎是没有限制的,他能真正决定伊朗的对外方针,裁撤任何政府官员,甚至叫停政府运转,把总统赶下台。

伊朗人对哈梅内伊的评价不一,爱他的人把他当神,但因为“土皇帝”哈梅内伊带着他的家族成为伊朗贵族,这种教宗式的制度也影响了政府和人民的信心。

那么,哈梅内伊是怎么当上伊朗宗教领袖的?他的家族现在有多旺?在未来,年迈的哈梅内伊又会把位子传给谁呢?



【一】
霍梅尼的粉丝,革命卫队的元首

“黑头巾,方眼镜,总是举起一只手打招呼,面庞上是温和的微笑”,哈梅内伊的形象更像是个慈祥老人,而非一国的统领。

和前任霍梅尼的外表比起来,哈梅内伊的柔和为他攒了不少好感度。

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作为什叶派“贾马尔”,伊朗的真正领袖,他也是伊朗革命卫队的领导人。

他的名字中,第一个词“阿亚图拉”是宗教职位,这是什叶派的高级宗教职称。第二个“赛义德”的含义为“圣裔”,即穆罕穆德的后代。



哈梅内伊的血统极富争议,他们家族传承的家谱显示,哈梅内伊家族是第四代伊玛目阿里.本.侯赛因的后代。

而哈梅内伊头上绑着黑头巾,这是圣裔血统的特权,他的恩师和前任领袖霍梅尼也是“赛义德”,也享有这个殊荣。

1939年,哈梅内伊出生在伊朗马什哈德一个阿塞拜疆族家庭,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

哈梅内伊既然是“赛义德”,那他的家族肯定跟宗教息息相关,他祖上几代人都是教士,爷爷、父亲都是乌莱玛(高于毛拉的教士),哥哥是毛拉,他的母亲也是教士家族的成员。

所以,哈梅内伊一生下来就注定走不了世俗道路,要进庙念经。



由于父亲贾瓦德.哈梅内伊对宗教极为虔诚,哈梅内伊打4岁开始,就在家人的引导下接触伊斯兰教,学读写的同时背诵经文。

15岁起,哈梅内伊进入马什哈德的神学院正式学习,四年之后,他前往圣城库姆的神学院进修,在这里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的导师——霍梅尼。

当时,霍梅尼已经是阿亚图拉,在库姆和纳杰夫授课,名满天下。哈梅内伊一开始只是向霍梅尼学习知识,但他很快被霍梅尼的政治思想所打动。

霍梅尼是个把宗教学和政治学结合的高手,他提出要以伊斯兰思想改造伊朗,反对巴列维王朝的西化,打造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即教士监国,实行教法的共和国。

这一主张被教士阶层狂热支持,因为他们当时快吃不上饭了。



说起来,伊朗的教士阶层运作方式非常复古,底层几乎纯靠农民供养。而巴列维的土地改革、文化改革则是解放农民,对于教士集团来说简直就是革他们的命。

作为圣裔成员,祖祖辈辈都是教士的哈梅内伊必然不能答应巴列维的改革。他开始追随霍梅尼左右,在60年代初领导反国王运动,几次入狱。

在60年代,哈梅内伊频繁入狱,一共六进六出,又在霍梅尼被驱逐后扛起了国内的革命责任。那个年代,虽然他本人的宗教学识进步有限,但组织能力和斗争能力却迅速增长。

而霍梅尼集团里虽人才不少,但大多都是宗教人才,真正在一线打拼的人凤毛麟角,所以霍梅尼很看重哈梅内伊,经常给他写信勉励他。



60-70年代,霍梅尼在海外活动十几年,1978年前往法国后开始频繁释放反巴列维言论,此时国内的教士阶层已经准备好起事。

1979年初,巴列维国王出逃,霍梅尼回国,随后以霹雳手段控制政府,发动拥护自己的军队和民兵清扫了反对派。

哈梅内伊此时组织了一大批人当保镖,这支部队人数不定,早期就几十人,后来发展到500多人。该部队号称“五百人团”,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伊朗革命卫队前身。

哈梅内伊本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革命卫队的创始元首。



【二】
霍梅尼临终改诏书,哈梅内伊逆袭上位

1979年,伊朗改国体为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变成共和制,但总统头上多了一个教权。教权被“贾马尔”霍梅尼掌握,国家的法律则在教法和宗教领袖之下。

由于国家变成了教权国家,伊朗新政府的第一任总统,坚持世俗化的巴尼萨德尔上台没多久就被霍梅尼废黜,巴尼萨德尔为了保命远走欧洲。

第二任总统拉贾伊更倒霉,上台仅仅20天,就在神秘的“总理府爆炸事件”中身亡,不仅他被炸死,总理巴霍纳尔、国防部长那姆朱都等10个高官一起被炸死。

这起案件后来找不到凶手,成为世界有名的政治悬案。



走了两任总统后,伊朗政坛人心惶惶,和霍梅尼关系不好的人都早早做打算,要么隐居,要么出国。

伊朗随后开始大选,哈梅内伊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参加大选,并以超过90%的得票率成为总统。

当时哈梅内伊也很倒霉,他在1981年6月遭到刺杀,右臂被炸断,成为残疾人。但国家需要顶梁柱,哈梅内伊在霍梅尼的支持下走到台前。

巧合的是,伊朗和伊拉克正在打两伊战争,伊朗人认为总统的死是伊拉克在搞鬼,是萨达姆的阴谋。

斗争经验丰富的哈梅内伊利用了这种仇恨,号召人民反击敌人,他本人则顺应霍梅尼的指令,组建了“伊斯兰革命卫队”,作为最高领袖的直属武力。

之后,哈梅内伊也担任了革命卫队司令,他穿上军装亲临一线视察部队,参与指挥对伊拉克的反攻。



1982年,当伊朗已经恢复国土后,霍梅尼下令军队杀入伊拉克消灭萨达姆,虽然哈梅内伊等人心里有嘀咕,但只能遵循领袖的命令。

最终,两伊战争打了8年,这正是哈梅内伊的两个任期。

由于战争旷日持久,哈梅内伊在第二个任期内受到不少质疑——国家经济疲敝,军事伤亡大,民间贫富差距大。放在正常国家,哈梅内伊绝对干不下去。

但在伊朗,霍梅尼一开嗓子支持哈梅内伊,各种质疑就荡然无存。



在战争时期,哈梅内伊和伊斯兰卫队的关系日益密切,部队里的军官都是他提拔的,战争的部署也都是他过目的,阵亡战士的抚恤金也是他发的。

1986年后,两伊都有和谈的氛围,霍梅尼坚持斗争,是哈梅内伊劝领袖停战,才让两伊在1987年基本停火。

同年,哈梅内伊代表伊朗参加联合国大会,做了对革命、战争、恐怖主义的演讲,获得了国际好评。

渐渐地,哈梅内伊在伊朗国内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此时在国内,领袖霍梅尼已经病入膏肓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