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公众号,每日收到干货
关注本视频号,预约最新直播↓↓↓
按:从9月30日开始,我在每天连载我的大学日记,参见:
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研究的素材,同时也算是给我自己留存下历史档案备考。
0
本次内容提要
这次要发布的是我大一下学期一段时间(1999年6月5—22日)的记录。
这段时间写东西的频次不够多,内容较少,从这段时间的内容来看,其中比较主要的是发现了只知读书的弊端,和自己的兴趣特点。
我的确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以为读书胜过一切,但在这段时间,就发现不能把读书当成一切, 如果只知道读书,是有很大问题的。
我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失败”和艰难,就是一个证明。
所以,那时我都有了一些悲观的心态。
当然,我也没有一直陷在悲观之中,而是通过理性思考和对自己的发现,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让自己走出了悲观,得到了鼓励。
那么,通过这段经历,我想跟大家说:
家长们要善于去发现孩子内心的困惑,及时进行调节和引导 ,还要在孩子小的时候鼓励孩子多参与生活实践,增强自己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也会有助于增强他们未来面对生活的信心;
而 同学们,则要在生活中主动参与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要只是埋头读书,要知道我们的人生不是只靠读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另外,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不顺时,也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冷静思考,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同时通过理性思考帮助自己避免负面情绪累积。
加油,各位!
以下是本次要发布的日记正文:
1
认识到只知读书的弊端
6.5:
教育学老师一句话:“真正对人生理解深刻的人是那些参加社会活动频繁的人。”
看了些文学类书……
突然觉得,读书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为读书、做学问而排斥社交实在不应该。
就想到这儿吧。现在投入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睡觉。
6.7:
现在的生活态度是悲观的。
下面是昨天来的感觉:
人际关系处得不好,没有领导才能,同学圈中威信不高;
当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时,觉得无能为力,不愿去争执,宁愿妥协让步;
关键是人们觉得我“不实在”。自然,是缺乏人格力量的。不能合群。
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虽然不怕它。
能够承受孤独,但不愿给人留下不健全的人格形象。
想写诗。
6.8:
不要以为艰苦劳作终日忙碌如苦行僧就能有好结果。
不要以为这世界上的人只可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两类——谁都不可能只是简单地成为劳心的人或劳力的人。
劳心者不去劳力同劳力者不去劳心一样,都是“没头脑”的表现。
这世界需要会生活、关心别人并能指导他人生活的人。像苦行僧一样孤思成癖,结果造出一大堆不能用的理论的理论家,不但自己生活不完整,还给这个世界造成负担!
那种以为救世者就是离群索居远离尘嚣地冷眼看世界的智者、学问家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远离生活,如何能把生活理解透彻?
就像《实话实话》里一老大爷的问:我就不明白,那些不养鸟的人怎么会比养鸟的人更爱鸟?
传统教育太过强调学习的“苦”,应试的体制使得教师引导学生“苦学苦学再苦学”、“苦战能过关”、“吃得苦中苦,方成正果”……
学生便有了这样的认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于是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事,除了会考试别无所长。
当升入高等学校时,原有的价值观被现实剥离得支离破碎,失落了自己,当发现自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匮乏时,只好复归于书本,把将来谋生甚至获得一生幸福的希望都寄托在“做学问”上。
且不说这种情况下的做学问如何的功利主义,只说这孩子有了这样的观念以后,其做法不但苦自己,于社会亦无益。真是毁了!
难怪要“救救孩子”!
拿出手段来!
好的教育者不会忽视名著和美文的教育功能——“让人懂得人性的美好与博爱的伟大,从而秉性善良,默默地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
古今中外优秀的名作可以“培养青年的心态,陶冶他们的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锤炼他们的意志,净化他们的血液,铸造他们的灵魂……”。
救孩子,“让那些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潮’玩意儿见鬼去吧”!
现在的人们,忙于纷繁的物质追求与享受,精神世界里只有一些没有余味的随时变换的快餐文化商品,因此产生了让人忧思的国民素质——他们该好好读读名作美文的。
2
理性思考,避免负面情绪
6.9:
下午班委会上检讨了失职,获得了支持和理解。
寻找过自己。
6.13:
同路人,教我独立思考——不以别人的话为圣旨或金科玉律;
要有自己的目标——不要听任别人设定;
为着目标生活倒不如只管把手边的事做好——酿酒,在深巷里,不抬缸到巷子口。
6.16:
这世界,总是由于一种事物的多显出另一种事物的少。
比如在书店里,满眼是书,而更觉囊中羞涩。
6.18:
人要忘记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才会活得轻松快乐。
越是重大抉择前,越要举重若轻。沉重的压力和叫人紧张的责任感时常办坏事。
做一个快乐的推销员——如卡耐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并不要要求自己有解释宇宙的能力,只要让周围的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你就很了不起了——因为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不多的。
每天找一些什么激励自己,书、朋友……
恨那些“教我诈”的人!
伟大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无信仰也能活好?!
做事要心安理得,光明磊落!
现在的快餐文化(多数是劣质和盗版)泛滥的一大结果是,人们开始变得“麻木”——或担心受骗而“拒绝感动”,或深受其害而精神匮乏。
3
对自身兴趣的认识
6.21:
“计划”不如“兴趣”。
6.22:
经过两次长谈,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之后,发现——我对生活本身的爱胜过对其中一切的爱;对人的爱胜过对事(like people better than things);
而且相信,生命是简单的,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简单的(simple)——有人对我这种观点呲之以鼻,贬我以“单纯”、“傻”之类词,而他们得到的评价又是什么呢——“世故”、“虚伪”。
由于这世界有人以不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同时也是不真诚地对待自己),便有人为了对付他们或仿效他们以对付生活而学会了“诈”,把不真诚的生活态度说成是“身不由己”。
这样,他们才可以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地追求和攫取物质利益,小到占便宜,大到功名。——其实,这样不真实地活一辈子有什么意义?
想占有生命的人本身也被占有——他不属于自己了。
对于我来说,乐趣比压力更能促使我完成一件事。
而要完成此生,我需要的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生命的目标。
再毋须追问人生的意义,积极而实在地生活便是“有意义”的表现。
《悖论》
“没有结果”是不是结果,
“没有理由”是不是理由?!
一块火石,放在那儿,永远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两块火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火花,它们就都成了火石——在协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要经过激发,才可爆出能量。
多去寻找碰撞的机会吧。
喜欢跟乐观的人做朋友——他会鼓励我勇往直前。
人常说,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可是用理智控制情感,有时会被认作“虚伪”。
作于1999年6月大一下学期
学习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咨询相关问题,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跟我链接:
1、直播: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的视频号,预约直播(如果显示过期,也可点击预约最新直播),到时可留言或连麦咨询;
2、加群: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本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加群”,按对应身份加入“任炜老师生涯支持群”,将每天收到生涯规划相关资讯;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随时可向我提问咨询(均为本人亲自回复),还可索取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的干货资料合集。
添加任炜老师微信
4、培训:我近期正在开设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培训,家长和从业老师皆可报名,参见文章说明: 满10人开班,加上方微信可咨询报名。
其他需要,可扫码查看:
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以下关键词,可收到相关文章:
1.高一选科:“选科”
2.高中规划:“高中”
3.成绩提升:“提分”
4.专业选择:“专业”
5.综合评价:“综评”
6.志愿填报:“报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业形势:“就业”
10.考研形势:“考研”
11.就业准备:“准备”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调适:“心理”
14.励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诀:“幸福”
16.学习规划:“学习”
17.高考减压:“减压”
18.录取分析:“录取”
19.是否复读:“复读”
20.大学规划:“大学”
志愿填报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学规划免费课程:“课程”
进入公众号后台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点击蓝字“任炜老师”,或点击我的公众号名片即可。
在下方界面点击“发消息”,填写关键词发送,即可收到相关文章。
如有其他问题 ,也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很多相关文章。
见本文中的说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