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金山亭林抗战纪念碑的秘闻【日军杭州湾金山卫登陆】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宝山一带入侵上海以北地区受阻数月以后,数万大军转向防守薄弱的金山卫登陆,以侧翼攻击上海。
日军18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嘴以东登陆后一路烧杀掳掠,向北18公里入侵到了江苏省松江县黄浦江南亭林镇。此时国军第62 师一部,奉命从奉贤县县治南桥镇由东向西赶来,对日军进行了突然攻击,目的是把日军赶出了亭林镇。
他们在亭林镇方西塘石桥东面一带构筑工事,狠狠地阻击日军,击退日军的反扑。战斗很激烈。敌军越来越多,炮火猛烈,地势平坦,工事简陋,日军迂回包抄,大部队只好向松江县撤离,留下的部分掩护的兵力伤亡严重,只有少数人员活着撤出。
日军占领亭林后,实施三光政策,镇区中心一片火海,烧了大半个镇子的房屋,500多军民惨遭杀害。曾在桥梁队工作的丁凤翥先生向我反映,他在1970年代亭林开河拆方西塘石桥挖掘时,发现了大量战场的遗物,有弹壳,皮鞋,牙膏等之类的东西,印象比较深的是牙膏出产地是广州。据当地老人讲,这里日本人来时打过仗的地方。为何遗留生活物品不好猜测。
抗战胜利后,亭林镇商界的有识志士刘郁周,就让自己的儿子将日军侵略罪行记载下来,刘郁周何许人也。刘郁周早年跟随上海县原国民党元老钮永健进入广西讲武堂,后在国民政府军部任要职,又任宝山县,松江县公安局局长,为人耿直,因与上司有隔阂不合,离职回到亭林,经营祖传商号和田地,并在担任镇商会会长期间,他出钱出力,兴教办学,开河疏浚,造桥铺路,造福乡里。
1946年九月,刘郁周出资在大寺场上建造了“抗日阵亡军民纪念塔”,现亭林顾野王读书堆的南面,让人们牢记国耻,纪念阵亡的抗日官兵。此纪念塔足有三米多之高,整体用花岗岩石砌成,近一米多高的底座,底座一则刻有悼念碑文。
方形的塔体上,请了国民党政府要员钮永建先生题写碑名“抗日阵亡军民纪念碑”。碑文则由南社中坚,有江南大儒之称的张堰高燮(吹万)先生所撰写。纪念塔四周则用方形石柱筑成围栏,显得庄严肃穆。
1956年市政扩建被拆除。
时隔久远,高吹万撰写的碑文已无人所知,高燮的文集中也无记载。据说纪念塔落成后,刘郁周曾叫儿子抄录了碑文的全文,以作留念。后来随着其全家搬离金山,也已杳无音信。但人们依然没有忘记曾经在这里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军人们,没有忘记被日寇强暴杀害的父老乡亲们,没有忘记为家乡做过贡献的人们。
2023-10-20整理于上海龙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