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一直让人颇感疑惑,根据之前透露出的各种信息,WS15作为当前研发的唯一一款4代先进高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应该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开始实际批量安装在目标隐形战机上,成为实际装备。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已经上机的是WS15。实际使用的“锯齿新发”,被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更可能是太行发动机的增推版本,即WS10G发动机。那么,作为4代航发的WS15,为何研发目标参数基本达到却未被采纳,反而大规模使用仍旧是3代航发升级版本的WS10G呢?
匈奴狼山个人认为,这其中有几个新情况需要考虑。第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速度。WS10可以被视作40多年前立项的3代军用大推,而WS15则是25到30年前开始立项的4代军用大推。在这两个项目刚立项的时候,全球对3代和4代军用大推的标准远没有现在高。就拿40年前的典型3代军用大推F100来说,最大加力推力也仅为10.5吨到11吨。而像F119这种专为重型隐形战机研发的4代大推,在早期的台架试验中最大推力也只有13.6吨。直到实际装备到F22A战机上,最大推力也只略微超过15吨。但是今天,所有主流3代和4代军用大推的实际推力都已经大幅上升。例如F110最大增推型的加力推力已经达到16吨,超过了F119早期装机版本的推力。而如今,F119的最大推力接近18吨,而F13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甚至准备过渡到20吨或22吨。因此,对于自主研发的WS10系列和WS15发动机来说,不得不跟随时代步伐,逐步提高推力参数。实际上,已经装备到3代和3代半战争机上的WS10B发动机,其推力已经不再是最初的12.8吨左右,而是一般达到了13.2吨以上。如果将推力提升到14吨以上,就基本达到了F100和F110等西方同代3代大推最新装机版本的推力水平。而WS10系列在不断升级中,展现出了充分掌握核心机原理和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后的潜力。目前装备在重型隐形战机上的增推锯齿版,被认为已经达到了15.5吨甚至16吨的极限推力,完全不逊色于早年装备在F22A上的F119发动机的最大推力水平。而且,WS10G作为一种涵道比较大的传统军用大推,不仅比纯4代航发具有更大的进气量,在飞行距离相等的情况下,燃油消耗明显更低。换句话说,加满相同的内油,采纳WS10G的隐形重型战机将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能够轻松超越F22A等战机,这些战机因短腿而出名。此外,WS10G的稳定性极佳,可靠寿命也首次达到了F119这种4000小时以上的长寿军用大推的标准。战争机的发动机寿命接近4000到5000小时,将实现与机身基本相同的全寿命。因此,可以实现两台发动机终身不更换,最多只需中途进行1次中修即可。这大大提高了战略隐形战机队的可出动率。相较之前进口的3代航发,其早期寿命最多只有900小时左右,中间还至少需要进行2次中修,也就是说免维护寿命最多300小时。而如今的WS10G的免维护寿命基本是进口航发的8到10倍,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这基本达到了目前全球同类航发可靠寿命的世界先进水平。这种巨大进步的关键在于彻底解决了过去进口航发一旦润滑中断就会立刻卡轴的老大难问题。现在的自主生产军用大推一旦润滑中断,可以确保至少XX分钟内仍旧不会卡轴或爆轴。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实现轴系的再次润滑复原。相对于过去进口的3代航发,在润滑中断后几十秒内必定发生爆轴的固有缺陷,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技术进步。达到这种先进水平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加工精度和采取特别的紧急润滑技术。这不仅在军用大推领域是一次飞跃,也是在大直径涡扇上实现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在WS10G能够直接用作4代大推的情况下,WS15有足够的时间来不断挖掘其潜力,提升推重比,达到12到15的水平,甚至可能与推重比极高的变循环新发合并项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