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张松)
央广网南通9月26日消息(记者杨梦奎)“下周我在你们镇卫生院坐诊,直接带你父亲来复查,不需要再跑城里了。”日前,江苏南通海门区悦来镇村民姚瑞平回忆起区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陈晔的话仍感动不已。
她说,从镇上到城区,开车要五十多分钟,坐公交车需要近一个半小时,这样一来省去了很多麻烦。
近年来,海门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以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共体实体化运行,通过在基层“蹲点式”开展门诊、教学查房、手术指导,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第三方调查满意度达到96%以上。
同时,高质量对接南京、苏州、上海优质资源,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医疗集团,让更多患者不出海门即可享受到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服务。
“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城”。截至目前,海门区域内就诊率已高达90%以上。
医共体实质化运行,让“小病不出镇”
“我们医院由区人民医院对口联系,过去也有城里的专家下来坐诊,但远不如现在紧密扎实地推进这项工作。”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刘永春介绍,自从海门2019年开始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区人民医院每周派出三批次的专家下来坐诊、教学,涵盖骨科、妇产科、消化科等十多个临床科室。
海门区人民医院专家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讲课(央广网发 悦来镇中心卫生院供图)
“这些专家的到来不仅提高了我们本院医生的理论、技术水平,还让周边病人不再舟车劳顿地到城区看病,一些疑难杂症也能在这里解决,所以老百姓很满意,医院门诊量也因此大大提高。”刘永春说。
据介绍,2017年,海门形成医联体框架,建成两个医联体,形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医院,中心卫生院为骨干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医院的三级医联体模式。2018年,医联体实质性运营。2019年,海门入围首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针对产业集中、人口规模大的区域,海门更是创造性地实施了由龙头医院全托管理的模式。
海门区三星镇,因家纺而闻名于全国,这里常住人口二十多万,三星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现有的人口规模,不少患者往往选择去城区医院或者外地医院就诊。
2021年10月,海门区人民医院三星分院在三星镇卫生院挂牌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今年5月,由区人民医院选派一名副院长担任分院院长,全面负责三星分院的日常工作,实行所有权、人员、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全托管运转模式。
“之前,因为医院人力资源不足,医院到了下午五点半之后,检验检查等科室就没人了。”三星分院常务副院长李俊说,区人民医院的管理团队进驻以后,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开设了夜间门诊,延长检查等辅助科室工作时间;同时,针对辖区内妇女儿童比较多的情况,区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和儿科专家长期坐诊,附近老百姓的基本诊疗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医院的门诊量也增加了20%。
海门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专家(右一)在三星分院坐诊(央广网发 张松 摄)
“过去看病是首选区人民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人民医院专家的治疗。”正在三星分院输液治疗的当地居民薛先生说,现在镇上医院就能做CT检查,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比以前好多了。
海门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勤表示,目前海门已经创新构建成“一体三翼五中心+N”新发展格局一一人民医院、中医院一体化带动,服务三星、临江、港新区3个产业集中区综合性医院,5个基层区域化诊疗中心和N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区的新发展格局,分级诊疗布局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数据显示,海门乡镇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占比由2018年的41.54%提升到2022年的68.8%,位于南通全市前列。
对接沪苏优质资源,“患者跑”变为“专家跑”
海门与上海隔江相望,同属吴语方言区,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当地不少老百姓在遇到重大疾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上海的大医院治疗。
海门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燕萍介绍,为了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顶级医疗资源,医院先后与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12家知名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成功引入新技术型项目新手术13项。
海门区人民医院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沈天楠 摄)
“本周将有15名沪苏知名专家来海门坐诊。”打开海门区人民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类似的坐诊预告几乎每周都有。
海门唐女士的婆婆今年79岁,因患有子宫内膜癌,前不久在海门区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唐女士说,因为婆婆年纪大,基础疾病多,是以一开始打算将婆婆送到上海大医院治疗的,后来听说上海的陶洁专家就在海门人民医院,“当时就很放心,就在这里治疗了,手术也很成功。”
陶洁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派驻海门区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日前记者采访她时,她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
“刚为一名66岁的女性做了一个‘3D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手术也很顺利。本来这名患者是要去上海治疗的,后来听说我在这里,就留下来做了手术。”陶洁说,现在其科室常规开展宫颈癌、内膜癌等一些微创手术,另外子宫肌瘤剥除、卵巢囊肿切除等这些单孔的手术也能做,患者不需要跑到上海等地去做这样的手术。
除了邀请上海专家定期来海门坐诊、手术,该院还开通了“远程会诊”模式,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上海就医的“线上绿色通道”。
8月下旬,当地一名患者因右侧臀部长了一个瘤子,来到海门区人民医院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希望找个上海专家诊治。该中心工作人员制定了一套“上海专家线上会诊”的方案,为患者匹配了上海长海医院骨科专家刘忠堂教授,顺利完成了此次远程会诊。同时在刘忠堂教授的指导下,手术十分顺利,患者和家属也非常满意。
据介绍,海门近年来高质量对接南京、苏州、上海优质资源,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医疗集团,全区同沪苏三甲医院对接签约达18家。仅今年上半年,沪苏专家来海门累计650人次,服务受众1.3万人;两地远程会诊25次、教学查房130多人次、手术示教70多例、专题讲座30余次。
上海专家远程会诊(央广网发 海门区人民医院供图)
医疗改革,保障是关键,海门坚持财政护航,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占地233亩的花园式区人民医院早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建设于北部新城的区中医院新院已基本完工,36家省级示范化村卫生室已经建成。尤其是近三年,海门区财政列支医卫资金超53亿元,全力支持和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海门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年度肿瘤登记工作杰出贡献奖、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区等荣誉称号,海门医卫事业的建设经验获全省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质增效,着力从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设施、激励机制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海门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勤表示,将进一步对接好沪苏优质医疗资源,提升龙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做实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