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西门看着我长大,我看到了它的“百年孤独”

0
分享至

本文作者/姜天涯

家从浦东搬到老西门的时候,姜天涯是刚记事的年纪。 据她说,那时浦东还是上学路上能看到煤气包的地方,可老西门一带是如此闹猛。 就拿仅有245米的大兴街来说,街上有大卖场,有普明面馆、乔家栅,有苹果园(还没改名为“苹果花园”),有豪享来,有新亚商场,有大兴浴室改造成的“海派城”。 而在20多年的生活中,她看着老西门一点点发生变化。 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它变得萧瑟了——人搬走了,房子被掩住了门窗。它甚至没有获得方浜中路、江阴街因为猫和梁朝伟到过而产生的“昙花一现”的人气。 姜天涯知道自己见证了变化,过去,老西门很热闹,未来,它会大变样,而当下,或许是它百年来最孤独的时刻。 她采访了还留在老西门及周围的人事物,试图记录它当下的面貌。

我们先用视频看一下老西门的30年变化。

▼点击观看▼

老西门和我

前阵子去图书馆看了本书《百年老西门摄影集》,扉页上的字是——谨以此书纪念老西门464周年。

哪怕我知道这里是上海的老城厢,也没想到它那么老了。

书是按照上海老城墙建起的年份1553年计算老西门出生日期的,城墙西面的城门就是“老西门”,也叫“仪凤门”。

所以到2023年,它470岁了。1912年始,环绕老城厢的城墙被拆除。但老西门作为一个片区地名,被保留了下来。

百年前的老城厢地图

翻拍自《百年老西门摄影集》

以街道的概念来看,老西门东起光启南路、跨龙路,南接陆家浜路,西临肇周路,北至复兴东路。

实际生活中,老西门的概念可以更宽泛。现代人喜欢用地铁站名表达地名,吉安路、复兴中路一带时常被唤作老西门地区。附近的新房子也会被挂上“老西门-新天地”板块,身价不菲。

西藏南路、盐城路口

摄于2022年6月24日

至于我,对这个地名有切身感受,还是十来年前开始工作以后。

曾在一档播客里听到80后的主播说:小时候从陆家浜路走到大世界,感觉已是世界尽头了。

对我来说,小时候世界的半径,同样小。当时内心的老西门,文庙路一带才是中心。

去小草屋买文具,吃婷婷香酥鸡里脊肉,买盗版碟、拍大头贴、把喜欢的明星头像做成手机链,弯到中华路弄堂口再来个葱油饼——这是周五放学后的固定节目。

文庙路上的婷婷小吃

左图为2021年7月9日

右图为2022年8月7日

工作以后,有钱和自由去丈量城市,有时候是通过消费慢慢拓宽自己在上海行动的版图。

大概8、9年前,我和朋友们吃完晚饭,总喜欢到老西门续摊,继续在肇周路吃耳光馄饨、喝阿婆豆浆,在喝上一杯啤酒,等长脚面出摊,然后在唐家湾菜场边上的公厕解决尿意。

原先肇周路上的长脚面

摄于2018年7月27日

大家愿意把老西门作为最终活动地点,也是因为它是市中心,不管住在上海西边还是东边,最终回去的路程都相对平均。

然后我们慢慢长大,不再这么野生地在马路上吃喝玩乐了。

同时,老西门慢慢不那么热闹了。马路上没有人,只有路过的电瓶车。原先的居民构成了大家爱说的烟火气,可随着居民的离开,也一并消失了。

肇周路

摄于2019年6月22日

有一天我和我妈在中华路上散步。她忽然发出了一声感慨:“老西门老冷清额”。她说最近去了金桥的朋友家,那里好热闹,夏天马路上还有人坐着吃饭——这不就是以前的老西门嘛。

她又说,原先住在方浜中路的朋友动迁后,搬到塘桥一带去了,“伊拉最近大概来过大兴街了,讲大兴街哪能嘎冷清。”

现在的大兴街、江阴街路口

没想到还有外区人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7月8日,Jeremy发起了名为“动迁中的老西门”的活动,这是“C.A.T海派文化写生”的系列活动之一。有25人参与,一起在复兴东路以南、文庙路以北区域行走,同时在静修路写生。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City Walk。

Jeremy发起的老西门活动

以及活动回顾

活动的开场白里,他说自己提前了活动日期,因为怕等不起。

“年头扫街时听到邻里街坊在聊动迁的事,年中看着他们一点点往外搬走,再到石头封门。再不带大家走走,这里或许就会被围住或者成为平地。”

Jeremy并不是老城厢居民,他是土生土长的90后卢湾“男小歪”。

以前他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复兴中路以西。所以3年多前,当他听说了老城厢的征收,一路从金陵东路往老西门走,误打误撞走进金家坊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惊讶,“哪能上海还有格种房子?”

Jeremy画的梦花街佳志里

他曾经住在复兴中路、马当路的永裕里,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石库门房子。“弄堂分得很清爽的,几乎每栋一样,像现在联排别墅。”但老城厢的房子不同,“密、杂,风格比较多”。

他遇到了从小住在贻庆街的吴叔,吴叔带他看金家坊一带的房子,和他讲了自身在这里的历史。()

也是这一次的行走,让Jeremy真正“入了坑”,寻到了观看城市的另一种角度。

20多年前,我家搬迁的时候,我还没有多少感知。但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从小生活的城市变了,它在不断变新。我想要去记录,去抢拍,也鼓励大家用画笔去描绘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确实需要抢,8月24日,他带我去金家坊的时候,金家坊地区的西边已经是废墟,只留着一栋建筑。

“也许是这里唯一保留的(一栋。)”

8月24日,Jeremy站在金家坊的废墟前

Jeremy不是生来就对城市历史感兴趣的,我也是。很多人都是在亲历或目睹了动迁的那一刻,才开始关心城市的变化。

孔乙己

现在,我走在上海街头,常能看到“原老西门**”、“原文庙**”、“原梦花街**”的店招,它们四散在城市各处。

但孔乙己还留在原地。

这是一家主打绍兴菜、绍兴黄酒的饭店,位于老西门学宫街。这是一条只有100多米长的单行道,极窄。

这种“窄”对老城厢的居民来说习以为常,但对专门来吃饭的食客来说,就没有那么友好了。不管你是从文庙路左转进来,还是从梦花街右转进来,老城厢的小道都是踏进“孔乙己”的序言。

文庙路、学宫街路口

老板杨金宝祖籍绍兴。1999年,孔乙己开张营业,最初只有一层楼面,是个喝酒、吃简餐的地方。他现在回忆起当时的选址,都觉得是种失误。

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光有一腔勇气热情,选址的时候,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阿拉卖黄酒嘛,就想此地可能浙江人多。”

“原先文庙路上有打太极和早锻炼的人,都是浙江人呀。”

孔乙己所处的位置,曾经非常热闹。“从梦花街到学宫街到文庙路,是作为驾驶员考试路线的。因为这条路上人太多了,又窄,又有小摊贩。有人支个躺椅躺在路边,还有生煤球炉的。”

1993年的学宫街

截图自秦兴培的视频《上海印象1993年》

热闹是热闹,市井气拉满,但热闹的是街坊邻里,不是现在商圈的概念。在大众点评和手机导航不普及的年代里,人们找不到这里。

杨金宝说自己已经忘了当时怎么找到这里开店的,“选址的时候,莫名其妙走到这里来的”。

但他觉得也是一种缘分,小时候他住在城隍庙附近,丽水路,70年代上的是福佑路第一小学。学校没有游泳池和操场,上体育课要到文庙来。“文庙那个时候不收门票,任何人都能进。暑假来参加游泳班,学会了游泳。”

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的文庙

当年选址也有合理的地方,来打酒的街坊邻居很多。孔乙己一楼单开了一个小门,专门零拷黄酒。

那一时期,来得多的还有日本人。

“00年就有日本人来了。日本人真的很奇怪,他们跑进店里,走到这种小弄堂里,兴奋得不得了,感觉看到了上海的原生态。”

其中有一个日本人叫海原修平,是摄影师,他比杨金宝来得更早。

海原修平1995年第一次来上海,他惊奇于老南市的日常景象——狭窄的道路,连成一片的里弄房屋,道路旁的小商贩,人来人往掺杂着各种声音和味道。他听说未来这里将重建,“重建”两个字让他感受到了紧迫感。

“如果不以某种方式记录的话,这个时代将彻底消失,重建后定是一座座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大厦。这时,我感到了紧迫感,仿佛自己的家乡要遭受同样的命运”。

以上文字来自他的摄影集《消逝的老街1996-2000》,这本全是宽幅黑白照片的摄影集,是海原修平1996年起拍摄的南市街道里弄。

1996年的文庙

翻拍自海原修平的摄影集

《消逝的老街1996-2000》

杨金宝当时不懂,他为什么要拍这些,“觉得老戆的”。就像在90年代将DV对准上海的道路和普通人一样,那个时候,人们不能理解这个行为,拍照要拍的应该是一室户、两室户的新家,那才是扎台型的物事。

但现在我懂了。不仅懂得了海原修平当时的紧迫感,也理解了日本客人穿过重重小道找到孔乙己时候的兴奋感——商场连锁店、预制菜吃多了,穿越老城厢的吃饭体验才是独特的。

海原修平也拍下了孔乙己开张之前的学宫街,这张照片没有收录在他的摄影集里,却被他放大装裱之后送给了杨金宝,现在挂在孔乙己的二楼。

杨金宝指着照片告诉我,画面的左边是文庙路,中间的塔属于文庙,那个时候孔乙己这栋楼还没有建起来,这里还是个蟋蟀市场。

挂在孔乙己二楼的

海原修平90年代拍摄的学宫街、文庙路路口

孔乙己的楼属于文庙建筑群的一部分,位于现文庙东墙边。2010年,孔乙己吃下原先开茶室的2、3楼,变成一家酒店,开始盈利了。

不过过去一年,杨金宝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去年下半年开始梦花街地块陆续动迁,周围的人没了,生意也淡了些。

工作日中午,只上座7成。空下的桌子,曾经是周边的居民,甚至“城隍庙三牌楼、四牌楼那边”的老顾客,每家人家里总有人来客往,孔乙己人均百来元的定价,是合适的选择。

开店之初,“孔乙己”靠零拷酒补贴餐饮。现在是餐饮反哺零拷酒。

“(人都)动迁掉了,还有的人太老了,有的人已经老去了。”

“原先我们有很多80多岁拄着拐杖还来打酒的人,没了。”这个画面竟然真有一丝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意味。也像老城厢的命运,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

我最近一次以食客身份去孔乙己是在上个月,晚上7点多,文庙路上安静、昏暗,没有人烟。抹黑走着,感到“吓丝丝”。

直到拐进学宫街,看到孔乙己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才有了一种确认感。

夜晚的学宫街,画面左边是孔乙己

杨金宝也感受到了这种“吓丝丝”,晚上他从文庙路走进来感觉到的是“压力和恐惧”,偶尔还会泛起一股心酸。他觉得这或许是浙江人的忧患意识,“担心再这样下去,对店的影响会进一步加深”。

即便2025年文庙改扩建之后,这里会有新的气象,可孔乙己还得熬两年。

走进孔乙己店里,一切倒还是原先的样子,一种属于老式桌头菜特有的闹哄哄但亲切的感觉。哐哐的碗筷声、干杯声、聊天吹牛逼声掺杂在一起,和朋友聊天都需要稍微提高一些嗓音。

可是吃完饭,从学宫街、梦花街走回中华路,寂寥感再现。孔乙己再往北,原先的图书批发市场已经推平了。配合着文庙的改扩建工程,这里是一片工地。除了中华路口还有两三家店亮着灯,这里已经没有人了。

上图为8月23日的梦花街、曹家街

下图为9月7日时,路口的几家店也搬走了

路过此地的人,总不免要生发感慨和回忆。两个爷叔走过梦花街,互相说起来对老西门曾经的印象,“闹猛哦,我记得90年代第一趟骑脚踏车经过此地,cn堵车哦”。

晚上9点05分,孔乙己的灯笼灭了。

这块区域,彻底暗了下来。

光辉皮鞋店

过去十年里,我看着肇周路、吉安路片区发生了变化:

翠湖天地盖到5期,星巴克每隔几百米建一个,盒马入驻;

阿婆豆浆结束;

耳光馄饨换到黄家阙路,又开了分店;

辣肉丝面馆的老板又开了“逸桂禾”,最后和大肠面馆一起“打包”进了“南六广场”;

大肠面和逸桂禾

现在都位于西藏南路、肇周路口的“南六广场”

1993年开始营业的“河南拉面”先是扩张了门面,然后搬去了石泉路(最近又回肇周路了);

河南拉面在肇周路、吉安路口开了近30年

现在在原址斜对面重新开张,叫“肇周拉面”

图片摄于2021年4月

法藏讲寺隔壁的香烛店没熬住,变成了Beer temple,而后吉安路征收,店开去了长乐路。

老实说,要不是因为近在眼前而一口气记下了上面的变化,有些变化我已经忘了,因为人会慢慢适应新的街景,时间久了,原先的样貌就模糊了。

空间感的改变,曾经让我迷失。阿婆豆浆所在的弄堂消失了很久后,有一天我走在肇周路上突然迷了路。因为新的高层建筑建起,马路拓宽,原先的空间感荡然无存。我一时间在熟悉的街区,没了方向。

原先阿婆豆浆对面的弄堂,现在也在施工中

至于吉安路,北段现在是翠湖天地和湖滨道购物中心,南段还维持着原先马路的尺度。它和老城厢接壤,属于前卢湾区。

过去几年,我开始对吉安路熟悉起来。

我采访过300弄里上海最后一代倒马桶工赖银娣,她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倒101只马桶,“客户”所在区域遍布肇周路、顺昌路、吉安路、太仓路。

我和125弄门口摆旧货摊头的爷叔闲聊过。2年前弄堂还没推倒,我坐在125弄口,看马路对面一桌爷叔坐在翠湖天地五期的上街沿茄山河。

2021年7月

这种在公共区域茄山河的行为,发源于以前的里弄生活。几十年前,上海居住空间逼仄,弄堂是每户人家延伸出去的半开放空间。

随着城市改造,原先的弄堂拓宽变成了车道,在大部分居民搬走之后,常常只剩几户人家,这个时候上街沿就是他们的专属客堂间,而整条马路都是他们的全息窗景。

去年,济南路上还有户居民这么干。电风扇、八仙桌、镜子、碗柜全都露天在外。每次走过,我都要欣赏一番这个布局。

济南路

摄于2022年10月

光辉皮鞋店也是这样,根据太阳方位的不同,老板王金文总会在马路东面或西面,摆上一张小方桌,支两把椅子。以前我没注意过这家店,因为征收前的吉安路太过热闹,它在一众小店之中并不突出。

8月21日,王金文的上街沿“客堂间”

直到过去2年,在吉安路所有居民、商户一点点搬走之后,它慢慢显现了出来今年,吉安路上只剩下法藏讲寺和光辉皮鞋店了,这个时候,它就变得不能忽视。甚至我一度产生了一种错觉,光辉皮鞋店是老西门地区的新地标。

2021年10月的吉安路

光辉皮鞋店挂“清仓”挂了一年多,到4月,它的卷帘门也拉上了。只是在卷帘门外放了十来双鞋。我以为挂这么几只拖鞋,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罢了。

光辉皮鞋店

左图摄于3月17日

右图摄于4月3日

直到8月,我和王金文在上街沿从正午坐到天黑,才明白一直还有人来。有些是附近工地的工人,有些是专门骑脚踏车来的老主顾——毕竟它也在吉安路开了二十几年。

王金文是70后,鞋店也是他的家。他说他外婆年轻时就住在这里了,家里人最多的时候三代同堂。他毕业后曾在英雄打字机厂工作,后来下海开了这爿鞋店。

他忘记是哪一年开店的,但他确信“比河南拉面晚”。在爱企查上,光辉皮鞋店始于1997年。

吉安路、复兴中路口

路口有原先的清真永丰面馆

摄于2022年3月

“侬坐,侬茶吃伐?”每次我去找王金文,他的开场白总是这样。

我上来就问了个问题:“周围居民都搬走了,你一家头在这里‘厌气’(上海话,无聊)吗?”

我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蠢。8月的一天,我在吉安路坐了5个多小时,期间坐下茄山河的人有4个,几乎每个小时都有人来。我看着王金文一把一把椅子搬出来,又一个一个茶杯斟茶。

来者有以前的邻居,有把车停到吉安路上歇脚等人的司机,有隔壁法藏讲寺的师父。

还有很多路过的人和他打招呼:以前在济南路开美甲店的小姑娘,正准备重新开张的河南拉面店老板崔陈义,从寺里出来的女士,甚至还有外卖小哥。我觉得经过这条街的人,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他根本不“厌气”。

“现在天热,人少点。天不热,是早上一批,中午一批,夜道一批。”

甚至半夜都有人来。“有趟年三十夜里还要热闹,都是3、4点钟排队,要来(法藏讲寺)烧头香的人。”

那一天我坐在街上,第一次发现原来吉安路的房子都有老虎窗,这是我作为路人从未注意过的。我看着太阳慢慢落下,远景是新天地板块正在建起的高楼。

吉安路的房子都有老虎窗

由于一直有人来,我和王金文的对话总是断断续续的,对吉安路过往的了解也还是模模糊糊的。

直到傍晚,他盘腿坐在我对面,突然发出了一句感慨。

“其实搬哪里,都没有这里好。”

“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你如果到了别的地方,没这么方便的。上次我们碰到个新加坡的,他说新加坡都没这里方便。”

我忽然想起,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半个小时里他说了6次“商不成市”。老城厢及其外围一带,靠着自发的力量慢慢形成了小商业形态,它不高大上,却让居民可以在街道上随手购买日常所需。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理发店、五金店、烟纸店。

黄浦区永年路

就曾是这样一条充满小商业形态的马路

摄于2021年8月25日

用《全球城市,地方商街——从纽约到上海的日常多样性》书里的话说:“购物者、店主和附近居民既决定了街上的货品和服务的种类,也决定了社会氛围。一种街道,商店售卖昂贵服装,咖啡馆提供卡布奇诺;还有一种街道,小贩直接朝着大街开,售卖面条和馒头。两种街道的名声大不相同。商店的内部空间和街道的公共空间影响着邻居和陌生人之间的互动。”

虽然不住在吉安路,但在旧版吉安路的尾声,我似乎获得了一种邻里感。

在王金文发出感慨之后,他之前说的过往画面开始浮现在我眼前:

“80、90年代辰光,国庆要到外滩看灯,格辰光西藏南路封路的。小朋友就拿着充气榔头一边在路上走一边敲来敲去,瞎敲呀,不认得的也在敲。”

“90年代大庆剧场在的时候,翠湖天地没有的。我们在大庆剧场看完电影,就去富民面馆吃面。富民面馆,最早你知道在哪里伐?太仓路、嵩山路。格辰光便宜,几块钱。”

大庆剧场现在变成了新天地太平湖。富民面馆在新天地商场底下短暂营业后,现在开在蓝村路上,门口挂着牌子“原卢湾区太仓路富民面馆”。

在1989年的地图上,我找到了“大庆剧场”

翻拍自1989年的《上海市商用地图册》

虽然过去的吉安路还在王金文的眼前,但他也很想得开。他觉得新旧交替之际所产生的冷清和不便利,只是暂时的。“再过个3、5年,就又方便了。”

坐在边上的法藏讲寺师父给出了更有哲理的解读:“不破不立”。

这一天的夜幕降临,我们一起走去新天地吃了老乡鸡。

吃饭的时候,我又问了王金文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再经过吉安路的时候,看不到你了?”

他咽下米饭,点了点头,“有可能”。

又是一个蠢问题。

这个稿子于我,可以说花了二十多年才成。它有着我二十多年过往人生的点滴,有我和我的同学、父母、朋友,一起经历过的岁月。

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的人,很多人拥有同样的岁月,不少人也是在亲身经历后开始更多地关心城市的变化。

在“城记播客”《城市更新中的你我ta》一期中,从事社区营造工作的金静说:自己跟城市的情结,开始于城市的大动迁。她外婆家曾经在文庙,吃饭、买东西都能在附近完成。

“这样一种距离感, 一夜之间不见了,会有一种恐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很陌生?”

但金静后来发现,不仅是她,每一个曾经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家园和邻里的记忆,都被紧紧包裹在脚下的土壤之中,等待某一天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老西门的这个时刻,或许是百年来最孤独的时刻。马路的尺度在变化,路名在消失。老城厢正在成为一个记忆中的片区。

有一天,我走在熟悉的街道,脑子里突然蹦出很多句子,这些句子的主语都是“我”。我想,我不如就用第一人称来记录下这些吧。

然后,这些句子成了这篇稿子。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

写稿子:姜天涯/

拍照片:姜天涯/

拍视频:秦兴培 姚祖鸿 姜天涯/

编稿子:小泥巴/

画图片:二 黑/

写毛笔:杨 卓/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意外!U22国足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没开踢,两位主力就确定无缘出战

意外!U22国足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没开踢,两位主力就确定无缘出战

懂个球
2025-11-17 23:38:11
11月17日全运会金牌榜:浙江狂揽10金,山东4金继续领跑,广东2金

11月17日全运会金牌榜:浙江狂揽10金,山东4金继续领跑,广东2金

萌兰聊个球
2025-11-17 22:41:34
高市早苗的面相:阴阳蛇相三角克夫克家,所以丈夫瘫痪,没有子女

高市早苗的面相:阴阳蛇相三角克夫克家,所以丈夫瘫痪,没有子女

风月观主
2025-11-17 11:54:57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霁寒飘雪
2025-11-18 09:11:56
大瓜!女子出轨被抓:4年花光男友30万,开房用亲密付,现场火爆

大瓜!女子出轨被抓:4年花光男友30万,开房用亲密付,现场火爆

娜乌和西卡
2025-11-17 10:12:19
太嚣张!山西反杀案当晚申家儿子不在场,郭某夫妇竟对警方撂狠话

太嚣张!山西反杀案当晚申家儿子不在场,郭某夫妇竟对警方撂狠话

爱写的樱桃
2025-11-16 21:36:38
CCTV5直播!林诗栋回家!樊振东马龙王楚钦过关 男团8强对阵表

CCTV5直播!林诗栋回家!樊振东马龙王楚钦过关 男团8强对阵表

好乒乓
2025-11-18 02:14:37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金召点评
2025-11-16 04:00:02
快船激战76人!哈登单节狂轰17分 祖巴茨稳健 科林斯打铁

快船激战76人!哈登单节狂轰17分 祖巴茨稳健 科林斯打铁

胖子喷球
2025-11-18 09:10:36
陈妤颉创28年全运女子百米最佳 先天短跑圣体!中国短跑开启陈时代

陈妤颉创28年全运女子百米最佳 先天短跑圣体!中国短跑开启陈时代

劲爆体坛
2025-11-17 22:30:03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央小北
2025-11-17 16:02:39
中日交涉开始,最大输家提前浮现,不是64岁早苗,日本民调一边倒

中日交涉开始,最大输家提前浮现,不是64岁早苗,日本民调一边倒

回京历史梦
2025-11-18 10:36:28
录音终局:秦雯的无能与王家卫的选择,他们赌古二活不到胜利那天

录音终局:秦雯的无能与王家卫的选择,他们赌古二活不到胜利那天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7 13:28:57
全运会战报:女团三连冠出局,梁靖崑终崛起独得2分,陈梦出意外

全运会战报:女团三连冠出局,梁靖崑终崛起独得2分,陈梦出意外

五姑娘台球
2025-11-18 10:53:55
哇,这脸蛋极致又高级,这要是在古代,妥妥的贵妃

哇,这脸蛋极致又高级,这要是在古代,妥妥的贵妃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6 00:45:56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

扶苏聊历史
2025-11-17 16:43:13
在大陆提醒公民避免前往日本后,台蛙网民叫嚣:旅游品质提升数倍

在大陆提醒公民避免前往日本后,台蛙网民叫嚣:旅游品质提升数倍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7 18:14:39
狗主人的三层小洋楼遭曝光:特别气派不像差钱的人,确实无法调解

狗主人的三层小洋楼遭曝光:特别气派不像差钱的人,确实无法调解

汉史趣闻
2025-11-17 20:16:23
谁说屁股大就不能穿瑜伽裤?黄色T恤搭薄荷绿瑜伽裤,成熟有活力

谁说屁股大就不能穿瑜伽裤?黄色T恤搭薄荷绿瑜伽裤,成熟有活力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2 11:46:01
鲜公开毛岸英牺牲真相,内容简短却相当炸裂,真凶并非美国空军

鲜公开毛岸英牺牲真相,内容简短却相当炸裂,真凶并非美国空军

博古通今天下事
2025-11-02 07:00:05
2025-11-18 11:40:49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ncentive-icons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魔都轶事,一一道来
425文章数 32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没有G20见高市早苗计划" 外交部回答斩钉截铁

头条要闻

"中方没有G20见高市早苗计划" 外交部回答斩钉截铁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家居
游戏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魔兽世界时光服:团本前五大必入饰品,你最想要拿到哪一款?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