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关注!淮北再上《安徽日报》!

0
分享至

今天

《安徽日报》十版大篇幅聚焦淮北

刊发《一座乡镇卫生院“牵手”后的嬗变》

全文如下

与县医院共享资源,打造服务全面、百姓信得过的健康“靠山”——

一座乡镇卫生院“牵手”后的嬗变

一座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亲密“牵手”之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守护一方的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正打造成服务更全面、百姓信得过的家门口的健康“靠山”。

濉溪县医院百善分院,成立于1958年6月。此前,它的名称是濉溪县百善镇卫生院。2019年,濉溪县开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并由濉溪县医院、县中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分别与12个和6个乡镇卫生院联合。百善镇卫生院这所老卫生院也加入濉溪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成为如今的“濉溪县医院百善分院”。近日,记者来到濉溪县医院百善分院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批县医院医生的“下沉”

“你这是花斑癣,在夏天比较常见……”走进百善分院的专家门诊,来自濉溪县医院的医生张义正埋头给一名患者看病。

这名患者姓姚,今年13岁,家住百善镇茶安村。得知百善分院就有药可治,而且还能报销一部分,小姚的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我家到濉溪县城要好几十分钟,如果到那边看病,太不方便了。”

张义是今年5月份到百善分院上班的。1980年出生的他,此前在濉溪县医院皮肤科工作,主治医师,还真的没有在乡镇医院工作过。

“构建紧密型医共体,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的问题。没有医生,医院谈何发展?”百善分院院长邵向前说。

邵向前告诉记者,农村的皮肤病患者还是很多的,之前医院没有专科医生、没有皮肤病药品。周边居民看皮肤病,一般都是到县城的医院,十分不便。

随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组建,濉溪县医院将技术骨干派到分院进行带教帮扶,这给“皮肤病”问题的破解带来了契机。“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向县医院提出申请,邀请县医院皮肤科专家到我们院来工作,很快获得了回应。”邵向前介绍。

基于上述背景,今年5月,张义来到百善分院进行驻点帮扶,为期一年。

人到位了,药品也得跟上。

“他来后,我们向县医院中心药房申请配齐皮肤科药品。”邵向前告诉记者,目前常用的皮肤药,百善分院基本都有。

打开就诊记录本,记者注意到,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患者的名字,每天的病人数都有十来个人。

不仅是给村民看病,百善分院还安排了1名医生在张义后面跟班学习。

“我一般每周回去1次,平时吃住都在医院。”张义告诉记者。

“以后皮肤病人可以就近得到救治,不再需要奔波几十公里到外面去看病了。”邵向前乐呵呵地说。

包括张义在内,目前濉溪县医院共有8位专家在百善分院进行长期带教帮扶,他们分布在百善分院的皮肤科、康复科、心内科等科室。

不仅要“请进来”,还要“送出去”。除了长期坐诊的专家外,百善分院还派人前往濉溪县医院轮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数字显示,自2020年至2022年,百善分院送出分院及村卫生室共计24人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

为了让进修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学习,一方面,濉溪县规定,分院及村级卫生室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给予免费住宿,每天有30元补助;另一方面,百善分院也明确,进修人员的待遇不低于上年同期在岗时绩效工资保障。

一张“便民诊疗网”的铺建

8月16日,吃过午饭后,53岁的王某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濉溪县医院百善分院就医。

原来,午睡后,王某某突发头疼,头晕伴恶心呕吐。接诊医生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史申请CT检查。

通过CT,医生发现该患者CT图像显示基底节区有点片状阴影,不能明确诊断,随后将该患者图像信息上传到濉溪县医院影像会诊中心。

不到10分钟的时间,来自濉溪县医院报告单便传了过来,结果为“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得知检查结果无恙,王某某和她的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乡镇医院很多检查不能做,但现在都能开展了。”邵向前说,利用5G远程医疗技术,辖区居民不出镇便能享受县级专家会诊。

百善分院的彩超室同样值得一提。彩超设备的上头,悬挂着一个大摄像头。彩超室医生孙嫣汝告诉记者,一旦自己有不清楚的问题,便可以通过这个摄像头,接受濉溪县医院医生的实时指导。

“2021年8月,濉溪县入选全国八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我县按照试验区建设要求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部署,坚持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试验区建设。”濉溪县卫健委负责人说。

记者获悉,濉溪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不断优化资源布局、改善就医流程、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形成。

为了提高基层首诊能力,濉溪县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与诊疗服务科目相匹配的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远程心电和检眼镜等常用设备;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村卫生室的变化,村民们也有目共睹。以百善镇13个村卫生室为例,它们全部配备了有资质的村医,配置了乡村一体化信息系统、健康一体机以及移动公卫办公终端等。

而在双向转诊上,濉溪县医院为百善分院等医共体内的成员单位开辟了绿色通道,从分院转来到病人,无须办理手续即可看病、住院,极大方便了群众。

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健康银行”。

一个“健康银行”的吸引力

百善分院下辖有13个卫生室,道口村卫生室正是其中的一个。道口村的村民都知道,村卫生室最近出了“新鲜事”。

“村里有了‘健康银行’!”一见到记者,百善镇道口村72岁的村民王素侠就激动地说。

“健康银行”自然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毫无关联。

为进一步加强居民自身健康管理,强化慢性病防控意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6月下旬,由濉溪县卫健委牵头组织,濉溪县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百善镇卫生院负责管理,道口村卫生室具体实施的“健康银行”对外“营业”。

“村民主动参与健康银行建档,定期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健康指标,线上线下参与健康知识培训、健康知识答题等,即可在个人‘健康储蓄账户’上获取积分。”道口村卫生室负责人李秀平说,有了积分,村民可以到“健康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血压仪、控油壶、跳绳、板羽球拍等健康礼品,也可以用积分兑换体检套餐。

“现在每个周末我都到村卫生室来听课。毕竟每次听课都有10个积分呢!”王素侠告诉记者。老人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健康,是因为在一次体检中她发现自己的血压有点高,这让老人家有了危机感。

她乐呵呵地说,自己的目标是兑换体检套餐,到濉溪县医院百善分院开展一次全面体检。

目前,道口村已有1000多名村民建了“健康储蓄账户”。在李秀平看来,这能够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实现村民健康管理方式从“被人管”向“自己管”的转变,开展健康知识普及、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重点疾病监测、慢性病患者管理,提升村民健康水平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据介绍,在慢病管理方面,濉溪县统一慢病用药目录,依托医共体中心药房,将慢性病常规用药下沉至村镇;乡镇卫生院全部成立慢性病科,配备签约服务车,方便慢病患者就近诊治。此外,濉溪县根据择优设置、辐射带动的原则,建立12个基层急救站,对辖区内急症患者实现免费急救转诊,初步构建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立了急慢分治的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手记:

以医共体之“通”破解看病之“痛”

改革上路,惠民利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用好医改“关键一招”。濉溪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为牵引,深度整合医疗、医药、医保资源,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壁垒,实现医疗服务量、服务能力、医务人员收入“三提升”和住院率、县外就诊率、就医负担“三下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少花钱”“看好病”。

如何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健全基层医疗网络至关重要,“强基层”一直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不久前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持续提升地市和县级医疗水平”“加强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等皆为提升基层健康保障水平强基固本。

以医共体之贯通破解看病之“痛”。调研期间,记者感受到,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从医疗人才到医疗设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与之相呼应的是,患者看病更方便了,负担也进一步减轻。

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健康银行”、精准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合的健康管理单元、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互联网诊疗……一桩桩充满温度的举措,提升了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动着“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安徽日报记者 丁贤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淮北发布
淮北发布
淮北政务发布
13683文章数 7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