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杜月涛:绘画是“行走”的艺术

0
分享至

杜月涛,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先后任文化和旅游部《文化月刊》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文艺部主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等。代表作有《秋熟自然红》《莲花颂》等。

实习生 张佳艺/摄

视频:实习生 黄佳 张佳艺 王英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宝颖 实习生 甘柳

“飘飘长发似徐霞,孤胆游天涯。梦圆告慰乡土,豪志胜毕加,神落笔,墨喷发,自成家。艺高德望,情染丹青,心系中华。”1994年6月23日,杜月涛走上《中国青年报》“人物彩照”专版,编辑为其填词一首《诉衷情》。“距离上次接受采访已近30年,30年前,我为艺术奋斗的行为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画界和社会的认可。那之后,我离开了鲜花和掌声,开始苦学、教学,逃离都市躲进大山深处去写生悟道。”杜月涛说,自己与《中国青年报》很有缘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单人单骑游中国,到作为导师带领学生走遍中国,再到如候鸟般一年四季往返于山东菏泽、云南西双版纳、太行山等地写生,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画笔,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不断铺展和延伸。在旁人看来,绘画创作以“行走”打底,这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与记者聊起来,杜月涛却“感觉很快乐”。

1994 年 6 月 23 日,《中国青年报》 刊发采访杜月涛的文章。

在艰苦的写生活动中锤炼自己作品的“味道”

“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这种力量,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追求和梦想,支撑我去‘行走’,而不是一味封闭在小小的画室中。”再谈起当年那段“车行万里半天下”的经历,杜月涛依旧如数家珍。

1988年秋,已在山东、江苏、安徽、北京、河北、河南和东北多地骑行周游的杜月涛,认识了两位书画界的前辈——李可染老师和黄胄老师,他们指点杜月涛“写生的时候直接用毛笔”。之后几十年,杜月涛一直谨记两位老师讲的“就拿着毛笔去写生,这样的收获会更大”,坚持不懈用毛笔冬去西双版纳写生热带花卉,春到菏泽和洛阳对牡丹观察写生,春秋又赴太行山、黄山、桂林、黄土高原等地写生山水。杜月涛感慨自己很幸运,在周游全国时认识了20世纪的众多书画大师,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获得了点化和成长。

杜月涛一直步履不停,在路上写生,在路上体验生活,在路上悟自己的“道”。2016年到2018年,杜月涛再次踏上了万里征程,带领学生走遍中国写生,从中华内陆到海南岛再到宝岛台湾。“1985年的出走,实际上是对绘画、对社会一种懵懂,而且我是一个人在行动。如果说前面是‘状物’,那么后面就经历了‘格物’,而2016年到2018年年底的这1000多天是一个‘格心’的阶段,通过这几年的融合,又经历了从‘格心’到‘借物写心’、再到‘得意忘形’这么一个过程。”在谈及1985-1988年和2016-2018年两次“行万里路”的经历时杜月涛这样说。

不断地行路写生开阔了杜月涛的视野。他将艺术创作之根扎入了当代生活,“到位,味道,品味,无位”是杜月涛在多年创作经历中总结出的八字箴言,“任何东西,不管是生活还是艺术都要‘到位’,‘到位’之后,就有了‘味道’,有‘味道’的东西才经得起‘品味’,经得起‘品味’你就不用担心‘无位’”。或许正如孔夫子所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么多年,杜月涛一直遵循他“继承我传承”与“学厚格古”的艺术信条,怀着对祖国大地的深情和民族传统的热爱,心无旁骛地在艰苦的采风活动中锤炼自己作品的“味道”。

他已将绘画与自己融为一体,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我为画生”。他这一生都在探索如何画好中国画,如何传承好中华文化。昔徐悲鸿去日本留学时,作为其导师的康有为写了一幅字——写生入神。而今,薛永年教授也为杜月涛题写“写生入神”四个大字,称他是痴迷写生画画达到了精妙的境地。“写生是一种主客观的激活,‘格物’是为了‘格心’,‘格心’是为了‘借物写心’,‘借物写心’是为了‘得意忘形’,与物合一。”杜月涛说,只有“用心感悟”,“外师造化”,才能“中得心源”;只有“以形写神”,才能达到“写生入神”。

读“万卷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几个字,而是要“文化化”

在杜月涛的画室中,有一组“版纳植物园对景写生画”煞是好看。大块结构之下,笔触沉雄而不失其鲜活,仿佛画家要唤醒大自然,植物园的嘉木鲜花芳草也正伴着朝露喜迎她们的知音……

“假如在绘画上,我像一座金字塔,塔基可能是流沙。要多读书,知识广博,方可纵横。”杜月涛在30年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所以我一定要趁着水还有的时候,我就要把流沙挖掉,之后补充石头,补充钢筋,补充水泥,让塔基打得更牢,我想这个时候我应该去学习。”

20世纪90年代,30多岁的青年杜月涛在中国画领域就已经名声大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出道比较早”,但是面对外界的赞誉他却感到害怕了,内心里“应该去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家里没有钱,他就去借学费,在朋友的建议下,杜月涛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读美术史专业,后来又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哲学,并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那个时候我作为一个美术生去学哲学,肯定是跟不上的。我每天去上学的时候,就一边开车,一边听着老师讲座的录音。”杜月涛回忆起那段在北京大学求学的日子,眼里依旧有光。

“这几十年我整个精力都做着一件事——为画而化。”在艺术风格上,杜月涛一直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在几十年绘画中几乎没有一张同样的作品,他自言这可能与他的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关系,与读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杜月涛很小的时候,爷爷便引导他背四书五经、老庄哲学,传统文化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他的血脉里。进入高校学习后,从教师“随便站哪”的自由画室变成了“教师在讲台,学生在底下”的严肃教室,周围环境的不同也引起了杜月涛认知的变化。“好在我小时候背过这些经典的东西,又给我唤醒了。”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杜月涛如饥似渴地学习,“重新理解和背诵了那些经典的作品”。通过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写生,不停地行路,杜月涛开始质疑、反思经典,“这些经典只是从某个角度阐释的专家型介绍,我们需要打破这种既定的概念,创造新的概念”。

所以杜月涛认为读“万卷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几个字,而是要“文化化”——用“文化”来“化”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书是圣贤的智慧,我们需要通过读他们的智慧来开窍,‘画者化也’,也就是要‘化’掉它,每本书都有它的不同的意义,不论是哲学的,经济学的,文学的,它们都会提升你对绘画的深入认识”。

“生活”和“传统”这两本书缺一不可

向大地学习,做人民的学生。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如何去理解和践行这一命题,是杜月涛和他的学生经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我认为读好传统这本书很重要,读好生活这本书也很重要,这两者缺一不可。”在针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问题上杜月涛这样说。杜月涛认为,一个年轻人有这三条:勤奋、深入生活和读书,就是成功了大半。当然要成为真正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还必须要有悟性和灵性。余下的就是继续努力,不断思考人生、思考艺术,探索新路。

在日常的教学中,杜月涛让学生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看“画谱”,而是看“菜谱”。“先把生活的东西弄明白,我再去教他绘画的时候,教他用笔的时候,他的悟性就大了一些。”杜月涛表示,自己带着学生深入太行山写生,常常需要自己做饭,做饭需要烧柴火,有时候碰上天天下雨,如果没有储存足够的柴火,外面柴火又是湿的,就需要把它烤干。一些学生是没有这种生活意识的,“有时候做饭可能要好几个小时,饭的味道也不一定可口,我们都需要去磨炼他”。杜月涛自己也是身体力行,有时候野外写生常常是就地支个桌子就吃起了饭,或是三两好友围桌畅谈,下地摘瓜,粗茶淡饭亦可怡然自乐,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写生,写生亦是生活。

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在读好生活这本书后,杜月涛便会叫自己的学生去读各种绘画史,比如花鸟画史、山水画史、人物画史、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 一次,杜月涛带着学生在西双版纳写生,学生问他“这画怎么画”,杜月涛回答说“只要别学我就行”。学生很疑惑。几日后一个学生又跑过来问他:“不学您的,我们学谁的?”杜月涛解释道:“我们学古人的,学经典!古人说‘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所以学生的见识必须要超过老师,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成就,甚至超越老师。”

杜月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继承我传承》,文中表示“继承”是过去的优秀经典,“我”是当下的,“传承”是未来的,“我”是“传承”的一分子,所以“我”要有责任心,要有使命感,要吃透它、理解透这些经典的东西,之后才能做到“画者化也”,就不会有困惑,达到无惑的状态。

“人是需要喜怒哀乐的,那么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好,书法作品也好,绘画作品也好,都是需要情感的。”杜月涛说,自己对中国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不失掉其根基和根本,事物才能长久,所以要守住传统,向优秀的经典学习,并在有能力的基础上为优秀的经典添砖加瓦,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画,不管是用黑的墨,还是用五颜六色的墨,不管是画到宣纸上,画到布上,还是画到墙上都不重要,重要的你是一个中国人,你要有你的中国人的精神在,有你的思想存在。”杜月涛说。

这或许也是中国画流传千古,始终焕发生机的原因所在,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族精神的写照。如今的杜月涛依旧初心不改,秉持“作名画不做名人”的追求,在祖国大好河山间锤炼自己的笔墨,“写生入神”,不断书写中国画史上的传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顶级预言家再出手!直言2024美日中命运!这个岛最先出事!

美国顶级预言家再出手!直言2024美日中命运!这个岛最先出事!

飞云如水
2024-06-09 21:53:34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深度知局
2024-05-20 19:25:53
终于确认!崔永熙和中国男篮开战!为了打上NBA真卖力……

终于确认!崔永熙和中国男篮开战!为了打上NBA真卖力……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6-17 00:01:03
“仍有部分镇村失联”!广东一地紧急停课

“仍有部分镇村失联”!广东一地紧急停课

鲁中晨报
2024-06-17 12:55:02
⚽不得不看!东契奇训练时心系欧洲杯 斯洛文尼亚最终战平丹麦

⚽不得不看!东契奇训练时心系欧洲杯 斯洛文尼亚最终战平丹麦

直播吧
2024-06-17 10:12:43
游客发帖称海南潜水遭弃海中2小时游回岸边,万宁文旅局:经调查确有问题

游客发帖称海南潜水遭弃海中2小时游回岸边,万宁文旅局:经调查确有问题

上游新闻
2024-06-17 14:29:42
正式收费!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

正式收费!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

安徽发布
2024-06-17 15:09:08
直击/暴动!华莎OL装辣疯「胸前扣子全开」 坐粉丝大腿霸气喊老婆

直击/暴动!华莎OL装辣疯「胸前扣子全开」 坐粉丝大腿霸气喊老婆

ETtoday星光云
2024-06-17 11:38:05
回顾女子太帅雌雄莫辨,陪同相亲被一眼相中,表弟:完了,我咋办

回顾女子太帅雌雄莫辨,陪同相亲被一眼相中,表弟:完了,我咋办

雅清故事汇
2024-06-16 15:25:42
温州六中46名学生出游溺亡,头七集体回教室上课,到底是咋回事?

温州六中46名学生出游溺亡,头七集体回教室上课,到底是咋回事?

阿胡
2024-06-06 12:38:23
牡丹江市民政局回应“假低保”实名举报视频:举报人父亲多重残疾,符合低保标准

牡丹江市民政局回应“假低保”实名举报视频:举报人父亲多重残疾,符合低保标准

红星新闻
2024-06-16 19:16:11
中央批准,冯忠华跨省履新

中央批准,冯忠华跨省履新

政知新媒体
2024-06-17 16:07:57
如果你是55-70岁的退休族,就一定牢记下面15条,你会受到启发的

如果你是55-70岁的退休族,就一定牢记下面15条,你会受到启发的

爱情大使馆
2024-06-16 10:00:43
深夜11点,蔡斌霸气表态,朱婷伤病最新情况,100万球迷安心了!

深夜11点,蔡斌霸气表态,朱婷伤病最新情况,100万球迷安心了!

体坛猪八戒
2024-06-16 23:46:59
第一次性生活有多痛?进不去怎么办

第一次性生活有多痛?进不去怎么办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12 09:53:49
男子卧铺全裸睡觉,网友建议实行男女分车厢,12306回应

男子卧铺全裸睡觉,网友建议实行男女分车厢,12306回应

鲁中晨报
2024-06-17 13:27:04
津媒:若足协裁委会认为马宁是重大失误,他将面临内部处理

津媒:若足协裁委会认为马宁是重大失误,他将面临内部处理

懂球帝
2024-06-17 09:12:07
血泪史呀!江苏恐怖的中高考,网友们狠狠的共情了!评论区炸锅了

血泪史呀!江苏恐怖的中高考,网友们狠狠的共情了!评论区炸锅了

有趣的羊驼
2024-06-17 11:53:11
沙特王储的死亡试探: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白宫发言人称这是宣战

沙特王储的死亡试探: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白宫发言人称这是宣战

谈芯说科技
2024-06-17 09:29:21
南方医科大学教师因抢救患儿耽误上课受罚?同事:她人挺好的,是在抢救不是别的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教师因抢救患儿耽误上课受罚?同事:她人挺好的,是在抢救不是别的情况

极目新闻
2024-06-16 13:41:50
2024-06-17 16:26:44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12333文章数 5911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多款药品价格低于同行30%以上 线上药店遭厂家"警告"

头条要闻

多款药品价格低于同行30%以上 线上药店遭厂家"警告"

体育要闻

豪华阵容,原始战术 英格兰10亿天团就这?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省市级税务人士:目前没有全国性查税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本地
旅游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亲子要闻

两个小宝宝坐在婴儿车里专心看美女姐姐们演出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旅游要闻

游客放狗进赛里木湖追天鹅,景区回应!

军事要闻

13国未签署瑞士乌克兰和平峰会联合声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