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百韬覆灭前说啥让粟裕后背发凉?10年后粟裕:此战多亏主席

0
分享至

在大江南北传遍王耀武被活捉的消息之际,许世友领导下的我军攻克了济南,这场战役简直就是摧枯拉朽般的壮举,彻底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态势。蒋介石痛心地感叹:“济南是山东的心脏,丢掉济南后我们已经难以扭转战局了!”

就在蒋介石陷入失去济南的悲伤中时,毛主席的智慧早已超越了常人。粟裕向毛主席提出发动淮海战役的建议,可见其军事才华。但毛主席的眼光更加长远,他不仅将目标瞄准了两淮和海州地区,同时把徐州作为更广阔战略的一部分,他的计划超越了粟裕所提的“小淮海”。

在济南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之时,毛主席已经开始着眼于未来。他深谙优秀的军事家不仅仅是能在战场上展现精妙的战术,取得胜利。真正的军事家需要洞察形势变化,提前一步、两步,甚至三四步,制定更加全面的战略。这样的战略眼光使得毛主席能够看得更远,更深入地了解整个战局。

因此,淮海战役成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毛主席不仅想攻克两淮地区,更希望通过徐州进一步逼迫蒋介石与我军决战,为最终解放中国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回忆起两年前的场景,当时国民党一直试图找机会与我军展开决战。敌人势大,毛主席不得不巧妙运用时间和空间,以扭转战局。短短两年后,局势已经发生逆转,我军开始主动寻找机会与敌人决战。这样的形势变化离不开毛主席的智慧领导,以及众多天才指挥员的共同努力。

毛主席早已准备攻打徐州的计划,并且将其摆在明面上。蒋介石自然也迅速获悉此事,但他的反应异常奇怪,迟迟不能作出决断。面对是死守徐州还是放弃徐州的选择,蒋介石心乱如麻,首次感到如此疲惫。

在某一天,蒋介石突然召见了国民党的几位军政要员,询问他们的意见,包括顾祝同、陈诚、何应钦、白崇禧等人。这种举动有些像是病急乱投医,因为除了顾祝同之外,其他人都建议放弃徐州,退兵驻守两淮,并全力保护南京和上海。

当陈诚离开蒋介石办公室时,他不禁自言自语:“济南战役是这场战争的分水岭,我们已经难以扭转局势了!”这反映出国民党内部一片哀鸣,多数人对战局的前景感到极度的悲观。济南战役的重大挫折使他们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同时也引发了对战争胜利的前景产生怀疑和焦虑。

起初,蒋介石似乎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放弃徐州,集中主力驻守两淮地区。这一步看似明智,因为徐州地理位置特殊,四面八方均易受攻击,属于难以守卫的地区。即便投入再多军队,也难以守住徐州。

仅仅三天后,蒋介石改变了主意,决定死守徐州。导致这个计划转折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

淮海战役前夕,我军在东北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李宗仁和白崇禧认为蒋介石的指挥失误导致国民党前途受挫,他们联合一些人试图迫使蒋介石下台,这一事件促使蒋介石改变原定计划。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如果此时他放弃徐州,李宗仁和白崇禧必定会利用这一点加以攻击。

在内心的驱使下,蒋介石委托郭汝瑰制定了“徐蚌会战”的计划。这个决定使得蒋介石走向淮海战役失败的道路。原因很简单,郭汝瑰虽然表面上是国民党作战厅厅长,实际上却是周恩来总理在国民党内部安插的人物。

毛主席对国民党在徐州的作战计划早有所知,这是蒋介石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毛主席的提前了解,实际上并没有对整个局势造成太大影响。蒋介石决定死守徐州的那一刻,白崇禧看透了形势,并公开表示这是一步臭棋,他深知在徐州聚集的部队越多,危险就越大。

1948年10月,粟裕准备完毕,淮海战役即将开始。粟裕此次不仅指挥华东野战军的全部主力,还暂时指挥了中原野战军的第11纵队,同时还有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中野的另外一个纵队参战。我军直接参战部队达到60万兵力,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大决战。

所有人都明白,淮海战役将决定国共双方的命运,谁能在这场大战中取得胜利,谁将成为战争的最终赢家。这样的压力巨大,粟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他知道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责任重大。

粟裕首先部署华野的主力迅速向陇海路靠拢,这样一来可以切断徐州与周边的联系,然后将敌人主力困在徐州内部,实施歼灭。他在这之前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对手,就是黄百韬。

黄百韬是国民党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我军的部署意图。他知道切断徐州与外界的联系对国民党非常不利,因此他试图阻止粟裕的计划。黄百韬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头脑和对敌人意图的洞察力,为国民党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以期寻找对抗我军的策略。

淮海战役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粟裕必须面对黄百韬的阻击,而黄百韬则竭力寻找对付我军的方法。在这场千钧一发的决战中,双方的智慧和战略将会在战场上激烈碰撞,决定着战争的最终走向。

在徐州战局中,黄百韬呈现出了与之前的张灵甫和胡琏不同的指挥风格。作为国民党内少有的清醒之人,他敢于打好仗,同时又谨慎小心,采取谨慎的步步为营策略。黄百韬迅速将粟裕的意图向国民党“徐蚌会战”的总指挥刘峙汇报,并提出集中部队的战术,类似于法国皇帝拿破仑当年的战术。他认为徐州周围缺乏天险可依靠,因此应该将重兵集中在徐州四周,并在外线驻扎多个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徐州战事。这样的策略表现了他对整体形势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变能力。

刘峙对黄百韬的战术建议没有做出明确反应,既不答应也不反对,让黄百韬感到着急。人们普遍认为刘峙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认为他昏庸无能。陈诚提出了公道的看法,指出刘峙实际上没有任何自主权力,他只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行动。

事实上,淮海战役失败的真正指挥者是蒋介石。当初顾祝同成为国民党国防部长后,建议让刘峙担任这场战役的总指挥,但郭汝瑰却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徐州如此重要,至少应该派个虎将或能看门的狗去镇守,而派了刘峙让他们感到失望。

郭汝瑰的话在国民党内部广为传颂,刘峙因淮海战役的失败被讥讽为猪。真相是他根本没有自主权力,他只能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蒋介石的干预和错误指示是导致淮海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淮海战役成为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决战,粟裕和黄百韬等指挥官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最终的胜负取决于战场上的决策和执行,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指挥混乱,这一切为解放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考虑到郭汝瑰的真实身份,郭汝瑰说出那句话绝不仅仅是为了贬低刘峙。他的目的远比表面简单,实际上是为了阻止刘峙担任总指挥,因为他深知刘峙的指挥能力非凡。

刘峙作为蒋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刚”之首,在国民党内部享有崇高声望。他早年就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华,在北伐时期和中原大战时期,被誉为“常胜将军”,屡次取得战功。因此,刘峙之所以能够升至如此高的职位,并不是平庸之辈,而是一位经验丰富且能力卓越的军事指挥官。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指挥才华的确让刘峙的光芒显得黯然失色。1948年11月5日,顾祝同带着蒋介石的命令来到徐州,黄百韬在会议上再次提出自己的战术建议,发誓要与徐州共存亡。顾祝同和蒋介石都被黄百韬的决心所感动,因此黄百韬的作战计划成为国民党这次战役的主要战略。

黄百韬的战术确实具有巧妙之处,历史常常充满了变数,滚滚车轮永远难以预测其未来走向。在这个关键时刻,黄百韬率领的兵团驻扎在海州,按照他的计划,他打算迅速撤离海州,加入徐州的防御。黄百韬的兵团是国民党最强大的部队之一,拥有10多万士兵。

就在黄百韬准备行动的时候,国民党作战厅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他暂时不撤退,而是等待海州的国民党第44军先行撤退,然后再进行西撤。这个命令引起了黄百韬的不满,他认为这不是一道正常的军令,而更像是催命的符咒。对黄百韬来说,这意味着危险正在逐渐逼近,而在这道命令的影响下,他将被迫陷入被动的局面。

黄百韬兵团因要带上大量物资而导致撤退速度缓慢,耽搁了两天时间。这情报很快被粟裕这边得知,他迅速调动华野的十二个主力纵队南下,紧追黄百韬兵团的脚步。原计划是在1948年11月8日发起淮海战役,为了把握战机,粟裕决定提前两天开始战役,将黄百韬的兵团逼入绝境。

粟裕在11月6日开始行动,而黄百韬在11月7日开始撤退,这一对比让人明白黄百韬的处境已经相当危险。当粟裕追上黄百韬兵团时,对方正准备渡过大运河,其中一个军已经渡过,只剩下两个军正在渡河。粟裕下令让华野的十二个纵队迅速集结到敌人渡河地点。

第一纵队的叶飞将军最先抵达指定地点,一看到敌人拥挤在铁桥上渡河,他立刻兴奋起来。黄百韬的一个军正在半渡,另一个军还没有准备渡河。这个局面对叶飞而言简直是天赐良机,难道还有比这更容易打的战斗吗?

叶飞看到这一场景后,立刻做出决定。他命令纵队展开火力,对准敌人拥挤的铁桥和即将渡河的部队进行猛烈射击。敌军陷入混乱,惨叫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叶飞趁机指挥部队展开冲锋,犹如一道疾风,直接冲向敌军阵地。

黄百韬的兵团陷入绝境,他原本打算撤退到徐州参加防御,却未料到淮海战役提前爆发,粟裕的迅猛行动让他猝不及防。面对粟裕的钳制和华野的猛攻,黄百韬的兵团无法顺利渡过大运河,战局对国民党变得极为不利。

淮海战役的火爆开幕使得黄百韬兵团落入粟裕的包围网,而叶飞的第一纵队在大运河畔展开的决定性攻势,将淮海战役的激烈程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黄百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而粟裕则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准备给国民党最后致命一击。

叶飞站在高地,远眺着碾庄的战场。炮火熊熊,硝烟弥漫,战鼓声震天动地。他决定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抵挡住敌人的进攻,等待援军的到来。

正当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叶飞的眉头却渐渐皱起。他明白,单凭他手下这个纵队是难以歼灭敌人如此庞大的兵力的。但他深知,只要他们能够拖住敌人的脚步,为即将赶来的兄弟部队争取时间,这一战便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很快,我军成功歼灭了敌人第25军尚未渡河的一半人马。叶飞果断下令,全军立刻转向,向敌人第63军展开进攻。

第63军,原本是粤军,早期被划归黄百韬兵团。但外界普遍认为黄百韬兵团是杂牌部队的拼凑,特别是与黄百韬竞争的邱清泉更是对其看不起。

本应该第63军可以率先渡河,但由于渡河桥梁只有一座,整个兵团被拥挤在一起,军长刘章主动提议将部队分批到其他地点渡河,并负责掩护兵团后方的安全,黄百韬同意了这一建议。

叶飞的纵队成功拦截了刘章第63军的退路,随后另外两个纵队的援军赶到,将敌军包围在中间,刘章的部队注定只有失败的下场。

此战一打响,已经渡过河的黄百韬彻底慌了。粟裕的主力部队也赶到,黄百韬陷入两难的境地,是继续向西撤退到徐州呢?还是固守碾庄呢?

黄百韬召开了会议,讨论着进退两难的抉择。而此时,传来了第63军军长刘章兵败自杀的消息。会议上所有人都开始害怕起来,建议立刻向西撤退到徐州。只有一个人坚决不肯退,那就是黄百韬麾下第64军的军长刘镇湘。

刘镇湘和刘章情同手足,两军皆为粤军。63军覆灭,刘镇湘感到悲愤交加。在会议上,他不顾一切地反对撤退,与其他几个军长爆发激烈的争吵。

黄百韬陷入了犹豫,但最终决定留在碾庄等待救援,并与粟裕展开决战。陈士章代表黄百韬四处请求支援,但没有任何人给予回应。

黄百韬感慨地说道:“这就是我们打不过共军的原因了,人家执行上级命令坚决果敢,胜利了则举杯同庆,失败了则拼死相救,我们国民党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碾庄的战场上,叶飞冷静指挥,带领着士兵英勇战斗。不远处,黄百韬和粟裕的决战即将开始,生死一战注定将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谁将成为永远的英雄,一切都将揭晓……

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战场上弥漫着硝烟的味道,黄百韬站在碾庄的高台上,俯视着自己的兵团。他知道此刻已经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他的心跳加速,但他并没有退缩。

“李弥兵团的支援会来的,一定会来的。”黄百韬默默地对自己说着,他依然对李弥抱有希望。碾庄的高台上,他留意着战场的情况,等待着后方的曹八集策应自己的退路。

不久之后,他感觉到一股异样的气息。战场上的战机向来转瞬即逝,但黄百韬感受到了一丝紧张和不安。他回头望向天空,只见一支纵队的战机正在高速接近,仿佛闪电一般划过天际。

“这是怎么回事?”黄百韬心中疑惑,但随即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我军的快速攻击。粟裕,这个军事家,果然出奇制胜。他们要趁着自己兵团立足不稳,打他个措手不及。

战场上,我军的纵队开始猛攻曹八集,敌人的第44师几乎无法抵挡,仅仅3个小时后,他们就全军覆灭。黄百韬眼睁睁地目睹着这一幕,心中愤怒与无奈交织,他的唯一退路也被彻底封堵,粟裕完成了对他的兵团的合围。

黄百韬心头一沉,但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留在碾庄,并开始部署防御阵地。碾庄的地形独特,多次被洪水淹没,因此当地的百姓修建了多处高两米多的台子,成了他可以利用的防御工事。他巧妙地利用了李弥之前修建的防御工事,并加以加固,使碾庄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碉堡。

粟裕对付黄百韬兵团,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但起初遭遇了巨大的阻力。我军纵队一上来就遭到了很大的损失。粟裕深感战术出了问题,他知道不能再继续这样打下去。

在这时,杜聿明被蒋介石派到了淮海战场。杜聿明为人坚韧,他直接下达命令让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支援黄百韬。这次,邱清泉和李弥不敢不听,杜聿明严厉的性格让他们不敢有丝毫违抗。

粟裕得知敌军支援的消息,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他决定改变战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采取土工掘进和多个突击队爆破的方式收缩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圈。

黄百韬心中的希望渐渐消失,他看到我军纵队挖起战壕,以土工掘进的方式向他们的阵地逼近,爆破小组拼命扔手榴弹。他无法破解我军土工掘进的战术,包围圈被一步步缩小。

“我逃不掉了!”黄百韬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他下令让所有部下离开,自己则瘫坐在碾庄的一棵大树下,黯然自杀。

烽火燃起的夜晚,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刘镇湘身着破旧的军装,被我军士兵紧紧押解着。他的目光游移不定,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就在这时,一位身影从暗影中走了出来,正是我军的主帅粟裕。

刘镇湘的目光在粟裕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他露出一丝苦笑,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他轻声自语道:“当年我在皖南和你吃过饭,你还记得吗?”

粟裕的眼神一凝,他仔细打量着刘镇湘,想要从那张疲惫的脸上找出当年的影子。随后,他点了点头,微笑道:“记得,当时我们还是年轻人,一起在战火中并肩作战。”

刘镇湘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他轻叹一声,道:“黄百韬当初计划得并不差,可惜你们却抢先一步攻下了曹八集,这或许是我们覆灭的主要原因吧。”

粟裕微微一愣,没想到刘镇湘会这么说。他默默地凝视着刘镇湘,心中升起一丝敬意。这位曾经的对手,在战败之际,居然如此坦然地承认自己的失误,这种气度令人钦佩。

“刘镇湘将军,你的勇气和正直我佩服。”粟裕缓缓说道,“但正如你所说,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也是这场胜利的关键。”

刘镇湘点点头,苦笑着摇了摇头,他叹了口气,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无奈:“毛主席的目光,果然独到。他早就看穿了黄百韬的虚实,才让你们率先攻下曹八集,切断了我们的退路。”

粟裕深深地吸了口气,他明白,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谋略,才使得这场看似艰难的战斗,有了转机。他望向远方,仿佛可以看到毛主席那张睿智的面孔。

“毛主席是我们的指引,没有他,我们是不能获得这场胜利的。”粟裕深情地说道,目光坚定而敬仰。

刘镇湘闭上了眼睛,沉默了片刻,他似乎在默默地感慨着什么。最终,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道:“是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他的智慧和决策铸就了今天的胜利。”

两位将领在战火纷飞的夜幕下,不约而同地默然致敬。他们或许站在了敌对的阵营,但在这一刻,却共同认同了一个伟大的事实——毛主席,是他们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伟大灵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度历史观
一度历史观
揭秘历史真相, 解读历史趣闻
7648文章数 162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中东四国元首来华 中方已给出结束巴以冲突方案

头条要闻

媒体:中东四国元首来华 中方已给出结束巴以冲突方案

体育要闻

湖人队记再总结交易欧文失败三原因

娱乐要闻

法国这一夜,45岁章子怡惊艳世界!

财经要闻

卷成麻花的新茶饮:以价换量能突围吗?

科技要闻

萝卜快跑回应在武汉致堵车 黑水军操纵舆论

汽车要闻

年内上市/纯电和增程可选 阿维塔07实车谍照曝光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游戏
旅游
手机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教育要闻

美知名经济学家接受卡尔森采访:美在科索沃的目标是建立北约基地

Kid开户外,吐槽老头杯赛制;外网预测Uzi第二个进LOL名人堂

旅游要闻

飞深圳航班滑出后 女子疑因情感问题要求下飞机

手机要闻

12GB内存管够,618不如看看这几款大内存OPPO手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