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很多杭州的年轻人对“Bistro”这个词仍感到陌生,但这种用餐方式,其实慢慢渗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比如喜欢的餐厅也设计了自己的酒单,而偶尔与朋友聊天的清吧也开始提供夜宵和地域小食。
我们对“餐+酒”的这种体验模式并不陌生,而Bistro可以总结为“餐+酒”模式发展成熟的产物。
而从源头说起,Bistro其实就是一种餐厅类型,起源于巴黎,扎根于小社区,提供餐+酒的轻松就餐氛围。你可以想象成外国的社区酒馆,它的场地通常不大,夸张的邻座的人甚至能碰到胳膊肘。
提供平价菜式和高性价比的酒,就是Bistro最重要的标识。
而当Bistro作为舶来品扎根到中国一线城市的餐饮市场后,也在迭代的过程融合产生了新的餐饮风格。
Bistro的标签,是主理人
和千篇一律的小餐馆不同,中国城市里兴起的Bistro明显将主理人的个性放大到了极致。一家Bistro最强大的标签,是主理人。
去到OINO台式融合餐酒馆,从店名不难推测出主理人Rozy来自台湾,她穿紫色的T恤,交流时总是自带一种奇妙的亲和力,让人觉得放松。
2019年,她因为爱情留在了杭州,并在2021年开了这家台式融合风格的餐酒馆,而装修、调研、组建团队、菜品研发、品牌设计等前期筹备工作,也花去了近1年的时间。
开一家有个人风格的餐酒馆,对于Rozy来说几乎可以说是命中注定或者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童年时期,她父母做和酒批发的相关的工作,对酒自然耳濡目染。而当她17、18岁时,会去到台湾的日料店打工赚钱,在后厨一天忙上数十个小时,需要独立在档口做拉面和炸物等,这些经历让她深知经营一家餐厅的辛苦。
而后的工作经历,她在台湾的饭店做旅宿接待,直接面对顾客,对于维系顾客关系很熟练;此后又去到韩国学习工作,负责中国游客的接待与管理,从事的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在Rozy看来,她恰巧对人有兴趣,将人们喜欢的东西带到他们面前,就是Rozy擅长做的事。这些经历算是间接帮助她有了运营餐厅的能力,同时也帮她把餐厅的风格定位在Bistro。
因此与很多只是憧憬着开一家理想餐厅的年轻人不同,Rozy在开OINO之前就做好了十足的吃苦准备。
经营一家餐馆,就好像养一个小孩
即便做好了吃苦的准备,Rozy也没想到从0-1去经营一家餐酒馆的过程,就像要养育一个小孩一样难。
在中国,要使用Bistro这个概念并不难,我身边有一些年轻人对城市里很多扎堆开的Bistro会有一些排斥。因为作为舶来品的Bistro,被部分商家用作“平价中餐涨价的秘诀”。
他们不去做产品、氛围、服务的提升,仅是给店名加个Bistro就想涨价。因此,在进入本土餐饮市场后Bistro的概念甚至有点被妖魔化,万物皆可Bistro。你可以找到云南菜Bistro、东北菜Bistro……
当然,这种模式并没有对错。只是热潮来了,市场的乱象也会丛生。
而在Rozy的眼中,要经营好一家Bistro,开业的这两年她每天几乎都有做不完的事。
第一件是人,成就一家餐厅需要团队的协作,这是所有餐厅共通的一点。自己想要做的菜单能否落地、制定的SOP(标准的服务程序)是否落地都需要团队配合。
Rozy比较欣慰的,是自己拥有一个稳定、齐心的团队,这就是经营餐厅的首要前提。
OINO一周年
第二件是餐和酒,国外Bistro的菜单差不多七成是酒三成是菜,而国内食客对菜品的要求显然会更高一些。完全引用国外的餐酒搭配并不合适,也不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Rozy来自台湾,离开家乡后她会更希望自己把台湾地方菜及融合创新菜品带来杭州。
我前后去OINO用过几次餐,菜品一直处于优化的过程。起初能吃到的是更为配酒而搭配的鱼子酱油醋渍牡蛎、牛肉塔塔杯等,坦率来说记忆度并不是非常高。
而从今年5月开始,台式菜单研发上线,就明显能感到餐酒的风格变得明显了。
台湾菜的味型是偏甜咸,在OINO你可以尝到有酸甜辣等多种味道的台式五味酱五香肉卷,口味是偏重一些,但口感层次丰富,吃过便会深刻记住;
我很喜欢的五香肉卷
也可以尝到最具代表的干葱鸡油松露腊肠拌饭,里面混合了三种菇、两种不同味型的腊肠,拌饭中同时会有干葱头和松露明显的香气,真正的“功夫饭”……
她找到专业的台湾餐饮顾问深度参与研发,后续也会有更多台湾地域的菜品和小吃上线。在传统菜品的基础上也会融合一些新的做法和食材。
而酒单则是围绕希腊小众产区的葡萄酒。因为两地的风土会有接近的地方。
希腊就是一个多山之国,它同时临海。葡萄酒的风格会偏硬,矿物感更足,口感柔顺,余味复杂而悠长,两者相加的感觉,会非常平衡。
酒窖一角
第三件是氛围。无氛围不Bistro,但这种氛围倒不是单指营造拍照的氛围,而是让人对这种模式感到轻松的氛围。
餐酒馆对于普通人而言,总会有一些压力,比如“我想要和朋友喝酒聊天,但我并不想去研究学习那么复杂的葡萄酒知识”。
江南人的个性偏向内敛,所以服务中的尺度就很重要。既不能做成专业酒知识的科普,也要在客人需要的时候给到专业的指引。
“其实餐酒馆并不是为专业品酒的人服务,更多的其实是推荐一种生活方式,用餐方式。”
为了减轻这种压力,Rozy在菜单设计了套杯模式。三杯酒88元的模式,而酒品会从店家指定的酒中选择,每周都会更换。
每周售卖的套杯
这样就能保证客人独一无二的用餐体验。
默契的客人,是成功的标识
跟主理人Rozy聊天,你在她的身上,同时能看到感性和理性的两种力量。
理性来源于对OINO台式融合餐酒馆的管理,她会深入到很多服务、研发的细节中,她有很多想要去测试的创新想法,几乎都能做到有节奏地落地,且情绪无比稳定。
而感性来源于她前期所做的很多菜品研发上的大量资金投入,其实并不一定符合商业逻辑,她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她不喜欢预制菜,即便这在餐饮的标准化中可能是一种潮流。她喜欢烹饪,自己在家也会捣腾美食,配一些自己喜欢的酒。因此她希望餐酒馆可以带给客人的,是客人在家里自己不会去体验的餐和酒。
将自己喜欢的带给客人,恰巧有一群默契的客人也喜欢,这就是幸福了。
有一些餐馆,对于客人的意义是高于用餐的。
你在一座城市长久生活,就会有几家自己熟悉的餐馆,你不用看菜单也会知道要点什么,去那里甚至都不用跟别人约好,但周围的老客也总有几个能聊天。
而和团队的默契感,和客人的默契感,就是Rozy心中成功餐厅的标准。
“我并不担心所谓的Bistro行业内卷,反而希望这样精品化的小众餐酒馆能越来越多,大家都能找到特定的客群,提供到个性、默契的服务。从而带动这种生活和用餐方式。”Rozy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