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唐沙砂■李书锋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点帮扶下,去年大名县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总销售额达1.9亿元,位居河北省第一。今年1—6月份,在832平台销售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77%。”河北省大名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周国良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大名县在贯彻落实消费帮扶政策的基础上,探索新思路、开创新模式,依托832、淘宝、拼多多等平台载体销售全县农副产品,构建了“产销精准对接、农企互利共赢”的消费帮扶新格局。
大名县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面粉之都、花生之乡、小磨香油之乡。小麦、玉米等粮食产量位列全市第一,大蒜、山药、设施蔬菜、高油酸花生等特色种植已成规模,各类养殖和加工业正在快速拓展。打开832平台,来自大名的产品多达58页3000余款,大名香油、大名芝麻酱等多个产品已是家喻户晓。
周国良介绍称,大名消费帮扶工作一头连接消费者,一头连接低收入户。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消费帮促机制、打通产品供销链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扩大消费帮扶“朋友圈”,加快助农增收步伐。
构建消费帮扶新格局,大名县乡村振兴局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成立消费帮扶协会。为建立统一农副产品流通标准,大名县率先成立大名县消费帮扶协会,积极组织帮扶产品入驻线上平台,消费帮扶协会申请注册了“甄大名”“名府古蕴”等公用品牌,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832平台产地仓”,孵化当地农户、农业合作社、中小种植企业,搭建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的“一条龙”平台。
二是强化企业引领带动。大名县消费帮扶协会自成立以来培育电商帮扶企业112家,采取“订单农业”模式,销售全县芝麻、花生、山药、大蒜、面粉等产品,直接带动1680户贫困户增收,鼓励农副产品供应商“走出去”,把生产放在“后方”,把运营放在“前线”,帮助五得利、京馨泉、名福等生产企业提高销售能力,在北京、天津、邯郸建成并运营生活展馆,既提高销售效能又展示大名县农副产品形象。
三是健全电商服务体系。依托大名县易田电子商务产业园,免费提供电商办公、培训指导、产品展示、物流包装、营销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在乡镇建设大蒜、山药、花生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农产品购销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当地合作社、种植企业和农户发展。在159个脱贫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有效带动信息进村、物流进村,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等服务。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