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何以中国》所述历史自旧新石器之交(距今4万年田园洞人)直至秦汉一统,地域范围覆盖整个中国,是一部从考古实证出发、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影视系列作品。考古研究的宗旨之一是 “透物见人”,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重建历史尤其是史前场景是不可回避的任务。考古学家以漫长而艰辛的探索,留下尤其珍贵的资料、依据和逻辑线索,我们才敢谨慎地迈出一些步伐。
《何以中国》涉及的复原场景,仅史前部分就达到惊人的50多个。有别于三代之后历史文献的生动记载,史前复原唯一可依赖的依据就是考古成果。为反映先民定居生活的面貌,我们搭建了“何以村”,建造了北方村落的半地穴式房屋群和南方湿热地带的干栏式建筑。其中,仰韶时期的“大房子”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西坡遗址的多次发掘提供了一把极好的钥匙,让我们有可能走近仰韶文化中期村落的日常生活、集体仪式、远距离交流、葬礼仪俗等方方面面。我们的美术道具团队在反复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了这一场景复建的工作手册。
西坡方案形成的背后,是考古学家李新伟、马萧林、魏兴涛等先生常年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对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创作团队表示衷心感谢。
与考古学家相比,我们的研究和思考尚在非常肤浅的层面,一定有诸多谬误和不足之处,欢迎社会各界的朋友批评、指正。
纪录片《何以中国》
西坡聚落场景复建工作手册
文/兰志强
《何以中国》美术指导
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暴裂无声》
《东北虎》《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等
我们在几个月中,完成了335场戏拍摄所需的近70个电影场景复原。从田园洞人站立的那个洞口,到汉朝在敦煌设立的邮驿机构——悬泉置,我们的场景复原横跨了4万年的时光。对于美术工作来说,最大的难度是两点:
一是要从考古出发,去系统了解整个中国在东汉之前的历史。因为涉及到诸多场景及道具还原工作,就不仅仅只是浅浅的了解,还要深入到衣食住行这些具象的事物上,更要深入进喜怒哀乐这些我们先辈的复杂情感中。对于考古来说,这也意味非常庞大的系统和诸多的门类。
二是考古上可以提供的确凿的建筑及器具等形态的依据,有时候仍然会比较有限,作为考古纪录片,我们不能像影视剧那样,进行大量的夸张的演绎和设计,这就需要在学习研究中,巧妙控制还原的度和分寸,把控好虚实的结合,去避开那些无法从考古上证实的事物,突出那些考古脉络的主体呈现。
其中,我们还原的西坡遗址是仰韶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涉及的面向很多,除了整个聚落日常使用的器物非常多之外,还包含了墓葬复原和仰韶中期大房子的建筑复原。以下我以西坡的复原复建为例,简要说明一下我们《何以中国》的美术工作思路和流程。
我们要清楚了解西坡在考古脉络里所处的位置,包括时间线上的位置和空间位置。时间线上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可以采用的工艺和材料,空间位置的确定,会指导我们选择建造地点以及如何尽量接近当时聚落的周边环境。
在收集资料阶段,我们尽可能详尽地找来西坡大屋相关的考古报告、发掘现场照片、建筑还原图片以及出土器物照片等,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们拍摄的要求进行可用部分的筛选整理。
在整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今人的理解以及拍摄的诸多要求进行细致的设计,随之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具体问题:比如房屋木结构的结合方式、地面之上墙体和木结构应该有的高度、建造的步骤、内部装饰的具体形态、实用条件下的采光通风以及防火工作、具体器物的样式花纹摆放及使用方式、使用后的痕迹……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学习、沟通,来实现专家考古专业角度和导演组拍摄需求的双向确定。
然后是施工制作阶段。以往的拍摄中一般是照图施工,我们只需把控最终完成效果。但《何以中国》拍摄中有一个特殊的步骤,我们需要先给工人进行一个重要的培训,要告诉他们当时可以采用的工具和手段是什么,在施工中不能仅仅完成大的建筑形式,木头和木头的结合方式如何处理,木头的横截面应该有的特定工具痕迹,木头立柱的表皮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这一切技术手段完成后,我们还要进行最重要的生活化的还原,这部分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工作。我们试着跨越时空,去揣测古人的所思所行,去制造他们经意和不经意的痕迹,这种隔空的交流很奇妙,时常让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意义本身。
《何以中国》
西坡聚落道具设计稿
(请您将手机转为横屏模式观看)
《何以中国》
西坡遗址M27墓葬复原设计稿
(请您将手机转为横屏模式观看)
《何以中国》
西坡聚落中心大房子复原设计稿
(请您将手机转为横屏模式观看)
西坡大房子空间示意图
西坡大房子部分模型示意图
西坡大房子气氛示意图
实拍效果
西坡聚落简介
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黄帝铸鼎原聚落群,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聚落呈现明显的等级化,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的大型聚落遗址。
自2000年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数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特大房址、中心广场、壕沟、蓄水池、墓地及大型墓葬等遗迹和遗物。其中F105室内面积约200平方米,外有回廊,占地面积达500余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仰韶文化规模最大的回廊式建筑。
解锁更多精彩视频↓↓
《何以中国》
这是祖先们曾仰望过的天下
亦是我们去往的光明盛放的前方
强势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