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计划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十年制定的,这一战略的主旨是德国应避免同时在东线和西线作战。但是,精心设计的战略,对法国进行快速的“右勾拳”攻击,然后向俄罗斯推进,却被拖成了一场丑陋、残酷的消耗战。
“施里芬计划没有奏效,因为它是基于一切进展顺利,并且没有战争迷雾也没有意外情况发生,”伊利诺伊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里切认为。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于1891年至1906年担任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
施里芬计划假设俄罗斯行动缓慢,法国软弱可欺
施里芬的战略假设,刚刚输掉日俄战争的俄国至少需要六周的时间来动员军队并从东方进攻德国。在那段时间里,德国将向西穿过荷兰和比利时的中立领土,对法国发动进攻。
这条路线避开了戒备森严的法德边界。然后德军将猛扑到南方,通过比利时佛兰德斯对巴黎发起猛攻,在不到45天的时间内包围并粉碎法国军队。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德国总参谋长。
施里芬计划的修改
施里芬的计划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被德国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采纳。毛奇对计划进行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包括在最初的进攻中减少攻击法国的德军数量,并通过比利时而不是荷兰入侵。
弗里切教授说,问题在于施里芬的蓝图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首先,比利时拒绝德国军队自由通过他们的领土,并与来袭的德国士兵作战。
英军立即介入。
此外,对中立国比利时的侵犯使英国立即卷入了战争,因为他们承诺根据1839年的伦敦条约保卫比利时。
在比利时人激烈的抵抗和英法军队加入战斗后,德国计划的快速攻势被迫放缓。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时,《伯明翰晚报》的头版。英国政府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俄国人的反应比施里芬预想的要快。
事实证明,俄国在动员军队方面也比德国军方领导人预想的更快。1914年8月,开战10天之内,俄国就开始进攻东普鲁士——而不是早先假设的六周。
俄军最初的攻势被击退,但他们的推进迫使德国从法国战场向东普鲁士调遣军团,使德军在西线的战力严重不足。
法国和英国军队比预期的要强悍得多。
施里芬计划的战略要求迅速击败法国——但这并没有发生。这一失败导致了西线持久的堑壕战。在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等残酷的消耗战中,协约国军队最终战胜了德军。
正如马恩河战役中精疲力竭的德军被击败后,毛奇告诉德皇威廉二世的那样,“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四年后,毛奇的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