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4年毛主席调李先念进京,李先念拒绝,毛主席:你不要给我出难题

0
分享至

前言

毛主席曾评价李先念:“自古英雄出少年。”

1954年,李先念任中共湖北省书记,省政府主席,同时兼任武汉市委书记和市长,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湖北的各项工作中,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突然被毛主席调到中央,去抓经济工作,李先念内心感到难以胜任,所以再三恳请中央令物色人选。

毛主席听后,笑着说道:“先念同志,你不要给我出难题,你不干,那谁来干呢?”

毛主席随后又鼓励他大胆地开展工作,经过和毛主席的一席谈话,李先念信心大增,向毛主席保证:“一定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对党和人民负责。”

懋功会师初相遇,毛主席:“果真英雄出少年”

四川夹金山北坡的小金县,有一座被称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四姑娘山,70年前它叫懋功,长征懋功会师就发生在这里。

在这里,毛主席和李先念第一次见面,并对其大为赞赏,就此拉开了两人相识40年的序幕……

1935年6月15日,病中的李先念握着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红四方面军欢迎你们!”,并带头高呼:“欢迎党中央,欢迎毛主席!”

两支主力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艰难曲折,终于胜利会合了!一片欢声笑语,人人热泪盈眶,6月18日,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全部到达樊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住在县城一座法式建筑教堂,当晚毛主席就会见了李先念。

毛主席紧紧握住李先念的手,上下打量,连声说道:“名不虚传,果真是英雄出少年!”

李先念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显得十分激动,毛主席亲切地问:“你今年多大了?似乎觉得眼前这位叱咤风云,使敌闻风丧胆的军政委太年轻了。”

“属鸡的,还差几天满26岁。”

“我大你16岁,属小龙的,已经是不惑之年了。”

毛主席羡慕地说:“你真年轻,前途无量啊!”

李先念回答道:“我手下还有更年轻的,八十八师师长雄厚发刚满20岁,那才是我们的小老虎咧!”

“好呀,好呀,我们党有希望,我们军队有希望!不简单,不简单啊!你是湖北哪里人?”毛主席又问道。

“黄安,红军来之前在黄安。”

“晓得,晓得,董必武同志也是黄安人”,这么说,你和董老是老乡略!”

“是的,董老是我的前辈,老师,革命的引路人。”

“董老就在军中,你有空去看你的老乡,老师。”

“是!”李先念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对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表示亲切地问候,同时充分肯定了红四方面军的成绩。

随后,毛主席打开军用地图,边看边问:“岷嘉地区气候怎么样?地理条件如何?人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怎么样?”毛主席以十分亲切地目光看着李先念,期待回答。

李先念指着地图,滔滔不绝地讲:

“岷嘉两江之间地区,大平坝子很多,物产丰富,人烟稠密,是汉族居住的地方,部队的给养,兵员的补充不成问题,从战略地位看,东进川陕老根据地,北靠陕甘,南接成都平原,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回旋余地大,如红军进入这一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可以很快修整补充,恢复体力,再图发展,而且这时,红军控制茂县,北川,可以打回去,否则,再过岷江就难了。”

毛主席猛吸一口烟,缓缓吐出,朱德和周总理毛主席都围着地图,听李先念讲话,李先念见首长们都陷入深思,提醒道:“我从理县南下至懋功的一路上,只看到很少的藏族牧民,筹粮困难,大部队久驻无法解决给养,大小金川的邛崃山山脉一带高山连绵,谷深流急,大部队很难运动,不容易在这里站住脚,向西向北条件更差,无论是从地理条件,群众基础,还是红军急需修整补充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看,会师后向东北方向,首先向岷嘉地区发展比较有利。”

毛主席问:“向前同志对战略方向有何看法?”

“徐总智在去年就提出跨嘉陵江而治,向甘南发展的计划。”李先念笑道,“可惜情况变化未能实现。”

毛主席笑道:“迎接中央红军嘛!”

朱德谈了口气说:“先念同志,你的想法落后了两天了,前天我们专门给张国焘,向前,昌浩等通知发电,提出目前应向岷嘉两江之间发展。”

可张,陈昨天来电,让我们向你东打饿江的条件好坏。

李先念显得有些紧张,连忙对毛主席补充说道:“我忘了将敌情考虑进去,我们向西后撤川军亦部亦趋,现在已经将岷,嘉两江间大部分地区控制了,敌军主力云聚于此,估计有20来万人。”

毛主席听到李先念的计划,非常赞许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啊!先念同志真是有远见啊!”他接着又说:“真是英雄出少年,我们相见恨晚呀!”

这天夜里,中革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不打岷江以东,改为打松潘胡宗南部,向甘南发展,中央否定了张国焘主力向甘肃,青海发展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先念回湖北工作,在湖北的日子里,他建立和巩固湖北省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湖北省国民经济,兼任武汉市委书记,市长,主管中南财经。

在李先念的带领下,湖北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李先念又一次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卓越的成绩,他的表现和事迹传到了北京中南海毛主席那里,而毛主席得知李先念的表现,也大为赞赏,李先念此时又迎来了新的机会……

钦点李先念进京,担任财政部部长

1954 年,党中央决定撤销各大行政区,并且调一批干部到北京任职。

当时,国民经济处于全面恢复时期,需要一批既有经济工作经验又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干部来担当各方面的领导,由于李先念在中南区尤其是在湖北经济工作业绩受到毛主席的重视,认为有很多大胆的创新,经验可贵,因而毛主席决定调任他来北京工作。

李先念接到调任通知,感到压力很大,他同周总理通过几次电话,才开始向中南地区党政领导人交接工作。

他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北京老同志多的是,要注意尊重老同志,我这次只带秘书和警卫员去,至于其他警卫人员和司机,由机关另行分配工作。”

同时,他安排两个女儿同他一起走,儿子由于当时发高烧,李先念叫他烧退以后同妻子林桂楣一起去北京。。

他同妻子和工作人员说道:“这次去北京,在住房,家具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上,不要再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特殊要求,带上我们现在可以使用的旧家具和炊事工具,免得去了北京之后再买新的,以节省开支。”

5月21日上午,李先念乘火车离开武汉奔赴北京,李先念到达北京后,时任国务院财政部副部长的戎子和,金明等人便迎了上去,和他亲切地握手。

随后,在二人的陪同下,李先念到达了北京饭店稍作休息,一到住地,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徐向前,也是李先念的好友给他打电话,约好第二天上午看望他。

两人在交谈中,徐向前鼓励李先念说:“你面对领导全国的财政工作,要知难而退,从头学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李先念听后,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他虽先后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地区担任领导工作,积累了一些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和知识,但是对全国的经济情况并不太了解,对分管全国的财政工作,自己心中无底,担心一旦出错,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在来京之前,李先念曾去上海检查身体和疗养了一段时间,五月十五日,他给中央上海市委代理第一书记陈丕显写信说:

“我不日去北京工作,我这个人你们是知道的,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论水平低,文化程度有限,工作难免不犯过错,然而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尽可能少犯错误,今后请你们多加帮助,如有意见,必须提出,使我少犯主观毛病。”

就在徐向前通完电话后没多久,邓小平和陈云也受毛主席的委托,同他谈话,这天,邓小平和陈云来到北京宾馆和李先念谈话。

李先念开门见山说道:“当财政部长要管理财政,还必须懂全国经济,新岗位新任务,我深感责任重大,怕干不了,难以胜任。”

陈云和邓小平听后,分别给他讲了形势,反复强调这是中央作出的决定,毛主席同意的,不能更改,让他一心做好上任的准备。

毛主席对调李先念进京的事情非常关心,当得知李先念到达北京后,毛主席就打电话叫他去中南海见面,李先念得知,非常激动和紧张。

6月1日,李先念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热情地起身迎接,见到李先念,毛主席笑着说道:“你还是如当年在懋功一样啊!”而李先念却是一脸愁容。

李先念率先提出:“主席,我当财政部长,没有那个能力和水平,希望中央考虑别人,语气显得很是担忧。

毛主席听后,严肃而又风趣地说:“你一见面不要给我出难题,你干不了,不想干,只好把国民党的孔祥熙,宋子文从台湾请回来,让他们干了。”

李先念听后,领会到这是又批评又信任的话,他表示:“我坚决服从中央决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

时隔三十二年后,1986年10月4日,李先念在朝鲜平壤和元首金日成会谈时,还提起了当时毛主席要他当财政部长的事情,他说:“我和外国朋友们讲,我这个人是打仗出身的,搞经济我没有把握,需要有人帮助,解放后毛主席要我当财政部长,我说我不行。”毛主席说,你不行,就只好请蒋介石的人,我说那不行,蒋介石的人还不如我呢,还是我来干好了。

1954年6月19日,中央正式任命李先念为中华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从此开始,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部长长达二十二年。

李先念上任后边工作,边抓紧时间学习,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并利用各种机会向内行请教,财贸工作的重大决策,他总是及时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请示,财贸工作的重大问题,他总是和陈云等人商量讨论,逐步从一个外行变成一个内行。

毛主席曾经称赞陈云,傅一波,邓小平,李先念为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

解决“粮食危机”,毛主席:“退先念同志,完全同意”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因为某些原因,李先念受到了冲击,而庐山会议之后,全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李先念为此忧心忡忡,他为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保障人民生活必须品的供给,度过经济困难,呕心沥血,而毛主席也是十分关心全国人民的状况和李先念自身的状况。

1960年初,各地粮食部门纷纷告急,粮食征购不上来,国家粮食库存下降,面临青黄不接,面对这种粮食危机的严重局面,李先念不顾自己刚遭到错误批评,及时地把全国粮食危机状况,向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汇报,突出解决意见。

1月13日,他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写报告说:“据部分省区反映,在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中,约百分之十到二十缺粮食。”

而李先念看后,他回复毛主席说:“截至4月5日,粮食入库高潮已过,但全国粮食存库五百一十七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十三亿斤,而销售也比去年同期增加。

他在报告中着重说明粮食管理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和粮食购销任务的艰巨性:

  • “过去,国家主要是管理粮食的购销,负责城市人民和农村一部分缺粮人民的粮食供应,现在已经发展到,国家必须把六亿几千万人民的粮食消费都要更加和更加直接地管理起来,国家对于人民群众的吃粮够不够吃,吃饱吃不饱,负有十分重大的责任”,这一报告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其后的某一天,毛主席约李先念到中南海谈工作,李先念到中南海丰泽园时,毛主席正靠在床上看书。

毛主席笑着对李先念说:“杞国人来了,请坐下。”言下之意是李先念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是杞人忧天。

毛主席接着说:“你是怎么搞得,报纸上讲形势大好,你老是泼冷水,讲什么都不好,你是怎么想的?你知不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你可不要学杞国人啊!

李先念看到毛主席并无严厉批评之意,心情也就放松下来,平和而又认真地对毛主席说:

“主席,我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不是像杞国人那样忧天塌下来,我是担心全国几亿人吃不上饭啊!

主席你不担心吗?你不要听报纸上吹的那一套,形式不是大好,也不是小好,是一点都不好,老百姓在挨饿,已经饿死不少人,有些省一方面说粮食大丰收,另一方面向我写报告要救济粮,我昨晚没睡觉,和粮食部部长陈国栋等同志商量,调粮搞救灾,原来一列车粮食运送到了山西,当前老百姓没粮食吃,只好挖野菜,捋树叶度日。”

毛主席听到李先念这些话,感到吃惊,便让李先念详细谈粮食供应的严重情况,李先念实事求是地汇报了全国粮食购销严重形式。

毛主席不仅耐心地听,而且不时地提出问题,李先念一一作答,不知不觉到了吃饭时间,毛主席便留李先念一同吃饭,边吃边聊,通过这次谈话,毛主席既了解到李先念是在为亿万人民吃饭问题日夜操劳,也是深入地了解到全国粮食购销的实际情况,李先念从毛主席的信任中受到鼓舞,全力以赴地抓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在毛主席的鼓舞之下,李先念亲自去农村基层调查研究,先后去了河南信阳,郑州,家乡湖北,他及时了解地区的粮食情况.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强调:

  • “吃饭第一,粮食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粮食工作,切实安排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粮食问题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必须全身贯注,抓紧,抓实。

李先念于1960年到1961年7月,就粮食问题,先后给毛主席写了六个报告,提出了应急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且呕心沥血地组织实施,使全国人民能够吃上饭。

为此他做了三项措施:

第一项,采取非常手段调运粮食。
第二项,统筹安排粮食消费标准,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以确保城乡居民的基本口粮供应。第三项。从国外进口粮食。

这些建议,李先念都以书信的方式汇报给中央和毛主席,他在信的末尾,焦急地说:“以上意见,如有同意,要立即着手办理;太迟了,运输来不及,就不能及时起到作用。

周总理等人在信上都批示同意,周总理还一字一句审阅了全信,用毛笔批示道:“已告先念同志照办。

毛主席随后看到信,在末尾用铅笔批示:“退先念同志,完全同意,能进口二十亿斤,更好。”

后来,在李先念的努力下,国民经济取得巨大成绩,得到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逐步提高。

李先念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他曾表示:“我军事上的学习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同志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总理直接指导的,毛主席是我一辈子的导师”。

也就是因为这些极其刻苦的学习,研究,在工作会议上李先念从一开始的不太懂到后来能够自如发言,提出很多深刻的道理,毛主席,周总理,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都对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从1954年开始担任财政部长起,无论面对多艰难的时刻,李先念都不遗余力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着想,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国家主席,后来为全国政协主席。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李先念的一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真正做到了他碑文上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与日月齐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典录
历史典录
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
678文章数 59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