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楊 説:北山堂的尺牘收藏

0
分享至

名人尺牘是北山堂書法收藏的重要部分,其年代由宋至清,其作者兼收並蓄,不但可窺前人尺牘體制,以及尺牘書法的品評準則與收藏價值,更可資尺牘收藏史的研究。尺牘書法的收藏始於漢而興於六朝,之後歷代繼承,形成傳統。若論尺牘書法收藏之盛,南宋以後,當推明、清兩朝,當時收藏的地域分布隨書畫收藏中心江南擴展到北方、廣東;收藏家的身分由官員、文人,擴展到商人、地方官吏;收藏對象除了傳統的將相、名臣、名賢、名書畫家外,亦多見地方宗族人士、鄉賢,以至不見經傳之時人。除了書畫收藏的因素,藏書家收藏尺牘手跡、文人出版尺牘選集、收藏家出版尺牘叢帖等興趣,以及郵遞服務的發展,都使尺牘收藏蔚然成風。此風更延續至二十世紀。北山堂的大量明、清尺牘,正是此風氣的産物。

自東晉二王尺牘在唐代被奉爲經典後,歷代信札書體多爲行草,至清代文字學興,始出現篆、隸等字體。

尺牘雖爲實用文體,有一定的格式用語,却不乏文辭優秀之作品。李陵(公元前74年卒)的《答蘇武書》、嵇康(223—262)的《與山巨源絶交書》等便被視爲文學作品的經典。至於書法名家尺牘,乃是書法收藏的佳品; 而名人尺牘則往往可見作者的生平事跡,從政治、社會、文化角度看,别具鑒賞與收藏意義。北山堂所藏及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歷代名人尺牘,價值亦在於此。

01

北山堂所藏名人尺牘

北山堂所藏尺牘的年代跨越宋至清代,作者大多在書法史上佔一席位,包括張即之、倪瓚、宋克、文彭、李流芳、倪元璐、瞿式耜、伊秉綬、翁同龢。書者的名氣及書藝,固然是收藏家垂青的原因,然而鑒賞及收藏尺牘的準則不止於此。以倪瓚爲例,其楷書爲人稱善,而且是元代文人畫大家,是次所選的《行書詩札》卷,先後經大收藏家袁華(1316年生)、項元汴(1525—1590)、梁清標(1620—1691)等收藏,其中袁華跋云:

倪雲林志尚高潔,有晉人風致,故其措辭灑翰,亦自有一種風氣,政如巖穴中士,出塵絶俗,不爲便嬖側媚之態者也。

倪瓚 行書詩札卷(局部)

他認爲倪瓚出衆的文辭與書藝源於高尚的人格,也就是説鑒賞尺牘的重點是人品。倪元璐與瞿式耜的三通信札及黃道周的一篇短文同時收入《三忠 遺墨》卷,三人皆爲晚明殉國名臣,藏家及觀者在跋中贊賞的主要還是人品,例如,楊鍾羲(1866—1940)詩跋:「兩都忠義誰能及,一旅西南氣益振」;秦緗業(1822—1883)亦題詩云:「翰墨餘事奚足論,東淛南閩推巨手。虞山雅不以書名,正氣還堪敵歐柳。」又如清末名臣翁同龢雖然在世時已經是書法名家,但更令人注目的是他在朝的高位及支持維新運動,因此收藏的著眼點並非他的書藝,而是功名。再者,這數幀寫與同僚兼維新運動支持者張蔭桓(1837—1900)的信札,内容涉及政治、軍事、外交、藝術,可作爲近代歷史及文化文獻。 1 至於非以書法鳴世的朱次琦,較爲人熟識的是其廣東大儒以及是維新變法領袖康有爲(1858—1927)老師的身分。圖録所選朱次琦的《文稿手卷》含有信札稿數篇,是其再傳弟子何子忠舊藏,收録於集朱氏及弟子書翰的《禮山草堂緒餘》。由於朱次琦臨終前盡毀家中書稿手翰,故其墨跡罕見,因此何子忠在《禮山草堂緒餘》序中説:

......舉凡片言隻字,皆當爲世珍惜;下逮及門私淑,以見禮山學術淵源,師承有自,書因人重,人以書傳,概可見矣。2

宋克 行書致高啟論書册

其刊印及收藏朱氏手稿目的,是光耀先師品德及學養,下及師門成就,視手稿爲學術及歷史文獻。類似具紀念性的收藏,亦見於是次圖録未選入的《周端孝家書》,是明代忠臣周順昌(1584—1626)之子周茂蘭爲紀念其父而保存的手札。

周端孝家書

以上各例説明書藝之美、文辭之佳,以及作者的品德、功名,還有保存歷史文化的目的,都是鑒賞和收藏尺牘的準則,這些準則早在宋代已經發展完備。漢唐之際,統治者及士大夫收藏尺 牘,主要是著眼於文辭與書藝的價值。到了北宋,士大夫在此原則上加入人品、功名的因素,於是有「德、爵、藝」的新標準出現,並以三者兼備的尺牘爲最善。 3 在宋代以後,德、爵、藝俱全的名公尺牘,一直最受藏家青睞,名氣稍遜者難免備受忽視。明代中葉的吴奕並非名家,却是名顯宦文士吴寬(1435—1504)的侄兒,其《行書信札》卷是因爲寫予吴寬才令收藏價值增加,得以流傳。曾藏此卷的惠棟(1697—1758)認爲:吴奕書法在當日不太馳名,而玩其筆意,頗有家範,世之賞鑒家不觀其書之工拙,第考其名之顯晦,若奕之此書易以文定公(吴寬)之名,則觀者無不稱爲奇寶,而爭相收藏。

吴奕 行書致吴寬卷

類似惠棟這種非一般的藏家,揀選尺牘多不限於名人,收藏對象更爲廣泛。

北山堂所藏名人尺牘的另一特色是明清尺牘較多,圖録所選者超過一半是明清時代,其中吴奕《行書信札》卷有十通,翁同龢《行書信札》有九通,而文彭《行書尺牘》本從《名人手札册》選出,是册共卅二件作品,除少數詩翰,皆爲尺牘,書者超過二十人,包括吴門書畫領袖文徵明及其後人、弟子、親友。另《周端孝家書》共二册,超過四十通。類似的個人或集明清人尺牘選集,傳世數量甚多,較觸目的是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尺牘超過十一萬通;湖南圖書館藏近現代名人手札文獻達數萬葉,以清中晚期最多;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經北山堂及萱暉堂資助,於一九八五年入藏盛宣懷(1844—1916)書札函稿,超過七千通;海外的有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明人手札七百餘通,據説是目前明人尺牘之最大單一收藏;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亦藏四百多件明、清人信札。 4 大量尺牘得以保存,除了去古不遠,還有明清之際出現收藏本朝尺牘之風氣。説到本朝尺牘收藏,南宋是史上一個高峰,除了蘇軾、黃庭堅、歐陽修、米芾等名公,收藏家亦積極保存非名書家的作品,曾宏父集兩宋人書跡刻成《鳳墅帖》爲此類收藏的經典,所收者除少數名書法家,其餘是政治、文學、學術、逸士及少見經傳的人物,其刊刻的目的便不只表彰書藝,而是將尺牘視爲歷史文獻。 5 明清是繼南宋之後尺牘收藏的另一高峰,在賞鑒標準方面多見宋人傳統,然而尺牘收藏活動更爲普及。

02

明代尺牘收藏──江南地區

明代本朝尺牘收藏與私家書畫收藏活動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就是由集中於江蘇擴展到浙江及安徽一帶,由是藏家的身分由官員、文人擴展到商人。明初,由於貴族及官員獲得内府流出的傳世劇跡,帶動了收藏風氣及書畫買賣活動;到明代中期,書畫收藏已經十分蓬勃,蘇州、南京成爲全國書畫買賣及鑒藏中心,蘇州大收藏家尤多,如沈周(1427—1509)、朱存理(1444—1513)、都穆(1458—1525)、文徵 明(1470—1559)等,還有來自無錫的華夏(15—16世紀)。晚明時,除了嘉興的項元汴、太倉的王世貞(1526—1590),還有華亭的董其昌(1555—1636)、顧汝和,以及徽州詹景鳳(1528—1602)、吴廷等。當中不少積極發表鑒賞著述,推動了文人鑒藏風氣。 6

從收藏家的書畫著録所見,所收載者大多爲古代名跡或前代人書,罕有本朝尺牘。文徵明爲華夏贊《真賞齋銘》,云其所藏法書皆「魏晉唐賢劇跡」,點出了典型的收藏方向。 7 不過,書畫著録未必全面反映收藏家的興趣。富甲一方的項元汴向以收藏古代劇跡聞名,所藏宋、元尺牘甚多,然而也不乏收藏本朝尺牘的例子,包括兄長項元淇、書法家李應禎(1431—1493)、文徵明,後者的一封品相甚佳的尺牘,更給他鈐上不少印章,可見他十分珍重此一代大書法家的手跡。 8 此外,文壇領袖王世貞曾藏《國朝名賢遺墨》五卷共一百人書跡,當中不少是尺牘,書者以高官、名賢爲多,書法家較少;在揀選尺牘原則方面,他繼承了宋人重視書者品德及功名的標準,例如他説明初高 官錢習禮(1373—1461)「品清貴,故留之」,而王恕(1416—1508)則「名臣第一,不敢不存也」。

文徵明札

明末收藏家兼官宦汪珂玉(1587年生)在其所著的《珊瑚網》中,提及家藏名人如沈周、唐寅(1470—1523)等尺牘千餘紙,顯示個别尺牘收藏的數目可以非常可觀。此書又載其《國朝名公手牘》一卷,爲吴門書派人物,當中文徵明、祝允明(1460—1526)、陳鎏(1508—1581)、王寵(1494—1533)四通信札釋出原文,但對卷内其餘十餘札只簡介内容,説因爲「録之太繁」,因此不能一一盡録,顯得其他釋出全文的詩翰、跋文、序等作品較尺牘重要。 10 尺牘顯得次要的現象亦見於各類刻帖,當中十之八九不選尺牘,即使選入亦寥寥可數,其例可見於《停雲館帖》《寶翰齋國朝書法》《金陵名賢帖》《澄觀堂帖》《晴山堂帖》《舊雨軒藏帖》《寶鼎齋法書》《書種堂帖》《玉煙堂董帖》等。 11 晚明書家兼藏家王鐸(1592—1652)曾言宋代法帖多尺牘:「古帖多書札,《淳化》《戲魚》《絳帖》《汝帖》《鼎帖》《太清樓》,至今披閱,若對昔哲, 聞其謦欬 。」 12 其實不僅宋人集古法書的叢帖多尺牘,即使宋人集本朝人書的《鳳墅帖》也多選尺牘;王鐸此言是相對明代法帖少選尺牘而言。明人的本朝法書帖,只有明末出版的《舊雨軒藏帖》及《續帖》收入大量尺牘,董其昌爲跋云:「且所收惟晚年行狎尺牘不矜莊而合者,尤爲具眼。」 13 此褒辭却透露了尺牘不矜莊的品相,這或許正是明人少選尺牘作爲法書收藏的原因。從市場價值而言,尺牘不但近不及古,也不及其他品相較佳的作品高。 14 明代本朝尺牘作爲法書的角色並不顯著,然而這並不表示明人不重視本朝尺牘。事實上,藏家往往對尺牘的内容更爲重視,如汪珂玉爲《國朝名公手牘》十餘信札所作的簡介,都是關於書者爲人、個人經歷及社會風貌,如其所言:「此僕蟠蟲指爪之嗜耳,可想見一時風致。」 15 尺牘之豐富文化價值,正是吸引藏家之處。

王寵 行書借銀券

王寵 行書借銀券(局部)

另一位收藏本朝尺牘的書畫收藏家是朱之赤,其舊藏見於錢鏡塘(1907—1983)及上海圖書館所藏明人尺牘兩本圖録,但却未載於所著的《朱臥庵藏書畫目》。值得注意的是他同時是藏書家,而且除了他,兩本圖録所載作品亦多爲明末至民初藏書家的藏品,包括顧若霖(1660年生)、汪文柏(17—18世紀初)、王禮治(18—19世紀初)、潘祖頤(19世紀末)、劉承乾(1881—1963)等。 16 再者,前述北山堂藏吴奕《行書信札》卷,曾爲清代學者兼藏書家惠棟舊藏;而《名人手札》册曾經晚清楊氏海源閣所藏。明清藏書家似乎較書畫收藏家更熱衷於近代人尺牘,反映出尺牘作爲歷史文化文獻,更能滿足那些追求人文知識的藏書家。另一方面,書籍收藏自明代開始踏入興盛期,文人普遍都嗜好藏書,因此藏書家兼藏尺牘的數量多於書畫收藏家的不足爲奇。雖然時有藏書家亦爲書畫收藏家之例,但是對於一般的文人來説,尺牘較爲小巧,容易收藏,又無須支付高昂金錢購藏,無疑更具吸引力。 17 從兩本圖録所見,收藏對象除了書法家,更多是中、高級官員,其餘還有文人、詩人、職業畫家、忠臣烈士、遺民逸士,以及不見經傳者。如此廣泛收藏各界人士尺牘的收藏方向,基本上不離南宋《鳳墅帖》以書傳人之傳統。

本朝尺牘收藏也見於晚明的徽州。當時不少徽州商人以巨資購藏古典書畫名跡,收藏風氣甚盛,而經營文房用品的小商人方用彬(1549—1608),致力收集書信七百餘札,除了王世貞、詹景鳳、抗倭將領戚繼光(1528—1888)等名人外,大多是方氏家族成員、地方官吏、各地文友,書畫家、墨工、藉藉無名的時人。雖然方用彬出生於商人家族,不過營商之前是國子監生,有一定文化水平,故此信中有與文友唱酬、書畫鑒定等活動。他嘗言:「異時傳諸後代,使之知余生平重交誼、寶翰墨之諄切也如此,宜深念之,當保惜之。」 18 以藏品光耀個人及家族的文化,地方宗族意識濃厚。

從上述諸例可見,本朝尺牘並非書畫收藏的主流對象,間見有大規模的收藏,也只是個别藏家的喜好而已。在收藏時間方面,諸例集中於晚明,反映尺牘收藏的風氣在此時已經出現。再從所藏對象觀之,明初尺牘較少,明代中葉吴門書派骨幹成員及相關人物尺牘則較多。 19 此現象説明尺牘收藏的傳統在明初仍得以延續,惟要待明中葉始進入興盛期,亦即是吴門書派主宰書壇、書畫收藏風氣熾熱的時候。

除了書畫收藏的因素,晚明至清初在江蘇刊刻 的大批尺牘選集,亦可能助長了尺牘收藏的風氣。這些選集都由文學家揀選文辭優雅得體的書信,作爲欣賞及學習的楷模,並將内容逐字排印出版,與法帖重現筆法的目的迥異。尺牘選集所載的尺牘數量甚大,據説竟陵派詩人鍾惺(1574—1624)所輯《如面談》選入尺牘達二千餘札,《文學大尺牘》及《文辭大尺牘》達四千四百札。 20 另一現象是選入本朝尺牘的比例逐步增加:先有王世貞在楊慎(1488—1559)所輯《赤牘清裁》的基礎上編成《尺牘清裁》,將原本先秦至初唐人作品加入明人尺牘。 21 到了明末,沈海胤(17世紀初)撰集的《翰海》大半以上已是明人書。 22 清初時更出現明、清人尺牘選集,較重要的是文學家、書畫收藏家、藏書家周亮工(1612—1672)的《尺牘新鈔》《藏弆集》《結鄰集》,三輯共收近二千篇;除了選自友人來信,還有從廿二位收藏家處借來之藏品,他更在「選例」中號召海内同好寄來尺牘以助《藏弆集》成書,説明當時尺牘收藏已頗普遍。 23 三輯所選書者,不少是名氣稍遜的,因此書者名下附有小傳,其以書傳人的目的至爲明顯。他的兒子周在浚亦説:

所選尺牘數集,雖三數句必登,人多不習其姓名,先大夫以獎勵人才爲急,即一技一藝之士,惟恐其淹没不傳。24

再者,周亮工又選入抗清忠臣烈士、遺民,借以闡揚名賢名言德行,又借信中言辭闡發個人政治立場、文學觀點等。 25 他關注的還是書信的内容,與其他出版尺牘選集的文學家的觀點一致。尺牘選集的作品未必成爲尺牘書法,然而必經收藏活動來收集作品,加上王世貞、周亮工在文化界的影響力,不難令一般文人加入收藏尺牘的活動。論者認爲,此尺牘選集風尚,與明代中葉浙江出現的被稱爲民信局的商業通信服務有關,蓋有經濟能力的商人、官僚、士紳等,無須再單靠傳統的托人捎帶、專使投遞的方法,於是增加了書信流通量。 26

周亮工《尺牘新鈔》

03

清代尺牘收藏──北方、江南地區

清代尺牘收藏在明人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在地域上,南北兩地都出現尺牘收藏活動,而明朝的滅亡,令「明人尺牘」變成前朝人書,收藏價值提高,收藏家多兼藏明、清人書,整體收藏數量增加,使清代成爲尺牘收藏史上另一個高峰。清初,北方出現孫承澤(1593—1676)、梁清標、耿昭忠(1640—1686)、高士奇(1644—1703)、卞永譽(1645—1712)等漢人官員或滿清權貴的大收藏家,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發展成爲書畫鑒藏中心,尺牘收藏活動遂亦見於北方。 27 其中卞永譽所著《式古堂書畫考》所載明人信札甚多,尤以吴門名家尺牘爲最。 28 此外,較具規模的收藏見於山東顏氏。顏光敏(1640—1686)家學淵源深厚,是孔子弟子顏回(公元前521—481)後人,兄弟三人同是康熙朝進士;他在朝中擔任吏部郎中、考功司郎中等高位,由於廣交海内名公,得以收藏名人信札甚富,包括學者顧炎武(1613—1682)、孫承澤、梁清標,戲曲家孔尚任(1648—1718)等。顏光敏歿後,其後人顏崇榘在清代中期將家藏裝池成《顏氏家藏尺牘》卅四册,共七百九十 札。 29 協助裝池的桂馥(1736—1835)跋道:「今顏氏所藏,德、爵、藝俱在」,其觀點正是繼承了宋人的傳統。 30 另有陸費墀(1731—1790)跋云:

昔宋曾宏父集諸名人與其先人翰札,刻爲《鳳墅帖》,藝林稱之。此册如入石,余願供氈墨之役矣。31

孫承澤尺牘

陸氏提議顏家仿傚《鳳墅帖》,將《顏氏家族尺牘》刻成法帖,結果顏家未付諸實行,之後更將之轉讓給江蘇收藏家陶樑(1772—1857)。

相對於北方,江浙地區的尺牘收藏根基深厚,故發展更加蓬勃。清代中期不但出現大批明清尺牘收藏家,不少還將所藏刻成尺牘法帖。令人注目的是名書法家梁同書(1723—1815),所藏明清尺牘廿六册,共七百五十餘人,在其晚年精選明人作品摹勒成《明人國朝尺牘》,成爲法帖的新品種。 32 此刻帖中所選者,除了書法家祝允明、忠臣倪元璐、畫壇領袖王時敏、大臣張照等名人外,還有秀才、州縣學生、職業畫家等。梁同書嘗言:「書有以人傳」,揀選尺牘「不獨重其筆跡,並擇其人」。 33 這與傳統品評尺牘的見解同出一轍。梁同書有一群任中下級官員的同好,不但好藏明清人尺牘,而且都先後出版尺牘法帖,兼且在鑒賞及出版法帖方面獲得梁同書幫助。例如黃定蘭撰集的《甬上明人尺牘》,由梁氏審定及借出三札上石。 34 秦瀛(1743—1821)曾與梁同書交換尺牘觀摩,亦藏有明、清尺牘百餘種,並且撰集了《明人尺牘、清人尺牘》。 35 吴修(1764—1827)收藏明清人尺牘極豐,自稱四十年間所見信札以數萬計。由於他認識大批江浙尺牘收藏家,藏家爲他展觀數通以至數千通尺牘,並且借出 藏品給他出版《昭代名人尺牘》,當中的十七、八位還協助審定此帖,梁同書便是其中之一。吴修爲籌備此尺牘刻帖搜訪了十二年,自信已「極東南藏弆之盛」,所選六百餘書者,有書家、理學、忠孝、名臣、逸士、經史金石學家、詩人、古文家、詞曲家、畫家十種,總體仍以非書法家佔大多數,不離以書傳人的傳統原則,正如吴氏所言:

竊思近時簡牘,若非書家,或不珍惜,易致散失,......不署名之札,不特覈其文義事實,或以詩牋便面證對筆法,溯所自來,然後列入,欲以存一代真跡,傳信後人。36

據吴修在《昭代名人尺牘》題跋所列的四十位江浙收藏家,可見現象有三:其一,金石學家或金石收藏家頗多,約佔所有藏家四分之一,如孫星衍(1753—1818)、阮元(1764—1849)、張廷濟(1768—1848)等,吴修本人亦爲金石愛好者。此情況相信是源於清代中期以後,傳世書畫劇跡大多入藏清宮,加上金石學、碑學大興,使收藏家興趣轉移到金石碑刻拓 本。 37 其二,藏書家亦不少,如錢夢廬、貝簡香、秦恩復(1760—1843)等,藏書家兼藏尺牘之例子已見前述,此現象將延續到民國時期。其三,地方官吏、秀才、州縣學生、職業書畫家等社會地位稍次的收藏家佔一半數量,與傳統的中、高級官員收藏家分庭抗禮,顯示出收藏尺牘在清中、晚期江浙一帶變得更普及,風氣更盛。此風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其中《昭代名人尺牘》更成爲了尺牘收藏的指標及尺牘法帖的仿效對象;而吴修爲介紹《昭代名人尺牘》書者生平而附印的《昭代名人小傳》更成爲尺牘收藏家的重要參考書。 38

《昭代名人尺牘》

晚清尺牘收藏的另一現象是單一本朝尺牘收藏數量大。前述十八世紀江浙地區尺牘藏家所藏尺牘多以百計,上千的收藏較少。不過,到了十九世紀後半期至民初,尺牘收藏往往以千計,例如瑛棨(1878年卒)藏尺牘一百四十二册,全是咸豐年間獲得友人、同僚的書信。 39 前述入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盛宣懷書札函稿以至電報,超過七千通。趙鳳昌(1856—1938)給清末大臣張 之洞(1837—1909)當過幕僚,又活躍於民初政壇,與政界、商界、教育界等各界高層人士交往甚密,藏有信札文稿二千七百餘通。 40 這類尺牘收藏家多爲政治人物,很多時是因工作關係獲得,其收藏對象亦以政圈人物居多,而且又廣泛收藏同僚及友人,其視書信爲歷史文化文獻遠多於欣賞書藝,與《昭代名人尺牘續集》選入更多名臣手書數量的取向相似。

小結

明清本朝尺牘收藏的風氣,始於明代中葉,盛於晚清並延續至民國時期。在地域上,江南一直是尺牘收藏最重要地區:從明代的蘇州、南京、華亭、徽州,到清代的江浙、再擴展到北方及廣東。江南作爲明、清文化經濟重鎮,不但是書畫鑒藏中心,亦是書籍收藏、尺牘選集及刊印尺牘法帖的集中地,此皆促進尺牘收藏風氣之因素。尺牘收藏家無論是官員、文人、商人,無論其收藏興趣集中於尺牘,還是兼藏書畫、圖書、金石等,鑒藏尺牘的原因,除了書者的名氣及書藝外,書信的内容、書者的生平經歷往往更受藏家所關注,突顯了尺牘的收藏價值亦在於其歷史文獻的性質及豐富的人文内涵。雖然此價值取向早見於前代傳統,但自晚清至民國期間,尺牘作爲法書欣賞的功能已明顯減少。民國以後,尺牘收藏並未消失,如姜德明蒐集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作家書信,當中不少是鋼筆書寫;學者兼古物收藏家周紹良(1917—2005)所藏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與友往還書札百餘通,其中更有方管(筆名舒蕪,1922—2009)的一封計算機打印信。 41 毛筆書寫的尺牘隨著毛筆被現代書寫工具取代而變得罕有,前人手書信札在此科技時代,無疑顯得更加珍貴。

注釋:

(1)參見翁同龢:《松禪老人尺牘墨跡》,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九七七,蔣復璁《序》。

(2)曼庵居士:《禮山草堂緒餘》,何氏靈璧山房一九八四,第一頁。

(3)莫家良:《宋代書法中的尺牘》,載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學系編:《二〇一二唐宋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明 道大學二〇一一,第一五五—一六六頁。

(4)見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明代尺牘》,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二〇〇二;湖南圖書館編:《湖南圖書館藏近現代名人手札》,岳麓書社二〇一〇;陳善偉、王爾敏:《近代名人手札真跡——盛宣懷珍藏書牘初編》,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The Checklist of the John B.Elliott Bequest』,Record of the Art Museum,Princeton University:The Bequest of John B.Elliott,vol.

61(2002),pp.49-99;陳智超:《明代徽州方氏親友手札七百通考釋》,安徽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一。

(5)莫家良:《宋代書法中的尺牘》,第一五五—一六六頁。

(6)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江蘇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一,第四七三—四八八頁;傅申:《王鐸及清初北方鑒藏 家》,《朵雲》,一九九一年第一期,第七三—七七頁。

(7)見郁逢慶:《郁氏書畫題跋記》,載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九二—一九九八,第四册,第六一三頁;文徵明:《文待詔題跋》,載《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册,第七七〇—七八二頁;朱存理:《珊瑚木難》,載《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册,第三二三—四六五頁;都穆:《寓意編》,載《中國古代美術叢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三,第六册,第二七三—二九二頁;郁逢慶:《郁氏書畫題跋記》,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册,第五八〇—七六四頁;張丑:《張氏四表》《清河書畫舫》《真跡日録》,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册,第一一九—四三二頁;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載《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册,第九九九—一〇三三頁。

(8)孔廣陶:《岳雪樓書畫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一九九七,第五六八頁;上海書店出版社編:《宋元尺牘》,上海書店出版社二〇〇〇。

(9)孫鑛:《書畫跋跋》,載《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册,第九八〇—九八二頁。

(10)汪砢玉:《珊瑚網》,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六,上册,第四二二—四二三頁。

(11)容庚:《叢帖目》,中華書局一九八〇—一九八二,第一册,第二二一—二四六頁;第三册,第九五二—九八二頁、一二〇六—一二五五頁。

(12)容庚:《叢帖目》,第三册,第一二八二頁。

(13)容庚:《叢帖目》,第三册,第一二一五頁。

(14)參見高士奇:《江村書畫目》,載《中國書畫全書》,第七 册,第一〇七三頁。

(15)汪砢玉:《珊瑚網》,上册,第四二二—四二三頁。

(16)錢鏡塘:《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二;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明代尺牘》,上海科學 技術文獻出版社二〇〇二;朱之赤:《朱臥庵藏書畫目》,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册,第八〇二—八一三頁。

(17)參見陳冠至:《明代的江南藏書家——五府藏書家的藏書活動與藏書生涯》,花木蘭文化出版社二〇〇六,第一三—六一頁、 二六八—二七三頁。

(18)陳智超:《方用彬及其親友》,見《明代徽州方氏親友手札七百通考釋》,安徽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一,册一,第一—四七頁。

(19)例如,錢鏡塘:《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二;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明代尺牘》;『The Checklist of the John B.Elliott Bequest,』pp.49-99;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六册,第五四〇—六四六頁。

(20)趙樹功:《中國尺牘文學史》,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第六五—八四頁。

(21)王文才、萬光治:《楊升庵叢書》,天地出版社二〇〇二,第四册;王世貞:《尺牘清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三〇九册,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

(22)(25)沈佳胤輯:《翰海》(《四庫禁燬書叢刊》第二〇册,北京出版社二〇〇〇。

(23)周在浚:《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藏弆集·結鄰集》,《四庫禁燬書叢刊》第三六册。

(24)陳聖宇:《周亮工〈尺牘新鈔〉三選初探》,載張宏生等編:《清代文學研究集刊》,人民文學出版社二〇〇八,第一輯,第二二一—二六〇頁。

(26)趙樹功:《中國尺牘文學史》,第六五—八四頁。樓祖詒:《中國郵驛史料》,人民郵電出版社一九五八,第五三—五五頁。

(27)劉恆:《中國書法史·清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第八六—九七頁;傅申:《王鐸及清初北方鑒藏家》,第七三—八六頁。

(28)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六册,第五四〇—六四六頁。

(29)上海圖書館編:《顏氏家藏尺牘》,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二〇〇六,册一,第一—二頁。

(30)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附姓氏考》,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册三,第二四三頁。

(31)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附姓氏考》,册三,第二四〇頁。

(32)容庚:《叢帖目》,第二册,第五九一—六〇〇頁。

(33)梁同書:《頻羅庵遺集》(《中國基本古籍庫》清嘉慶二十二年陸貞一刻本,北京愛如生數字技術研究中心二〇〇九,卷一一,第一六頁。

(34)容庚:《叢帖目》,第三册,第九九七頁。

(35)容庚:《叢帖目》,第二册,第六四〇— 六四一頁;梁同書:《明清兩代名人尺牘》,有正書局出版年份不詳,册六,秦瀛題跋。

(36)容庚:《叢帖目》,第三册,第一〇八五—一○八七頁。

(37)劉恆:《中國書法史·清代卷》,第九七頁。

(38)吴修:《昭代名人尺牘小傳》,青霞館本一八二六,《序》。

(39)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特藏部:《清代名人手札彙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二〇〇二。

(40)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編:《趙鳳昌藏札》,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〇〇九,第一册,第二三—三六頁。

(41)姜德明:《作家百簡——六十年代至九十年 代》,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三;李經國:《周紹良友朋書札》,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二〇〇五。

转载自近墨堂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依依向北风大结局:比乔正君惨,比王潇苦,他们两个才是最可悲的

依依向北风大结局:比乔正君惨,比王潇苦,他们两个才是最可悲的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03 08:19:21
莫斯科附近军用油管被炸!俄罗斯老人涉嫌“诋毁俄军”,绝不屈服

莫斯科附近军用油管被炸!俄罗斯老人涉嫌“诋毁俄军”,绝不屈服

鹰眼Defence
2025-11-02 16:03:37
5胜2负排第3,湖人有4个变化,最强组合基本确认,雷迪克也涨球了

5胜2负排第3,湖人有4个变化,最强组合基本确认,雷迪克也涨球了

体坛大辣椒
2025-11-03 13:40:19
“苏超”冠军的牌面,泰州市委书记和市长更衣室祝贺泰州夺冠

“苏超”冠军的牌面,泰州市委书记和市长更衣室祝贺泰州夺冠

懂球帝
2025-11-02 14:13:07
1968年,周总理签署命令逮捕周恩寿,7年后周恩寿出狱时说:他没错

1968年,周总理签署命令逮捕周恩寿,7年后周恩寿出狱时说:他没错

帝哥说史
2025-11-02 06:35:03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若不能回归,其他都免谈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若不能回归,其他都免谈

娱乐小可爱蛙
2025-11-03 11:32:04
王诗龄何超莲同框,16岁妹妹气场全开,赌王千金这次真被比下去了

王诗龄何超莲同框,16岁妹妹气场全开,赌王千金这次真被比下去了

柠檬有娱乐
2025-11-03 11:32:57
马斯克,最新预言!

马斯克,最新预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14:32:04
厦门女士存了1500万,去取钱时被告知剩50元,警方的话让女子懵了

厦门女士存了1500万,去取钱时被告知剩50元,警方的话让女子懵了

牛魔王与芭蕉扇
2025-03-31 15:49:22
57万元/平方米!深圳一别墅被神秘富豪3.65亿元“捡漏”拍下,刷新全国纪录

57万元/平方米!深圳一别墅被神秘富豪3.65亿元“捡漏”拍下,刷新全国纪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09:13:03
4-6!斯诺克再爆冷门:世界冠军首轮出局,丁俊晖赵心童齐头并进

4-6!斯诺克再爆冷门:世界冠军首轮出局,丁俊晖赵心童齐头并进

观察鉴娱
2025-11-03 09:56:41
太离谱了!美国情报表示霹雳-15射程远是因为华为窃取AI技术

太离谱了!美国情报表示霹雳-15射程远是因为华为窃取AI技术

朔方瞭望
2025-11-03 11:30:53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电动星球News
2025-11-01 22:44:52
全红婵伤愈首秀夺冠后,不到24小时,评论区却各种吐槽:吃太胖了

全红婵伤愈首秀夺冠后,不到24小时,评论区却各种吐槽:吃太胖了

古木之草记
2025-11-03 12:09:31
太涩了?日本真人影游被Steam下架!只能另寻出路

太涩了?日本真人影游被Steam下架!只能另寻出路

游民星空
2025-11-01 15:10:11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霹雳炮
2025-10-17 21:31:29
4.25万/平!北京二手房加速俯冲?

4.25万/平!北京二手房加速俯冲?

跟着拆哥看房
2025-11-03 12:58:51
又一内鬼被抓!惊动央视,大量国家机密被泄露,作案人身份被曝光

又一内鬼被抓!惊动央视,大量国家机密被泄露,作案人身份被曝光

春秋论娱
2025-09-16 07:50:48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鋭娱之乐
2025-11-03 11:25:29
张紫妍:被迫陪睡31人近百次,遭道具虐待,29岁自杀留230页遗书

张紫妍:被迫陪睡31人近百次,遭道具虐待,29岁自杀留230页遗书

银河史记
2025-10-01 14:52:35
2025-11-03 14:28:49
中国书法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国画网资讯平台
15323文章数 372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健康
艺术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银山重阳户外生活节亮相昌平延寿

教育要闻

火花思维荣获艾瑞咨询权威确认,领跑数理思维真人小班直播课赛道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