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倒春寒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山西、陕西多地积雪深度破纪录,部分地区创最晚积雪纪录。降雪对设施农业、经济林果和交通运输等多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
受地形影响的强降雪
造成此次强降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冷空气势力足够强,山西北部多地一天内降温近30℃,可见冷空气的威力。
强大的冷空气配合上强盛的偏南暖湿气流,还有偏东回流输送水汽,冷暖气流交汇过程中形成大范围雨雪天气。
为何此次强降雪中心集中在山西、陕西等地?强降雪中心的形成跟山西、陕西局地地形条件有一定关系,比如山西的太行山为当地降雪提供了一定抬升动力条件,同时海拔较高使得气温相对平原地区降得更低,也就更容易出现降雪。
南方在五一假期变得多雨
4月26日,一波冷空气从西部方向,往东部方向发展,过后不断东移,并且南下。恰好,这一波冷空气与4月28日冷气团出现了“扎堆”的状态。
只不过,我国南方受到冷空气就不强了。而南方更多的是降雨发展,大范围的降雨还要干扰南方的五一假期——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指出,在一度被4月末的冷空气赶跑后,从5月1日起,副热带高压的撑腰之下暖湿气流将重新回归我国南方。
这样一来,随着水汽再次增多,大范围的降雨将再度启动,让五一假期南方多地变得多雨起来。
不正常的气候现象
倒春寒是一种不正常的气候现象,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不利的影响。首先,倒春寒会影响农业生产,因为它会导致作物受冻、发育不良、减产或歉收。其次,倒春寒会增加人们的感冒、呼吸道疾病等风险,因为它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
4月下旬,我国北方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春耕,多种果树都在这个时期开花,这个时候来倒春寒和冰冷雨雪天气,无论是对果树还是农作物,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可能导致大量减产。
山西、陕西等地这次降雪以湿雪为主,积雪对农业大棚等设施农业造成损失,部分果园防雹网受损,树枝被雪压断。不过雨雪天气对增加土壤墒情、净化空气和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有利。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
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
具有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
碳存储周期长等特点
今天就来聊聊
“蓝碳”关乎未来
相信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
千千万万的“绵薄之力”
必将汇聚成发展“蓝碳”
以及保护“蓝碳”生态系统的磅礴动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