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歼10C战机的最新改型露面,并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论。
看其机身编号,似乎是“*25”。查询可知,2022年2月份,编号“720”的歼10C就已经露面。“7”开头的这一批歼10C比较特殊,至少包含两个型号。前面几架似乎是给“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CY:
其典型特点,就是背鳍加高、加大,有点直,被网友们认为有点丑。而发动机也改回了俄罗斯的AL-31FN系列发动机——是因为习惯问题吗?
而后面的几十架,就是给巴基斯坦生产的了:
可以看出,其发动机又变成了太行改;而背鳍上的刀片状天线,也与一般的歼10C不同,变成了2个。
成飞这边生产歼10C,前面基本是一年一批,一批40架左右。那么一年多之后,现在露面的歼10C新改型,其编号到底是“725”,还是“825”呢?如果是725,那么歼10C生产的就比较慢了。如果是“825”,那就能说明,在歼20大量生产的今天,歼10C也还在大量生产。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架歼10C机腹下的“大鼓包”:
有人说,这可能是“堡形油箱”。但歼10系列本来就有机腹油箱,再换成堡形油箱也没多少意义;而且,体积也小了一些。有人说,看其外形,有点像F-35B/C挂载的机腹机炮吊舱:
他们说,这可能是给歼20准备的。不过,机炮吊舱前端它得有出弹孔啊,而这架歼10C的吊舱前端,似乎是封闭的。
也有更多的人说,这应该是新开发的电子战吊舱——歼10C从此后将像歼16D那样,成为“咆哮狼”。而且,这可能是给巴基斯坦开发的。不过像目标指示吊舱、电子战吊舱这种,前端一般是光学窗口或者透波罩:
歼10B/C挂载的K/RKL700A电子战吊舱,前端有“当心微波”的字样
而新露面的这架歼10C的吊舱,既与国内之前见到的“长条柱状”的电子战吊舱不同,也似乎看不出透波材料的样子——当然,刷漆了另说。
歼16D的电子战吊舱表现的很明显
而且,歼10C要想挂电子战吊舱,既可以像以前那样挂在机腹前部——这样不耽误挂载机腹油箱,还可以挂2个:
也可以挂在主翼下,就像最初的歼10B原型机那样:
现在搞一个挂在机腹中部,然后浪费了机腹油箱,意义在哪呢?
然后就有人说了,这应该是替代K-8V“变稳机”的新一代变稳机歼10V。变稳机又称“空中飞行模拟器”,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改变飞行控制系统参数,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改变飞机的操纵特性,模拟特定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从而进行飞控系统、飞行品质等的测试,为新型战机研制、试飞员培训等提供帮助。
我国变稳机之前已经发展了2代。第一代是以歼6为基础研发的BW-1变稳机:
BW-1属于单轴变稳机,于80年代末首飞成功并投入使用,1996年退役。BW-1在歼6的基础上,在腹部加装了设备舱——上图可以看出其机腹处明显的鼓起。
1998年,我国第2代变稳机K-8V投入使用。K-8V属于3轴变稳机(俯仰、滚转、偏航),可以实现3-5个自由度(三轴转动特性,加上升力特性和推/阻力特性)。K-8V于1997年首飞,1998年投入使用。而K-8V机腹下的设备舱,就很明显了。这几十年,K-8V为我国各种新型军机的研制,做出了贡献。
如今几十年了,若再以歼10C为基础搞一款更好的变稳机,也算正常。只是,前面的BW-1、K-8V,都是采用的双座教练机——前舱是测试员,后舱是有另一套原系统的安全员。而歼10C目前只有单座;而且这新出现的吊舱,也有几根很明显的刀片状天线,还是有些让人疑惑。所以这次露面的具体型号,还有待进一步的确定。
美方以F-16D为基础搞的变稳机VISTA,也是双座
变稳机就是为新型军机研制辅助的。如果这次露面的是新一代变稳飞机,那么无论是对我国六代机研制,还是对智能AI军机的测试,都会有比较大的帮助——2022年,美方将VISTA改进后,更名为X-62A,正在进行智能战机操作系统的测试。
六代机、智能无人机,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这边也不会晚。
作者:晨曦防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