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圆地方”表示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请还中国历史以清白!

0
分享至

一、缘起

网上某度搜索,发现很多声称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的的信息,利玛窦给中国带来了地球是圆形的认识,其中不乏权威媒体和网站。

经常有人用“天圆地方”来说明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的。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讲到地球形状,说明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的,就用了“天圆地方”的描述。

很多人认为明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将地圆说传入中国,画出了圆形的世界地图,才给中国带来了地球是圆形的认识。

也经常有人用1793年来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给乾隆送地球仪等天文器材礼物,但乾隆不感兴趣的案例,表示中国人既不知道地球是圆形也不探索新知的精神。

也有人认为张衡制造浑天仪阐释浑天说,已经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但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图解天文学史》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里都表示,浑天说并没有明确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天圆地方”表示大地是个平面吗?中国古人真的不知道地球是圆形的吗?是西方传教士给中国人带来地球是圆形的认识吗?

二、对“天圆地方”的误解

翻遍词典,查遍度娘,没有发现一个地方说“方”是平面的意思。外圆内方、外方内圆的“方”也不可能是指平面的意思。怎么到了“天圆地方”的“方”就会指大地是平面的意思呢?

“天圆地方”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是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是古人累积完成的著作,是分部分完成的,最早的部分应该是在西周初期的公元前11世纪,最晚的部分不会晚于西汉时的公元前100年。

《周髀算经》之《卷上》中关于“天圆地方”相关内容如下: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
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之为笠也,青黑为表,丹黄为里,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耳。”周公曰:“善哉!”
注意:“天圆地方”一词在上段中。

翻译一下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

周公问:“听说先生您很善于数学,请问古时伏羲是如何确立周天历法的。天没有阶梯可升,地不能用尺寸可以直接量得,不知天文地理数据从何而来?”

商高说:“数学度量的方法来自方圆几何。圆形面积不好计算,可以转换成方形来计算。用方形可以作出圆形,用矩尺可以作出方形。一个大正方形可以分成81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大正方形的面积是81。一个四边形,画一条对角线,成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长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长等于4,则斜边长就等于5。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可得三个正方形,根据三个正方形面积关系可得3*3+4*4=5*5=2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就有c2=a2+b2。”

周公说:“算数真是高深莫测啊!请问用矩有什么大道理呢?”

商高说:“平矩可以校正水平与准绳,偃矩可以测量远物的高度,覆矩可以测量深度,卧矩可以测量距离远近,环矩可以画圆形,合矩可以画方形。方之法适合地理,圆之法适合天文, 因此搞天文要用圆周表达、搞地理要用方格图形来计算(“天圆地方”)。方形几何是数学的本源,从方形面积可以得到圆形面积。天就像是一个斗笠罩着一样,我们可以观测到大气层之外是青黑色,大地之内是黄红色。世界就象斗笠一样,它的外表面是青黑色的,内核里是黄红色的,通过观测这些影像与地球的不同时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就可以获得系统的天文数据。所以说能够掌握地理知识的人,可以称为智者,是聪明人。而能够掌握天文知识的人才能称为圣人。人就是利用勾股玄的关系,要把天地万物之间的数理关系都研究清楚,实在是了不起。”

周公赞叹道:“真好啊!”

注:矩就是矩尺,是一种曲尺,可以用来画直角三角形,样图如下。两个直角三角形合起来就是方形。沿着正方形的最中心(对角线中点)转动,可得无数正方形,所有正方形的四角顶点可以形成一个圆形。

这段文字谈的“方圆”作为计算三角形、方形和圆形面积的关系,用来找到度量天地尺寸的方法。“圆”出自于“方”,天多“圆”、地多“方”,所以少不了用勾股定理来计算。这也是世界最早介绍勾股定理方法的书籍。结合上下文, 根本没有表达过“天圆地方”有“天是圆的、地是平的”这种含义。全文真正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方与圆是度量方法和工具,而不是度量的结果, 更不是天地本来的性质。

其实“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这句话包含有易经的阴阳学说的表达方法,方是坤地、圆是乾天的含义,方圆两种图形是阴阳相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看不来不一样、实际上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

《大戴礼记》是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礼制著作。书中引用曾子之言:“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意思是如果真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四边就盖不住了。

曾子进而解释:“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意思是说天道是圆的明亮的,地道是方的幽暗的,这是指阴阳相对之道而已。

西汉时期有人把“天圆地方”理解成“天是圆形的, 地是方形的”,而且有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是荒谬的。现在还有人用“天圆地方”来说明天是圆的、地是平的,不是更荒谬吗?

三、古代天文历法气象机构和宇宙观

天文历法气象,是中国古人对太阳、月亮、其他星星、地球及相互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观测记录的综合成果。

中国古代农耕发达,从上古时代就开始重视观象授时,以确定农耕时间、气候状况等。天文历法和气象不仅关系到农耕,更关系到政权合法性,要通过观察太空预测吉凶,这就是占星。所以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天文历法气象工作,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天文立法气象工作。

中国古代的占星不是算命,它相当于天文、历法、气象观察员和研究员。通过观察天体的视运动来预测吉凶、修订历法、预测气象等,是带有科研性质的工作。

中国古代搞天文历法科研的人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就是朝廷里负责天文历法气象占星的官员,另一类就是道士术士群体。

《史记•天官书》中详细记载了从远古到战国的占星官员:在高辛氏以前掌管天文星象的是重、黎;唐虞时是羲、和;夏代是昆吾;殷商是巫咸;周朝是史佚、苌弘;春秋时宋国是子韦,郑国是裨灶;战国时齐国是甘公(甘德),楚国是唐昧,赵国是尹皋,魏国是石申。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顶级天文学家,大禹时代的羲氏与和氏、春秋时的甘德、石申,汉朝的落下闳、张衡,唐朝李淳风、一行、宋朝苏颂、元朝郭守敬等人,他们在天文学上的努力与成就,让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也由此发现了地球是圆形。

古人以太阳变化规律为依据,确定了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标准,并且已经创造并开始使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作为划分日期的手段。他们观察到二十八星宿,可以作为坐标来观察“七曜”——即日月与五大行星的运动。同时,还能观察到一些不常见的星体,比如彗星、流星、新星等。

我国古代的岁星纪年法,就是基于对五大行星的观测作出的总结。古代科学家们对于天体及其运行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就形成了我国最初的天文知识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在文化上体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盛世景象,而天文学这一时期也得到很大发展。这时期的甘公、石申所著的《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甘石星经》以甘德、石申两人记录的关于宇宙星系变化情况为主要内容,反映了战国时代天文学成就,是世界上最早成书的恒星和五行星的观测记录。《甘石星经》中的《甘石星表》最早记录了恒星变化位置图表,石氏部分包括二十八星宿、中官与外官;甘氏部分则系统记录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的出没规律,记载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

《甘石星经》中的《甘石星表》所载星座的测量形式,是中国天文测量学上独特的赤道坐标系。这个星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的数据。

古代中国先秦至秦汉时期,经过大量的天文观察和总结,关于天地结构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系统性的学说,分别是宣夜说、盖天说和浑天说,这是三种不同的宇宙观。

宣夜说:认为“天”并没有一个 固定的天穹,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漂浮游动。关于宣夜说的命名,是因为观测星星常常到夜半不睡觉。宣夜说的进一步发展,还牵涉到天体的物理性质问题,如天空充满气体,日月星辰也是气体,只不过是发光的气体。宣夜说几乎没有怎么描述天地关系以及大地的形状。

宣夜说由于不能被用来解释各种天象,预报日月食和校订历法,很快就被天文学界所抛弃。

盖天说出现于商末周初。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是其主要观点。南北朝时期民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就是对盖天说的形象化说明。

盖天说一共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天圆地平说。《晋书·天文志》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第二种盖天说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地,在《晋书·天文志》中又说“天象盖笠,地法覆舟。”这时已经有了拱形大地的认识。

盖天说在汉代以前曾长期统治天文学界,东汉以后,逐渐被浑天说所取代。

浑天说则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也最深的一种天地观。代表人物之一是张衡,他在《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四、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

前文介绍过,《周髀算经》的成书年代是西周至西汉。《周髀算经》里明确记载:“天似盖笠,地法覆盘”。覆盘只能是圆盘,盘子是内凹形的,覆盘倒扣则成拱盘之形。也就是说,《周髀》的天地形态是:天像斗笠,盖着像覆盘一样的拱形大地。这证明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认识到大地是有弧度的。

《周髀算经》里面提到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还有关于"昼夜易处"的论述。夏至、冬至。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一个斗笠,太阳不见的时候,就是去了另一个斗笠。两个斗笠合起来,就是类圆形。所以说,在《周髀算经》成书之时就认为地球是一种“类圆形”。

《周髀算经》:南至夏至之日中,北至冬至之夜半,南至冬至之日中,北至夏至之夜半。
春分之日夜分以至秋分之日夜分,极下常有日光。秋分之日夜分以至春分之日夜分,极下常无日光。故春秋分之日夜分之时,日所照适至极,阴阳之分等也。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春秋分者,阴阳之修,昼夜之象。昼者阳,夜者阴。春分以至秋分,昼之象。秋分至春分,夜之象。故春秋分之日中光之所照北极下,夜半日光之所照亦南至极。此日夜分之时也。

《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理论。盖天说是人在天地之内站在地平线上观测天象所以只能看地平以上的半面,此时斗笠形状的半圆好像张开的伞盖,所以称为盖天。而合并地上与地下两个半圆球体,就是天体之整个大圆。

浑天说可能始于战国时期。屈原《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有的注家认为就是天球的意思。

西汉末的扬雄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的记载。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扬雄是在和《天问》对照的情况下来说这段话的。由此可见,落下闳时已有浑天说。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字长公,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 (今四川阆中)人。他创制《太初历 》,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 ”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落下闳提出了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明确说明了地球是球形,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 ”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在汉武帝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科学事件“浑盖之争”。汉武帝支持洛下闳的浑天说,否决了司马迁等太史令们的旧说。浑天说的天球概念与观测一致,受到天文学家普遍承认。盖天派的保守学者们穷于应付,一方面综合前人成果完善《周髀算经》,另一方面苦心构造各种说词和数字以求摆脱困境。他们可以置诸多疏漏于不顾,唯求“天不得转入地下”这个基本观念不被推翻。结果是如蔡邕所说:“周髀术数俱存,验天多所违失”。

西汉时期的王充(27-97年)的《论衡·谈天》篇多次使用了浑天说的名词概念,表明了自西汉中期以来浑天说的宇宙观已经成为当时知识阶层的共同知识,其他很多典籍如《淮南子·天文》、《白虎通·天地》、《乾凿度》、《钩命诀》里也有类似描述,说明很多人都在自觉地传播、利用甚至发展浑天说思想。

东汉时期,张衡(78-139年)发展了浑天说。基本模型是“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地如蛋中黄”这五个字表达得清清楚楚。同时也认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也就是说,天如同无穷大的鸡蛋,地如同有限大的鸡蛋黄。同时期对立的盖天说,也抛弃了原来的“天圆地平”的说法,而是认为地是以北极为顶点的半球形。但在朝廷的一次辩论中,浑天说击败了盖天说,被当时的汉安帝钦定为官方学说。

《浑天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 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根据张衡的认识,宇宙结构应该是这样的形状:

因为张衡的另一本书《灵宪》里面有写“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所以有人说张衡认为地是平的。其实了解古代易经思想就能理解,这种表述跟“天圆地方”类似,是用天地阴阳对立的认识来看待天地,我们从表面上看,大地确实是平的,但这并不表示张衡认为地球是平的,这跟他的“地如鸡子中黄”和浑天仪形状完全对不上号。

浑天说存在两大宇宙结构,其一为鸡子,其一为弹丸说。鸡子说主张天体为椭圆形,而弹丸说则主张天体为正圆形。葛洪引《浑天仪注》曰:“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王蕃概括张衡之说曰:“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王蕃不同意鸡子说 ,他主张“天体圆如弹丸”,又说:“然则绩亦以天形正圆也,而浑象为鸟卵,则为自相违背”。

但民间仍然有很多学者相信盖天说。当时,无论浑天说还是盖天说,都由严格观测数据和计算方法支持形成数学模型,要为历法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东汉时期的道教经典《灵宝经》以天地为研究对象,直接探索天地运行之道,以及天地的起源,建立了完整的道、阴阳气和万物的物质体系,用该物质观全面解释了天地周而复始的年运动,以及与天地有机配合的月日运动,构建了完整的独特的天文理论体系,其知识深广度和对中国文明的奠定作用是无可置疑的。《灵宝经》中说地球是球形并且象轮子一样旋转运动。

《灵宝经·真原义》: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毬。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东生西没,日行阳道。西生东没,月行阴道。一日之间,而分昼夜,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而定寒暑。

《灵宝毕经》继承了《灵宝经》中的说法。

东汉钟离权所著《灵宝毕经》引《真原》曰: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东生西没,日行阳道,西生东没,月行阴道,一日之间,而分昼夜。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崦定寒暑。

五代时的《钟吕传道集》继承了《灵宝经》中的说法。

《钟吕传道集》:“混湾初分,玄黄定位。天地之状,其形象卵。六合之中,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轮。凡日之东出而西,未没为昼;西没而东,未出为夜。是此日之出没以分昼夜也。若月之出没,不同于日。”

《华严经》中说的风轮就是包裹地球的空气,佛教说地为轮,指的是大地是圆球形。

《华严经》中《如来出现品》说:"风轮持水轮,水轮持地轮,地轮依水轮,地轮依风轮,风轮依虚空,虚空无所依,而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安住。"

唐朝的《开元占经》引东汉·张衡《浑仪注》中,也沿用了地如鸡子中黄的说法。

《开元占经》:“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唐朝的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一·天数 第二》引 三国东吴王蕃之言,沿用了鸟卵说。

《乙巳占·卷第一·天数 第二》:“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和数据的积累,唐玄宗时期的一行和尚彻底推翻了盖天说,并为唐玄宗制定了一部大衍历作为官方历法。从此浑天说成为公论。

《旧唐书》记载,唐代一行奉命制作《大衍历》时,挑选了13个点观测北极星高度,最南端在越南境内,测量出北极星角度约为17.07°,最北端今天俄罗斯境内,测出北极星角度为52°,由此发现了纬度。一行测量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已经是明确知道地球是圆的了。

《旧唐书》:计南北极相去才八万馀里, 其径五万馀里。
《新唐书》:又若树两表,南北相距十里,其崇皆数十里,置大炬于南表之端,而植八尺之木于其下,则当无影。试从南表之下,仰望北表之端,必将积微分之差,渐与南表参合。表首参合,则置炬于其上,亦当无影矣。又置大炬于北表之端,而植八尺之木于其下,则当无影。试从北表之下,仰望南表之端,又将积微分之差,渐与北表参合。表首参合,则置炬于其上,亦当无影矣。复于二表间更植八尺之木,仰而望之,则表首环屈相合。若置火炬于两表之端,皆当无影矣。夫数十里之高与十里之广,然犹斜射之影与仰望不殊。今欲凭晷差以指远近高下,尚不可知,而况稽周天里步于不测之中,又可必乎?

北宋张载更将地称为"圆转之物"。张载以第三者角度,论述宇宙并非围绕大地而转,而是大地自转,并明言大地乃“圆转之物”。如果从日月起没大地上下的浑天认识,如果大地是盘状的,那么是无法“圆转”的,所以大地一定是圆球形的。

《正蒙·参两篇》:“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古今谓天左旋,此直至粗之论尔,不考日月出没、恒星昏晓之变。愚谓在天而运者,惟七曜而已。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左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因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太虚无体,则无以验其迁动于外也。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地,物也;天,神也。物无踰神之理,顾有地斯有天,若其配然尔。”

《元史》记载,元代郭守敬奉命制作《授时历》时,挑选了27个点观测北极星高度,最南端在南海,测量出北极星角度为15°,最北端在北海,测量出北极星角度为65°,再次确认了纬度差别。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北极星角度应该不会太大变化。

《元史》记载,元代耶律楚材制作《西征庚午元历》时,组织人员测量了寻斯干城和开封城的月食,发现寻斯干城的月食比开封月食早了约1更半,由此发现了经度。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地球上任何一点观测月食,时间应该都一样,但元朝却发现不同地区月食出现时间略有不同。

赵光义十三世子孙、元代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首次明确论证了“地圆说”,赵友钦说,人无法通过肉眼观测江、湖中的船只来判定大地是圆的,但在天气很好的时候,可以通过观测远处的大山来判断,因为远山很大。

《革象新书》:“地体虽浑圆,百里数十里不见其圆,人目直注,不能环曲。试泛舟江湖,但见舟所到之处隆起,而水之来不见其首,水之去不见其尾。洞庭之广,日月若出没其中,远山悉在环曲下,不为障也。测北极出地高下(即纬度差异),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即经度差异),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

元朝已经制作了地球仪。赵友钦于1267年完成论证地圆说,由此,札马鲁丁于当年制作地球仪。

《元史•天文志》(元史 卷四十八 志第一)记载:“西域仪象。世祖至元四年,札马鲁丁造西域仪象:……苦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在中国,对天地形态的认识多种多样,天盖地平、天圆地平、天笠地盘、天笠覆盘、天地如卵等等认识,它们杂次而生,同时存在大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据,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可以考证。

综述以上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对地球的形状,从西周时就有了球形的认识,后来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认识逐渐清晰。在东汉张衡时就认识到地球是球形,到唐朝僧一行时更加明确认识到地球是球形。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界、道教经典、佛教经典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而且通过各种书籍广泛传承。

五、近代地圆说的传播和古人地圆认识问题小议

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后都对西方的地圆学说作过不同程度的介绍,但在当时"骤闻而骇之者甚众" 。后来许多人都认为地圆学说是明末利玛窦从西洋传入的中国的。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就曾指出:"地圆之说,直到利氏西来而始知之。"

郭子章在《黔草·山海舆地图全序》中也说:"利生之图说曰: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分三百六十度,地亦同之,故有天球,有地球,……浑沦一球,原无上下,此则中国千古以来未闻之说者。"

只有梅文鼎经过考证后在其巨著《历算全书·卷一·论地圆可信》中,在详细考证古天文文献及相关数据后指出:"地圆之说,固不自欧逻西域始也。" 直到晚清,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地圆学说是利玛窦传入中国的。

梅文鼎是清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他与英国牛顿,日本关孝和(日本算圣),三人并称“三大世界科学巨擘”,又是一个世界闻名中国人不知的历害人物,在天文历法和数学上拥有极高的成就。

何盛林说:"夫地圆于球说盛于西人,而中国古书实导其先。即如《算经》曰: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盖笠之形中高而四围下,盘而覆,形亦如之,是地圆《周髀》已明言之矣。"

1872年《申报》上发表一篇《地球说》,文章开宗明义指出:"近世言天文者,辄谓地球之说创自泰西,不知古书中早具言其理,特未详辨别其形,非至利玛窦、汤若望诸人始独辟奥窔也。"

后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也指出,"星气之占始于臾区,勾股之学始于隶首,地图之学始于髀盖,九章之术始于周礼,地圆之说创自管子" ,所有的西法都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其他类似主张者颇不乏人。

谭嗣同在《石菊影庐笔识》中也写道:“《曾子·地圆篇》、《管子·地圆篇》、《周髀》绕地一周,地斜故有寒暑。《纬书》地有四游,皆通西学。”“地圆之说,见于《内经》、《周髀算经》、《大戴礼记》及郭守敬,非发于西人。且月之食也,食之者,地之圆影。地不圆,影何以圆?此犹可昭昭目验者也。”

随着《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康輶纪行》、《海国四说》等书风行海内,地圆学说也得到广泛传播。

随着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更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地为球体。"留洋"的华人也在日记中也留下了大致相同的记载。

可能有人会用这种逻辑来说明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中国大多数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那么,到现在还有不少美国人认为地球是平的。

如YouGov组织2018年对8000多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表明,有多达六分之一的美国人并不完全确定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圆形的。Datafolha Institute对2000多名巴西成年人的调查也表示,7%的人拒绝承认圆形地球的概念。

“地球是平的”理论的相信者越来越多,围绕着地平论的组织也随之诞生。美国的“扁平地球协会”就是一个宣传地球是平的组织,致力于为相信“圆形地球”的人科普扫盲,传播地平论的核心观念。这个组织解答了很多“圆形地球人”的疑惑,各种不同的假说看得人眼花缭乱。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说美国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吗?如果说“不”,那么对中国古人也一样,不能因为少量人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大量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就说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这样就是在玩弄双重标准。

结语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具象到抽象,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然规律。在认识过程中,新旧观点、新旧认识必然会产生冲击、碰撞、纠偏、改错、融合、取代等等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必然曲折复杂的。

中国古人认识地球是圆球也有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个过程确实存在,不容否定。现在还有人坚持中国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这是针对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害人的伪科普。

中国古代天文学功勋卓著,成就非凡,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陈美东著

微信公众号“舞天玄姬”《简略说中国历代天文气象机构》

以上一并表示感谢!

欢迎关注“明文广记”,一起发现新奇的历史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他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连任三大省委书记,1969年被秘密处决

他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连任三大省委书记,1969年被秘密处决

历史1949
2024-05-28 00:38:22
中国必须直面的灵魂拷问!公方彬:面对俄乌战争,世界有无公理?

中国必须直面的灵魂拷问!公方彬:面对俄乌战争,世界有无公理?

瑜说还休
2024-05-30 11:32:43
惹怒“希尔顿们”的酒店代订,是门什么生意?

惹怒“希尔顿们”的酒店代订,是门什么生意?

潇湘晨报
2024-06-02 17:06:12
《庆余年2》:看懂二皇子不穿鞋背后的细节,才明白庆帝的心真毒

《庆余年2》:看懂二皇子不穿鞋背后的细节,才明白庆帝的心真毒

小怪吃美食
2024-06-02 20:00:14
她曾一年服侍30位导演,夜夜换房陪睡,换来的却是被联合封杀!

她曾一年服侍30位导演,夜夜换房陪睡,换来的却是被联合封杀!

橘子大娱社
2024-06-02 15:15:02
林彪去江西休养,顺路看望贺子珍,他走后贺子珍马上联系省委同志

林彪去江西休养,顺路看望贺子珍,他走后贺子珍马上联系省委同志

正史笔记
2024-05-30 17:11:48
父爱如山!15岁女儿被牧师性侵后自杀,十年后牧师出狱安排杀手处决!

父爱如山!15岁女儿被牧师性侵后自杀,十年后牧师出狱安排杀手处决!

华人街
2024-06-03 00:09:43
刘烨儿子审美越来越偏,背帆布袋比妹妹黑,霓娜没了龅牙颜值逆袭

刘烨儿子审美越来越偏,背帆布袋比妹妹黑,霓娜没了龅牙颜值逆袭

云泽点评汇
2024-06-02 14:48:03
张志磊的“美式”胜利

张志磊的“美式”胜利

忽然亦周
2024-06-03 07:04:29
汉江变“旱江”,中国调水为啥逮着一条汉江“往死里薅”?

汉江变“旱江”,中国调水为啥逮着一条汉江“往死里薅”?

王姐懒人家常菜
2024-06-02 06:47:39
侃爷陪年轻娇妻出门炸街!网友直呼开了眼界,一块布竟能如此高级

侃爷陪年轻娇妻出门炸街!网友直呼开了眼界,一块布竟能如此高级

快乐娱文
2024-06-02 12:36:03
打麻将随身带这三样东西运气爆棚

打麻将随身带这三样东西运气爆棚

漫步风雨中
2024-05-30 13:39:16
在夜店也能练球?网友拍到杜兰特在夜店练习投篮

在夜店也能练球?网友拍到杜兰特在夜店练习投篮

懂球帝
2024-06-03 10:29:06
这两个新闻连在一起看,简直让人窒息

这两个新闻连在一起看,简直让人窒息

顾礼先生
2024-05-14 16:42:44
美太空部队发现!中国空天飞机:5月下旬,600公里上空分离一物体

美太空部队发现!中国空天飞机:5月下旬,600公里上空分离一物体

乐阳聊军事
2024-06-02 13:03:05
“1%定律”:一个人要走大运,会有三种迹象

“1%定律”:一个人要走大运,会有三种迹象

布衣粗食68
2024-06-01 16:05:14
天啊,孟子义的妲己装一出,谁能与之抗衡?

天啊,孟子义的妲己装一出,谁能与之抗衡?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5-04 14:17:05
狗没戴头盔也被罚!交警发声:电动自行车是民生工具不能粗暴罚没

狗没戴头盔也被罚!交警发声:电动自行车是民生工具不能粗暴罚没

大风文字
2024-06-03 11:23:45
汪峰捡到宝了别说男人,就是女人见了森林北,都要忍不住多看几眼

汪峰捡到宝了别说男人,就是女人见了森林北,都要忍不住多看几眼

粤姐说情感
2024-05-27 15:07:29
我的妈呀!对面家里,一个敢砸!一个敢让砸!

我的妈呀!对面家里,一个敢砸!一个敢让砸!

呼呼历史论
2024-05-31 10:13:39
2024-06-03 13:48:49
明文辨史
明文辨史
辨析发现真实的历史文化!
31文章数 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涉及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亲子要闻

独自出门的宝宝

旅游要闻

哈尔滨至香港航线正式开通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朝国防省:朝方将暂停向韩方投放垃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