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新中国十大将之首,公认为我军最会打仗的高级将领之一,有着“战神”的美誉。在革命战争时期,粟裕从一名师范生逐渐成长为指挥几十万大军作战的统帅,必定有着非凡的经历。
粟裕不仅会打仗,而且为人谦逊,不贪恋权位,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器重。上世纪六十年代,二战英国著名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主席当着他的面夸粟裕: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
遗憾的是,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大将,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了错误批判,被撤销总参谋长一职,从此离开了他心爱的军队一线岗位,直到1994年12月才获得平反,一代战将,蒙冤长达三十余年,令人痛心。
粟裕为何会被错误批判呢?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有7位元帅出席,其中有3位元帅一言不发,有意保全粟裕,他们分别是谁?
粟裕为何被错误批判?
1958年3月,毛主席指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提议召开军委扩大会议,采用整风的方式,来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时任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研究并且确定了军委扩大会议的内容。
同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彭老总严厉批评了时任总参谋长粟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指出了三件事。
其一,策划攻打马祖列岛事件。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我军的主要目标还是解放台湾和周边岛屿,当时我军的空军和海军力量薄弱,一时无法解放台湾,鉴于这种情况,中央先是确定了东南沿海的作战方针。
在中央的作战方针下,我军将重心放在了解放马祖、金门这两个岛屿上。1955年2月,粟裕已经负责总参谋部工作了,他邀请华东总部、海空军高级将领来南京军区开会研究作战的问题,,制定出了进攻马祖三个岛屿的计划。
当南京军区将作战计划上报给彭德怀后,他大吃一惊,上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和彭德怀对粟裕制定作战计划这件事并不知情,没有向上级汇报,此事也引起了毛主席和彭德怀的不满。
彭德怀等领导认为,总参谋部不能越过国防部,直接安排制定重大的作战计划。事后,粟裕向彭德怀解释:只是做好准备,并没有下达命令。
其二,外交越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苏联关系良好,为加强两国在军事上的进一步合作,1957年,以彭德怀、叶剑英、粟裕为代表,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
期间,粟裕会见了苏军总参谋长索克洛夫斯基元帅,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提供一份关于国防部与总参谋部职责的资料作为参考。
苏军内部规定,总参谋部隶属于国防部,索克洛夫斯基表示没有分工问题和现成的资料,粟裕知道后也就作罢了。几个月后,苏联方面向我军提供了相关是资料,彭德怀知道此事后不悦,认为这是向国防部要权。
实际上,粟裕的出发点是好的,新中国成立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划分,问题比较多。粟裕希望通过借鉴苏军相关文件,来划分一下工作职责,只是事先没有向中央和国防部请示,在外交上有越权的嫌疑。
其三,越权调兵。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分批回国,粟裕提出制定了志愿军撤回国内,以及回国后的具体部署相关工作,这也是他指责的一部分。
粟裕和总参谋部的同志开会商议后,于1958年2月,以总参谋部的名义下达命令,要求在朝志愿军五个作战单位回国。
这一次,粟裕没有经过军委和国防部批准,就大规模调动在朝的作战单位回国,此事是极度敏感的,有越权调兵的嫌疑。
以上三件事,对粟裕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有“越权”的嫌疑。因此,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提议召开,由彭德怀主持大会,对粟裕进行了错误批判。
三位元帅一言不发
实际上,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对粟裕的批判的错误的,他并没有越权的野心,许多事情都是无心之举。
大会上,粟裕被戴上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帽子,有不少高级将领参加了此次大会,包括7位元帅。
七位元帅参加了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的批判,其中,有3位元帅全程一言不发,觉得粟裕并不存在什么过错。
第一位是原四野统帅林总,他全程没发言,始终保持沉默。林总和粟裕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卓越的统帅,二人惺惺相惜,都是军事指挥的天才。
林总一向看好粟裕,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在南方打“神仙仗”,林总会让东北民主联军全体高级将领学习粟裕的指挥经验和思路。在公开场合下,林总很少夸人,却多次赞赏粟裕的工作能力。
第二位是罗荣桓元帅。罗荣桓是我军出色的政工代表,有着很强的明辨是非能力,认为粟裕并没有大问题,只是在工作中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好。
罗荣桓是政工干部,处事公平、公正是他的一贯原则。因此,粟裕受到错误批判时,罗荣桓同样选择不发言,没有在那种形势下说违心话,保持住了一个政工干部应有的操守。
第三位是贺龙元帅。贺龙元帅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为人非常重义气,对粟裕无端被批判一事表达了不满的同时,同样在大会上坚持不发言。
林总、贺龙、罗荣桓三位元帅,他们虽然都参加了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但没有就批判粟裕发言,从内心里认为粟裕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
1994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一文,正式为粟裕平反。三十余年后,粟裕大将获得平反,得到组织的正确评价,那一刻,等得太久了,粟裕生前没有看到,实在是一大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