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众所还周知,泰国尽管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但是在泰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军事政变中, 泰王总能出面化解困居, 给人一种泰国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度, 但泰王却可以掌控军方的的感觉!
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我们佛里佛气的南亚小邻居——泰国, 为大家解读现在泰国王室的变迁史, 读完此文, 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言归正传,进入主题。
现在的泰国王室源自于1782年建立的曼谷王朝,其立国之君拉玛一世,是前朝吞武里王朝郑信的妹夫,早年陪着连襟一起打天下,帮助郑连襟扫平了各地的分裂势力, 建立了泰国大一统的吞武里王朝,也奠定了现在泰国的版图。郑信建国以后, 封妹夫为王子, 也就是义子的意思,掌握重要军权。
郑信雕像,广东人澄海县人郑镛儿子,郑镛年轻时移民泰国,娶妻生郑信,吞武里王朝是华人建立的王朝
郑信立国15年,妹夫发动政变, 杀掉郑信, 建立曼谷王朝(因为建都曼谷),称拉玛一世。为了得到清政府的承认, 在向乾隆帝纳贡的时候, 就诈自称郑信之子,郑华。所以因为这个原因 ,从拉玛一世到现在的拉玛十世,都有一个郑姓中文名。
到1868年拉玛五世即位的时候, 泰国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拉玛五世亲政以后,对国家从上到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些改革从当时的角度去看, 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他是一个封建国王,而且没有任何的所谓的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去促使他做出这些变革。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了解下:
废除存在五百多年的奴隶制,让奴隶成为自由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食田制度,让小农经济解体,政治上裁撤过去的宫廷制度, 仿照西方建立参议院,法院,警察局,以及枢密院,经济上整顿财政,修铁路, 建水坝,搞大米出口。
一句话,拉玛五世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我国几代资产阶级没搞定的事情。正史批评拉玛五世的改革没有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话说回来,当这个君主属于改革派的时候, 专制反而成为他将改革执行到位的绝对力量。泰国人得庆幸这位大帝是拥有绝对实权的,否则他早就被国内的封建势力掀翻下台了。
同一时间的明治维新, 也不过是在通过多年的内战消灭幕府统治以后才得以推行。
拉玛五世还是一位擅长外交博弈的高手,当时的英国正在从印度向东扩张, 法国则从越南向西扩张, 双方的焦点就是泰国。泰国利用英法对对方的不信任, 提出由泰国充当缓冲区, 保证即不倒向英国, 也不倒向法国。因此泰国才得以摆脱殖民地的命运,成为事实上独立的国家。
这在遍地都是殖民地的东南亚来看, 简直是天方夜谭。
拉玛五世对西方的优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对于自己的几个王子, 都安排到英国和法国留学, 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知识。所以人家的思想从不落后, 甚至在泰国留学生制度建立之前,泰国王室反而成为最早接触外界先进思想的阶层。
后来历届泰王,留学回来以后,基本都继承了拉玛五世的改革习惯, 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仿照西方制度搞改革。
当时隔壁的中国人如果知道, 怕是要羡慕死了。
想象一下, 我大清的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先后留学英国, 回国亲政以后大刀阔斧的搞出类似孙中山先生的那样的资产阶级改革措施(除了共和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感?
泰国的官派留学生制度是在拉玛六世在位期间确立的,于是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被送到国外学习。但这些人不仅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 也学到了西方的政治理念。
1926年, 一批留学法国的热血青年, 在法国巴黎时常组织聚会,商讨国家的前途问题,提出要在泰国搞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第二年,在比里·帕侬荣的组织下,这群年轻人成立了泰国第一个政党——暹罗人民党, 简称民党。(当时的泰国还不叫泰国, 叫暹罗)。民党其实严格意义上讲算不得一个政党,没有严格的政治纲领, 也没有严密的组织,仅仅是一个有共同政治倾向的松散组织。
民党里边除了比里为代表的文官派, 还有以披汶为代表的军官派。这两个派别在日后的政治道路上逐渐走向分裂。
披汶(披汶·颂堪)19岁从泰国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来因为成绩优秀, 被选派到法国枫丹白露炮兵学校学习,在此期间结识了比里, 加入了民党。回国以后,以少校军衔进入炮兵部队,随后将自己的领导披耶帕凤发展入党。
于是这帮少壮派军官不好好上班, 天天捉摸着怎么推翻泰国的君主专制。
1931年, 拉玛七世因为白内障赴美国做手术, 朝政大权交给他老哥布里帕亲王摄政。
1931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之一,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到这里已经持续了三年,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了重创, 促使德国的纳粹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进一步抬头。严重依赖外贸经济的泰国这时候也不好受,由于外贸减少, 以及前任国王财政开支巨大, 导致拉玛七世的国库入不敷出,财政赤字逐步扩大。
于是摄政王布里帕决定再次裁撤公务员, 其中主要是裁撤军事人员。这个计划一宣布,马上引起军方的强烈抗议, 当时的军方总参谋长班德亲王也是王室成员,为了抗议甚至直接辞职。
更多的抗议来中下层军官, 毕竟他们是主要裁军对象。此时随着泰国多年的对外开放, 社会上积累了一大波推崇西方民主制度的知识分子,他们普遍认为泰国王室已经无可救药,认为王室贵族把持的内阁和参议院对经济危机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而真正有头脑的人(主要是他们)都在民间,所以得换人 ,让他们参与朝政,一大波年轻军官面对被裁员的可能 ,也将某头指向这些拥有巨额财产的亲王们。
这年11月,拉玛七世终于看完病回来, 他赶紧召开了部分陆军军官开会,商议解决办法, 参会的披汶在五年后会议走出会议室的心情时说到:“当时的我痛哭了一场, 因为我感到国王无能为力, 已经解决不了任何理由。
我在查到这段资料的时候严重怀疑他是为了后来发动政变找借口开脱。
1932年年初,由于粮食和蔬菜价格继续暴跌, 泰国的经济进一步恶化,在这年的上半年里 年轻的拉玛七世不断的退出各种减税措施,缩减开支和调整进口关税,但经济仍然在进一步恶化。最后, 拉玛七世觉得自己好像用不了这么多的宫廷劳动力, 于是解雇了大量的宫中侍从 ,并继续裁撤公务员。
军队中的部分人终于忍无可忍了。
1932年6月24日,披汶·颂堪的老上级披耶帕凤率领军队中的少壮派发动军事政变, 他们冲进首都曼谷, 很快控制了国王卫队和内阁、警察局车站、电台等各个机构,并扣押了摄政布里帕亲王。后者通过电台发表讲话, 呼吁所有泰国人不要自相残杀。
当晚,拉玛七世接到比里·帕侬荣呈上的“迎王奏章”,给了国王两个选择:要么回来做立宪制度下的国王, 要么退位我们再从王室里选一个。
拉玛七世估计这两年也搞得很累, 于是爽快的选择了第一个。
政变来的很容易, 导致军队里很多保皇派还没反应过来政变就结束了, 但换来的结果就是保皇派力量没有被清算。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出现了多次撕扯, 先是 比里颁布的新经济政策里主张将农村的土地收归国有 ,单这一条就刺激了王室和大地主贵族们, 于是他们以比里涉嫌要搞共产主义为由, 逼迫他出走, 民党也被解散。
拉玛七世恢复了对行政权的控制。
于是1933年披耶帕凤再次发动政变, 将除了国王以外的内阁各部长扣押,披汶就是在第二次政变中开始上台, 先后出任国防部长、陆军司令。1938年以总司令的身份出任泰国总理, 建立军政府统治。
宏观上讲, 这次政变基本确定了泰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新宪法规定首相(我们称之为总理)负责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国王只是精神领袖。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泰国的国王, 经过历代国王对各家政务的精心处理,以及从拉玛五世以来对泰国经济的改革成效,泰国国王在普通民众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革命开始的时候, 他们就没有想过要去革国王的命。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反感的是泰国王室成员对各个政府机构的霸占。
这个民意基础成为泰国国王未来翻盘的筹码。
拉玛七世在1935年被迫退位, 因为是被迫, 所以他的继承人也被迫由议会来确认。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别有用心的将拉玛七世的侄子——九岁的阿南塔·玛希敦立为泰王,这就是拉玛八世。
拉玛八世即位以后就常年在瑞士留学, 一直到十年后的1945年回国, 但不到一年就被人发现死在卧室 凶手不明。死时年仅二十岁。
然后即位的是他的亲弟弟普密蓬,也就是我们听的最多的拉玛九世。
普密蓬的父亲1929年英年早逝,那会他才两岁,哥哥拉玛八世也才四岁, 母亲一心希望将他们俩培养成才,当然最主要的是32年以后泰国国内政局动荡,因此母亲带着他们到瑞士避难。兄弟俩等于是在瑞士长大,普密蓬登基以后, 回到瑞士洛桑大学继续攻读学业,原本学的是自己喜欢的工程学, 登基以后改读法学。四年后回国加冕,成为拉玛九世, 完事以后继续带着妻子去瑞士读完剩下的一年。
1951年年底,完成法学学士学位的普密蓬终于结束异国生活, 带着妻子从瑞士启程回国。
一说到泰王回国, 每次必须是人山人海,收到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此期间的十几年里, 泰国一直处于披汶的军政府统治之下, 泰国在二战时期被日本偷袭占领, 当时的日本确实牛的不行, 一路从北达到南, 英国的香港, 美国人的菲律宾,法国人的越南,都先后被日本人打炮了,泰国人羡慕的不行,两个国家的黄种人第一次站到一起去建立世界新秩序。于是泰国选择加盟日本的共荣圈创业计划。
其实从动机上讲,披汶和缅甸的昂山的想法有点类似,不仅能保持国家独立 ,还能从日本人的对外扩张中分一杯羹。
但是事情的发展说变就变,1944年以后, 日本人开始到处吃瘪,英美也加强了对曼谷的轰炸, 谁让你是人家盟友呢?披汶和昂山一样产生了改旗易帜的想法,但不幸被日本人发现, 披汶出逃。
日本人投降以后,流亡国外的自由泰国组织回国成立新政府, 披汶退出政坛。但随后新政府的无效和腐败, 刺激了披汶部下们的野心。1947年,屏·春哈旺、帕敖·斯雅侬和沙立·他那叻裹挟着已经下野的披汶发动了政变,事后并了他一个国防部长的职务。为了避免被国际制裁,他们推出了一个文人政府, 自己作为幕后。第一年文官政府将经济治理的很好,第二年就准备搞新宪法削弱军方势力。
于是1948年军队再次发动政变。成功以后将披汶推上总理宝座。
随后几年,军队内部派系丛生 ,争端从未停下,最后形成披汶、沙立、帕敖分别掌权的三巨头局面。
当时的国际背景,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披汶打算与社会主义中国建交, 主要目的还是迎合国内社会主义者,希望一部分社会主义者加入政府以稀释右翼军人力量, 但此举马上就得罪了美国人, 于是1957年,恰逢披汶因为贿选遭到民众游行抗议,沙立联合美国人, 发动政变, 一举将披汶赶下台。
沙立在对老领导搞政变的时候, 担心号召力不足被反杀,希望得到国王的支持,于是给了国王一个眼神,早已经被边缘化好多年的拉玛九世心领神会, 马上用自己仅有的象征性的任命权,任命沙立为内阁总理和陆军总司令,并宣布戒严令。
正常情况下, 国王的命令都是象征性的 ,但这次有了沙立政变和民众抗议的支持, 就有了那么一层实权的味道。
这是国王和军队的第一次默契。从此以后每一届政变都需要获得国王的承认,否则对于泰国民众来说就是不合法。
在随后的日子里, 泰国发生了十多次的军方政变,基本都是在泰王的支持或者是默许下进行的。而军方政变的对象,要么是文官政府 ,要么是上一任军政府。军队内部也是派系繁多, 今天你政变搞他, 明天我再政变搞你。
文官政府基本不掌握军队, 对军方的历次政变只能躺平处理,而军方首脑政变成功以后,一旦卸下军职出任政府总理, 则很快就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如果军方首脑同时担任陆军司令和政府总理, 这就形成了军政府统治, 和宪法又不相符, 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引起民怨。
披汶是1932年以后泰国历史上最有实权的人物,前后掌控泰国15年之久,但时过境迁, 最后还是被自己的部下推翻, 所以泰国军方是没有常青树的,也就没法像它的西边邻居缅甸一样建立稳固的军政府。
作为泰国的吉祥物, 泰王对此乐见其成,谁上台都行, 谁政变都行, 只要不动我的财产不革我的命,毕竟泰国王室的经济利益, 主要来自于王室所控制的财产 ,而不管谁上台 ,只要不碰王室财产, 泰国王室都不会心痛。
出于历史原因, 泰国上下对泰国王室财产的独立性也给与了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底层民众尤其尊重他们的国王, 如果某届政府爆出侵占王室财产的丑闻, 那么这届政府基本很快就玩完。
一个长期处于各种政治争端之外, 但是又享有崇高威望的泰王, 面对分裂的各路泰国政治派别, 本身就具有一种裁决者的家长角色。
所以概括来说, 泰国军方和泰王属于彼此互相利用的利益共同体。虽然大家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这两者之间又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泰王无意改变君主立宪政体, 军方也无意剥夺王室利益。在各自的利益关切上,双方又都需要对方的加持。这种合作通过多次的政变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另外, 泰国的宪法一直处于动态的, 基本每一次政变都会修改宪法,
拉玛九世打小就在瑞士学习, 后来又拿到洛桑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对社会政治的研究完全不亚于国内那些政客。除了利用军方的分离培植自己的亲信, 对于泰国民众的照顾也是恰如其分。
过去的泰王常年待在深宫大院, 在民众心中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 但拉玛九世打破这个惯例, 没事就往街头跑, 到处接见民众, 顺便发表一些演讲, 倾听下大家的声音。
不仅仅如此, 拉玛九世还利用泰国王室的资产, 以自己的名义推行各类发展计划(国王工程), 参与泰国的经济建设,据说他每年要花费八个月的时间巡查各地, 研究泰国经济的短板, 然后提出对应的投资计划,比如1988年成立的泰国发展基金, 参与投资国内的水利、教育、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由于泰王的号召力, 拉玛九世一旦投资哪个领域, 马上就会吸引一大批社会资金流入。
拉玛九世简直集合了最为一个国王该有的所有的优点。
好不夸张的说, 拉玛九世堪称泰国最大的风投家。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改善提高了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树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亲民国王形象, 第二就是通过投资改善了泰国民众的生活水准,第三就是顺便还让泰国王室挣到了钱。
名利双收, 从这个角度讲, 其实人们对拉玛九世的尊重是实至名归的。挣钱不丢人, 况且是一边挣钱, 一边给大家发钱呢。
拉玛九世的个人魅力随着他在经济和和政治上的卓越表现, 让泰国国王获得了制度不曾给与的影响力,甚至成为名不副实的泰国最高掌控者。
1991年2月23日,三军最高统帅顺通·空颂蓬上将和素金达·甲巴允上将以反腐败为名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12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选差猜政府,素金达出任军政府总理, 民选政府的支持者随后爆发了激烈的抗议, 双方甚至爆发了流血冲突。拉玛九世不失时机的发表讲话, 批评了冲突的双方对泰国的伤害。在国王的压力下, 素金达和示威群众首领一同跪在国王脚下接受指责, 并承诺平息叛乱。
随后示威群众停止示威,而军政府则承诺举行重新选举。
这起事件以后, 泰国在1991年12月重新修订宪法, 规定国王为三军最高统帅,军队必须宣誓效忠国王,国王处于至高无上和倍受尊敬的地位,任何人不得侵犯。任何人不得对国王作任何指控。。不仅如此, 宪法还扩大了国王在国会的权利,国会上院,也就是参议院, 其成员不需要经过选举, 而是直接由国王直接任命。
2006年, 泰国再次爆发内乱, 他信政治解散国会下院, 重新搞选举,但遭到反对派抵制, 新政府迟迟不成成立,他信的支持者红杉军甚至打出不要国王的口号,支持国王的黄衫军和支持他信的红杉军在街头武斗了一个多月, 拉玛九世尽管没有说话, 但我知道他肯定很生气,于是军方再次发动政变, 他信被迫流亡国外。
国王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宪法赋予他的权力。
拉玛九世终于摆脱了宪法对他的约束, 现在, 不仅是从个人的号召力上, 还是对军队的实际控制上, 再或是宪法赋予的权力上, 泰国国王都获得了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
所以, 如果你一定要问, 泰国国王是否有权掌控军队,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只是,泰国王室至今所取得的成就, 主要还是建立在前任国王拉玛九世的个人威望上, 现在的拉玛十世, 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将老国王创业的基业继承和发扬下去, 还是一个未知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