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海航起死回生的年轻人双双晋升副省长

0
分享至

1,三年前,顾刚,任清华临危受命主持海航重组大案,三年后这两位“七零后”年轻人双双晋身副省长,这是否意味高层对海航风险处置结果的某种认可?
2,有人评价,无论体量还是难度,海航的重组与风险处置都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也大大超过当年著名的“广东国投”重组案,不过,也有人认为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
3,三位先后任职海南最大省级投资平台一一海南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几乎同时获提拔为副省长,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4,作为省会,海口市已成为海南本地省级干部重要来源地。除了任清华异地任职外,新一届省政府6位副省长中有3位曾在海口任职。
5,近年来,海南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在演变,年轻化,高学历和空降比例增加等趋势明显,海南本地干部如何与时俱进?

2023年1月17日,海南省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政府组成成员。
除了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和倪强副省长继续留任外,其它五位副省长基本上是“新面孔”。
王路(生于1963年),刘平治(生于1964年),闫希军(生于1963年)等可能主要是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副省长。
当然,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现年46岁的省发改委主任顾刚当选为副省长,虽然排名居末位,但作为政坛的“明日之星”,顾刚未来的仕途继续被看高一线。
从最年轻的省发改委主任到全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他仅仅用了一年零二个月的时间。

2021年底,顾刚在成功处置海航重组大案后不久即晋升为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成为全国最年轻发改委副主任,时年顾刚44岁。
同样籍贯是陕西,生于1976年的任维生于2020年当选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如今,这一记录被顾刚打破。
自此,当年中国財经投资界如雷贯耳的“海航重组大案”两位主要操盘手顾刚和任清华,一位在海南一位在安徽双双晋升副省级,完成了从政生涯中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跨越,两人未来的仕途路线图充满了想象空间,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顾刚和任清华同为七零后中坚力量,均有相当学业光环,要么毕业国内名校,要么拥有正牌博士学位,在进入政界之前均在深圳或湖南等地民企任职,普通职业经理人身份出道,似乎看不出有什么背景靠山,然而,出道即开挂,小步快走不停步,年年有进步。
公开履历显示,顾刚出生于 1977 年 4 月,陕西镇安人,汉族,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1997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早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民营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并不在体制内。
2007年,就读长江商学院是顾刚人生一个“分水岭”,从此之后进入体制内逐步获得培养与重用。
尤其是在海航重组与风险处置期间,当年的顾刚一度身兼三职,且都是要职重担,放眼琼州再无二人。
因此,不少海南官场人士当时就预测,经过多番历练后的顾刚将来升任副省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曾经万众瞩目的海航重组与风险处置已经尘埃落定。

当年有财经媒体报道称,海航的破产重整案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例,也是万亿级债务体量法治化和市场化处置风险的探索。
和20年前震惊中外的“广东国投”破产倒闭案相比,此次海航重组与风险处置的体量与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据了解,当年广东国投公司的总资产为人民币214.71亿元,负债人民币361.65亿元,总资产负债率为168.23%,资不抵债人民币146.94亿元。
而海航无论是总资产还是总负债均几十倍于“广东国投”,数千家关联公司股权穿透复杂程度更甚。
2021年10月23日,海航集团发布消息,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的各重整计划(草案)均已获得表决通过。
当时顾刚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全国最大的破产重整案,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各程序均高票通过,应该说破产重整‘基本’完成。


确实如此,顾刚也认为只是“基本”完成,毕竟如此规模的重组大案现在就“盖棺定论”还为时有点早,由于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成功与瑕疵,赞誉与怨言总是并存的。
在重整期间,顾刚发声并不多,但为数不多的几次表态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句:“想起要研究一个个被别人利用商业条款灭失掉的资产,我就会充满愤怒和不满,这么好的一个集团怎么就走到了今天?
真的一问惊天下!
顾刚的风格与个性由此亦可见一斑。
此外,还有一件事也曾让顾刚的“人情味”进入公众视野。
2021年10月9日,海航的一位白金卡旅客夜晚路过海航控股北京基地,看到有乘务员在基地门口蹲在路边等车,冻得瑟瑟发抖,拍了张照片发给顾刚并留言建议能否想点办法。
顾刚立刻回复“马上”,并做出批示。
10月16日晚上23点多,海航控股党委班子身着夏季衬衫在海航控股北京基地室外站成一排,目的是“实地感受北京换季后的骤寒天气,体验一线员工在户外等换班车时的感受”。


当年顾刚指示海航控股党委班子体验一线员工冬天换季时户外候车感受

一个省级投资平台公司走出三位副省长实属少见。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南控股”)是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于2005年2月2日成立,现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属大型企业。
截至2021年12月底,海南控股资产总额达到1713亿元,成为省内首家资产规模跃入千亿级的省属国企。


巧合的是,今年刚升任副省长的谢京,任清华和顾刚均曾在这个海南最大的国企平台任职。
其中顾刚是最早在“海南控股”任职,前后任职时间也最长,他曾于2008年5月至2015年7月担任“海南控股”副总经理。
不过,2013年5月之后,谢京调任“海南控股”总经理,成为了顾刚的顶头上司。
2016年8月,谢京更进一步,升任“海南控股”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
不过,谢总升任董事长时,顾刚己不在“海南控股”了,他自2015年11月开始获得一次至关重要的提拔,担任海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令人有点意外的是,2018年9月,顾刚又重回了“海南控股”并取代谢京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总经理的谢京反而成为了顾刚的下级。
两人在“海南控股“此起彼伏的合作共事关系一直持续到2019年5月,谢京调任海南省科技厅厅长。
相对而言,任清华在“海南控股”任职时间较晚也较短,作为无党派的任淸华是2021年11月出任“海南控股”总经理,他们三位中只有顾刚是中共党员,谢京一直是民主党派。
而且,这三位共有一个类似经历:在进入体制内之前都曾在市场化企业中担任过高管职位。
除此之外,这三位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曾在海口市担任过副市长,其中任清华是2013年,早于顾刚,且任副市长职务长达6年,任职时间是三人中最久的。
顾刚是2015年2018年任职海口市常务副市长,谢京则更早于2012年任海囗副市长,但只有一年多时间。

海口市一一海南省级干部晋升“快车道”?
除了上述三位外,现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巴特尔,现任副省长倪强及刚卸任的王路副省长都曾在海口市任职过。
印象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口市委市领导能真正进入省一级实职领导岗位的并不多,如果不算陈玉益和王富玉的话,第一位由海口市市长升任海南省副省长的应该是2004年的陈成,之后还有陈辞,冀文林等,均是由海口市市长转任副省级甚至是省委常委。


不过,“出领导”的地方有时也是“出事多”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左右,已经“落马”的在任或曾在海口市委市政府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副市长、市长、常委乃至市委书记数量超过十位以上。被查的和提拔的可谓是旗鼓相当。
最近这些年,海南的省级领导中“空降”越来越常见,且来自北方省份领导干部赴琼任职比重逐步在提高,而传统上南方省份包括广东干部来琼任职比例似乎有逐步减少迹象,如一度在海南高层领导中占据过相当比例的湘籍省级领导目前己难觅踪影了,而广东干部来琼任职人数和建省之初相比早已大幅减少。
同样地,和建省之初相比,海南本地籍干部进入省一级领导层的干部的比例也呈逐年下降之势,甚至有人担忧在厅局级这一层级的海南本地干部都有“断层”的危险。
确实,学历,年龄和个性等多种因素正导致海南本地干部某种程度上的“青黄不接”。
其实,海南本地干部可能眼界学识稍有不足,但热爱家乡,扎根故土,干事业的长期性稳定性更强,当然,在办事能力与效率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可以效仿内地与部委干部来琼“挂职”制度也安排优秀的海南干部“走出去”,到国内先进地区尤其是江浙广东等地交流学习。
应该讲海南还是有好干部的,无论顾刚还是谢京,任清华,这都是海南培养并在海南成长历练起来的干部典范。
新时代,新常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建立,不再拘泥于学历,年龄,背景,省籍等单一标准,打破定势陈规,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五湖四海,只有这样,海南整体官员队伍素质和投资营商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来源:天涯海聊 台风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
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851文章数 119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