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州男子白天卖鱼亏本,晚上卖鱼挣上亿,记者:他给鱼“镀金”了

0
分享至

干什么事都需要坚持,正如毛主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过这个世界,一个人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可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想不成功都难。

在浙江台州养鱼的中年男人俞淳,把人生最好的20年都放在养鱼上。他经常说,10年,20年,哪怕一辈子,把鱼养好,就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

可别小瞧这个目标,俞淳在台州名气极大,上到企业老板下到小商小贩都认识他,都知道他靠养鱼成为亿万富翁,靠卖鱼年销量达上亿元。

一网下去就是百万富翁,这是俞淳对自己养鱼的评价。这句话听上去让人不可思议,什么鱼一网就值上百万,难道鱼鳞上贴着金片?

还真是这么回事,俞淳养的鱼叫黄鱼,若是白天捕捞值不了几个钱,卖掉还亏本,可一到晚上,他一网下去,就能卖出上百万的天价,而且卖一条鱼是同行的两倍利润!

养黄鱼这么挣钱?许多人不信,记者也不信,于是在2018年,《致富经》的记者来到台州大陈岛,寻访俞淳的养鱼基地,还真的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白天捞赔钱,晚上一网值百万

当记者赶到俞淳的鱼场时,这个中年男人正在准备下海捞鱼。这次捞鱼行动规模宏大,十几个工人站成一排,只需要一网,两万斤的鱼就能被捕捞上来。

“什么时候开始捞?”记者已经按捺不住了,等待着见证奇迹的那一刻。

这个鱼,白天不能捞,捞上来致只能卖十多万元,我们还赔本。必须等到晚上捞,一网下去就价值百万!”俞淳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

这种说法,记者还是第一次听到,什么鱼还必须是晚上捞,白天捞就赔钱?

“秘密就在天黑之后。”俞淳简单地回应了一句。

晚上7点,天色完全暗沉下来,捞鱼行动终于开始了。俞淳表现得很淡定,让十几个工人拉网捞鱼,自己站在上面指挥。工人们捞鱼前,他一再提醒:“手电筒别太亮,尽量暗一些,越不见光,这东西就越黄。”

这般操作又把记者惊住了,晚上捞鱼,光线那么暗,工人们掉海里怎么办?被海水冲走了怎么办?

这时,俞淳又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光太亮的话,这些鱼卖不出去,只要光线够暗,这一网鱼就能卖出100多万。”

记者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也不敢说话了。但接下来,当鱼被打捞上来后,工人的操作又惊掉了记者的下巴。

只见工人们眼疾手快,鱼刚被捞起,就被全部摁在一个大冰桶里面。记者还来不及问话,工人们就把鱼用黑色塑料袋死死捂住了。这还不算,工人们又在冰桶上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这刚捕捞上来的鱼,这么一番瞎折腾不是让它们死光了?死鱼难道比活鱼还值钱?记者更不明白了。

俞淳及时解开了记者的疑惑:“这些鱼反正是要死的,我们必须在两三分钟内把它捂死,捂得越严实越不见光,这些鱼就越值钱。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果然,当俞淳从冰桶里拿出一条鱼,记者发现,原本在白天全身发白的鱼,经过这么一捂,全身竟然变成了金黄色!记者被吓了一跳,他全程围观,可完全不清楚工人们施了什么魔法,难道他们给鱼“镀金”了不成?

看到记者不敢相信的眼神,俞淳噗呲一声笑了。看今天的捕捞作业完美收工,他终于放松下来,向记者讲述了他近20年的创业经历和“一网赚百万”的秘密。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三次“瞎折腾”说起。

第一次折腾:一年销售额破千万

俞淳并不是台州人,2018年,在杭州从事外贸工作的他,来大陈岛旅游时,被饭桌上的一道烧黄鱼“征服”了。

这道菜让俞淳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给了做过家烧黄鱼,味道鲜美无比。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渔民的过度捕捞,中国附近海域的野生黄鱼几乎绝迹,俞淳也再没有吃过野生黄鱼。

就是这一口黄鱼,让俞淳下定决心,在大陈岛承包一个鱼场,养殖黄鱼。俞淳虽没什么积蓄,但人脉很广,他苦口婆心说服朋友,朝朋友借了100万,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养殖事业。

养殖黄鱼,大陈岛的渔民不仅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有好心的渔民提醒他:“你可别瞎折腾,到时候赔个底朝天!

但俞淳偏偏不信,要干就干一把大的。他用这100万从挪威引进了15万尾小黄育苗,又进口了4口深水网箱,自己又仿制了18口,搞起了深海养殖。

朋友看他大搞特搞,顿时心凉了半截:这种鱼很容易养死的对不对?发病、台风,要是躲不过去,这些鱼就白买了。

果然,2001年,俞淳刚在大陈岛建起鱼场不久,深水网箱就因为海水流速太快,把网衣越冲越紧。这些小黄鱼互相挤压、碰撞,足足死了7万条。

不过,俞淳不是轻易服输的人,几个月下来,他把剩下的8万条黄鱼养大了。然而令他感到吃惊的是,这些接近野生的深海黄鱼,收购价也太低了!

俞淳计算过,他养一条黄鱼的成本价是20元,所以在定批发价时,他定了50元。可那些鱼贩子看过成品黄鱼后,却只愿意用18元的价格收。本着快速回收资金的想法,俞淳只好同意了。结果两年下来,他亏损了近两百万。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俞淳想不通,直到2003年快过春节,他到市场上做过调研后,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原来,鱼贩子低价从他那里收走的黄鱼,转手就卖出了100多元的零售价,而且专挑晚上卖,因为黄线越暗,黄鱼就越黄,顾客们也更愿意买单!

俞淳气得差点脑溢血,第二年一开春,他直接签订了十几个专门卖仿野生黄鱼的经销商,把黄鱼的价格定在了55元一斤。因为这种黄鱼台州只此一家,鱼贩子也不敢不要,点头同意。

结果2004年这一年,俞淳的生意就变得火爆无比,一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到2007年,俞淳的鱼场每年也产20万斤深海黄鱼,但也不够卖了。

与此同时,大陈岛的渔民看养黄鱼如此挣钱,纷纷效仿俞淳,养起了深海黄鱼。眼看大家都在忙着“内卷”,俞淳又制定出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让他一举拿下江浙地区一半市场,更让他2007这一年的销售额就突破一亿元!

接力养殖,年入上亿

俞淳想到的这个办法,叫做“接力养殖”,听上去似乎不好理解,但看看他的神操作就是怎么回事了。

深海黄鱼能接受的最低温度是水温8摄氏度,这在北欧国家挪威不是问题,可到了大陈岛,这里有记录的最低温是5.7摄氏度。因此,每到年底,大陈岛的养殖户就必须把养了一年的黄鱼全部打捞卖出。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黄鱼两年的成熟期不够,刚长到一半大就被卖出去了,养殖户也赚不了什么钱。

深海黄鱼无法越冬,这个难题始终无人破解,直到俞淳的出现。他大胆构思,在水温较高的福建沿海建了一个基地,到冬天来临时,他会把250万尾小鱼苗拉到福建过冬,来年开春再拉回来。

当然,这个举措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在运输过程中,深海网箱很容易被牡蛎、藤壶等海洋生物划破,导致鱼苗大量流失。最严重的一次,俞淳损失了一半鱼苗。

记者问俞淳:“这么折腾行吗?”

“就是要给它折腾。”俞淳回答说。

冬去春来,这些在福建过冬的鱼苗就增重了近3两。按55元一斤的价格来算,一条鱼能多卖出七八元,一年能多赚1300万。

显然,这离年销售额过亿还有点距离。但俞淳有的是办法。这一次,他计划从根本上解决黄鱼的育苗问题。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都要花钱购买鱼苗,一条鱼苗的成本是1毛多元。但俞淳剑走偏锋,2010年,他培育出了自己的野生黄鱼苗,一条鱼苗的成本只有7分钱,足足比别人少了一半。

一条一斤重的深海黄鱼,同样售价55元,别人的成本是35-40元,他的成本却是20元,利润是别人的两倍。结果一年下来,他的销售额就突破亿元,成了台州有名的亿万富翁。

但俞淳没有停下折腾的脚步,第三次折腾,他直接做出个“行业龙头老大”的成绩来。

越黄越赚钱,一网值百万

说到这里,俞淳终于愿意道出“白天捕捞赔钱,晚上一网值百万”的秘密了。

在白天时,深海黄鱼的肚子是白色的,品质不好,卖不上价钱。市场上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黄鱼变黄,会直接在鱼肚子上抹色素。

但俞淳没有这么干,他养黄鱼20多年,早已摸清了黄鱼的体态和习性。黄鱼和普通鱼类不同,它的鳞片下方有一个金色皮腺体,能分泌出金黄色素。但这种金黄遇到紫外线和强光会分解而褪色,因此只有晚上才适合捕捞,而且光线越暗越好。这就是俞淳所说的“白天捕捞赔钱,晚上一网值百万”。

不仅如此,俞淳还能让黄鱼变得更黄,秘诀就在于工人们把黄鱼捕捞上来的操作。

首先,工人们会把黄鱼统统倒进冰桶里,用黑塑料袋捂住,再盖上一层棉被,直接把黄鱼捂死,这样它的颜色会更黄。

等黄鱼死后,工人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给黄鱼称重后,把黄鱼的嘴撑到最大,然后把合适大小的冰块塞进鱼嘴里。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记者问道。

这样一来,黄鱼的保鲜期就会长上两天,延长至7天,而且颜色更黄,卖相更好!”俞淳解释说。

记者终于明白了,这一网下去就是两万斤鱼,一斤鱼卖55元,可不是一网百万嘛!

“3小时后这网鱼就能到达台州,明天我的账户就多出100万了。”俞淳自豪地说。

靠着卖黄鱼,俞淳年入上亿,但他还在折腾。为了解决深海网箱经常被刮破,导致黄鱼发生擦伤。他又投资2000万,在大陈岛建起了一个23万平方米的海上铜尾王,深度可达20米。黄鱼的活动空间大了,不容易擦伤,越长越肥美,一斤鱼又能多赚20元。

一个人一辈子养好一条鱼,这就是俞淳的人生信条。他把人生最好的20年都放在养鱼上,而且善于思考,善于折腾,想不成功都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排名第一!这位无锡人,今启卫冕征程!

排名第一!这位无锡人,今启卫冕征程!

江南晚报
2025-11-02 21:03:29
存100W之后发现,存钱的第一步不是存钱!

存100W之后发现,存钱的第一步不是存钱!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5-11-03 04:45:57
11月3日影响市场大事件

11月3日影响市场大事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0:47:50
意甲主帅年薪榜:孔蒂、阿莱格里前2,斯帕莱蒂第4,齐沃第8

意甲主帅年薪榜:孔蒂、阿莱格里前2,斯帕莱蒂第4,齐沃第8

懂球帝
2025-11-03 05:42:11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时尚的弄潮
2025-10-27 00:25:38
郑智化感谢“封杀”,称本想用“屁滚尿流”,自曝3天后注销微博

郑智化感谢“封杀”,称本想用“屁滚尿流”,自曝3天后注销微博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1-02 11:31:29
有媒体评历史百大运动员:梅西仅第三!詹姆斯落后乔丹!

有媒体评历史百大运动员:梅西仅第三!詹姆斯落后乔丹!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02 23:06:22
最新报告发布!我国稳居世界第一

最新报告发布!我国稳居世界第一

陆弃
2025-11-01 08:46:33
亚马尔西甲进17球,本世纪仅姆巴佩19岁前五大联赛进球比他更多

亚马尔西甲进17球,本世纪仅姆巴佩19岁前五大联赛进球比他更多

懂球帝
2025-11-03 02:51:32
大迪闪耀蒙彼利埃,张本兄妹陈幸同等7人出局3人晋级

大迪闪耀蒙彼利埃,张本兄妹陈幸同等7人出局3人晋级

赵或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03 00:23:21
高市早苗自以为很聪明,但这极有可能是我们给日本的最后一次机会

高市早苗自以为很聪明,但这极有可能是我们给日本的最后一次机会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02 20:38:32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观点机构
2025-11-03 00:30:14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哄动一时啊
2025-11-02 21:17:01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难得君
2025-10-29 19:26:55
好消息!瑟尔斯基宣布守住红军城,已歼灭俄军并成功清理几条街区

好消息!瑟尔斯基宣布守住红军城,已歼灭俄军并成功清理几条街区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2 08:25:30
从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含量超0.1%须申请许可

从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含量超0.1%须申请许可

蓝色海边
2025-11-02 12:28:22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深度报
2025-11-01 21:15:25
万科:深铁集团同意向公司提供本金总额最多为220亿元贷款

万科:深铁集团同意向公司提供本金总额最多为220亿元贷款

界面新闻
2025-11-02 16:50:01
美方报道的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国军事顾问团遭重创,秘而不宣

美方报道的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国军事顾问团遭重创,秘而不宣

干史人
2025-10-22 20:10:03
2025-11-03 06:00:49
闻史奇谈
闻史奇谈
昨天已是历史
1628文章数 49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房产
家居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新词新词!!!来看看什么叫做“报格”!!!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