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曼汗国
库曼汗国,是存在于10至13世纪突厥迁移时的一个突厥邦联,范围为库曼人与钦察人所居住的地域,位于中欧和东欧。
11和12世纪,库曼人与钦察人联合起来结成游牧同盟,领土延伸至现今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南部、乌克兰、摩尔多瓦南部和瓦拉几亚西部,边界并不明确。在拜占庭、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波斯和穆斯林的语言中,库曼汗国指的是东欧大草原。这片钦察-库曼邦联有广阔领土,但军事力量松散,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团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帝国,不同的部落有独立的统治者,自己主动地行动,插手周边国家的政治。后来,库曼汗国和天主教之间发生了第一次接触,他们改信了天主教。1220年,蒙哥率领蒙古军队入侵库曼汗国,库曼汗国灭亡,库曼人分别逃至基辅罗斯及匈牙利王国。
1.库曼人
库曼人,又称为克普恰克人、波罗维茨人(源于俄语词Половцы),是一支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主要活跃于10到13世纪。库曼人曾在突厥迁移的过程中与钦察人组成庞大的库曼-钦察邦联,活跃于邦联的西半部分。13世纪蒙古西侵之后,不少库曼人逃到匈牙利王国寻求庇护。
库曼人与佩切涅格人有联系。他们主要居住在黑海以北至伏尔加河一带,过着游牧生活,文化体系繁杂;库曼人的战斗力相对较强,活跃期间始终维持对中世纪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相当一部分库曼人最后迁移到黑海以西,在基辅罗斯、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金帐汗国、格鲁吉亚王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尼西亚帝国、塞尔维亚王国、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以及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等国发挥政治影响力,后逐步与当地贵族融合。库曼人曾于第四次十字军以及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建立中扮演重要角色。
库曼人说的库曼语(英语:Cuman language)是当代研究得最透彻的早期突厥语族语言之一,部分中世纪档案中对库曼语留有记录。
(1)起源
学界目前尚未就库曼人的起源问题达成一致。一种说法认为库曼人就是突厥汗国的遗民钦察人的一支,分布较靠西的钦察人即为库曼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库曼人与钦察人是不同的两个部族。
(2)崛起
以支持库曼人是钦察人一支的观点来看,库曼人最早于10世纪随钦察人自中亚侵入欧洲,在欧洲东部地区建立起被中世纪欧洲人称为“库曼汗国”的国家。1055年,库曼人进入基辅罗斯的公国之一佩列亚斯拉夫公国,与罗斯人相遇。基辅大公弗谢沃洛德一世·雅罗斯拉维奇当时与库曼人达成了协议,避免了双方的军事冲突。但是,到了1066年,库曼人派兵入侵佩列亚斯拉夫公国。以此为开端,库曼人与罗斯人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75年的战争,期间也有与一些罗斯人王公结盟的记录。
到12世纪时,库曼人也曾帮助俄罗斯的公国对抗匈牙利王国[21]。在巴尔干半岛,库曼人与保加利亚人结盟对抗匈牙利人,在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建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蒙古西侵、融入欧洲
至12世纪末,库曼人的势力已经到达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以及特兰西瓦尼亚(大约位于现代罗马尼亚境内)。1221-1225年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邀请条顿骑士团与库曼人作战。不久以后,1227年,库曼人与匈牙利王国达成和平协议,库曼人获准进入匈牙利。随协议的达成,库曼人头领巴克(Barc)当年带领15,000名麾下库曼人领洗,皈依天主教。次年,第一个库曼人的主教区建立了起来。1235年,继任匈牙利国王的贝拉四世宣称自己是“库曼国王”,但实际上顶多只有很少一部分库曼人承认匈牙利对他们的宗主权。
13世纪的蒙古西侵使居住在欧洲东部的库曼人遭受严重打击,库曼人在两次蒙古西侵中都败给了蒙古人。1237年,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宣布给予库曼人庇护权,自此,许多库曼人都选择进入匈牙利定居,逐渐与当地人融合。另外,也有一部分库曼人选择承认蒙古人的宗主权,逐渐与蒙古人融合。还有一些库曼人最后逐渐融入了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等国家。
(4)衰落
库曼人在大土耳其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许多库曼人的聚居点都在战争中被奥斯曼帝国摧毁、大量库曼人于战火中丧生。18世纪初,库曼人丧失了拥有的特权。一些库曼人一度成为农奴,但之后他们又通过交纳赎金或提供兵役等方式重获自由人身份。截至今日,仍然有数万库曼人(亦有大约20万的推测)定居于匈牙利境内。
2.历史
公元11世纪,库曼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迁徙。他们从南西伯利亚地区进入俄罗斯南部草原,并开始与周边势力发生密切接触。其中就包括匈牙利、罗斯诸公国、拜占庭帝国和塞尔维亚等不同国度。他们击败原先的佩切涅格人,并迫使后者踏上前往匈牙利的道路。
经过了漫长的迁徙,库曼联盟的地盘也大为增涨。其势力西起多瑙河流域,东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怛罗斯,几乎占据了整个欧亚草原。由于没有统一的联盟君主,就只是按照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来进行协调。由于其所在花剌子模、波斯、克里米亚、高加索地区和罗斯等贸易中转站之间,库曼语也一度成为了当时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局势混乱的中世纪,跨越国家分布且具备武装能力的库曼人,就是草原商路的日常守护者。
在1055年前后,库曼人开始同北方的罗斯诸国开战。此后的175年时间里,他们彼此都征战不休。虽然罗斯人有更出色的步兵和守城能力,但库曼骑兵远比对手更为成熟。长期冲突消耗了罗斯诸公国和库曼部落联盟的实力。最后的结果便是两败俱伤,让他们失去了继续面对强敌威胁的能力。后来的蒙古西征成功,就有这些长期火拼的因素存在。
也是在11世纪末期,库曼人作为佣兵参与了曼齐刻尔特战役。但他们的佣兵习惯,让自己很容易在没有领取到军饷时叛变投敌。1089年,库曼人首次侵犯匈牙利被击败,让部分俘虏被国王收编进卫队。
两年后,库曼人在百废待兴的拜占庭帝国的招引下,参与了里沃尼昂战役。他们与帝国的军队缜密合作,将曾经的对手佩切涅格人赶尽杀绝。后来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也让库曼骑兵受到帝国雇佣。但他们的任务却是被派去尾随和袭击十字军,防止他们在拜占庭地界内安然无恙。
生机勃勃的库曼-钦察部落联盟,却因为蒙古西征而遭到迦勒迦河之战的惨败。由于库曼人的游牧属性,让自己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但蒙古大军的威胁,也迫使自己必须另谋出路。等到蒙古大军暂时后撤,部分库曼部落就开始了新一轮迁徙,迁徙到南方的瓦拉几亚地区避难。
1239-1240年之间,第二次蒙古帝国西征又让库曼人在瓦拉几亚的小国崩溃。流亡者又进行了大流散,分头前往周边政权的境内躲避。但是无论是在匈牙利、塞尔维亚和拜占庭,还是拉丁帝国、保加利亚与格鲁吉亚,他们都因为军事技能而成为了特殊阶层和菁英分子。
1227年,为了安置大批西逃的难民,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在边境上设置了库曼主教区,归化那些前来投奔的牧民。十多年后,由于蒙古人的持续压迫,更多库曼人前往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寻求庇护。在首领忽滩汗的带领下,加入逃难的人群多达7个部落,总计约5-7万人(也有4万帐20万人的说法,过于夸张)。他们按照匈牙利人的要求皈依了基督教,被收编为拱卫王室的辅助军。虽然拔都给贝拉四世国王送信,要求他停止收容更多难民,但其目的是为了分化匈牙利土著和库曼势力。
当时的匈牙利人,还以东西方混合风格的军队闻名。由马扎尔人带来的草原骑射传统还没完全消失,但部分贵族在法兰西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走向西欧化。他们的突然出现,也让匈牙利等地的贵族大为恐慌。对于重视维护自己权利的封建贵族而言,国王的部队扩张足以引发自己警惕。因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库曼人一直在骚扰匈牙利边境。很多人只是在形式上皈依了基督教,私下却是不折不扣的秘密穆斯林。所以匈牙利的男爵们都拒绝执行国王的安置决定,继续采取敌视库曼人的政策。
为了缓和矛盾,贝拉四世将忽滩汗和他的家属安置在都城布达,处于自己的保护和监视之下。但是随着喀尔巴阡山前线的战局不利和南边奥地利人的趁火打劫,让本国男爵也加重了对库曼部落的怀疑,担心他们会和蒙古人相互勾结。最终,这些人冲进忽滩汗的住所,杀死了可汗和他的家人。一直努力对抗蒙古的库曼人大为失望,开始在匈牙利境内烧杀抢掠,几乎是在蒙古入侵前就预演了一次焦土政策。最后杀出一条血路,前往东南面的保加利亚谋求生路。受到削弱的贝拉四世,也只能带着自己的残军在塞育河之战被蒙古人击败。
保加利亚沙皇也对库曼人加以收编。由于保加利亚人是南迁的保加尔人牧民后裔,所以对北来的游牧同胞比较欢迎。在南迁库曼人的协助下,不堪拜占庭重税压迫的保加利亚人,就在1185年以起义恢复了独立地位。1205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沦陷,保加利亚人又联合14000名库曼骑兵对抗拉丁帝国。在后来的围攻亚德里亚堡战役中,库曼骑兵以侧翼合围的方式,配合保加利亚重装部队击败十字军,生擒了拉丁帝国皇帝佛兰德伯爵鲍德温一世。
但在1237-1240年前后,库曼牧民的数目已远远超过保加利亚沙皇的期待。后者只好选择为他们让道,劝部落民尽快离开本土。随着祸水南引,库曼骑兵开始席卷巴尔干半岛北部,保加利亚人则趁机趁着希腊人和库曼人忙于厮杀之际,跟在后面从中渔利。当时的希腊人普遍哀叹:遭库曼人蹂躏的地区,是斯基泰人经过后的沙漠。
也有库曼人加入拉丁帝国阵营。1240年左右,在名叫乔纳斯和撒罗尼乌斯的首领的带领下,他们进入君士坦丁堡,成为了皇帝鲍德温二世的封臣。撒罗尼乌斯的2个女儿也分别嫁给了帝国的重臣鲍德温和威廉。在他死后,库曼人依旧在君士坦丁堡进行了斯基泰式的人殉和马殉,给边上的希腊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对岸的尼西亚帝国,拜占庭流亡者同样以优厚的条件,将库曼人安置在对抗拉丁人的前线。这些人在战场上作为侧翼包抄力量,数次击败了敌对的希腊地方势力和十字军小国。也在指挥不当的时候,遭到敌方阵营中的库曼亲戚虐杀。在君士坦丁堡光复后,随着拉丁兵源的短缺,库曼和其他突厥人的作用更加明显。一些库曼人构成了帝国的边防军和皇帝禁卫军,指挥官也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
此外,还有一些库曼人去了格鲁吉亚,成功地帮助当地人对抗突厥袭扰。这些人在格鲁吉亚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军事中坚。
与此同时,留在东欧故地的库曼人和保加尔人一起,与金帐汗国的蒙古人混血。这些人的后裔,构成了后来的鞑靼人前身。作为统治者的蒙古贵族,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迅速完成了突厥化。同时受到波及的,还有周边的斯拉夫贵族。
当然,也有库曼人通过间接形式站在蒙古扩张的对立面上。不少人在东欧老家沦陷后,通过奴隶贸易被贩运到了南方的埃及地区,成为了马穆鲁克部队的兵源。他们通过严格的训练,并拥有比蒙古人更加高大的战马和防御更加完善的盔甲。20年后,正是有他们参与的艾因贾鲁之战,终结了蒙古黄金时代的扩张浪潮。
不过,后世库曼人的最大根据地,还是在他们大量迁入的匈牙利地区。鉴于蒙古入侵的巨大破坏,他们得以在匈牙利国王的邀请下返回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的平原定居。作为防御蒙古人的第一道屏障,这些区域又被分为大库曼尼亚和小库曼尼亚。
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库曼人得到了各种军事、赋税和法律上特权。他们以皇家轻骑兵部队为国王攘外安内,部分基督教化的库曼女子也嫁入豪门。13世纪中期,库曼的贵族女子伊丽莎白就嫁给了匈牙利阿尔帕德王朝国王斯蒂芬五世。随着伊丽莎白成为皇后,斯蒂芬也自动获得了库曼尼亚-多米尼库斯的称号,变成了匈牙利境内库曼最高领袖。
库曼尼亚-多米尼库斯这个头衔,也成为仅次于国王的最高贵族头衔。伊丽莎白的儿子拉迪斯劳斯四世(拉斯洛四世),甚至因为具有一半的库曼血统而喜欢库曼文化,直接被人称为库曼人。
在库曼的定居点里,他们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拥有自己的法官、神父和治安官,不用受匈牙利法律的制约的特权,并保留了部分古老的异教文化传统。在转向定居的历程中,库曼后裔开始逐渐失去了作为世袭军事阶层的地位。他们的牧场也逐渐被定居的马扎尔人所填充,自己纷纷放弃了异教信仰。但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军事技能和精良的马术,并以纳税和提供骑兵部队的方式维持自治权利。
直到近代早期的16世纪,库曼人依旧保持着相当明显的种族特征。比如穿着土耳其短袍、蓄着突厥式的发辫和小帽,女子带着类似于中世纪库曼祖先的头巾。经济结构中畜牧业成分占比很高,在家中保留着马头骨做的装饰。多数人依旧将牛群视为最重要的财富象征,这都是游牧遗风的体现。
但在之后的奥斯曼帝国入侵中,60%的库曼定居点遭到破坏。使许多人加速逃亡到中欧,最终融合进其他民族。留在库曼尼亚故地的居民,从18世纪中期开始变成了自由农民和庄园主。但是他们的库曼语民谣和祈祷词,被一直沿用到19世纪。独特的语言风俗,最终在民族主义复兴大潮中成为认同基石。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