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只接受过4年小学教育,却是当之无愧的“边区工业之父”

0
分享至

他只接受过4年小学教育,却是中科院历史上唯一没有学历的院士。他是我国机械工业领域的带头人之一,延安时期被毛泽东等同志亲切地称为“边区工业之父”。抗战期间,由于突出贡献,先后三次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毛泽东主席还为他亲笔题写了“无限忠诚”四个大字的特等劳动模范奖状。

他就是沈鸿,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鸿

实业救国,创利民之用

1906年,沈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因家境贫寒仅接受了四年小学教育就被迫辍学。13岁时,他在一间布店当起了小学徒。布店的旁边是一家机器厂,少年沈鸿经常被轰隆的机器声所吸引,痴迷于观察机器厂里的机床、动力机械和其他设备,逐渐对机器的运作机理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看书自学,求知若渴地研读着中学数理化课程和各类数据,期间还参加了夜校学习。

沈鸿制造的第一台机器

1931 年,25岁的沈鸿决定开办一家五金工厂,为创利民之用,故取名为“利用五金厂”。面对外国公司的垄断,他带领厂里的工人反复钻研摸索,将书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与进口锁具相媲美的产品,让国产民用锁在市场中逐渐站稳脚跟。在沈鸿的带领发展下,到了1937年初,五金厂的产品已经从单一的民用锁发展到设计生产机床设备,并一度计划进军汽车零件行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沈鸿决定将工厂内迁,为抗战服务。在得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急需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便决心投奔延安,支援边区。他带着7名技术工人、10台制造专用机床母机和一些物资艰难跋涉,最终来到陕甘宁边区。

沈鸿 (中) 在延安与李强、沈保全合影

沈鸿来到边区后就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关心,他怀着赤诚的信仰,秉着“抗日需用什么,就设计制造什么”的信念,积极投入到大后方的工业建设之中。

当时的边区一穷二白,只有一个小兵工厂,设备简陋,人员技术水平也很低。沈鸿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很快便建设起延安第一家小有规模的兵工厂,并出任机器制造部总工程师。此前历尽艰难险阻带来的10台“母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鸿以此为基础,制造了许多适合边区条件的新型母机和机床,包括油墨机、压片机、造纸机、炼油设备等。

延安时期,沈鸿 (左) 与模范工人赵占奎 (右) 讨论工作情况

1939年,为满足前方部队游击战的需要,沈鸿精心设计了一整套修理枪械用的小机器,包括小型的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等设备。由于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一匹骡子就能驮走,被形象地称为“马背工厂”,受到前方部队的好评。

1943 年,中央军委下令让茶坊兵工厂筹建生产迫击炮弹的分厂,沈鸿和厂里技术人员在一无材料、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凭借手头仅有的一些外国文献资料,边学边干。没有耐火砖,就找来陕北的白坩磁土代用;没有焦炭当燃料,就实验用木炭烧炼。经过不断摸索,最终成功设计出生产效率较高的翻砂、机加工一条龙生产75、82迫击炮弹的专用设备,并逐步建成迫击炮弹厂。

《解放日报》报道了沈鸿的事迹,1944年5月10日

1944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暨职工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沈鸿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毛泽东亲笔给他题写了"无限忠诚"四个大字。5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事迹。

延安是沈鸿思想政治和技术逐渐成熟的地方,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为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挥洒热血,逐渐从一个爱国者转变成为一个革命战士。1947年沈鸿郑重地提交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不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求真务实,绘工业蓝图

新中国成立后,沈鸿迅速地加入到建国后的工业建设战线中,先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电机制造工业部副部长、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沈鸿与夫人吴平在天安门广场留影,1997年

沈鸿在蓬勃发展的工业化事业中竭诚奉献,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敢于对那些空洞不切实际的工业计划提出反对意见。他倡导知识分子、技术专家要务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1958年,沈鸿意识到大型机器设备在国家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认为万吨水压机是重型机器制造厂的关键核心设备,代表着一个国家重型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同年5月,他上书毛主席,建议制造万吨水压机,并得到批准。

此后,沈鸿作为总设计师全神贯注投入到这项事业之中。他带领党员同志、工人群众们一起废寝忘食地设计图纸、攻克难关,期间跑遍了全国已有的水压机车间,先后设计修改15次,为4.6万个零件绘制了上万张图纸,在制造过程中完成了焊缝总长3000多米的大截面电渣焊,创造枕木垫顶、钢绳牵引等机械加工方法。

1962年6月,沈鸿主持设计制造的12000吨大型水压机终于在上海试车成功。这台水压机重达 2200吨,底盘有半个篮球场大,高度有几层楼高,这一“工业擎天柱”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重型机器制造领域的水平跨越式的提升。在这四年的艰苦实践中,为我国机器制造开创了许多全新的技术方法,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和专家。

万吨级水压机在上海诞生,1961年

此后,沈鸿又领命协助水电部解决了三门峡水电站15万千瓦大型水轮机转子焊接的难题,主持了中国国防尖端工业所需九大设备的庞大复杂的设计制造工作,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和《机电工程手册》。晚年时,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惟独保留了机械工业出版社荣誉社长的职务。他说:“这将是我的终身事业”。

沈鸿 (左2) 在葛洲坝工地视察,1979年

利国制器,无限忠诚

“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搏,蓬雀徒目送。”是沈鸿的人生座右铭。沈鸿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

沈鸿经常随身携带的《党员必读》

从入党那天起,沈鸿就立下誓言,既然立志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那自己的一切思想言行就都要按照党章行事。他随身携带《党员必读》,警醒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书中每一页都能看到沈鸿用不同颜色的笔认真勾画的批注和重点线,见证了他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一生,也真正诠释了何谓优秀的党员科学家。

沈鸿手迹,1996年

沈鸿用毕生所学为国制器,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他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攻坚克难,为我国工业、农机、水电、冶金多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见证了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严于律己,生活朴素,心系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坛典故
史坛典故
听历史故事,寻觅历史真相!
12502文章数 204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