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其中杨修被曹操处死这一情节出现在了全书的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事件发生在汉中之战时期,主要人物有曹操、杨修、夏侯惇、曹植和曹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杨修之死的整个过程。建安24年,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开战,长久僵持不下,这对曹操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曹操见到鸡肋有感而发,向身边的夏侯惇说出了“鸡肋”两个字。杨修听到此消息后,自认为曹操的话有深意,便马上收拾行李,打算撤退。夏侯惇见状便来询问缘由,杨修道:“丞相说了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正好是现在的状况,不久后丞相一定会撤军的,我先收拾好省得到时候忙乱。”
夏侯惇见杨修说得有理有据,便下令所部同他一起收拾行李,准备等待命令立即撤退。刚好曹操出来巡视军情,此情景映入曹操眼帘,瞬间大怒。杨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性格直率,但从不掩饰自己的聪明,甚至恃才傲物胡乱揣摩。曹操早因杨修参与立嗣之争十分不满,这次又过度揣摩曹操心思,使得曹操厌恶至极,立马以扰乱军心的罪名,下令斩杀了杨修。
至于杨修如何卖弄自己的聪明,参与立嗣之争的,看看事情的真相。曹操想测试一下曹丕和曹植两人的才能,看谁更优秀一些。在某天,曹操让曹丕和曹植各自出去邺城的城门,又在私下里嘱咐看守的士兵不准给他们放行,想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曹丕先到了城门口,受到看门士兵的阻拦后只好退回去。曹植听说这种情况便向杨修请教。
杨修告诉曹植,他是奉王命出行,谁阻拦就将谁斩杀。曹植听了杨修的话之后,到了城门,果然又受到士兵阻拦,他大声呵斥“我奉命出城,谁敢拦我!”事后,曹操便认为曹植更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是杨修教给曹植的,曹操很生气,对杨修增添了几分厌恶之情。
杨修还常教给曹植如何回答问题比较好,待曹操问问题时,曹植就按照杨修教他的答对。曹操问及国家大事,曹植也能对答自然流畅。于是曹操非常困惑也引起了他的怀疑,后来曹丕买通了曹植的下人,偷偷告诉了曹操事情真相。曹操大怒,有了杀死杨修的想法,如今便借着扰乱军心的罪名杀死他。杨修死后曹操还假装想把夏侯惇也一并杀了,由于众人求情便免去了夏侯惇死罪。
鸡肋事件在历史上的确有发生过,《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中有记载。根据其记载,杨修并非因为鸡肋事件而被杀。那么,杨修的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和鸡肋事件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曹操为这件事给出的解释是: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是敌人的亲戚,担心他会对自己不忠才杀了他。但众人皆知的是,杨修个人深度参与了曹丕与曹植的立嗣之争,触犯到了曹操的大忌,曹操对此明显不满怨恨且记在心里。古人比较讲究“面子”,也就是家丑不可外扬,曹操担心这段家丑通过杨修流传出去,便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他灭口罢了。
结语:杨修的死就是由于他太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了,才引来曹操的反感,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过度明显的揣测曹操的意思,参与立嗣之争并诱导曹植。这已经是曹操要杀他的重要理由了,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只为了给杀死杨修找了个借口而已,杨修的死与鸡肋事件并无直接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