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四川发生地震,碰巧有户云南人正在家里吃菌子。一家人吃着吃着就感到了大地颤动,互相看了看确认以后,二话不说把锅里的菌子倒掉,一家人齐刷刷地开始催吐。
这家人谁也没想到,这种天旋地转、头晕脚软的感觉并不是地震,只会想到今天的菌子又没炒熟。事后一家人心疼不已,只觉得这锅菌子太可惜。
云南人和菌子
云南人有多爱吃菌子呢?大概和俄国人爱喝伏特加是一样的程度。
根据云南卫健委给出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7月28日,云南一共确诊了190人,死亡2人。同样是在这一年,云南吃野生菌中毒就高达273起,累计2000余人中毒,死亡12人。
仅凭这点,你就知道云南人有多爱吃菌了。据说云南的大夫都能凭借病人描述的幻觉,判断他吃的是什么菌子。
每年的5月中旬开始,直到10月份,这段时间是云南人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深山里的美味随着夏天的第一场大雨开始野蛮生长,吃野生菌的季节开始了。这可能是云南卫健委每年都头疼的事情。
如果你乘坐大巴或自驾游,从你所在的省份一路到达云南,你会发现自己手机里的短信会从提醒你戴口罩,注意防护,变成了:剧毒的伞伞绝对不碰,辨不清的伞伞绝对不吃!
不过,在云南人的理解中蘑菇是蘑菇,菌子就是菌子,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在山上捡来的蘑菇才叫菌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云南人面对菌子的态度。
吃菌子中毒了?没关系,那一定是没做熟。再吃一遍又中毒了,那就是上次的锅没洗干净。要么就是案板没洗干净。
为什么爱吃菌
宁中千次毒,不舍一口鲜。对云南人来说一年只有两季,有菌子的季节和没菌子的季节。
其实,最早云南人对野生菌的喜爱也是个意外。早在清朝以前,云南的大部区域均为当地少数民族的土司自治。由于山高皇帝远,云南和中原地带的交流也比较少,中原物资很少流通到云南,导致云南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并不算很好。
再加上云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产粮能力弱,大部分人只靠粗放牧和一亩薄田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清朝中期的鼠疫带来了严重的饥荒,人们能在这种年代生存下来,自然就不管这东西的味道如何,会不会食物中毒,只知道吃了之后就饿不死。所以云南人就吃起了虫子,以及野外的蘑菇。
可以说,野生菌拯救了那个时代的云南人,也是云南人面对死亡最近的一次。所以现在的云南人吃菌子吃到开了天眼,看到小人满屋子乱窜,第一时间也不会觉得菌子有问题,只会怪自己这次又没炒熟,然后按着记忆中的路线去看医生。
野生菌一方面的确很好吃,虽然不是肉却富含优质蛋白,再加上味精中的鲜味也是从海带和木耳中提取出来的,这种物质能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人们也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这种美味。
为什么菌子一定要吃野生的?那是因为云南有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现在已经发现的可食用菌类一共有800多种,但实现人工培育的只有70多。
还有这么多野生菌的美味等待人类解密,人工培育的菌子自然就满足不了人们的味蕾。谁家请客要是端上来一盘人工菌,客人可能会直接甩脸色走人。
不怕中毒吗?
作为一名云南人,野生菌真的是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美食。这种美食与职业没有关系,只不过医生肯定比其他人更注重食品安全的问题。
但凡事也有例外,一位网友的母亲就是从业几十年的老医师,2020年刚解封之后闲得无聊,就跑到山上捡菌子,结果中毒了。
回来以后,这名网友给母亲打电话问吊瓶打完没,结果她老人家又在开车开车上山的路上。只能说这菌子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强了。
菌子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2019年美国植物病理学家发现,某些菌子之所以会带有毒素,是为了让一些昆虫在吃下第一口后就产生晕眩感,降低昆虫的食欲,让它们失去觅食的欲望。
普通人吃了就会产生但不限于头昏脑胀、恶心、人格分裂、出现幻觉等症状。很多国家的魔术师甚至利用这个特性,制作出一种幻觉药剂,声称能让人看到天堂。因此像云南人爱吃的牛肝菌,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是禁止销售的。
吃菌子会不会中毒?当然会了,很多菌菇都是有毒的,或者是没做到有效处理的就会有毒素残留。据说今年云南还特别推出了野生菌辨识的APP,不知道各位云南的小伙伴用着怎么样。
对于大多数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来说,吃菌子基本上都只吃自己认识的,吃了多少年也没进过医院。而一些上学后来到云南生活的人不太认识菌子,或者是一些处于猎奇心理吃一些没见过的菌子,这些人看见小人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