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日,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尼泊尔发生了一宗皇室血案。
包括国王、王后、王子、公主在内的十位王室成员无一幸免,而凶手竟是另一名家族成员——身为尼泊尔王储的迪彭德拉。
他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弑父夺位还是另有隐情?
▲左起:国王比兰德拉、王后、
公主、王子尼拉詹、王储迪彭德拉
“尼泊尔皇室血案”一发生,引发了国内一片哗然。因为当时尼泊尔实行的是君主制,所以还有皇室存在,而且皇室还拥有极大的权利。
身为王储的迪彭德拉,总有一天会顺理成章地继承父亲的国王之位,成为一国之君。但惨案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的发生了。
这一事件“改写”了尼泊尔王国的历史,导致有230多年历史的尼泊尔沙阿王朝和君主制迅速走向覆灭。十几年后,这一疑点重重、扑朔迷离的王室灭门惨案在尼泊尔人心中仍挥之不去。
尼泊尔王室
在中国青藏高原以南,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有一个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尼泊尔。
这个被称作“深谷幽莲”的内陆山地小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最为密集的地方,每年吸引着全世界的旅行者。
▲尼泊尔在地图上的位置
1971年,迪彭德拉(Dipendra Bir Bikram Shah)出生,作为王室长子也是日后的储君,迪彭德拉从小就享受着众人的宠爱。
儿童时代的迪彭德拉是个乖巧的孩子,十分孝顺父亲比兰德拉(Birendra)和母亲艾什瓦尔雅(Aiswarya)。
▲尼泊尔王储 迪彭德拉
1987 年,国王比兰德拉将16岁的迪彭德拉立为王位继承人。迪彭德拉在少年时代被送到了父亲曾经就读的伦敦伊顿公学,而后又就读于特里布万大学和陆军军官学校,获得了博士学位。
年少时在西方留学的经历使得迪彭德拉的生活方式与家族传统格格不入。皇室的清规戒律很多,皇储不能像普通家庭一样,管身为国王的父亲叫“爸爸”或者“父亲”,而是要称“陛下”。类似的要求还有很多,都十分严格。
▲国王比兰德拉
但成年后的迪彭德拉喜欢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和臣民交往,并希望免除皇室礼仪。他有一些很理想化的观点,乐于收集那些人民生活和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在人们眼中,迪彭德拉十分平易近人,他没有皇族的架子,所以深得民心。
据媒体报道,迪彭德拉性格其实十分复杂,他为人真诚友善,但又任性孤僻,有时候像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青年。他擅长空手道,喜欢参加聚会,喜欢跳迪斯科,喜欢喝酒、抽大麻、收集枪支武器。
▲王储迪彭德拉
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皇室一样,尼泊尔皇宫一直由皇家卫兵保护着,也是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他们个个都是年轻有责任感的军人,是受过严格训练的精英,专门为这一岗位挑选出来,誓死保卫皇室的安全。
每一位皇室成员都配备了一个私人的皇家卫兵,一周七天,一天 24 小时,皇室成员都接受着严密的保护,只有一天例外,那就是每月一次的家族宴会。
2001年6月1日,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死亡的阴云悄然笼罩了比兰德拉国王一家。
王室惨遭灭门
按照王宫的传统做法,王室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五晚上举行家庭聚会,参加者除王室成员外,仅有几名招待员在场,包括国王、王后的贴身警卫在内的所有警卫人员均不会出现在现场。
王宫内的值班警卫离宴会厅最近的也有数十米远,没有得到命令不能擅自入内。
这是唯一一次这么多皇室成员处于完全没有人保护的状态下,贴身警卫在内的所有警卫人员均不在现场,这也是王储在宴会厅疯狂开枪杀戮而无人能阻止的原因。
▲迪彭德拉
每月例行的皇家宴会在特里布万——沙丹皇家花园的大客厅举行,就在皇储迪彭德拉的宅邸的隔壁。晚宴开始前,大家一边喝饮料,一边聊天。通常年轻的王室成员到的较早。
当晚,迪彭德拉7点多钟就到了大厅旁边的一间桌球房等候,他与同辈的姑表兄弟聊天喝酒,先后喝了两大杯烈性的威士忌,还吸了大麻粉和一种黑色的粉末。
8点多钟,国王、王后等也先后到达。大约9点钟,喝得酩酊大醉的迪彭德拉被皇室里的四名年轻男性成员搀扶着离开。
王室成员们继续在皇家花园的大厅欢歌笑语,他们没有想到,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顿晚餐。
迪彭德拉被送回到他的住所——位于花园旁边的一幢二层小楼。他吸食了含有可卡因的香烟,与人通了几分钟的电话,然后换上了一身迷彩服。
▲迪彭德拉在检查枪支(摄于1998年)
当他再次出现在大厅时已是身着戎装,人们看见他把帽沿压得很低,几乎盖住了他的脸,身上背了一支MP-5冲锋枪和一支M-16自动步枪。
他大步走进旁边一间房间——他的父亲比兰德拉国王正坐在那里。所有人还在相谈甚欢的时候,他先向天花板打了一枪,紧接着就举起枪朝他父亲射击,比兰德拉颈部和腹部中枪,脸上露出极度惊讶的表情。
紧接着迪彭德拉又向其他人扫射,一个又一个王室成员中弹倒地。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人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身着盛装的迪彭德拉
据幸存者回忆,迪彭德拉迷恋武器,他收集了各种新型枪械放在寝宫中。所以,当他持枪出现时,大家还以为王储是在炫耀他的新式武器。当枪响后,人们开始尖叫。
一片慌乱中,只有迪彭德拉一个人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他走进台球室架起微型冲锋枪疯狂扫射,王室成员一个个倒地。
后来,迪彭德拉似乎无法控制手中的抢,开始向空中扫射,子弹打进了天花板,碎屑落了一地。
在屋内扫射完,迪彭德拉端起枪走到花园,迎面碰上听到枪声赶来的母亲艾什瓦尔雅王后和弟弟尼拉真(Nirajan)王子,两人也死在迪彭德拉的枪下。
▲比兰德拉国王与艾什瓦尔雅王后
后来,迪彭德拉重新回到宴会厅。他的三叔迪兰德拉亲王试图劝阻他,不断哀求他:“够了,把枪放下”,但迪彭德拉没有停止射击。
迪兰德拉胸部中弹倒地后,王储的婶婶和表妹想上前救助,也纷纷被子弹击中,动弹不得。
据悉,在持续了数分钟屠杀过程中,迪彭德拉曾三次进出宴会大厅和花园,漫无目的地扫射。
死在迪彭德拉枪下的王室成员共有9人,分别是55岁的父亲比兰德拉国王、51岁的母亲艾什瓦尔雅王后、22岁的弟弟尼拉真、24岁的妹妹什鲁蒂(Shruti)、亲王迪兰德拉(Dhirendra)、公主贾扬蒂(Jayanti)、香蒂(Shanti)、夏拉达(Sharada)、驸马库玛·卡拉(Kumar Khadaga)。
▲左起:(后)什鲁蒂公主、迪彭德拉、
尼拉真王子 (前)比兰德拉国王、艾什瓦尔雅
王室一家全部丧生
在此期间,曾有受伤的王室成员从窗户跳出去找警卫求援。等警卫人员冲进房间时,他们看到了一幅恐怖的画面:屋子里到处都是血迹和子弹壳,国王比兰德拉躺在地上,鲜血直流,他的头部遭到了近距离枪击,皇室成员和宾客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护卫兵们四处查看,“这个还活着……”“这个不行了……”
“他死了。”有人说道。
在花园的小河边的桥上,迪彭德拉用枪自杀。
据急救的医生回忆,当时病床上和担架上放了很多尸体和伤员,他看到左边第一个就是国王比兰德拉。 他一动不动,脸色十分苍白——尼泊尔人民爱戴的国王比兰德拉已经驾崩了。
除了国王,还有八名王室成员被当场打死,国王的弟弟、迪兰德拉亲王在送到医院不久后不治身亡。
▲1999年7月1日在议会讲话时的比兰德拉
新王加冕
同样身受重伤的还有迪彭德拉,举枪自尽后,他没有立刻死亡,在医院中昏迷。由于“国不可一日无君”,他被宣布成为新国王。
三天后,迪彭德拉不治身亡。
▲迪彭德拉
2001年6月4日,亲王贾南德拉(Gyanendra)继承王位,成为沙阿王朝第十三代君主。案发当天,他正巧在另一个城市博卡拉,因此缺席了晚宴,这才得以幸存。
▲头戴王冠的尼伯尔新国王贾南德拉在加冕仪式上
登基这天,贾南德拉的广播讲话稿出乎意料地简短,英语译文只有112个单词。
登基仪式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震耳欲聋的皇家鼓乐,有的只是弥漫全国的猜疑气氛、遍布加德满都的抗议示威以及响彻乡村的隆隆炮声。
贾南德拉国王在这样一种不祥的气氛中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通告全国皇室灭门惨案的缘由——酒后走火。
但愤怒的尼泊尔国民质疑这一说法,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向新国王示威。随着声讨声势浩荡,并愈演愈烈,贾南德拉对示威活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许多国民失去了生命。
当晚,新任国王通过国家电台和电视台向尼泊尔人民发表了一份声明说,王宫血案的真相并没有完全向公众公布,这主要是出于法律上的考虑。
他宣布:一个三人的调查小组已经组成,这个小组将对王宫血案进行彻底调查,并在三天内提交调查报告,最终公布于众。他要求全体国民在悲痛之时还要耐心等待调查结果,同时捍卫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血案真相
然而,从一开始调查委员会就问题不断。
根据印度教传统,尸体需要尽快火葬,因此没有一具尸体进行过尸检,现场也没有进行过任何法医取证,所有的证据就这样被毁了。
特别行动委员会的调查一点都不专业,没有遵循一般应该遵循的程序,没有搜集具有说服力的铁证,只是对参加宴会的人员进行了访问。伦敦警察厅提出派世界著名的法医专家前往尼泊尔协助调查,也遭到了委员会成员的拒绝。
该委员会调查了案发现场,并逐一询问了当晚参加王室聚会的幸存者,包括在医院的伤者以及招待、警卫、医生等相关人员。6月中旬,尼泊尔政府公布了调查结果。
▲幸存者讲解案发过程
王储冲冠一怒为红颜
调查组发现,在案发当晚,迪彭德拉举枪扫射前,跟他通话的人是一名叫德芙雅尼的女子。随后,调查人员发现这场血案源于国王和王后与王储迪彭德拉在婚姻问题上的尖锐矛盾。
迪彭德拉在英国留学期间,在伦敦认识了一位出身于尼泊尔贵族家庭的女孩德芙雅尼·拉纳(Devyani Rana),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他们的恋情却遭到了国王和王后的强烈反对。
▲德芙雅尼 · 拉纳
拉纳家族在尼泊尔的独裁统治长达一个世纪。对于沙阿家族,这是最黑暗的一百年。沙阿国王有被逼退位的,有被吓疯的,还有被谋害的。
其余正常继位的要么成为拉纳首相的女婿,要么是首相的嫡亲外孙,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登基成为国王,一生受首相控制。
▲迪彭德拉
直到20世纪50年代,沙阿家族中另一位永驻史册的英雄——特里布万终于改写沙阿历史,他推翻了拉纳家族的统治,恢复了沙阿王朝的权威。
作为尼泊尔最显赫的拉纳家族,因为内部矛盾分裂成两个相互对立的家族分支,据称尼泊尔国旗上的两个三角形就分别代表这两个家族。
王储的心上人德芙雅尼和母亲艾什瓦尔雅王后就分属于这两个敌对的拉纳分支,但后者的出身更为高贵。
尼泊尔国旗上面的月亮和太阳图案分别象征着曾统治该国的拉纳家族和沙阿王朝。
因为家族世仇,艾什瓦尔雅反对这桩恋情,她不希望属于对立家族的德芙雅尼成为未来的尼泊尔王后,更何况德芙雅尼还带有印度血统。
德芙雅尼的母亲是一名印度贵族,舅舅是当时印度主要反对党的领导人之一,姨妈曾任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内阁部长。
长期以来,印度与尼泊尔关系虽较密切,但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尼泊尔国内反印情绪非常严重。尼泊尔王宫不愿意迎娶一位有印度血统的未来王后。德芙雅尼的印度家庭背景成为她同王储结合的政治障碍。
艾什瓦尔雅王后三番两次明确告诉迪彭德拉,让他与女友分手,并且给他安排了一门婚事,但王储迪彭德拉却不喜欢母亲选定的女孩,更没有娶她的意思,他一心只爱德芙雅尼。
▲艾什瓦尔雅王后
王后与王子僵持多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在尼泊尔皇室里上演着。
据说,在王室血案发生前4天,迪彭德拉在一次宴会上表示非德芙雅尼不娶。
这一行为激怒了王室,国王和王后向迪彭德拉发出“最后通牒”,告诉他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同王后选定的女孩结婚,同时允许他同女友德芙雅尼保持情人关系,这样仍可继续成为王位继承人;二是坚持娶德芙雅尼,那就必须放弃王储位,由其弟尼拉真王子继承王位。
迪彭德拉对德芙雅尼的爱已到了非她不娶的地步,难以回心转意。而德芙雅尼虽然也爱王储,但她出身名门,坚持明媒正娶地嫁给王储,而不是当他的情妇,她的家庭也持相同态度。
这样,迪彭德拉被逼到墙角,他心灰意冷,产生了玉石俱焚的可怕念头。他曾告诉他的朋友,他会在30岁生日(6月27日)前与母亲彻底摊牌。
血案调查小组宣布:事件完全由迪彭德拉一人造成,并展示了他所用的枪支。
王室血案发生后,德芙雅尼出于安全原因迅速飞离加德满都前往印度。据说她因悲伤和恐惧必须服镇静剂并卧床数日,然后转赴伦敦投靠其姐姐。调查委员会曾要求她回国作证,但遭到拒绝。
举国悲痛
案发第二天,尼泊尔政府为国王、王后及其他在血案中丧生的王室成员举行了葬礼。成千上万的民众来到街头悼念他们。
举行葬礼的头天晚上,尸体放在查拉尼军事医院。第二天,在葬礼举行之前是遗体瞻仰,随后送灵队伍开始出发。
送葬队伍从陆军医院出发,王室成员、军政要员、各界人士数万人参加送葬。
行进在送葬队伍前面的有仪仗队,军乐队和王宫卫队等,其后由身穿白衣的婆罗门僧侣抬着比兰德拉国王、艾什瓦尔雅王后和王子公主的遗体。
▲尼泊尔王室一家:(左起)王储迪彭德拉、
国王、王子、王后和公主
整个加德满都都沉浸在对故去国王和王后的哀悼中。沿途数十万市民伫立街旁、阳台和窗口。送灵队伍从中走过,悲伤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当送灵队伍走过时,人们向遗体上撒下花束。国王躺在绿叶和花丛中面容还算安详,而王后全身和左脸全部用鲜花覆盖(据报道,王后头部中枪伤及左脸,被严重毁容)。
在三军和警察队伍的护送下,送灵队伍从军事医院来到了帕苏帕蒂那斯庙。这场宗教葬礼从当地时间晚上9点进行到10点。葬礼在加德满都的帕苏帕蒂那斯庙举行。
此后,国王、王后、王子、公主和公主的女儿在巴卡马蒂河畔火葬。这时礼炮开始鸣放,代表比兰德拉56年生命的56声礼炮每隔一分钟鸣响一声,沉重的炮声响彻加德满都夜空,直至午夜。2个小时的燃烧后,骨灰被倒进巴卡马蒂河内。
这条河是印度教徒的圣河。在尼泊尔,人们普遍相信圣河会将死者的灵魂带入天堂。
三天后,王储迪彭德拉的尸体也在其同一个地方火葬了。他的尸体由一个面包车送到火葬场。然而,根据当地习俗,应该由教职人员抬死者的尸体。
▲王室为迪彭德拉举行火葬
疑团重重
血案发生后,官方声明破绽百出,笼罩王室的神圣面纱被揭掉,人们不再相信君主是他们的保护神。尼泊尔国内以及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王宫血案扑朔迷离,疑团重重。
疑团之一:王储迪彭德拉向家人开枪?
对于王储枪杀家人的说法,许多人表示怀疑。戒备森严的王宫里,迪彭德拉如何能得到枪支?有谁看见迪彭德拉开枪了?迪彭德拉的许多朋友以及尼泊尔百姓一致认为,迪彭德拉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修养,待人真诚,从不与人争吵,他根本不可能朝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开枪。
在调查组公布结果后,数千名尼泊尔民众聚集在王宫周围举行示威活动,表示不相信迪彭德拉会杀死国王和王后及其他王室成员,他们怀疑血案另有内幕,要求知道血案真相。
疑团二:“十世而斩”的古老诅咒?
尼泊尔是个信仰神巫至上的国家,国民普遍相信原始巫术、占星术。灭门惨案之后,徘徊在尼泊尔王室上空两百多年之久的“十世而斩”的神秘诅咒,被人反复提起。
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Pritthvi Narayan Shah)统一了尼泊尔,建立了沙阿王朝。他在进军加德满都门户玛卡南普尔时,遇到了哲人戈拉赫纳特,不过,戈拉赫纳特是由廓尔喀的神化身而成的。
普里特维送给圣人一块牛乳,却被这位圣人谢绝了,他觉得一国之君竟遭如此羞辱,一怒之下,扔掉奶酪,扬长而去。
可奶酪却粘在了他的十个脚趾上。傲慢无礼的国王,让哲人戈拉赫纳特觉得日后尼泊尔一定会招来灾难。
于是圣人预言沙阿王国会“十世而斩”!
▲统一尼泊尔的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
而比兰德拉国王正好是沙阿王朝的第十一代国王——沙阿国王之后的第十位王君。
与两百年前预言遥相呼应的是一位星象占卜家的预言:尼泊尔的国王都活不过55岁。
这并不是信口开河。因为历代沙阿国王的寿命,都没有超过55岁。比兰德拉的父亲享年52,祖父享年49,而曾祖父更是在世上只存活短短的36年。
所以,当2000年12月28日,比兰德拉庆祝完自己的55岁生日之后,尼泊尔王室长舒一口气。
与宿命的斗争之中,似乎比兰德拉国王占据了上风。但晚宴的枪声,戳破了所有的幻觉。
疑团之三:迪彭德拉是自杀还是他杀?
印度《印度斯坦日报》日前报道说,王储迪彭德拉背部有多达五、六处枪伤。报道认为,在王宫中,王储的地位十分尊贵,即使是王储行凶,王宫守卫也不敢为了制止他的行为而从背后向他开枪。
报道因此认为,王储并非死于自杀,而是被人从背后枪杀的。既然王宫守卫不敢朝他开枪,那么到底又是谁开的枪呢?
而且,根据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迪彭德拉是自尽身亡,在他左边的太阳穴也确实有子弹进入的痕迹。但知情者称迪彭德拉并不是左撇子,他怎么会左手持枪呢。
▲迪彭德拉与英国查尔斯王子会面
疑团之四:枪支走火?难以置信!
在血案发生的次日上午,尼泊尔一名部长发言人曾说,血案是王储迪彭德拉一手造成的。然而,事发 14个小时后,他又矢口否认自己说过王储是凶手的话。
他公开宣称:“我从未说过是王储干的。”
3日,尼泊尔政府就王室血案发表的一项正式声明说,血案是由于自动步枪走火而发生的意外事故。当时已被任命为摄政王的贾南德拉也说,王室发生的惨案是一个意外事件,完全是因为枪支走火造成的。
不过,尼政府和摄政王的上述说法给人们留下不少疑点:是谁把枪带进王宫的?枪支为什么会走火?即便是枪支突然走火,按说最多也只会伤二、三个人,怎么会打死打伤十几个人?政府又为什么迟迟不对血案表态?
▲哀悼王室的尼泊尔群众
疑团五:同室操戈的王权争夺?
作为国王弟弟的贾南德拉,并未前去参加家庭宴会,而是借口前往南部城市博克拉修养。
在血案中颇具戏剧性的是在场的贾南德拉亲王的儿子奇迹般地躲过了迪彭德拉的射杀而幸存下来,后被封为王储。他的夫人肺部中枪,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后康复, 被封为王后。
只有比兰德拉国王全家中弹身亡。
据调查,认为王储不会杀人的人至少在 90%以上。尼泊尔王室沿袭长子继位制。比兰德拉国王有两个儿子和三个亲弟弟,两个儿子和一个弟弟都已经在枪杀案中丧生,因此,比兰德拉的大弟弟贾南德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国王。
▲新国王贾南德拉
显然,这有可能是一场有着浓厚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痕迹的灭门案。可贾南德拉为何要对自己的兄长下手呢?答案是不满哥哥比兰德拉推行削弱王权的君主立宪制。
当时,尼泊尔政局较为混乱,贾南德拉认为是哥哥软弱无能所致。所以,为了恢复沙阿王朝的辉煌与骄傲,贾南德拉必须要除去兄长。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不光是一起兄弟相残的伦理悲剧,也是姐妹相残的惨剧。因为前国王比兰德拉一家三兄弟迎娶了原王后一家的三姐妹。所以,这不仅是弟弟杀了哥哥全家,也是妹妹杀了姐姐全家。
▲1975年比兰德拉国王与王后加冕礼
国家命运
上台后的贾南德拉,开始实施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政策,走向独裁之路,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政局日益恶化。
2005年2月,贾南德拉宣布解散内阁。这一举动点燃了潜伏已久的导火线,反对派迅速联合起来,经过三年的斗争,废黜贾南德拉。
事实证明,任何“行历史倒车”的举动都注定不得民心,不会有好下场。
2008年6月1日,在贾南德拉还差4天就能举行登基7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这位末代国王被迫逊位了,王室大厦轰然倒塌。千呼万唤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
绵延尼泊尔土地上的239年之久的沙阿王朝,就此消亡。
▲华丽的尼泊尔皇宫内景
如今,沙阿王室曾居住的王宫被改造为国家博物馆。大厅依然很华丽,里面展示着国王世代相传的钻石王冠和纯金打造的王座,还有当年希特勒赠给特里布万的奔驰轿车。
王室成员却风光不再。
女主角“朱丽叶”:改变国运
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个夜晚,也许尼泊尔就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德芙雅尼并未涉及本案,但谁都知道她是迪彭德拉的爱人。这位王储大开杀戒的导火线之一,就是因为他和德芙雅尼的婚事遭到自己父母强力反对。
案发后,她前往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一年书,接着为日内瓦一家慈善机构工作。之后她回到了印度德里市,开始为当地的联合国组织工作。
▲德芙雅尼
2007年,在将近七年时光过去后,德芙雅尼似乎已经走出血案的阴影,她嫁人了,新郎是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的孙子。
16年前发生的尼泊尔王室血案背后如果真有什么惊天阴谋,除非知情者或当事人拿出可信的证据予以披露,否则将永远是千古之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