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唠唠二律背反
问大家个问题,你和对象吵架的时候,是否让朋友评或理。朋友觉得你是对的,但也觉得你的对象是对的,然而你们还是在吵架。
哲学扛把子康德同学在其“二律背反”中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
“二律背反”讲的是啥呢?其实就是开头的例子,但其实更深入。
总的来说,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命题,却能得到同等的证明。康德同学唠,二律背反的发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现在咱们一起看看促使康德思考的原因是啥。
很久以前 事情还要追溯到近代哲学的分歧,近代哲学分为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理工男笛卡尔,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洛克
两派争吵不休,唯理派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先天的,经验不能为我们提供普遍必然的真理;经验派则认为人们没有什么所谓的先天知识,所有知识都是后天通过经验得来的,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后来,康德这个有为青年挺身而出,希望建立一套可以集两家之所长的哲学系统,他缓缓说道:“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但可惜都只对了一半,真理应该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
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是接受事物刺激、获得经验、形成表象的能力;知性是提供先天形式和范畴、形成概念和判断的能力;理性可就厉害了!是能进行推理和建构知识大厦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单纯的经验无法构成知识,单纯的先天形式也无法构成知识。知识必须是感性和知性的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必须运用于经验之上,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知识。
康德说,如果将先天范畴运用于超越经验范围之外的对象,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就会出现传统形而上学中的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一共有四组命题:
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事物由可分割的复合物组成,还是由不可分割的单一存在组成?
自由意志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
宇宙的出现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这四组二律背反有多古怪呢?
无论你赞成哪一方的说法,都能找到非常合理的理由来支持,而且论据非常充分,但双方的结论却又相互排斥,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康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TO BE OR NOT TO BE。这个死局到底该怎么解决?”
最后,他摆烂了,直接承认人的认识能力有限,物自体不可知
二律背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幻觉,是由人类的思维能力局限,误把先天范畴运用于先验理念之上导致的先验幻相。
然而,在哲学史的发展上,二律背反并没有被简单地PASS掉!反而越来越多人讨论起这些自相矛盾的问题,就连康德本人都没想到,这个被他砍掉的东西,后来竟演变为黑格尔的辩证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