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重庆人有种另类的避暑方式。
太阳照射不到的地下,有许多防空洞,那是重庆人的凉意。
而阳光普照的地面上,也有比防空洞历史更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带来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重庆虽不是佛教圣地,但也早就有了佛教文脉的血统。就在南山下,闹市中,有座观音寺,一边是信仰一边是生活。
坐东向西,背依南山。
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南岸观音寺」原名重庆市南岸区玉溪桥观音寺,位于南岸区五公里。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 曾因唐代避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称“观音”。
观音寺在解放前为家庙,现为尼众丛林,临济正宗。解放后,宗教活动停止,尼众散去,寺庙遭到毁坏。
大雄宝殿旁写着内有空调,请随手关门。
如今我们看到的观音寺是在1982年重新开放,毗邻巴蜀实验学校和重庆工商大学,朗朗书声与鼎盛香火并存,又是南岸区的一大景观。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佛祖“显灵”,每次去到寺庙总觉得身体也凉爽了几分。
在观音寺门口买了5元/人的门票后,便可以从旁边的弥勒殿即山门殿进入寺庙。
南岸观音寺的殿堂建筑面积有2200平方米,由3栋楼房构成,现有房屋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传统寺庙建筑中比较少见。
主楼东面为综合楼,一楼为历代老观音殿,南面为五观堂。
除了山门殿供奉的弥勒佛、七佛和财神,1楼至2楼的夹层设有地藏殿、阿弥陀佛殿、玉观音殿;2楼设大雄宝殿、韦陀殿;3楼供奉有木刻四面千手观音一樽。
寺中所有供奉的神像几乎都为泥塑穿金像,高大雄伟,令人顿感敬畏。
沿着正殿的梯坎上到3楼,远远就可以看到走廊深处露出的轨道。
在城市中呼啸而过的轨道交通3号线,正好与观音寺3楼的大殿平行。此刻,四面千手观音、红墙黄瓦、飞檐翘角都从轨道车窗外飞速划过,魔幻与现实交叠重合。
盛夏的烈日照耀着眼前的寺庙和轨道,远处的行道树绿得发亮,高温让偌大的寺庙内人影寥寥。
白鸽跃起在屋顶的琉璃瓦间,日光耀眼,万物有灵。
但一转身,却也要回归普通的日常之中。所谓「一半是信仰一半是生活」,大抵如此。
所以总得去庙里走一走,听三两僧人呢喃诵经,感受浮动的心境,在香火味里变得平静。
在一点一滴中,学会向内关照自我,安顿好心灵,也是生活的一种修行。
/ 打卡地址/
南岸观音寺
地址:南岸区学府大道39号
开放时间:0:00-24:00
门票:5元/人
/文末话题/
去过观音寺吗?
EDITOR
鱼 仔
责 编RESPONSIBLE EDITOR
鱼 仔
摄 影PHOTO
李 李
设 计DESIGNER
小 表 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