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的建构,就像用积木搭建起一座高楼,过程必须无比小心谨慎,才能看着这座高楼一点点拔地而起,可是一个小小的震动,也许就会让此前的努力全部崩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到路上有老人跌倒,人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上前扶起,而那些敢去扶的人,也会被调侃“家里有矿”,这是社会信任的崩塌,也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
而这一切还要从十几年前的彭宇案说起,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至今仍让人心痛、愤怒!
彭宇案始末:给见义勇为者的一记警钟
2006年的一个清晨,正值赶公交车的高峰时段,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车站先后有两辆83路公交车进站,退休职工徐寿兰看到第二辆车人少一点,便朝后移动,没想到,在经过第一辆车时,被后门下车的乘客撞倒在地,一时之间动弹不得,一旁的彭宇见状,赶紧和一个过路人一起将其扶起、送到医院,还垫付了200元钱的医药费。原本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没过多久,彭宇却接到了徐寿兰家人的电话,称老人是被他撞倒的,要求赔偿医药费和护理费。双方协商不下,便闹到了法庭,徐寿兰的伤情经鉴定为八级伤残,一家人要求彭宇赔偿13.6万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
在庭审过程中,一个突发状况,让案情变得复杂起来。原来,事发的时候,双方都在派出所录过笔录,而笔录中有一个关键信息,就是双方都表示有过相撞,这也成为判定彭宇到底该不该赔偿的关键情节,然而,该派出所曾经进行过房屋维修,这份笔录不慎丢失了,而彭宇方执意表示未曾相撞,双方僵持不下。
之后,彭宇见义勇为却反遭讹诈的事情在全国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指责徐寿兰一家人倒打一耙、恩将仇报,支持彭宇上诉,彭宇所在的工作单位还表示他上诉期间将照发薪水和奖金,全力支持他讨还清白。再次开庭时,当时和彭宇一起扶起老人的过路人也出庭作证,表示并未看到二人相撞,只是参与了帮扶。
此时,那份丢失的笔录又回来了,不过不是原件,而是照片,并且是由徐寿兰儿子拍摄的,之后他还被查出是这个派出所的民警,这就使得笔录彻底失去了价值,反倒加剧了人们对于徐家的不满。双方围绕着彭宇到底有没有撞到老人而争执不休,法官的一句话更是引爆了舆论,他问彭宇:“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这简直是公然挑战了一直以来的社会风俗和传统美德,让所有想要见义勇为的人都寒了心!难道,以后路见不平,大家都要选择袖手旁观了吗?否则就要被当作肇事者?可以说,法官的主观判断是事件恶化的重要原因,媒体的大肆渲染也加剧了民众的愤怒情绪。
不过,这个案件的收尾却显得潦草很多,彭宇不服法院判决,提起上诉后,又选择了和老人私下和解,并赔偿1万元,双方也约定不会再公开谈论此事。到底是因为于心有愧,还是因为不胜其烦,我们已经无从得知,虽然案子稀里糊涂地结束了,但其造成的余韵却依然汹涌。
彭宇案的后遗症:趋利避害之心战胜社会公德感召
彭宇案的后遗症,无疑是严重的。首先,那个问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这句话的法官王浩,遭受了无数人的攻击,质问他到底有没有作为法官的良知,就连法学界也将其当作反面案例,毕竟法官起到的是准绳一般的作用,他这样主观臆断,毁的是法律的尊严。当然,王浩也付出了代价,先是被停职审查,又被调离法院、来到街道办工作,前途基本是葬送了,然而,这和彭宇案的社会后果相比,恐怕要温和得多。
彭宇案之前,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算不敢跳下水救人、和歹徒搏斗,但是见到摔倒的老人,恐怕没有人会选择坐视不管,毕竟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啊,可是,这件事发生之后,人们变得冷漠了,生怕自己是下一个彭宇,趋利避害的心理慢慢战胜了社会公德的感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重新退回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水平,举国震惊的悲剧“小悦悦案”恐怕就是一个代表。
2011年,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过马路时被面包车撞倒,并被两次碾压,随后,该车逃逸,而另一辆车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压了过去,整个过程持续了7分钟,先后有18个路人从旁经过,可是他们都选择了袖手旁观,还被称为“十八冷漠路人”,最后,小悦悦抢救无效离世。这件事发生后轰动全国,这些冷漠的路人也被斥为佛山之耻,可是,如果冷静下来想想,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上前帮忙呢?难道这18个人都是冷血无情的人吗?
显然并不是,他们只是害怕,害怕自己伸出了援手却惹来麻烦,与其冒这样的风险,不如冷漠离开!这样的悲剧,其实不在少数,这些年来,先后发生过多起老人摔倒,路人却不闻不问的案件,他们的冷漠背后,恐怕都是权衡利弊之下的选择,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保全自己肯定比见义勇为更重要。
面对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很多人已经无法第一时间做出选择,更多的人会先录像自证清白,再考虑要不要上前帮忙,或者干脆打个120了事,就连打120也是有风险的,万一被家属讹诈见死不救怎么办?被讹诈打120不及时怎么办?120出车费用谁来交?仿佛只有装作没看见才是最安全的做法!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我们既可能是过路人,也可能是摔倒在地、需要人救援的伤者啊!
结语:
社会公德和社会信任的重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的今天,我们不能奢望每个人都是有良知、有公德的,但求法律能更加完善,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加大对恩将仇报者的惩罚力度,各扫门前雪的局面也许无法根本改变,但这个社会若是能多一分善意,总是好的。那么,当你见到老人摔倒在地时,你会上前扶起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