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之后,逝者的衣物千万不要直接扔掉,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本文告诉你几种处理方法,每一种都比扔掉要好得多!
丧葬礼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死之后穿什么衣服、灵堂如何布置、停尸几天、何时火化,何时出殡等等,都是有讲究的,而且不同地区的丧葬流程有所不同。
比如停尸时间的长短,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风俗,大部分地区停尸三天或者五天,有些地区会停尸七天甚至更久。而有些地区会请“先生”来看个“好日子”,不到黄道吉日就不出殡,停尸时间甚至长达半个月之久。
但不管在哪里,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逝者生前的衣物不能随意处理,更不能直接扔掉。那么人死后的衣物究竟该如何处理?为什么不能直接扔掉?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 1、先简单了解一下丧葬流程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丧葬文化,不过大部分地区的丧葬流程大致一样,只在一些细节末支略有区别。
通常在老人行将就木之时,子女会提前通知至亲,如果病危的是女性,还要通知其娘家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见上最后一面,当然也是为了商议丧葬事宜。
老人去世之后,儿女们要第一时间为其净身,然后穿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关于穿寿衣的时间,依照传统习俗,寿衣要在老人弥留之际穿好,也就是断气之前。不过现在人们认为,去世之前穿寿衣是对老人的不敬,故在死后穿戴。
接下来就是报丧环节,大部分地区都会敲锣打鼓或者燃放鞭炮,以通知村里人。有些地区也有逝者的子女在村子里,挨门挨户磕头去请的,除了通知老人已去之外,也有请大家来帮忙丧葬的意思。
与此同时,村里的白执事会安排大家布置灵堂。棺材摆在哪里,准备停尸几天等,这些都是有讲究的,都由白执事结合逝者儿女的要求来统一安排。
停尸期间,亲朋好友以及村里人都会前来吊唁,村里基本上每户都至少安排一人前来吊唁,宽慰家属。而子女们则会跪于灵堂前,对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表示感谢。
在出殡前一天晚上以及出殡当天早上,要行两次拜奠,一般由逝者家属提供名单,白执事安排拜奠顺序。这个过程非常考验执事的水平,稍有差错,可能就会被指责或者嘲笑。
火化通常在出殡当天进行,以前的老式火化炉火化一具遗体通常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今天的高档火化炉则只需要半个小时。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之后,只剩下不足3公斤的骨灰,实在令人唏嘘。
拿到骨灰后,就要进行丧葬过程中最悲痛的环节了,也就是出殡。所有的亲人都要来送老人最后一程,整个过程不断地放鞭炮、奏哀乐,至亲家人哭声不断!
以上就是农村地区丧葬的基本过程,不同地区会略有不同,而且城市地区的丧葬过程要简单很多,在殡仪馆完成送别仪式后,便将逝者骨灰安葬在公墓或者直接寄存在殡仪馆的骨灰架上。
- 2、逝者的衣物为什么不能扔?
人死之后会留下很多生前用过的物品,穿过的衣物等,处理这些东西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逝者生前常穿的衣服,绝对不能直接扔掉,主要原因如下:
1、如何处理逝者衣服,有相关的丧葬礼仪规定,是丧葬文化的一部分
无论是逝者的衣物,还是其他遗物,在我国丧葬文化中,都有相关的规定,是有讲究的。比如逝者的贴身衣物一般作焚烧处理,虽然有迷信的成分,但也体现了子女们的孝心。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老人会前往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而丧葬文化中的烧纸钱、烧衣物,甚至烧车子、房子等,其实是为了让老人在阴间可以使用。
2、直接扔掉逝者的衣物,是对去世之人和外人不尊重的体现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究死者为大,各种复杂的丧葬礼仪就是为了让逝世的人走得风风光光,是对老人的尊重。因此对他们生前物品的处理,需要非常慎重,要体现尊重之意。
而将逝者的衣物直接扔掉,是对逝者不尊重的体现,与丧葬文化的主旨是相悖的。而且,大部分人死人生前用过的东西是有所忌讳的,将逝者的衣物直接扔掉,这对他人也是不尊重的体现。
3、直接扔掉逝者的衣物,有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一些老人是因病而逝的,如果身患传染性疾病,那么生前穿过的贴身衣物很可能会沾染细菌。直接扔掉会对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传播疾病。
总之,人死之后,其生前用过的物品、穿过的衣物等,都不能直接扔掉,否则就是对老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还有可能传播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 3、如何处理逝世之人的衣物?
既然不能直接扔掉,那么该如何处理逝世之人的衣物以及其他遗物呢?以下有几种方法,每一种都比直接扔掉要好得多。
处理方法一:焚烧
大部分地区在处理逝者贴身衣物的方法就是焚烧,通常是在火化遗体焚烧,或者埋葬之后在坟前焚烧。殡仪馆会提供专门的焚烧炉,让亲人焚烧逝者的衣物和其他遗物。
当然了,并非是将逝者所有的衣物都烧掉,而是把逝者生前常穿以及贴身衣物等焚烧,而且价格适中,避免将贵重衣物焚烧。
焚烧遗物一方面是丧葬风俗,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不被冻到,让亲人内心得到慰藉,是孝心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活人的安全和健康着想,人们认为贴身衣物会留存逝者的魂魄,烧掉之后就阻断了逝者对活人的纠缠。
这些虽然都是迷信的说法,但已经是千百年来丧葬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的民间风俗。
处理方法二:陪葬
逝者生前的贴身之物,比如手表、手串、文玩以及书籍等,通常会由亲人整理后,放置在逝者身旁或者骨灰盒旁边一同下葬。不过这些随葬品的价格要适中,太贵的和太便宜的都不适合做陪葬品。
对于逝者的衣物,除了焚烧之外,还可以作为陪葬品掩埋,不过由于棺材的空间有限,陪葬的衣物不能太多,只选逝者生前特别喜欢的即可。
处理方法三:转赠和捐赠
有些衣物,逝者生前穿过的次数较少,价格又比较贵,这些可以转赠给合适的亲人,不仅物有所用,还能留下一份念想。
而那些找不到合适的人转赠的,可以捐赠给相关部门,在我国贫困地区,还有一些穿不上几件好衣服的人们。将老人的衣物捐赠出去,即能腾挪家中空间,又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处理方法四:当废品处理
有些留下来的衣物已经非常破旧,既不适合焚烧(焚烧的衣物不能太烂),也不适合转赠,也就是老人生前舍不得扔的老旧衣物。
对于这些衣物,就只能当成废品卖掉或者直接当成废物处理,不过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会专门找个地方烧掉。
这里的焚烧与“给老人烧衣服”的焚烧意义不同,这只是在焚烧垃圾。不过焚烧衣物对环境有污染,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将这些衣服包装好,交由垃圾处理厂处理也是可以的。
总之,对于逝世之人的衣物,有很多种处理方式,焚烧、陪葬、转赠或者捐赠等,每一种处理方式都比直接扔掉要强。
- 4、结束语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死之后不过一缕青烟,火化过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两三公斤无机物!
不过按照我国的丧葬文化,逝者留下来的物品如何处理非常有讲究,要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因此逝者留下的衣物是不能直接扔掉的。
除了衣物,逝者生前使用过的物品,都要根据其特性以及具体情况妥善处理,该焚烧的焚烧,该转赠的转赠。
你们那里的丧葬文化有哪些特色的?欢迎分享在下方评论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