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为什么剂量那么重要?一块来分析

0
分享至

中医疗效的关键点在哪里呢?除了辨证准确,用方合证外,其中药物的使用量是个很重要的一环。中医自古就有一句话: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日人渡边熙言:“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药量的决定,须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居住地域、气候等多方面考虑。经方人人可知,药量却难刻舟求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乃艺术最高境界,医术亦如此。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此话不无道理。

盖其一,从单味药而言,量变超出一定限度,必然会引起质变,故剂量不同,功效有别。

如附子小量可温补脾肾,中量能祛寒止痛,大量则回阳救逆;

红花小量可生血,中量能活血,大量则破血;

大黄小量可健胃,中量清湿热,大量则泻下;

黄芪小量无利尿效应,中量能显著利尿,大量则反使尿量减少;

川芎小量能升高血压、大量反使血压下降等等。

处方遣药,切莫一概认为量大则功胜,而盲目追求大剂量应用,要因病、因人、因药制宜,力求做到既对症,又适中,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其二,从组方配伍言,一方中药有主次,各药间又相互影响,彼此制约,故临证施治除,依法准确选择方药外,还要恰当处理好药物之间的量的关系。须知,适应不同病证的不同方剂,其主药间或主次药间各具一定的相对有效的剂量比例,倘此比例失调,势必导致全方功效重心的改变。

如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等量,才能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若倍用桂枝,则变为温阳降逆的桂枝加桂汤;

若倍用白芍,就成了解表和里的桂枝加芍药汤。

再如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用量应是三比二;

枳术丸中的白术与枳实的用量应是二比一;

白虎汤中的石膏用量宜三倍于知母;

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用量宜五倍于当归;

麦门汤中的半夏用量应为麦冬的六分之一左右;

一贯煎中的川楝子用量应为生地的五分之一左右。

如果不明这些行之有效的不传之秘(当然也可酌情调整或探索更佳比例),动辄药量相平,主次不分,甚或比例颠倒,喧宾夺主,虽方与证合,其效难求。

川芎治疗头痛: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

高血压肝阳头痛, 用量宜重,每用9~12克;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 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 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 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而且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 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 疾病的妙药。《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 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

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 ~50克,用量在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黄连——最苦,然而治糖尿病这一甜病有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 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可使降糖迅速。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 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 少、浮肿之候,常一剂效,二剂已。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

萆薢、土茯苓——30g以上消除蛋白尿。

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茜草——30g以上治口疮。

莱菔子、槐花——30g以上降压。

代赭石——9~18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 满实等。24~30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症状。

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茯苓——研究结果发现,茯苓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 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附子——1枚-轻量-阳虚;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 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 弊的效果。

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半夏——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 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浙贝母——9~15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g有 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 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艾叶——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而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 炎;另外,大剂量还会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当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 ~120g。

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 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 无益,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同样,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 水车薪,于痛无济。

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 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夏枯草——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 超过30克。

三棱——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 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乌头,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左右,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经过蒸制的就不 必煎这么久了。剂量逐渐加大到30克为宜,得效后宜逐渐减量,超过30克的超大剂量没有经 验的最好不要去用,一不小心可以导致病人死亡。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超大剂量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

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

生地——凉营,极量800克。

枣仁——安眠,最大180克。

人参——强心,救急30克。

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

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

茯苓——渗顽水500克,猪苓消浮肿120克。

土茯苓——解毒240克,

赤芍——疗急黄120克起。

芦根——降温120克无虑。

葛根——降糖3两无毒。

临证:曾见一患者,女,40岁。因感冒后反复咳嗽,酿成哮喘已三月,半月来加剧,经用抗生素及激素无效,又服定喘汤与小青龙汤亦不应。诊后,确认寒饮,予麻黄根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制半夏12克、炮姜、五味子、细辛、甘草各6克。药进两剂,喘息得平。或问,前已投小青龙汤,并不见功,何故用之顿效?关键就在用量上。曰:“用小青龙要掌握仲景治痰食咳嗽的姜、辛、味三个要药,此三药一般当等量用之,注意调节升降开合的适宜。方中麻黄的运用亦有分寸,初期表实用麻黄,次用麻黄绒,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30克。至于桂枝与白芍用量,初期宜等量,病久渐虚,须白芍倍桂枝,仿建中意在收敛。”对经方之研究,堪称至为精细,因而深得仲景用量之奥秘,故临证运用自由。

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说到用量的艺术,“随证施量”是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根据证本身的轻浅来选择剂量。如果是证轻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用那么重剂;而重证的时候就一定要用到重剂。像乌头桂枝汤方后面注释说:“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之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这是无效的时候不断加量的过程,而“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才是真正有效、有感觉的时候。

但临床上,我们看到服用乌头出现这种症状,立刻吓得不得了,认为是乌头中毒,并且赶紧抢救,其实这只是“知”的表现。

以前碰到过两例类似的情况。其中一个是用60g乌头的病人,本来在我们医院抓药时吃得非常好,第一个月后疼痛等各方面症状都明显减轻。但是第二个月的时候,病人忽然给我们一个学生打电话,说是吃药以后非常晕,感觉天旋地转,同时胃难受得吐了。学生转告我的时候,我说让他赶紧去急诊室看一下,结果去了之后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特别处理,慢慢地症状就自动过去了。后来把他的药拿过来仔细看,发现是在他当地保定抓的药,乌头完全没有炮制,是生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其实他的晕和吐就是“如醉状”“得吐”的表现,提示着方药有效。

临床上我们见到病人有一些不良反应的时候,不应该立刻被吓得要死,不应该马上就停止用药,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因为这可能正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有效症状。

举个例子,马钱子,一般用0.6g以下,最大剂量是0.9g。当时病房有个病人,护士拿了4包马钱子粉给他,并嘱咐分4天吃,每天1包,也就是0.9g。结果他把4包放在一块,一下子冲来吃了,相等于用了3.6g马钱子。吃完药就开始出现比较兴奋,特别爱说,多言多语。

这个症状刚好被我查房的时候发现,觉得有点意思,这个病人怎么会忽然如此爱说话,经过询问才知道那个吃药的过程。其实,这正说明3.6g对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剂量,所以才会出现多言多语和相对兴奋。但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后,大家都怀疑是不是中毒,而不敢再继续用下去。如果可以在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准确地把握药物,那就是高明的医生。

再说举例说说金银花

金银花首载于《新修本草》,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本草纲目》记载:“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本品依据花蕾开放时间先后不同而有白黄二色,犹如金银搭配,故又称“二花”、“双花”,简称“银花”。一般生用。

性能特点

品尝金银花煎液,无明显的味道,但有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不是五味之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尝过就会知道。其性寒,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之功,其归经与临床无直接的联系。

金银花的味道并不苦,但长期服用也会引起不适,如恶心等。

人们或多或少对中医有些误解,认为中药都是苦的。其实,苦的中药固然多,但不苦的也有。在此,想说明以下两点,苦的中药并不一定难喝,不苦的中药不一定好喝。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用于各种热毒证,这是金银花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功效,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滇南本草》用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生草药性本草》日“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治疗痈肿疔疮之红肿热痛,证属热毒者,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用药渣外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等配伍,如仙方活命饮;

若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是治疗热毒疮痈的常用名方。

仙方活命饮有“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之称,但是方中的穿山甲价格不菲,用量多在10g左右,若非利益驱使或.病情所需,就不要滥用。

2、疏散风热

金银花质轻,芳香透达,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常与连翘、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临床上有成药银翘解毒颗粒可供使用。目前,诸多中医治疗感冒发热时,必重用金银花,已经形成了用药习惯。但是,很多发热属风寒束表所致,金银花并非首选药。

用法用量

煎服,15-200g。从临床实际来看,金银花的用量多在15---60g之间。

近年来,由于流感频发,清热解毒药的临床应用日益看好,导致临床对金银花需求越来越大,金银花的价格逐年走高。纵然金银花清热解毒或疏散风热的作用很好,但价昂则是其短板。

使用注意

近年来有滥用金银花的情况,除热毒或风热感冒外,不可一见到感冒就使用金银花。滥用金银花犹如滥用抗生素。

病案举隅

李某女 26岁。一周前,鼻梁旁被不知名小虫叮咬,用手指挠破,没有注意,第二天迅速感染,右半个脸肿大变形为阴阳人,甚是骇人,高烧40度,显然是细菌感染,因在面部,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导致败血症之势。其母速带其到两家大医院就诊,遗憾的是年轻大夫竟不识为何证,只知消炎用抗生素,注射大量激素退热,给予左克,结果一天后烧退,右半个脸继续肿大,无奈又转诊医学院一老教授,断为蜂窩组织炎,又用大量抗生素不知名,结果面肿稍退,但是变症蜂起。腰痛,尿血,蛋白+++,小便赤涩,显然是药物伤了肾脏,吓得母女一家人急忙出院找到我。

因其母是常年在我处看中医,故笃信中医不移,要求我予已治疗。面诊右半个脸肿大,左右不对称明显骇人。舌淡苔白干,脉细数,纳呆,小便涩痛量少,大便不多。体温38.5,余无它明显突出之症。此乃少阳火郁,热毒蕴发,似中医大头瘟证。

处方:小柴胡汤加五味消毒饮加当归补血汤。

柴胡30g、黄芩30g、金银花120g、野菊花30g、连翘30g、公英60g、地丁30g、当归10g、生黄芪30g.三剂,嘱三日后复诊结果一剂热退,三剂后肿消,脸平如初,还一女子骄容。仅留皮下硬微痛,

续方:生黄芪30g、当归10g、金银花60g、野菊花30g、连翘30g、公英60g、地丁30g、元参30g、浙贝母30g、生牡蛎30g五剂,痊愈。

病案分析

此案,之所以快速控制病势,关键在于及时大量重用金银花,起手就是120克,迅速扑灭火势,量小不行,杯水车薪。

这是我多年的经验。我治乳痈,肠痈等痈疮症都是心狠手辣,重剂频出,屡屡收效。此时不可犹豫,慢条丝理,贻误战机。上案如不是误诊耽搁,凭我早年的经验,病发之初,即用大量青霉素亦可治愈。无奈现在的医生可能嫌药贱,不赚钱而用“左克”之类,据病人说三天花了五干多元,还险些丧命。呜呼!哀哉!

重用金银花治大症古今已有之,清时《洞天奥旨》的陈士铎,当世的山西名医白清佐均是擅用大剂金银花的高手。

例如治疗乳痈就喜用傅青主的银花白酒饮,尝谓:乳痈者,多为肝胃郁热,气血壅滞,以致乳络阻塞,发为乳痈,未溃者属邪实,乳房红肿疼痛,寒热交作,头痛胸闷,骨节酸楚,脉弦数。宜用大剂银花白酒饮(银花240g白酒240g,水煎服),可期速效。

或者以为用量过大,然初期毒盛邪实,实非小剂可得而济也。而且金银花不独清热解毒,其性亦补,为治痈最善之品,白酒温散善走,能引药力直达病所,二味和合,药专剂大力强,对初期乳痈,体质壮实者,内消神速,诚良方也。

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比如说瓜蒂散,“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曾经有一个书记,打嗝得特别厉害,当时我就用这个催吐,等他吐完以后很快就好了。再比如白头翁汤,“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麻子仁丸,“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这都说明张仲景在那个时代里,已经能够把药物的剂量掌握得特别精确,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另外,张仲景非常讲究方药的服法,不是千篇一律地跟病人说:“回去吃吧,早上吃半付,晚上吃半付。”而是分为1天吃1次的,1天吃2次的,1天吃3次、甚至多次的,或者睡前服、饭前服、饭后服等等,关键就是调整药物的剂量和血药浓度。

经常思考药物有效无效的剂量问题。不管是用伤寒的方,还是用其他的方都好,经常会遇到没有效的情况,尤其是那些“10g、15g”的方子。而到底这些药物多少克有效?我们不知道。多少克有毒?我们也不知道。这种既不知道有效是多大剂量也不知道有毒是多大剂量的情况下,大家到底是怎么用的药呢?老师教我们桂枝用6g,那么桂枝就用6g;老师教我们白芍9g,那么白芍就用9g,这种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用药方法,实际上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稀里糊涂地用药。

所以我们提出来要成立方药量效研究分会,把药物学、临床、基础、西医和中医弄在一块,专门用来认真研究药物的最低起效剂量、有毒剂量等。但不一定都是在人的身上,也可以改在动物身上试验。在最低起效剂量和有毒剂量之间找到一个最佳有效剂量,既能真正有效,又能保证安全。我认为中医一定要走向量化的时代,把宝贵的经验进行数字量化,才能够精准,才称得上一个真正的有效的科学。

具体用经方的时候,到底一两等于多少克呢?我觉得大致的规律是这样:如果是急危重症的话,就按照一两等于13.8g、15g来考虑;比较轻的病,就按照一两等于3g考虑;而那些既不是急危重症,又不是非常轻的病,可以按一两等于9g考虑。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犹豫豫

先来看一个心衰的病例。这个病人69岁,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而且用了利尿剂之后,效果不佳,被推来看病的时候,胸闷憋气,少尿,心率140次/分,属于很明显的心衰。辨证考虑阴虚水热互结导致,所以选择猪苓汤:猪苓120g,茯苓120g,阿胶珠15g,滑石30g(包),生甘草15g,西洋参30g,黑顺片30g(先煎2h),丹参30g,三七9g,葶苈子15g,生姜3片,大枣5枚。7剂,分早、中、晚、睡前4次服用。

利用120g猪苓和120g茯苓同治气、血、水。7剂药后,这个病人的胸闷憋气明显减轻,双下肢水肿减轻60%,心率降到84次/分,于是开始减量,将猪苓、茯苓各减为30g,黑顺片减为15g,继续调理。所以说在重症阶段,方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要犹犹豫豫。

记得曾经被问道:开出这种超过剂量的方子,如果出了问题,病人反过来告你的话,该怎么办才好?这些医疗矛盾应该怎么解决?但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防患未然。

第一条就是正确判断病人的情况,如果一看病人就是事多的,看病的目的就是告医生,那么就千万别去招惹;如果看到病人就是真正想治病的,而且是真的没辙,把我们当作救星,那么就要来治疗。但是这种重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病情的严重性、治疗之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等问题都一一跟病人说清楚。另一个比较狡猾的方法,就是一天开2-3剂,一剂一剂地用,第一剂不行就再来第二剂,看着病情去应用,也能够避免一些矛盾。

不拘时,小口频服

这是个糖尿病重度胃瘫的病人,2009年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确诊是成人晚发的1型糖尿病。2010年出现严重腹泻,2011年7月怀孕后出现严重呕吐,终止妊娠后仍然频发呕吐,平均每个月呕吐25天,每天呕吐20-30次,甚至呕吐到虚脱,导致意识丧失。而且呕吐前出现剧烈的胃痛,觉得胃是冰凉的,像冰块一样,即使敷很烫的热水都没有什么感觉。总的来说,这个病人存在糖尿病酮症,胃肠自主神经胃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眼底病变的问题。

当时考虑是中阳大虚,胃气衰微,用了附子理中汤合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加减:黑顺片30g(先煎4小时),红参30g,炒白术30g,诃子30g,代赭石15g,生姜30g,苏藿梗各9g,吴茱萸9g,黄连1.5g。其中红参用了30g的大剂量来扶助正气,附子也是30g,代赭石15g,比较小剂量。因为已经胃下垂的情况下不要用太多的重的矿物药。还用了一个反“左金丸”,虽然也是6:1的比例,但是吴茱萸9g、黄连1.5g,因为这个病人属于胃寒。

同时,使用的服药方法是“不拘时,小口频服。”就是让病人一小口一小口频繁服用,就算喝了就吐也没有关系,只要一天之内能把这一剂药喝完就行了。病人服了10剂药以后,呕吐发作前的胃痛症状明显缓解,呕吐的剧烈程度减轻,腹泻减少到每天5-6次,胃部也不觉得凉了,喝下热水能有些感觉。这个时候我们有效增量,把附片加大到60g继续治疗。

过了1个月,这个病人过来复诊,说吃了28剂药后,1个月才呕吐4次,能够进食;腹泻消失,大便能成形;剧烈胃痛完全消失,并且胃部有温热的感觉。然后就开始减量维持。

其实临床上还有很多这样剧烈胃痛的例子。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病人,即使每天打4次杜冷丁(哌替啶)也止不住疼痛。但用黄芪建中汤,其中大剂量用红参,往往1剂就能马上减轻疼痛。因为胃痛常常是寒到一定程度引起胃痉挛导致的。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药:当归生姜羊肉汤。我们让那些虚寒性胃痉挛导致剧痛的病人回家去吃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用30-60g,甚至120g,往往吃了之后,疼痛马上缓解。生姜非常入胃,所以胃病的时候用生姜或者干姜作引经药是最好的。

再认真看看上个病人的方药,可以发现即使这么寒的时候,里面仍然有1.5g黄连。这里主要是把它当作佐药,配合生姜来“辛开苦降”。因为方子里有30g生姜、30g附片和9g吴茱萸,热力完全足够,所以加点黄连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再以当归举例来说明中药的疗效好坏,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

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 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 但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

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 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 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

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 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当归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 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病友们勿盲目试用,平台与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开场一分钟就扭脚!内马尔赛后怒喷:这人工草皮就是屎!

开场一分钟就扭脚!内马尔赛后怒喷:这人工草皮就是屎!

直播吧
2025-09-15 08:36:14
三位大人物骨灰被移出八宝山,他们分别是谁?其中一人是开国上将

三位大人物骨灰被移出八宝山,他们分别是谁?其中一人是开国上将

文史达观
2025-09-08 20:13:26
知名网红民警“江宁婆婆”谈于朦胧去世排除刑事案件

知名网红民警“江宁婆婆”谈于朦胧去世排除刑事案件

潇湘晨报
2025-09-11 21:03:04
深圳租客月亏16万哭求退租!房东却愁到失眠:这烂摊子谁来接?

深圳租客月亏16万哭求退租!房东却愁到失眠:这烂摊子谁来接?

娱乐看阿敞
2025-09-12 09:25:46
1966年,距今千年的六祖慧能肉身被剖,五脏六腑被扔,游街示众

1966年,距今千年的六祖慧能肉身被剖,五脏六腑被扔,游街示众

牛牛叨史
2025-09-11 22:06:15
《灼灼韶华》直到褚韶华一刀杀陈二顺,才知,她为何爬上军阀的床

《灼灼韶华》直到褚韶华一刀杀陈二顺,才知,她为何爬上军阀的床

宇林网络
2025-09-14 18:09:36
铁证如山!特朗普这下悬了,华盛顿爆发抗议,民主党酝酿总攻

铁证如山!特朗普这下悬了,华盛顿爆发抗议,民主党酝酿总攻

真知见
2025-09-15 10:33:35
2岁宝宝梅毒阳性,婆婆大骂儿媳,不料全家血检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2岁宝宝梅毒阳性,婆婆大骂儿媳,不料全家血检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4-08-15 01:10:02
《易经》有三大天规:不可触犯,碰之必惹祸端

《易经》有三大天规:不可触犯,碰之必惹祸端

金沛的国学笔记
2025-09-13 14:36:41
山西最低温降至10℃!刚刚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阵风7级以上!

山西最低温降至10℃!刚刚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阵风7级以上!

鲁中晨报
2025-09-15 11:51:03
世锦赛第3日上午单元:莫家蝶刷PB晋级,何杰马拉松第26名完赛

世锦赛第3日上午单元:莫家蝶刷PB晋级,何杰马拉松第26名完赛

全景体育V
2025-09-15 11:08:06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掌门1对1
2025-09-12 12:38:33
杨瀚森创奇迹,成为NBA中国第一人,先看约基奇真有可能

杨瀚森创奇迹,成为NBA中国第一人,先看约基奇真有可能

大眼瞄世界
2025-09-14 23:11:19
新人存活率不足一半!艰难上岸后,这届年轻人却扔了铁饭碗跑路

新人存活率不足一半!艰难上岸后,这届年轻人却扔了铁饭碗跑路

毒sir财经
2025-09-14 17:00:07
广东,中国最“委屈”的经济第一省

广东,中国最“委屈”的经济第一省

今日美食分享
2025-09-15 06:12:57
年轻人的“邪修省钱”有多牛?虽然很癫狂,但是真省钱!

年轻人的“邪修省钱”有多牛?虽然很癫狂,但是真省钱!

家居美少女
2025-09-14 08:00:06
Apple Watch高血压预警获FDA认证,下周150国能用,旧机型也支持

Apple Watch高血压预警获FDA认证,下周150国能用,旧机型也支持

数码Antenna
2025-09-15 10:51:22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国际情爆猿
2025-09-15 00:03:59
张本智和啊张本智和,看看雨果这段感言,再看你,从不自身找问题

张本智和啊张本智和,看看雨果这段感言,再看你,从不自身找问题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5 08:45:58
最新!被追加两项重罪,杨兰兰却毫不在意,她为何如此淡定?

最新!被追加两项重罪,杨兰兰却毫不在意,她为何如此淡定?

热点菌本君
2025-09-12 07:43:05
2025-09-15 12:31:00
血液与肿瘤咨讯 incentive-icons
血液与肿瘤咨讯
发展科技,造福于民
1840文章数 109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 敛财超500万元

头条要闻

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 敛财超500万元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预制菜大战”100小时

科技要闻

发布会再提乔布斯,苹果高调回归设计初心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教育
数码
手机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这道题太难了,全班一半的同学都空着

数码要闻

千帧电竞!AMD:9000X3D可在多款游戏实现1000FPS

手机要闻

HMD 推出 Vibe 5G 手机:紫光展锐 T760 芯片、5000mAh 电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