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故宫一个厕所都没有,上万人方便如何解决,活人怎可能让尿憋死?

0
分享至

故宫鼎盛时曾居住过上万人,他们解决如厕问题的方式,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真会玩儿”。

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据传说,故宫有9999.5个房间,只比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少半间。

不过,经过实际测量和统计,故宫的房间数为8704间,虽说没有传说中那么多,但也确实不少了。

而在鼎盛时期,故宫里曾居住过上万人,包括皇室成员,以及大量的宫女太监,但奇怪的是,居住人口这么多的故宫,却连一个厕所都没有。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人也是吃五谷杂粮的,自然就需要排泄,但在没有厕所的故宫,他们平常方便是如何解决的呢?

事实上,他们不仅有解决如厕问题的方式,并且还十分地“别出心裁”。

在了解古人在故宫是如何如厕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为何故宫不设计厕所。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古代的皇宫里是有厕所的,毕竟是个人都需要排泄,皇帝也不例外,因此,在建造宫殿时,古代的工匠自然也就建造的有厕所。

只不过,中间出现了几次“事故”,让厕所不得不从皇宫中消失掉。

第一个事故,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晋景公身上的事,当时有一个人预言晋景公吃不上来年的新麦子,对此,晋景公十分生气,认为这个人是胡说八道。

而到了第二年,新麦子打下来后,晋景公特意让人用新麦做了一桌饭菜,意思就是为了证明那个人信口雌黄。

但在他准备吃之前,突然感到腹痛,因此就想方便一下,结果,来到皇宫里的厕所后,一不小心踩空,掉进了粪坑里,活活地被淹死了。

当然,晋景公的案例,有他个人的因素,而在汉朝时发生的一件事,就再次说明了古代厕所的安全问题堪忧。

汉景帝在位时,有一天他带着心爱的妃子在皇宫里闲逛,逛着逛着,妃子就觉得肚子不太舒服,需要去厕所方便一下。

但等她进了厕所没多久,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了进去,吓得这个妃子当场花容失色。

原来,一头野猪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一头扎进了厕所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妃子,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所以才会尖叫连连。

就在这关键时刻,汉景帝“男友力”爆棚,抽出宝剑就要冲过去英雄救美,结果,被一旁的大臣拦住,说您是九五之尊,怎么能以身犯险呢?万一野猪伤到你怎么办?

最后,可能是这头野猪懂得“怜香惜玉”,十分识趣地离开了厕所,并没有伤害那个妃子。

而通过这几件事情,让后来的皇帝们发现,厕所真的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虽说野猪什么的属于意外,但封闭的厕所,无疑会给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提供便利,毕竟皇帝们上厕所时,侍卫也不能跟在身后吧。

所以,在往后的朝代里,皇宫中就逐渐不再设置厕所这个建筑了。

除了考虑到安全问题之外,紫禁城中不设置厕所,还有防止疫病在其中传播和保持皇宫整体形象等原因。

前文也讲过,紫禁城中最鼎盛时期,曾居住过上万人,而这上万人中,有皇室成员和太监宫女,同时还有侍卫,总之什么身份的人都有。

如果要为这些人设置厕所的话,首先,皇室成员肯定要设置单独的厕所,比如供皇帝单独使用的,还有供后妃等女眷使用的。

这还不算什么,那些数量庞大的太监宫女以及侍卫,也需要设置能满足这些人如厕需求的厕所。

而这么一算下来的话,需要建造的厕所数量,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单是占地面积就不小,当然,古代皇宫不缺乏盖厕所的地方,但他们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厕所里的粪便处理掉的方法。

古代没有抽水马桶,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排污管道,厕所里更没有抽风去味儿的通风措施,因此,这些人的排泄物最终会堆积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污染。

想象一下,在庄严肃穆、富丽堂皇的皇宫内外,无处不充斥着各种复杂难闻的臭味,这让皇帝和妃子们还如何住得下去?

一个被尿骚、粪臭包围起来的紫禁城,再富丽堂皇有什么用?这无疑有损皇家形象。

并且,如果大量粪便堆积时间长的话,也会造成疫病的传播,尤其是在天热的时候,各种苍蝇、蚊子嗡嗡乱飞,不仅让人极其烦躁,更在无形中把各种疾病带到皇宫各处。

而古代可没有什么防疫手段,如果疾病散播开来,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因此,在考虑到安全问题、形象问题以及健康问题后,紫禁城在建造之初,就放弃了在这其中建造厕所。

但没有建造厕所,不代表这些居住在紫禁城内的人不需要如厕,只不过,皇宫里的人有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就是“官房”,官房相当于古代的“流动厕所”。

官房的外观,类似于一个凳子,但在中间有孔洞,这个孔洞,就是让坐在上面的人在方便时,排泄物能都掉入下方的暗格里。

也就是说,官房就好比是一个能移动的马桶,平常如果皇帝或者妃子们有需要的话,太监宫女就会把官房抬出来,以供主子们方便。

除了官房之外,还有一种专门供皇帝小解时使用的器皿,名字叫“虎子”,实际上就是夜壶,其外观与普通夜壶一般无二,只不过使用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更为复杂与精美。

但不管是官房还是虎子,这些东西平常都是在隐蔽处存放的,由专门的太监或者宫女就进行保管,存放这些东西的地方叫做“净房”,根据清宫档案的记载,紫禁城中的净房,一般在每座宫殿中会设置两处。

其中一处,是存放皇室成员使用的官房和虎子的,另外一处,则是那些太监宫女使用的。

平常,如果主子们有需要,太监宫女就必须马上把官房或者虎子拿过来,如果因为动作慢而耽搁的话,那在当时可是大罪。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慈禧太后的官房了,众所周知,慈禧太后历来是以奢侈闻名,因此,她上厕所所使用的器皿,同样也彰显着尊贵与奢华。

据记载,慈禧太后的官房,外形为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只爪子,刚好组成了官方的四条腿,而在四条腿之间,是壁虎圆滚滚的大肚子,这里实际上就是存放排泄物的暗格。

并且,在暗格里,还放得有木屑等各种香木细料,放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慈禧太后在方便时,香料能包裹住便物,从而让臭味得以掩盖,无法散发出去。

而壁虎的尾巴和头部设计得更为巧妙,尾巴往内卷起,刚好构成了官房的后把手,方便慈禧太后倚靠,而头部设计在一侧,并且壁虎的嘴巴微张成一条缝隙,而这缝隙则是放置手纸的地方。

在慈禧太后有需要的情况下,一群太监宫女就会马上将官房抬到慈禧太后面前,在宫女们的帮助下,慈禧太后宽衣解带,然后就坐在官房上开始方便,身边的太监宫女时刻保持待命,因为一会老佛爷方便完,同样也需要她们伺候起身。

相比之下,那些普通的太监宫女在方便时,条件就要简陋得多。

宫女太监方便的地方,前文也讲过是在特定的净房内,这里就像是现代的公共厕所,并且,还是男女混用的那种,环境和卫生条件,自然就会差不少。

并且,宫女太监方便时使用的器皿,同样也很简单,大多是采用木、锡、瓷等材质制成,名字叫做“便盆”,不管是从外观上还是使用舒适度上,都没有皇室成员使用的器皿方便。

身份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待遇好坏,就连上厕所,都区别很大,但是没办法,在古代这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除此之外,皇宫内部,也有一小部分供皇室成员使用的“便溺之地”,比如在慈宁宫内,就有“西茅”,清朝皇帝居住办公的养心殿内,有一个单独的小隔间,这里就是皇帝小解之处。

当然,这种“便溺之地”在整个故宫中仅存几处,并且,在古代也是仅供皇帝或者太后使用,旁人根本没使用的资格,除了打扫卫生、清理污物的太监宫女,其他人进都进不去。

那么,在方便之后,那些被排泄出来的粪便,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清代,有一个负责在皇宫里干杂活的部门叫做辛者库,这里面有一部分宫女和太监,就是专门清理粪便等污物的。

而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朝清理粪便的流程,是每个月逢四时,也就是初四、十四和二十四,负责此事的宫女太监会将存放已经有十天的粪物装入粪车,然后粪车经由专门的通道离开皇宫。

并且,在装满粪物的粪车离开的同时,一批空的粪车就会进入皇宫,停放在指定地点,等待下一个十天后,装满拉走,如此周而复始。

就是用这种方式,大量紫禁城内的粪物,被一车车拉到了宫外。

那么,这些粪物在拉到宫外后,又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说出来可能很少人相信,这些来自紫禁城的粪物在被拉到宫外之后,居然会成为市面上的“抢手货”。

最大的销路,就是卖给种地的农民,毕竟粪便对于庄稼的生长是有最直接和明显的作用的,那个时候种地也没有什么肥料,而用粪便施肥,是最常见的方式。

之所以这些来自皇宫的粪便会成为抢手货,是因为在当时的人概念中,皇宫里的人吃得好,油水也大,因此,他们的排泄物,自然也劲儿大,换句话说,就是肥力大。

本着这个宗旨,一旦有皇宫里的粪车出来后,顿时就会引来不少人的争抢,到了后来,还出现了一群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称之为“粪夫”。

粪夫就是靠着收集粪便,转手卖给农民来赚取利润,谁收的的粪便最好,卖的价格就高,自然利润就大。

据记载,曾经在嘉庆年间,京城的十几个粪夫,因为争抢皇宫里拉出来的粪车大打出手,由此可见,这一行利润之大,同时也说明了竞争的残酷。

而那些得势,且占据大量优质粪便资源的粪夫,称之为“粪头”,可不要小瞧这种人,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有一个叫做于德顺的人,就是靠着倒卖粪便赚了大钱,最风光的时候,他拥有上千亩良田和数百间房屋的庞大资产。

粪便中的成功人士,说的就是像于德顺这样的人。

回到正题,故宫中虽说没有一个厕所,但并不耽误里面上万人如厕方便,而这些人方便的方式,根据身份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是皇帝嫔妃这种皇室人员使用的“官房”,另一种就是太监宫女使用的“便盆”,同时,还有供皇帝使用的“虎子”等。

总之各有各的方式,绝不会出现活人被尿憋死的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日关系紧张:日本电影却在中国夺冠,票房井喷青少年疯狂观影!

中日关系紧张:日本电影却在中国夺冠,票房井喷青少年疯狂观影!

影像温度
2025-11-17 11:27:12
黄锦燊累了,撇下赵雅芝自己先走了!79岁黄锦燊,一点都不合格!

黄锦燊累了,撇下赵雅芝自己先走了!79岁黄锦燊,一点都不合格!

小娱乐悠悠
2025-11-18 09:53:35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印度人疯狂涌入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印度人疯狂涌入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通文知史
2025-11-17 19:00:03
任泽平:未来10年的财富主线,都写在十五五规划里

任泽平:未来10年的财富主线,都写在十五五规划里

泽平宏观展望
2025-11-18 07:06:21
中日磋商不欢而散,一细节引发全球热议,美媒:日本毫无还手之力

中日磋商不欢而散,一细节引发全球热议,美媒:日本毫无还手之力

临云史策
2025-11-18 22:19:45
2025年,倒闭的店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快撑不住了

2025年,倒闭的店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快撑不住了

深蓝夜读
2025-11-16 18:26:32
跌破0℃!广东一夜速冻、冷到结冰,广州最低温降到10℃,气温回升时间定了

跌破0℃!广东一夜速冻、冷到结冰,广州最低温降到10℃,气温回升时间定了

鲁中晨报
2025-11-18 16:09:05
养老金大调整!2026年1月起,养老金差别将如何体现?官方回应!

养老金大调整!2026年1月起,养老金差别将如何体现?官方回应!

李博世财经
2025-11-18 14:14:24
年终奖我一毛没有,打卡离开,退公司群,老板:八千万订单只认你

年终奖我一毛没有,打卡离开,退公司群,老板:八千万订单只认你

朝暮书屋
2025-11-07 18:22:47
过继到舅舅家后,杨志刚被从医大哥、经商二哥、导演三哥宠上天

过继到舅舅家后,杨志刚被从医大哥、经商二哥、导演三哥宠上天

书咚咚
2025-11-17 20:50:29
从亏损30W到盈利200W,只因牢记“低于20满仓买,高于80满仓卖”

从亏损30W到盈利200W,只因牢记“低于20满仓买,高于80满仓卖”

股经纵横谈
2025-11-18 19:46:23
科创信息被立案调查,受损股民可要求赔偿

科创信息被立案调查,受损股民可要求赔偿

深蓝财经
2025-11-18 08:44:00
俄罗斯彻底看明白了:一旦停火,大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要涌入乌克兰

俄罗斯彻底看明白了:一旦停火,大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要涌入乌克兰

阿龙聊军事
2025-11-18 16:23:47
篮下威慑力相当惊人!活塞内线新星的表现让人想到曾经的霍华德?

篮下威慑力相当惊人!活塞内线新星的表现让人想到曾经的霍华德?

稻谷与小麦
2025-11-19 01:05:49
多地临时停课!疾控提醒:尚无特效治疗药,这类人特别注意

多地临时停课!疾控提醒:尚无特效治疗药,这类人特别注意

王誙自驾
2025-11-17 16:58:26
初婚人口跌破1000万

初婚人口跌破1000万

谭谈投研
2025-11-17 12:17:54
日本高官来华,态度非常顽固,想安排G20会面,中方拒绝得很干脆

日本高官来华,态度非常顽固,想安排G20会面,中方拒绝得很干脆

时时有聊
2025-11-17 19:55:13
A股:超4100股惨绿!主力已经摊牌,不出意外,明天还会继续下跌

A股:超4100股惨绿!主力已经摊牌,不出意外,明天还会继续下跌

虎哥闲聊
2025-11-18 15:07:11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桑启红原
2025-11-15 16:03:29
今夜,暴涨!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今夜,暴涨!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1-18 00:16:40
2025-11-19 01:27:00
阳Sir的考古之眼 incentive-icons
阳Sir的考古之眼
考古学之眼,看大千世界
790文章数 50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