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是从湖南韶山的普通乡村里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来到省城长沙的师范学校,自此开启了对这个世界的广泛认识。他所面对的国家与民族,正在遭受各方统治阶级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与剥削。自幼体恤底层民众的他燃起了对民族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撰文宣传革命思想、唤醒更多有志之士的抗争精神。尚且带着一丝青涩的脸庞,从此多了一份坚毅。那个时候认识他的人还不多,并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是民族的救星,新世界的缔造者。百年之后,毛家又有一个少年即将成人,且颇有青年毛主席的风采,他就是毛东东。
01
毛主席的革命道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但是为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他忽略掉了自身的痛苦与磨难,将一切精力与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期间,他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骨肉分离、亲友牺牲,这些都是难以言喻的伤痛。建国后,仅剩下两个女儿和唯一的儿子毛岸青还健在。
毛岸青的生母是杨开慧,也是毛主席早年在长沙读书时认识的爱人。那个时候,毛主席还刚开始干革命,带着妻子在湖南地区发动工农群众运动。他们先后有了三个儿子,一家人生活得很是幸福。秋收起义前夕,毛主席辞别妻儿踏上了远行之路,自此与他们分别。杨开慧牺牲后,三子毛岸龙在上海夭折,毛岸英与毛岸青流浪数年,后到苏联求学。
02
直到建国前夕,毛岸英才回到父亲身边。原以为他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却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就这样,毛主席身边仅剩下了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毛岸青。由于幼年时期受过的伤害,他深受脑病的折磨,却依然坚持着马列专著翻译与写作,数十年笔耕不辍。他37岁才结婚,47岁才得一独子,也就是毛新宇。
孙子出生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当时动荡的时局,他也很少再见亲人们,担心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不过,他还是嘱托周总理亲自安排了儿媳邵华住院期间的相关事宜。孙子出生后,他虽未能第一时间看望,却在中南海的书房里提起写下了“新宇”之名。由此可见,祖孙之情还是令人向往的。
03
毛新宇六岁的时候,毛主席逝世。虽然没有充分享受过爷爷的亲自教诲,但毛家的低调朴素之风早已经深入到毛岸青夫妇的骨血当中,他们再次将这样的革命家风灌输给了儿子。毛新宇热爱历史,从小爱看历史故事,尤爱明史与近代史。大学时期读的也是历史系,毕业后却转而参军。原来,是母亲邵华建议他走研究毛主席思想之路,这也是身为毛家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他后来专注于研究毛主席军事战略思想,也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明史,在这两个研究领域都有一些专著,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除了事业上的顺利展开,毛新宇的婚姻家庭也极受关注。他与同为军人出身的妻子刘滨是经人介绍认识,婚后感情和睦。2003年12月26日,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他就是毛东东。
04
毛东东不仅仅是毛家第四代的嫡长孙,更加惹人注意的是他与曾祖父同一天的生日巧合。相隔一个世纪又10年,毛家迎来了有一个男婴。从第一个生日开始,毛东东每年的12月26日都会去参加各种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从湖南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到北京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从懵懂无知到如今风华正茂的少年,他的成长也一点点地看在所有国人眼中。
在这个革命家庭中,毛东东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国人的心。他没有受过特殊照顾,像所有普通孩童一样读书、学习、上兴趣班、参加课外活动。他也比一般孩童受到的教导更为严格,生活追求朴素,学习力争拔尖,思想上努力追逐前人的革命遗风。
结语
早年两年前,他在出席活动的时候就已经比自己的父亲还要高出一个头,身姿笔挺,长相帅气,颇有青年毛主席的风采。提前恭贺他的成年之礼,祝愿他早日继承毛家家风,闯出一片辉煌的成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